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科技】5月AI云计算:关注国内外龙头战略

【华泰科技】5月AI云计算:关注国内外龙头战略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科技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科技】5月AI云计算:关注国内外龙头战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5月AI云计算:AIGC有望带动海内外云计算产业链变革 我们观察到AIGC正在给海内外云计算产业带来明显变化:海外市场方面,宏观经济影响下1Q23北美三家云厂商营收增速继续放缓至17.9%,大模型与生成式AI成为其未来资本开支的重点投入领域;国内市场方面,互联网云营收增速持续放缓,运营商云仍延续前期高速增长态势,此次业绩会上,BAT均表示将重点加码算力和大模型训练在内的AIGC领域。我们认为随着传统云业务需求增长放缓及AIGC应用持续发展,未来大模型能力或将改变当前产业格局,成为海内外科技巨头的重要分水岭。 AI:海内外科技巨头正在引领AI大模型产业变革 由AI大模型带来的产业侧变革正在逐步显现。国内市场,1)百度于3月率先推出其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2)阿里于4月发布类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未来全部产品将接入大模型升级;3)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在腾讯多个核心业务场景落地,并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海外市场中,美股三大科技巨头在AI方面均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各有侧重。微软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与OpenAI深度合作,以生成式AI 赋能生产力;谷歌是LLM领域的领军和奠基者,近期I/O大会显示其在大模型落地上不遑多让;亚马逊在广告业务中引入AI并加大相关投资,目前在营收端已有正面反馈。 IaaS:海外上云需求有所放缓,国内运营商云有望延续高增 过去一月(04/15-05/15)全球主要IaaS公司总市值上涨6.50%。根据我们的跟踪,1Q23北美三家云厂商合计营收达到4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增速较4Q22放缓7.8pct,根据Factset一致预期,2023年海外IaaS板块总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5.56%,在海外宏观经济影响下增长有所放缓。国内市场中,国内主要互联网云厂商4Q22合计营收为492亿元,同比增长17.3%,较3Q22放缓0.6pct;而据工信部统计,1Q23运营商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58%,延续高增长。此外, BAT均在业绩会上表示将积极投资包括进行算力提升和大模型训练在内的AIGC领域,以抓住市场机遇。 SaaS/PaaS:面向AI时代,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一月全球主要SaaS公司总市值下跌0.67%,国内公司总市值下跌11.51%,据各公司年报,在AI驱动下,全球SaaS企业收入保持增长,ServiceNow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并扩大了与多方的业务合作;Adobe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46.6亿美元,同比增长9%,数字体验的解决方案为整个客户管理流程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分析能力,形成新增量;DataDog 2023年一季度收入为4.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公司宣布数据流监控投入正常使用,这使得客户更容易跟踪和管理事件驱动应用程序的性能。 云基础设施:1Q23 MAGA资本开支同比-2.7%,关注后续资本开支变化 过去一月全球主要云基础设施公司总市值下跌1.13%,其中计算芯片总市值上涨5.02%。1Q23 MAGA合计资本开支(Meta/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同比下降2.7%。计算芯片方面,英伟达发布4QFY23业绩,公司单季度营收超彭博一致预期,展望FY24,公司预期在AIGC发展驱动下,其数据中心业务将实现同比增长,TrendForce预估23年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速有望达8%。此外,英伟达宣布将NVIDIA AI(包括DGX等AI超算、平台软件层和预训练模型)作为云服务向客户提供。 风险提示: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正文 01 5月AI云计算:关注国内外科技龙头最新战略 根据我们对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阿里、腾讯等全球云计算产业链公司的梳理,过去一月(04/15-05/15)全球主要云计算产业链公司总市值上涨3.45%。业绩方面,1Q23北美三大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7.9%。资本开支方面,1Q23 MAMG合计资本开支达357.1亿美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15.2%。展望2023年,海外经济衰退风险仍在,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普遍战略,1Q23业绩会上,北美科技巨头普遍表示将继续优化资本开支结构及控制员工数量(亚马逊宣布将撤销9000个岗位),总体而言,未来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不确定性有所提升。 国内市场中,2023年3月以来,BAT等互联网大厂相继推出其大模型产品,我们看到由GPT-4等大模型带来的产业侧变革正在逐步显现:1)百度于3月率先推出其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这也是目前国内预训练大模型应用端生态较好的大模型之一;2)阿里巴巴于4月发布类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未来全部产品将接入大模型升级;3)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在多个核心业务场景落地,并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 02 Iaas:海外IaaS营收增长放缓,国内运营商云延续高增 国内互联网云厂商降本增效成效显现,运营商云延续高增 4Q22国内厂商IaaS板块总营收为883亿元,同比增长46.8%,较3Q22提升6pct;2022年国内厂商IaaS板块总营收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49.9%,较2021提升4.2pct。根据我们对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0家布局IaaS业务的国内厂商财报的梳理,并结合Canalys数据测算,国内主要互联网云厂商4Q22合计营收为492亿元,同比增长17.3%,较3Q22放缓0.6pct;2022年合计营收为1839亿元,同比增长22.2%,较2021放缓9.8pct。在算力网络建设及国资云的拉动下,三大运营商4Q22合计营收预计为392亿元,同比增长114.7%;2022年合计营收为1443亿元,同比增长111%。根据Canalys 等机构数据、华泰预测及彭博/Factset一致预期测算,预计2023年国内IaaS板块总营收同比增速为48.1%。 国内互联网云厂商收入端增长仍然承压,降本增效成果初步显现。2022年,BAT等国内互联网云厂商将减少亏损、实现高质量且可持续的收入增长作为主要战略目标,主动减少亏损业务,盈利能力逐步得到改善。