企业贷款买理财如何影响宏观金融数据?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企业贷款买理财如何影响宏观金融数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田地 核心观点 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取得“开门红”。一方面,新增企业贷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超出去年同期水平近三成(27%),显著超过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另一方面,M2-M1剪刀差高位运行,指向资金投放力度可能大幅领先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为此,市场猜测部分未消化资金可能“溢出”至理财市场暂存。如果这种情况属实,将对金融数据构成什么影响呢? 总体而言,企业贷款流向理财,可能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对银行利润没有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企业活期存款购买理财的直接影响可以大致归为三类: 如果资金最终流向新发行的政府债和信用债,新增社融都会增加。区别在于购买政府债的资金进入财政存款,脱离M1与M2统计范畴;而购买信用债的资金最终成为发债企业的活期存款,M1与M2均不受影响。 如果企业存款最终流向新发行的金融债,不计入实体融资,相当于信用货币被银行体系“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 如果资金最终通过二级市场流向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不创造融资。区别在于流入银行的部分被“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流入其他非银机构的部分转为非银存款,M1下降M2不变。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正文 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取得“开门红”。一方面,新增企业贷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超出去年同期水平近三成(27%),显著超过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另一方面,M2-M1剪刀差高位运行,指向资金投放力度可能大幅领先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为此,市场猜测部分未消化资金可能“溢出”至理财市场暂存。如果这种情况属实,将对宏观金融数据构成什么影响呢? 假设条件 为使分析更加流畅,我们将问题适当简化,做出如下假设: 一是假设市场只存在企业、银行、非银和政府四个部门。 二是理财最终投资标的只包括政府债、信用债和金融债(银行)三种标的。 三是关注对于社融、信贷、M1和M2四个指标的影响,并将这四个指标的初始值设为0。 影响分析 企业贷款购买理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 整个过程的第一步,是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将对社融、信贷、M1和M2四个指标同时产生影响。假设银行发放的信贷为300元,则新增信贷为300元。由于这笔贷款属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同时创造300元的新增社融。这笔新发贷款成为企业活期存款,因此M1增加300元,M2也增加300元。 企业购买理财 第二步是企业将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但理财尚未配置资产。假设企业当前仅计划使用200元贷款资金,出于现金管理等目的,将100元闲置资金购买高流动性理财产品。这时100元由企业活期存款变为非银存款。由于企业活期存款属于M1,而非银存款只统计在M2中,所以这个阶段M1减少100元,M2不变。 理财配置债券 第三步是非银金融机构将获得的资金配置成资产。非银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市场购买债券,由于影响不同我们将分别讨论。 一级市场中,按不同债券类型进行讨论: 如果非银配置政府债,则社融增加,M2下降。由于社融口径包括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如果非银机构将100元资金配置政府债,则创造100元社融;与此同时,非银存款减少100元,财政存款增加100元,M2不包含财政存款(位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因此减少100元。 如果非银配置信用债,则社融增加,M1增加。同样,社融口径包括新增信用债融资,如果非银机构将100元资金配置信用债,则创造100元社融。与政府债的区别在于,发债企业通过信用债融资后,活期存款增加100元,M1回升100元,非银存款减少100元,M2规模不变。 如果非银配置金融债,则M2下降,其余不变。以同业存单为例,非银机构向银行购买同业存单可以简单理解为交给银行的广义货币被“没收”或“冻结”,暂时退出流通,因此M2下降。从更微观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但其最终效果一致: 一是非银购买其开户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这种情况下,开户银行负债端结构出现调整,规模不变:非银存款减少100元,应付债券增加100元,M2减少100元。与此对应,非银机构资产端结构同样出现变化:减少的100元存款,被置换为等额同业存单。 二是非银购买非开户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这种情况更为复杂,涉及三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非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第一种情形一样,存款被置换成同业存单。于此同时,非银机构的开户银行将客户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转移给非开户行,开户银行被动“缩表”:非银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同时减少100元,M2减少100元;非开户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应付债券同时增加100元。 二级市场中,由于所有债券标的均已完成实质融资,因此交易只涉及到债券和资金归属权的转移,债券的种类也不再重要。主要的差异在于,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M2将发生不同的变化: 交易对手为其他非银机构的情况最为简单,四个金融统计科目均保持不变。交易导致资金在两个非银机构间换手,资金性质和总规模均不发生变化。 交易对手为银行自营时,M2下降,其余不变。不论与开户银行还是非开户行交易,开户银行均被动“缩表”:当交易对手为开户银行的自营部门时,非银购买债券导致开户银行资产端的金融投资与负债端的非银存款同时减少100元,广义货币M2“萎缩”100元。当交易对手为非开户行的自营部门时,开户银行资产端的超额准备金和负债端的非银存款同时减少,M2同样减少100元。相对应,非开户行资产结构发生变化(超额准备金增加,金融投资减少),但总规模不变。 小结: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 上述讨论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结论:企业贷款流向理财,可能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对银行利润没有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企业活期存款购买理财的直接影响可以大致归为三类: 如果资金最终流向新发行的政府债和信用债,新增社融都会增加。区别在于购买政府债的资金进入财政存款,脱离M1与M2统计范畴;而购买信用债的资金最终成为发债企业的活期存款,M1与M2均不受影响。 如果企业存款最终流向新发行的金融债,不计入实体融资,相当于信用货币被银行体系“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 如果资金最终通过二级市场流向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不创造融资。