具体而言,腾讯在3Q22业绩会上表示,公司退出和缩减部分亏损项目,将收入结构从外包占比较高的项目转向自研产品,降本增效已初见成效。腾讯云4Q22项目部署成本减少,拉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毛利率达到33.56%,同比增长6.42pct。阿里云方面,公司自3Q21依靠规模效应实现经调整EBITDA转正,4Q22阿里云和钉钉组成的云业务经调整EBITDA为3.5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2亿元。百度智能云4Q22实现营收50亿元,同比下降4.2%,环比提升11.1%。百度表示未来将专注提高利润率,包括削减低效业务并积极拓展高利润项目。2022年BAT云业绩增速承压,但在互联网政策的改变以及AIGC浪潮的推动下有望在2023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提升。 我们观察到国内互联网行业政策端已发生边际变化,例如,2022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11月国产游戏版号正常发放等,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国内互联网云厂商收入利润增速有望逐步恢复。其次,在生成式AI热潮下,BAT均在业绩会上表示将在2023年积极投资生成式AI领域,包括进行算力提升和大模型训练,以抓住市场机遇,使生成式AI为消费、用户体验、广告等各个服务领域提供支撑。此外,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这一结构变革将有利于阿里集团优化资本分配及提升资本运行效率,而阿里云作为其中一家业务集团也将能够更好地释放价值。 4Q22 BAT合计资本开支同比下降46.8%至133.7亿元。4Q22 BAT合计资本开支为133.7亿元,同比下降46.8%,环比下降13.8%。自2Q22起,BAT的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持续放缓。4Q21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百度、腾讯对云计算等领域的持续投资,2022年在政策监管趋严背景下,BAT推行降本增效战略,资本开支有所回落。展望2023年,百度表示其资本开支可能略有提升,但这取决于数据库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张情况。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云服务在国内市场长期的发展潜力,随着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流量及算力的需求仍将提升,云厂商投资有望保持韧性,以助力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国内云厂商降本增效成效逐步显现,雇员人数增速放缓。2020年开始,国内云厂商大规模扩张,阿里和腾讯2020年雇员人数同比增速分别达116.35%/36.53%,该增长速度维持至3Q21。从4Q21开始,BAT推行降本增效,包括优化人员配置控制雇员成本,阿里和腾讯雇员人数增速放缓。百度在3Q22业绩会上表示未来将不断优化商业模型,减少劳动力成本,2022年末百度雇员人数较上年度出现明显下降,同比增速从2021的10.98%下降到-9.23%;阿里雇员人数在2022年间不断下降,4Q22阿里雇员人数同比下降7.55%,连续三个季度同比负增长;腾讯在3Q22业绩会上表示,通过优化非核心及表现不佳的业务,人员和员工成本有所改善。腾讯雇员人数于4Q22出现负增长,同比增速从1Q22的30.24%下降至-3.84%。 国内重点公司4Q22业绩回顾 阿里巴巴(9988 HK):3QFY23阿里云增速放缓,EBITA利润率维持稳定 阿里云3QFY23(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前三个月)实现营收201.79亿元(对应29.25亿美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2QFY23下降1pct,其中公有云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而混合云的收入下降,主要系疫情导致项目延迟等因素影响。3QFY23阿里云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非互联网行业,阿里云来自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同比减少4%,主要由于头部互联网客户营收减少而逐步停止使用海外云服务;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收入同比增长9%,占阿里云总营收比例为53%,主要由金融服务/教育/汽车行业的收入驱动。盈利能力方面,3QFY23阿里云经调整的EBITA为3.56亿人民币,同比上升166%,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2%,长期维持稳定水平。资本开支方面,阿里巴巴3QFY23资本开支(PPE口径)为57.93亿元,同比下降37.4%,环比下降47.1%,2022全年资本开支为370.6亿元,同比下降4.7%。 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此次变革将已形成的6个主力业务板块和若干其他业务板块进行拆分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而阿里巴巴集团则作为各公司的控股股东继续发挥作用,最终将形成1个阿里巴巴集团,6大业务集团以及N家业务公司的格局。拆分后的每个经营实体都会有自己的公司实体、董事会和治理结构,可以形成自己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可以在具备条件时寻求第三方融资上市。 腾讯(700 HK):4Q22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营收同比-1%,2023将专注毛利率增长 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4Q22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下降1%,增速较3Q22降低5pct,环比增加5%;2022全年实现营收177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金融科技业务4Q22营收同比环比增速均较上季度有所放缓,系疫情爆发抑制了支付活动,但受益于中国消费复苏,1Q23商业支付量逐渐恢复;企业服务业务4Q22营收同比下降,系公司持续缩减亏损项目。 盈利方面,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4Q22毛利率为33.56%,同比增长6.42pct,其中,企业服务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得益于缩减亏损项目以及专注于毛利率更高的自研PaaS领域。降本增效初见成效,未来公司将聚焦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业务,提升营业利润的可持续性。此外,公司拓展智能移动解决方案服务,升级了与 NIO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其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资本开支方面,腾讯4Q22资本开支(公司口径)为56.51亿元,同比下降51.5%,环比增加137.7%,2022全年资本开支为180.14亿元,同比下降46.1%。公司资本投入正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基础模型方向,并积极进行成本把控。 百度(9988 HK):4Q22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4.2%,深入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 百度智能云业务4Q22营收为50亿元,同比下降4.2%,增速较3Q22下降28pct,2022全年营收为177.21亿元(对应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增长主要来源于IaaS和云解决方案项目规模的增加,人工智能云解决方案和应用程序的标准化,以及个人云服务订阅的增加。根据IDC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连续四年蝉联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第一。盈利方面,百度智能云通过复用标准化解决方案以及削减低利润率项目,持续优化利润率并提升业务健康度。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降本增效,并发掘高利润项目。 百度智能云通过“云智一体,深入产业”的战略,深入工业、交通、政务、能源等实体经济领域核心场景,推动其营收快速增长。智能交通方面,截至2022年底,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订单计算,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69个城市采用,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35个城市实现翻倍。深度学习平台方面,截至2022年底,PaddlePaddle开发者社区已经发展到了5.35万人,为20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开发者在社区已创建了67万个模型。资本开支方面,百度4Q22资本开支(含爱奇艺部分)为19.29亿元,同比下降54.5%,环比下降11.8%,2022全年资本开支为82.9亿元,同比下降24%。 三大运营商:1Q23运营商云计算业务合计同比增长58% 据工信部统计,2023年一季度运营商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58%,拉动产业数字化业务加速增长。其中,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强云建设,1Q23公司产业数字化收入达349.71亿元,同比增长18.9%。中国联通持续丰富云产品品类,服务多地数字政府政务云建设和央企数字化转型,1Q23联通云实现收入127.9亿元,同比增长40%。中国移动继续一体化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1Q23公司DICT业务收入达294亿元,同比增长23.9%。三大运营商利用其云网结合、数据安全可信度更高等优势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不断发力,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电信2H22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达11.8%(华为:13%,阿里:32.6%)。我们认为2023年,三大运营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1Q23海外IaaS板块总营收同比+18%,加大AIGC及大模型领域资本开支 1Q23北美三大云厂商营收增速明显放缓。海外市场方面,根据我们对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云厂商的财报梳理,1Q23北美三家云厂商合计营收达到4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增速较4Q22放缓7.8pct。其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1Q23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5.8%/16.0%/28.1%,分别较4Q22放缓4.4/15.0/3.9pct。根据Factset一致预期,2023年海外IaaS板块总营收预计同比增长15.56%,较2022下降17.31pct,主要受到海外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AIGC应用带来的推理和训练需求或将在云端进行。 1Q23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放缓,2023年将增加在大模型及生成式AI领域的投入。1Q23MAGA(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Meta)合计资本开支同比降低2.7%至357.1亿美元,其中,亚马逊/微软/谷歌/ Meta/苹果1Q23资本开支分别为130.7/66.1/62.9/68.23/29.1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89%/+23.7%/-35.7%/ +28.37%/+16.0%。据Factset一致预期,2Q23 MAGA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将同比增长6.05%至396.9亿美元,2023年MAGA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将同比增长0.9%至1589亿美元。 海外经济衰退风险仍在,人员优化和资本开支调整成科技公司应对的普遍基调。1)放缓招聘步伐,优化运营费用支出。亚马逊于1Q23业绩会上表示将取消9000个职位;谷歌表示正在放缓2023年的招聘,但仍将吸纳优先领域人才,如顶级工程和技术人才;Meta2023年共计划三波重组和裁员,目前已完成两波,并将在5月完成所有的重组和裁员。此后,Meta将恢复招聘,聚焦优先支持的领域,如生成式AI、广告、基础设施、Reality Labs等,公司预计2024年雇员数增长为1%~2%;据彭博社当地时间2022年11月3日消息,苹果已暂停未来1年招聘计划。2)优化资本开支,集中核心领域投资。科技巨头表示将优化资本开支方向,关闭一些低效益投资,针对未来核心增长机会进行长期投资(基础设施、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以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 海外重点公司1Q23业绩回顾 亚马逊(AMZN US):1Q23 AWS营收同比+16 %,亚马逊资本开支同比-5% 亚马逊1Q23实现总营收1273.6亿美元(高于彭博一致预期1247.1亿美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为31.7亿美元,较1Q22 -38.4亿美元的净亏损实现扭亏,这得益于欧洲宏观经济压力缓解带来的全球商店业务增长。云业务方面,AWS 1Q23营收为2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4Q22下降4pct。公司预计第二季度客户将继续降本增效以应对经济的不确定性。AWS 1Q23营业利润为51.2亿美元,同比下降21%,营业利润率环比下降0.36pct。1Q23亚马逊资本开支(PPE口径)为130.7亿美元,同比下降4.89%,环比下降15.35%。2023年亚马逊将继续投资于基础设施、大模型和生成性人工智能,以支持AWS客户的需求,但公司预计全年资本支出将同比下降。 微软(MSFT US):3QFY23 Azure营收同比+16%,增速呈现韧性 微软3QFY23(截至2023年4月35日的2023财季第三季度)营收为529亿美元(高于彭博一致预期511亿美元),同比增长7%,智能云收入为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微软Azure和其他云服务营收同比增长27%,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服务需求,增速较2QFY23放缓4pct;剔除汇率波动影响后,Azure营收同比增长31%,较2QFY23下降7pct。剔除汇率波动影响下,公司预计4QFY23智能云板块营收236~239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为15%~16%,其中Azure业务营业收入增长将达到26%~27%。资本开支方面,3QFY23微软资本开支(PPE口径)为6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环比增长5.3%,微软表示将继续投资解决方案领域的新人工智能浪潮,并扩大潜在市场规模。 