区别在于流入银行的部分被“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流入其他非银机构的部分转为非银存款,M1下降M2不变。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田地 核心观点 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取得“开门红”。一方面,新增企业贷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超出去年同期水平近三成(27%),显著超过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另一方面,M2-M1剪刀差高位运行,指向资金投放力度可能大幅领先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为此,市场猜测部分未消化资金可能“溢出”至理财市场暂存。如果这种情况属实,将对金融数据构成什么影响呢? 总体而言,企业贷款流向理财,可能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对银行利润没有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企业活期存款购买理财的直接影响可以大致归为三类: 如果资金最终流向新发行的政府债和信用债,新增社融都会增加。区别在于购买政府债的资金进入财政存款,脱离M1与M2统计范畴;而购买信用债的资金最终成为发债企业的活期存款,M1与M2均不受影响。 如果企业存款最终流向新发行的金融债,不计入实体融资,相当于信用货币被银行体系“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 如果资金最终通过二级市场流向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不创造融资。区别在于流入银行的部分被“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流入其他非银机构的部分转为非银存款,M1下降M2不变。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正文 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取得“开门红”。一方面,新增企业贷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超出去年同期水平近三成(27%),显著超过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另一方面,M2-M1剪刀差高位运行,指向资金投放力度可能大幅领先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为此,市场猜测部分未消化资金可能“溢出”至理财市场暂存。如果这种情况属实,将对宏观金融数据构成什么影响呢? 假设条件 为使分析更加流畅,我们将问题适当简化,做出如下假设: 一是假设市场只存在企业、银行、非银和政府四个部门。 二是理财最终投资标的只包括政府债、信用债和金融债(银行)三种标的。 三是关注对于社融、信贷、M1和M2四个指标的影响,并将这四个指标的初始值设为0。 影响分析 企业贷款购买理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 整个过程的第一步,是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将对社融、信贷、M1和M2四个指标同时产生影响。假设银行发放的信贷为300元,则新增信贷为300元。由于这笔贷款属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同时创造300元的新增社融。这笔新发贷款成为企业活期存款,因此M1增加300元,M2也增加300元。 企业购买理财 第二步是企业将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但理财尚未配置资产。假设企业当前仅计划使用200元贷款资金,出于现金管理等目的,将100元闲置资金购买高流动性理财产品。这时100元由企业活期存款变为非银存款。由于企业活期存款属于M1,而非银存款只统计在M2中,所以这个阶段M1减少100元,M2不变。 理财配置债券 第三步是非银金融机构将获得的资金配置成资产。非银可以在一级或二级市场购买债券,由于影响不同我们将分别讨论。 一级市场中,按不同债券类型进行讨论: 如果非银配置政府债,则社融增加,M2下降。由于社融口径包括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如果非银机构将100元资金配置政府债,则创造100元社融;与此同时,非银存款减少100元,财政存款增加100元,M2不包含财政存款(位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因此减少100元。 如果非银配置信用债,则社融增加,M1增加。同样,社融口径包括新增信用债融资,如果非银机构将100元资金配置信用债,则创造100元社融。与政府债的区别在于,发债企业通过信用债融资后,活期存款增加100元,M1回升100元,非银存款减少100元,M2规模不变。 如果非银配置金融债,则M2下降,其余不变。以同业存单为例,非银机构向银行购买同业存单可以简单理解为交给银行的广义货币被“没收”或“冻结”,暂时退出流通,因此M2下降。从更微观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但其最终效果一致: 一是非银购买其开户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这种情况下,开户银行负债端结构出现调整,规模不变:非银存款减少100元,应付债券增加100元,M2减少100元。与此对应,非银机构资产端结构同样出现变化:减少的100元存款,被置换为等额同业存单。 二是非银购买非开户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这种情况更为复杂,涉及三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非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第一种情形一样,存款被置换成同业存单。于此同时,非银机构的开户银行将客户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转移给非开户行,开户银行被动“缩表”:非银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同时减少100元,M2减少100元;非开户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应付债券同时增加100元。 二级市场中,由于所有债券标的均已完成实质融资,因此交易只涉及到债券和资金归属权的转移,债券的种类也不再重要。主要的差异在于,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M2将发生不同的变化: 交易对手为其他非银机构的情况最为简单,四个金融统计科目均保持不变。交易导致资金在两个非银机构间换手,资金性质和总规模均不发生变化。 交易对手为银行自营时,M2下降,其余不变。不论与开户银行还是非开户行交易,开户银行均被动“缩表”:当交易对手为开户银行的自营部门时,非银购买债券导致开户银行资产端的金融投资与负债端的非银存款同时减少100元,广义货币M2“萎缩”100元。当交易对手为非开户行的自营部门时,开户银行资产端的超额准备金和负债端的非银存款同时减少,M2同样减少100元。相对应,非开户行资产结构发生变化(超额准备金增加,金融投资减少),但总规模不变。 小结: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 上述讨论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结论:企业贷款流向理财,可能推升社融,压降M1与M2,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对银行利润没有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企业活期存款购买理财的直接影响可以大致归为三类: 如果资金最终流向新发行的政府债和信用债,新增社融都会增加。区别在于购买政府债的资金进入财政存款,脱离M1与M2统计范畴;而购买信用债的资金最终成为发债企业的活期存款,M1与M2均不受影响。 如果企业存款最终流向新发行的金融债,不计入实体融资,相当于信用货币被银行体系“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 如果资金最终通过二级市场流向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不创造融资。区别在于流入银行的部分被“回收”,M1与M2同时下降;流入其他非银机构的部分转为非银存款,M1下降M2不变。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