谷歌(GOOG US):1Q23谷歌云营收同比+28%,资本开支同比-36% 谷歌云1Q23营收为7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低于彭博一致预期-0.14pct),增速较4Q22放缓3.9pct。谷歌云1Q23营业利润为1.91亿美元,同比扭亏8.97亿美元。公司表示将继续对云计算业务进行投资,以推动其长期利益增长。资本开支方面,1Q23谷歌资本开支(PPE口径)为62.9亿美元,同比降低35.7%,环比降低17.2%。公司表示2023年将加大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器投资和人工智能投资,这将导致2023年总资本开支略高于2022年。公司预计资本开支将在2Q23开始增加,且此增长将维持全年。 Meta(META US):1Q23Meta营收同比+3%,资本开支同比+28% Meta 1Q23实现总营收286亿美元(高于彭博一致预期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同比增速较4Q22提升7Pct。考虑到需求疲软时期的结束以及俄乌战争影响降低,公司预期未来需求将会增加,预计2Q23营收为295~320亿美元。元宇宙业务方面,Reality Labs 1Q23实现营收3.39亿美元,同比下降51.2%,主要由于Quest2的销售减少,运营亏损39.9亿美元,同比增亏10.32亿美元。资本开支方面,Meta 1Q23资本开支(公司口径,含融资租赁部分)为6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7%,环比降低24.09%。公司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为300~330亿美元(维持此前预期),主要用于增加用来支持广告、Feed和Reels的人工智能能力以及投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苹果(AAPL US):1Q23苹果营收同比-2.5%,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6% 苹果2QFY23(截至2023年4月1日)实现总营收948.4亿美元(高于彭博一致预期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同比增速较2QFY22下降11Pct,实现净利润241.6亿美元(高于市场一致预期226.0亿美元),同比下降3.4%。公司预计3QFY23营收与2QFY23持平,彭博一致预期为837.3亿美元。资本开支方面,苹果2Q23资本开支(PPE口径)为2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降低23%。未来苹果将继续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到产品中。 03 AI:关注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大厂在AI方向的进展 国内:互联网科技厂商相继入局AI大模型 国内市场中,2023年3月以来,BAT等互联网大厂相继推出其大模型产品,我们看到由GPT-4等大模型带来的产业侧变革正在逐步显现:1)百度于3月率先推出其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这也是目前国内预训练大模型应用端生态较好的大模型之一;2)阿里巴巴于4月发布类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并宣布未来全部产品将接入大模型升级;3)腾讯披露混元大模型最新进展,混元大模型已在腾讯多个核心业务场景落地,并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 百度:文心大模型+飞桨平台,构建广泛应用端生态 百度在AI方面布局多年,于2023年3月16日率先发布“文心一言”对话式大模型。2010年时,百度已经开始探索AI技术,成为中国最早布局 AI 技术的巨头企业。当前,百度凭借其在搜索领域的优势地位,数据及算法积累,将业务聚焦于大模型,智能云,智能驾驶等AI相关领域。在大模型领域,百度在2023年3月16日率先推出了生成式AI对话应用——文心一言。智能云方面,根据IDC数据,2022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在AI公有云市场中份额第一,“云智一体”已成为百度的独特优势。 文心大模型拥有多个AI应用场景,文心一言是基于文心NLP大模型的对话式产品。根据官网介绍,文心大模型包含NLP大模型、CV大模型、跨模态大模型、生物计算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等,分别可用于语言、图像、跨模态、生物、细分行业等。ToC方向,文心一言有望优化C端用户搜索、创作体验;ToB方面,百度已开放大模型API接口,在文案、AI作画、开放域对话方面赋能企业。对于具体行业,百度推出文心行业大模型,以“行业知识增强”为核心特色。在发布会上,百度CEO李彦宏同时也表示“文心一言”大模型将会带来三大产业机会:1)新型云计算(MaaS模型即服务);2)行业模型精调(工业、金融、交通、能源、媒体等)3)应用开发(文字、图像、音视频生成、数字人、3D生成等)。 文心大模型是目前国内预训练大模型应用端生态较好的大模型之一。在百度自有业务中,文心已大规模应用于百度内部的各类产品,包含百度搜索、度小满金融、小度智能屏、百度地图等。例如,度小满的智能征信中台将文心ERNIE大模型应用在征信报告的解读上,能够将报告解读出40万维的风险变量,以更好地识别小微企业主的信贷风险。在百度业务之外,文心大模型联合国网、浦发、中国航天、人民网等企业推出了11个行业大模型,让大模型加速推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例如,与国网联合建立的燃气行业大模型,在工业巡检、环境巡检场景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平均提升2.5pct和4.5pct,且所需标注数据相比传统模型下降90%,泛化能力大幅提升。 阿里巴巴:探索构建AI的统一底层,打造“大一统”通义大模型体系 在2023年4月12日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正式推出其语言大模型“通义千问”,根据阿里CTO介绍,通义千问是超大规模的语言模型,能够了解人类的指令,跟人类进行多轮交互,同时也融入了多模态的知识理解,能够跟外部增强的API进行互联,甚至能进行plugin。通义千问模型已经和多家企业展开了合作探索,首批合作的企业有OPPO、安迪斯智能云、太平洋保险、吉利汽车、上汽致以等。CEO张勇认为,让AI更普及,是阿里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和主旋律之一,在智能化时代中,所有的行业、所有的服务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基于这个理念,未来阿里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实现全面升级。 为了让大模型能同时处理多模态任务,达摩院构建了AI统一底座M6-OFA,在业界首次实现模态表示、任务表示、模型结构的统一。通过这种统一学习范式,在不引入新增结构的情况下,单一模型即可同时处理图像描述、视觉定位、文生图、视觉蕴含、文档摘要等10余项单模态和跨模态任务,且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模型设计借鉴了人脑模块化设计,以场景为导向灵活拆拔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率和高性能。 腾讯:混元大模型+太极平台,赋能自身业务生态降本增效 腾讯在2016年开始从公司层级投入AI基础研究,2017年提出“基础研究—场景共建—能力开放”的三层战略架构。2018-2019年腾讯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两大实验室矩阵成型,并将AI研究聚焦更高层级的多模态研究和通用人工智能。2022年腾讯首次披露混元大模型研发进展,并在年末推出混元NLP万亿大模型。2023年3月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将AI技术看作未来重要的增长乘数,表示正在快速推进混元AI大模型。目前腾讯人工智能研发矩阵主要包括:1)隶属于技术工程事业群、作为双基础研究部门的腾讯AI Lab和Robotics X实验室;2)隶属于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的腾讯优图实验室;3)隶属于微信事业群的微信AI团队。腾讯整体的AI实验室矩阵实力雄厚,各有侧重。 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完整覆盖NLP、CV、多模态、文生图等基础模型和众多行业/领域/任务模型,跨模态视频检索、中文语义理解能力领先。2022年四季度混元推出国内首个低成本、可落地的NLP万亿大模型。腾讯针对类ChatGPT对话式产品已成立“混元助手”项目组,第一负责人为腾讯AI Lab及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将联合公司内部多方团队构建大参数语言模型,目标是打造腾讯智能大助手。混元团队集合了腾讯计算集群、高速网络设施、机器学习平台的技术实力,并在模型结构和算法等方面研究优化,大幅降低了万亿大模型的训练成本。硬件方面,2023年4月14日,腾讯云发布新一代HCC高性能计算集群,搭载了英伟达最新代次H800 GPU,算力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倍,进一步缩短训练时间,新算力集群的发布为混元大模型的训练拓宽了道路。 华为:具备一站式AI开发平台,盘古大模型已在B端落地 华为“盘古”项目自2020年11月起立项,2021年4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首次正式发布。盘古模型基于华为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进行研发。ModelArts是华为开发的AI生产线,具备持续构建大模型训练及推理加速能力、分布式训练能力等,并提供数据处理、算法开发、模型训练、模型管理、模型部署等AI应用开发全流程技术能力。 2023年4月8日,华为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田奇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上介绍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的进展及其应用场景。华为盘古大模型基于鳃鹏和异腾算力底座,由NLP(中文语言)大模型、CV(视觉)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Graph(图网络)大模型5个模型组成,定位于“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并以低门槛AI开发、高泛化性能、高效样本标注、高精准度、解决碎片化问题五大优势解决传统AI开发难题。目前,盘古模型已经面向B端,在物流、药物研发、气象预测等领域落地。 海外:大模型时代“云计算+AI+大数据”深度融合 海外市场中,美股三大科技巨头在AI方面均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各有侧重。谷歌在 AI 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积累广泛深厚,是LLM领域的奠基者;微软拥有丰富的商业办公产品组合,通过与OpenAI深度合作,以生成式AI 赋能生产力;亚马逊则在广告业务中引入AI技术,并加大相关投资,目前在营收端已有正面反馈。 微软:与OpenAI深度合作,生成式AI赋能商业办公与搜索业务 微软与OpenAI的深度合作,助力其在GPT大模型领域获得优势地位。微软早在2018年就与OpenAI合作开发了智能云服务平台AzureAI Platform。目前,智能云业务(包括Azure在内)是公司增速最高的业务(FY23Q3),营收达22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6%。在2023年1月,微软正式推出Azure OpenAI服务,并宣布在未来几年将向OpenAI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微软也在其主营的Office办公套件及Bing浏览器中引入了AI大模型。2023年3月16日,微软公开展示了将AI技术移入办公软件中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根据官网上公布的演示视频,Copilot 可以在微软的多个商业应用程序中使用,包括Word,Power Point,Excel 等。在浏览器方面,微软于5月5日,全面开放了具备GPT-4的New Bing浏览器,意味着用户无需再进入等待列表即可体验最新的GPT-4技术。 在未来AI布局方面,对于微软来说,其软件、搜索等业务是集成AI能力触手可及的广阔平台,因此微软表示未来将通过AI整合多项自有业务,包括Azure、开发者工具、应用软件、搜索等,使各项业务焕发新增长动力。例如AI开发工具赋能企业生产力,根据微软3Q FY23业绩会上披露,已推出的Copilot for Business订阅服务三个月即超10,000个组织注册,未来将持续赋能Dynamics 365、 Power平台等toB服务。微软将继续扩大AI领域CapEx投入进行AI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使用Azure for Operators将基础设施扩展到5G网络边缘,助力AI渗透业务底层。 谷歌:从AI技术研发的领军者到产业化进程的推动者 在LLM领域,谷歌是新技术研发的领军者和奠基者。2015年,谷歌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其具备灵活、可扩展且易于部署等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尤其在工业应用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谷歌发布NLP领域的里程碑——Transformer,它首次引入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更好地处理长文本和复杂的语言结构,大幅提高NLP任务的准确度和效率,为后来所有大语言模型奠定基础架构。2018年,谷歌发布3.4亿参数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BERT,在理解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义中表现优秀,在多项NLP任务上的效果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浅层架构,宣告NLP范式转变为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方法。 最新的多模态视觉语言大模型PaLM-E实现人机交互领域的重大飞跃。2023年3月,谷歌发布5620 亿参数的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PaLM-E,是PaLM-540B语言模型与ViT-22B视觉模型的结合。与传统的语言模型相比,PaLM-E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输入的复杂度和任务的需求动态地激活不同的模块。同时,PaLM-E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输入来理解和控制机器人等实体化系统,从而实现具象化的能力。PaLM-E的发布代表着人机交互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工业、商业、办公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上有着想象力。 当地时间5月10日,谷歌举行I/O大会,宣布了AI大模型、AI赋能应用、算力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新进展: 1) AI大模型:发布PaLM 2语言模型,并宣布旗下DeepMind正在研发多模态基础模型Gemini。PaLM 2的提升在于:a)多语言能力。训练数据超过100种语言,能理解、翻译和生成更准确和多样化的文本(含双关语、习语等);b)逻辑能力。在一系列推理、数学任务测试中,PaLM 2显著优于PaLM,并与GPT-4相当;c)代码能力。PaLM 2在 20 种编程语言上进行训练,包括Python和JavaScript等流行语言以及Prolog、Verilog和Fortran等其他语言。PaLM2主要包含4种规格(Gecko、Otter、Bison和Unicorn),其中体积最小的Gecko可以在手机上运行,每秒可处理20个Token,大约相当于16或17个单词。 2) AI赋能应用: PaLM 2已应用在超过25种功能和产品中,包括办公套件Workspace、聊天机器人Bard等等。其中,Workspace推出AIGC工具包Duet AI。Duet AI包括Google Docs和Gmail中的智能写作工具、Google Slides中的文本生成图像、演讲备注以及Google Meet的会议摘要生成等功能。I/O大会展示了Bard支持的文字、代码、图像生成与理解能力,并重点强调了Bard与谷歌应用,以及外部其他应用的协同能力。ToB应用方面,Vertex AI集合了谷歌研发的基础模型,用户可按需调用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权重进行微调;此外,Vertex AI还能够根据内部数据建立企业版本的搜索引擎。 3) 算力基础设施:谷歌云推出了新一代超算——A3 Virtual Machines,采用第4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2TB DDR5-4800内存以及8张英伟达H100。A3超算专门用于训练和服务AI大模型,可提供26 exaFlops的AI算力。A3是首个使用谷歌定制设计的200 Gbps IPU的GPU实例,GPU间的数据传输绕过CPU主机,通过与其他虚拟机网络和数据流量分离的接口传输,网络带宽相比A2增加10倍,具有低延迟和高带宽稳定性。 在未来AI布局方面,谷歌表示将继续对 AI 投放资本,推进谷歌大脑和 DeepMind 合并,发力搜索,集中火力抵御OpenAI。此外,谷歌表示,其搜索业务其实一直都由 AI 主导。在最近的AI浪潮里,公司致力于改善 AI 在搜索业务的变现能力,如BARD与搜索引擎的集成和多模态搜索等,并使用 PaLM 等模型赋能自然语言搜索。另外,也致力于结合 AI 工具帮助广告主实现业务目标,推动 AI 赋能客户生产力的提升。硬件方面,谷歌也深耕已久,早在 2017 年已发布了在 AI 训练端能与英伟达 GPU 匹敌的 TPU 第二代,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是谷歌提供云计算差异化服务的重要一环。此外,谷歌也表示目前 Bard已可协助生成代码和软件开发工作,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其编程开发能力。 亚马逊:AI技术助力广告业务增长,未来资源将向人工智能方向倾斜 亚马逊广告业务维持较高增长,于1Q23实现营收95.1亿美元,超过彭博预期的91.3亿美元水平。据公司1Q23业绩会,公司认为广告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使用了大量机器学习手段,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商品,实现广告业务合作关系深化拓展。 在2023年一季报中,公司提到将通过AWS投放更多资源到AI,并减少物流方面的开支。公司将持续投放于基础设施,赋能客户在大语言模型及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同时,公司也表示将会迭代ALEXA原有的大模型,并推出新产品Bedrock去协助用户建立生成式AI应用。作为公司另一大AI领域的发力重点,公司将继续加大AI在广告业务方面的投资,深化客户关系。并且公司将免费提供Code Whisperer AI编程助手供开发者使用。 04 SaaS/PaaS:面向AI时代,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ServiceNow:1Q23收入同比增长22%,扩大多方业务合作 ServiceNow(NYSE:NOW)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按固定汇率调整后增长24.5%;其中第一季度的订阅收入为2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Q23,ServiceNow通过Utah上推出重大平台扩展。这个用于数字化转型的智能端到端平台的最新版本,包括具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功能的人工智能驱动流程挖掘、额外的搜索增强功能、扩展的劳动力优化以及健康和安全事件管理等新功能。ServiceNow通过与AT&T合作开发的新全球电信网络库存产品扩展了其电信行业专业知识。该解决方案可帮助通信服务供应商管理世界各地的 5G 和光纤网络。NASCAR扩大对ServiceNow的使用,成为使用最先进技术的体育娱乐公司。 Adobe:1Q23收入同比增长9%,数字体验形成新增量 Adobe(NASDAQ:ADBE)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46.6亿美元,同比增长9%,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3%。数字媒体部门收入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9%;创意营收增长至27.6亿美元,同比增长8%;文档云收入为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一季度Adobe基于软件的订阅收入持续增长。数字媒体方面,Creative Cloud客户群的扩大推动持续的收入增长:通过新功能和产品(如Adobe Express)吸引新用户,使初级创作者和沟通者可以使用创意工具。数字体验方面,Adobe Experience Cloud应用程序、服务和平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该平台的解决方案包括Adobe Analytics、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客户流程分析、Adobe Audience Manager和实时客户数据平台,在整个客户管理流程中提供强大的客户档案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以实现及时、相关的跨平台体验。 DataDog:1Q23收入同比增长33%,重要服务投入运营 DataDog(NASDAQ:DDOG)2023年一季度收入为4.8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经营现金流为1.33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163亿美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DataDog拥有ARR在10万美元或以上的客户约2910名,较去年同期约2250名增长29%。1Q23,DataDog宣布数据流监控(Data Streams Monitoring)投入正常使用,这使得客户更容易跟踪和管理事件驱动应用程序的性能,例如基于Kafka和RabbitMQ等技术传输数据的应用。数据流监控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可以自动可视化所有流数据管道中的所有相关关系和关键运行状况指标的解决方案。此外,DataDog宣布应用程序漏洞管理(Application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投入正常使用,该服务通过自动发现和优先考虑开源库中最重要的漏洞来扩展Datadog的应用程序安全功能。 Shopify:1Q23收入同比增长25%,AI赋能购物解决方案 Shopify(NYSE:SHOP)2023年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25%,达到15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27%;其中商业解决方案营收同比增长31%,达11亿美元,推动营收实现重大增长。Shop平台商品交易总额(GMV)增长15%,至496亿美元,较2022同期增加64亿美元。Shopify在2023年第一季度迎来了更多品牌入驻平台,包括广受消费者欢迎的Keen、7 for All Mankind、Seiko和Herschel Supply等。一季度Shopify推出Commerce Components by Shopify (“CCS”),将Shopify的基础、高性能组件与灵活的API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动态的客户体验,打造无缝集成的零售商首选后台服务。在OpenAI的ChatGPT API的支持下,Shopify在Shop应用程序上推出新的人工智能购物助手,为消费者创造快速、更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在数百万种产品中提供更多相关的产品推荐。 。 05 IDC:1Q23海外IDC收入增速有所提升 根据我们对Equinix、DLR、IRM等3家海外第三方IDC公司2023年一季报的梳理,1Q23年海外第三方IDC板块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6.27%至3440.2亿美元,同比增速较4Q22提升6.07pct。根据Bloomberg一致预期,预计海外第三方IDC板块2Q23总营收同比增速为14.75%,预计2023年总营收同比增速为15.37%。 Equinix:1Q23营收符合指引,非经常性资本开支增长显著 Equinix(EQIX US)1Q23实现营收19.98亿美元,符合此前公司指引(19.65~1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1%;1Q23公司调整后的EBITDA为9.44亿美元,高于此前指引上限(8.91~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1Q23末公司的机柜总规模34.61万个,同比增长2.03%;上电率为82%,同比增长1pct,环比增长0pct。业绩指引方面,Equinix预计2Q23营收为19.95~20.25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为9.8%~11.4%;预计2023年全年总收入为81.75~82.75亿美元,较此前指引(81.45~82.45亿美元)略上调,对应同比增速为14%~15%;预计2023年调整后EBITDA为36.35~37.15亿美元,较此前指引(36.15~36.95亿美元)略上调。资本开支方面,1Q23 Equinix经常性资本开支为2172.9万美元,略高于此前公司指引(1800~2000万美元),同比下降8.3%,占收比为1.08%,非经常性资本开支为5.08亿美元,同比增加30.59%。 DLR:1Q23营收同比增长18.75%,可租用面积稳步增长 DLR(DLR US)1Q23实现营收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5%,同比增速较4Q22上升7.78pct;调整后的EBITDA为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5%,EBITDA率为49.88%,同比降低3.61pct。1Q23末公司的可租用面积为38.8百万平方英尺,同比增长8.43%,环比增长1.7%;上电率为83.5%,同比增长0.2pct,环比降低1.2pct。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总收入为55亿~56亿美元,较此前指引(57-58亿美元)略微下调,对应同比增速为17%~19%;预计调整后EBITDA为26.75~27.25亿美元,维持此前指引,上电率预计为85%~86%。资本开支方面,1Q23 DLR经常性资本开支为4046万美元,同比降低13.48%,非经常性资本开支为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8.44%。 06 云基础设施:AIGC有望拉动全球云硬件需求增长 信骅科技(5274 TW):2023年4月营收同比下降50%,环比增长1% 服务器BMC供应商信骅科技2023年4月实现营收2.28亿新台币,同比下降49.8%,环比增长1.0%,公司收入端自2023年以来有所承压,主要受到下游厂商去库存周期影响。 全球ICT市场:2022年供给逐步恢复背景下,服务器/交换机市场增长提速 2022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同比增长20.04%,增速创2019年以来新高。2022年在远程工作比例提升,沟通和协作平台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2022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177.1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0.04%。4Q22,随着上游供给逐步恢复,此前因供应链问题被推迟的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根据IDC数据, 4Q22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为3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主要系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需求旺盛,以及受全球疫情影响的企业市场逐渐恢复常态。据IDC预计,2023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168亿美元,受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影响,IDC预计2023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速为-0.78%。 竞争格局方面,4Q22戴尔全球市场份额居于第一。4Q22 戴尔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为14.5%,同比下降1.1pct,环比下降1.4pct;HPE/新华三市场份额为13.4 %,同比下降2.3pct,环比下降0.6pct;浪潮信息市场份额为7.0%,同比下降2.5pct,环比下降0.5pct;联想市场份额为7.0%,同比上升1pct,环比维持不变。 4Q22全球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长21%,高速产品需求同比快速增长。受益于云客户对数据中心更大带宽的需求,200/400GbE替代100GbE推动市场增长,2022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为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据IDC,2022年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仍然旺盛,4Q22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为1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据IDC预测,2023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024E-2027E同比增速预计将保持在4.0%~4.6%。 竞争格局方面,4Q22思科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为40.3%,同比下跌0.8pct,环比下降1.4pct;Arista市场份额为9.8%,同比上升2.5pct,环比上升0.5pct;华为市场份额为11%,同比上升0.6pct,环比上升0.5pct;HPE市场份额为5.2%,同比下降0.4pct,环比上升0.7pct;新华三市场份额为4.4%,同比下降1.5pct,环比下降0.8pct;Juniper市场份额为3.3%,同比上升0.1pct,环比上升0.6pct。 4Q22全球路由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0.7%,思科份额保持第一。根据IDC数据,4Q22全球路由器市场规模为45.96亿美元,同比增长0.7%。竞争格局方面,4Q22思科占据34.1%的市场份额,同比上升3.1pct,环比下降2.9pct,仍为市场份额第一位;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9%,同比下降5.3pct,环比上升4.1pct;Juniper市场份额为10.4%,同比下降0.5pct,环比下降2.6pct;新华三市场份额为2.1%,同比下降0.2pct,环比上升0.1pct。 国内ICT市场:4Q22市场稳步发展,关注AIGC趋势下国产厂商发展机遇 4Q22国内服务器市场同比下降1.23%,国内数字经济建设及AIGC等新应用发展或为2023年服务器市场带来增量需求。根据IDC数据,4Q22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74.5亿美元,同比下降1.23%,主因疫情对产品出货节奏产生影响。展望2023,近期国内数字经济建设政策密集发布,例如,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国务院数字经济报告指出要适度超前部署云基础设施等,未来数字经济及AIGC等新应用的发展有望对服务器市场需求提供重要支撑,据IDC预测,2023E国内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79.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2%。 竞争格局方面,4Q22 浪潮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为25.4%,同比下降4.9pct,环比下降2.0pct;新华三市场份额为17.7%,同比下降0.1pct,环比下降2.0pct;超聚变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上升0.9pct,环比上升1.9pct;戴尔市场份额为3.6%,同比下降2.6pct,环比下降1pct。此外,我们注意到国内服务器市场中兴通讯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4Q22中兴通讯市场份额占比达6.1%,同比提升2.1pct,环比提升0.1pct,达2016年以来新高。 4Q22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同比下降4.4%,IDC预计2023E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根据IDC数据,4Q22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为16.5亿美元,同比下降4.4%,主因疫情对产品出货节奏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后续数字中国建设及AIGC等新应用的普及将为国内交换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为60.5亿美元,同比增长9.3%。根据IDC预测,预计2023E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6.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9.4%。 竞争格局方面,据IDC,4Q22新华三市场份额为28.7%,同比下降1.7pct,环比下降3.2pct,稳居市场前列;华为市场份额为35.85%,同比下降0.08pct,环比下降1.72pct;星网锐捷市场份额为15.4%,同比上升0.1pct,环比上升0.2pct;中兴市场份额为3.6%,同比上升1.8pct,环比上升1.7pct。 4Q22国内路由器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8.9%,华为份额保持领先。根据IDC数据,4Q22中国路由器市场规模为9.5亿美元,同比下降18.9%。竞争格局方面,华为占据69.9%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7.7pct,稳居市场第一位;新华三的市场份额为9.97%,同比提升1.1pct,环比下降0.6pct;中兴市场份额为10.3%,同比上升4.4pct,环比上升0.8pct。 计算芯片:AIGC将对计算芯片需求形成拉动 英伟达于2月22日发布4QFY23业绩,公司单季度营收达60.5亿美元,超过彭博一致预期(58.5亿美元)。展望FY2024,公司预期在生成式AI发展的驱动下,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将实现同比增长。同时,英伟达宣布将NVIDIA AI(包括DGX等AI超算、平台软件层和预训练模型)作为云服务向客户提供。 PC Canalys预测2023年中国大陆市场PC(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出货量同比企稳,2024年有望实现7%增长。根据Canalys最新研究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PC市场需求低迷,全年总出货量为4850万台,同比下滑15%。伴随各地经济逐渐复苏,Canalys预计2023年商用领域需求有望反弹10%,而消费领域将于4Q23开始复苏,全年需求预计同比下降9%。综合商用和消费市场需求来看,2023年中国大陆PC(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出货量将企稳,约为4830万台,基本与2022年持平。而随着商业和消费者信心的进一步恢复,Canalys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PC市场将恢复温和增长,同比增速有望达到7%。 服务器 TrendForce下修2023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同比增速预期至1.31%(2月原值:1.87%),而AI服务器同比增速有望达到8%。除海外经济持续疲软及高通胀导致北美云服务供应商下修今年服务器采购量之外,TrendForce还观察到包括Dell与HPE在内的Enterprises OEM亦已开始调降ODM的主板生产,因此3月进一步下修2023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同比增速预测至1.31%(2月预期值为1.87%),预计2023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约1443万台。而在ChatGPT等相关应用驱动下,TrendForce预估2023年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速有望达8%,2022-2026年复合增速约10.8%。 2022年全球服务器CPU市场收入下滑4.4%,AMD市场份额提升至19.8%。根据Counterpoint最新报告,受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及能源成本增长影响,2022年全球服务器CPU市场同比下滑4.4%。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英特尔仍以70.77%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第一,但受新一代产品Sapphire Rapids发布推迟影响,市场份额相较2021年下降9.94pct;而AMD在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Genoa的驱动下,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9.8%(yoy:+8.10pct)。此外,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厂商AWS和Ampere Computing市场份额亦有所增长,2022年AWS/Ampere市场份额为3.2/1.5%,较2021年增长1.4/0.4pct。 风险提示: 1)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或导致云基础设施需求端承压,导致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2)行业竞争加剧:云基础设施/IDC行业竞争加剧或导致相关公司产品价格承压,导致公司毛利率波动。 相关研报 研报:《5月AI云计算:关注国内外龙头战略》2023年5月16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 | AUZ066 余 熠 S0570520090002 | BNC535 谢春生 S0570519080006 王 兴 S0570121070161 王 珂 S0570122080148 权鹤阳 S0570122070045 彭 钢 S0570121070173 陈钰 S0570521020092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mainland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