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新湖钢材专题:低碳新浪潮下的“必选项”-走近废钢
(以下内容从新湖期货《专题 | 新湖钢材专题:低碳新浪潮下的“必选项”-走近废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引言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急剧恶化。西方对俄的严厉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并引发了高通胀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加深了经济困境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这次危机凸显了国际能源供应结构的脆弱,也让我们以他国为鉴,深刻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和能源转型的必要性。为此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耗能大户,实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废钢作为可循环利用的钢铁原料,对钢铁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极高,而废钢和铁矿石同为铁元素的提供者,可以有效发挥替代作用,把产业利润留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雄厚的钢铁积蓄量为我国埋下了丰富的废钢“矿藏”,未来废钢必然将成为主流工业原材料之一,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 一、废钢的前世今生 (一)定义 在2017年发布的GB/T 4223-2017《废钢铁》标准中,废钢铁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淘汰或者损坏的作为回收利用的废旧钢铁。废铁的碳含量一般大于2.0%,废钢的碳含量一般小于2.0%,跟普通钢和铁的区分基本一致。为了鼓励促进废钢铁的再利用,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再生钢铁原料的定义更强调回收利用价值,表明是可以作为铁素资源直接入炉使用的炉料产品,并对加工方式、夹杂物、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和金属属性设定了明确标准,该标准既适用于国内再生钢铁原料资源的加工处理,又适用于国际符合标准要求的再生钢铁原料资源进口。 (二)来源 废钢主要有自产废钢、工业废钢、折旧废钢和进口废钢四类。 1、自产废钢 即钢厂生产铁水过程中产生的沟铁、铁水罐底、边沿残铁、铸铁机的散碎废铁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铸余、跑钢、短锭等;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切头切尾切边和废次材等。由于生产后放置时间短氧化少,所以自产废钢质量较好,但基本只在钢厂内部循环利用,基本没有库存,较少流向市场。随着钢厂技术提升,自产废钢收得率由90年代以前的20%以上降至5%左右。2022年我国自产废钢产量约5200万吨,占我国废钢总供应量的20%。 2、加工废钢 家电五金等制造加工厂在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冲压边角料、车屑、料头等。这类副产品和自产废钢一样,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返回钢铁工业。该类废钢产量受下游行业消费影响,整体比较稳定。不过2022年疫情期间社会零售品产销迅速降低,就导致了加工废钢产量明显下降。由于制造业下游种类繁多,每个行业的加工收得率差距也较大,因此统计难度较大。大致估算2022年我国加工废钢产量约5700万吨,占我国废钢总供应量的22%。 3、折旧废钢 指各种金属制品、设备、建筑结构等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形成的废钢。主要来自于社会回收,像拆车、拆船、拆楼等,体量大但质量不如自产和工业废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工矿企业比较集中或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省市。折旧废钢的产量取决于钢铁积蓄量及钢材回收周期。汽车报废周期约为15年,钢结构建筑为50年左右。2022年折旧废钢约1.5亿吨,占废钢总量58%。近20年我国飞速的城市化累计了大量钢铁积蓄量,后续占比将逐渐上升,成为废钢供应的主力。 4、进口废钢 2018年前我国废钢进口量达数百万吨以上,但随着2018年出台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16种固体废弃物被禁止进口,进口量呈断崖式下跌。近年来出于发展电炉钢等战略规划需要,政策转向鼓励废钢进口,目前进口虽然免除关税但全额征收13%的增值税,相比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均不征收增值税政策有待优化。同时,我国对进口品种、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要求等实行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废钢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利用性,仅极少量的高品质废钢符合要求,海内外价差常年倒挂。此外,当前全球碳减排和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下,多国已经把废钢视为战略资源,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限制废钢出口,因此我国废钢进口量持续处于极低水平,进口量仅从2020年的2.7万吨回升至2022年的55万吨。今年1-4月我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约13万吨。针对此情况,今年5月《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应用情况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讨论如何优化进口技术指标。为了缓解国内废钢供不应求的现状,进口量逐年增加将是必然趋势。 (三)分类 《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将可回收作为炉料的废钢铁原料按照外形和化学成分分为7大类,并按原料来源及质量特征将再生钢铁原料分为18个牌号。具体标准如下: Ⅰ.重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在6.0mm以上或直径10mm以上的实心体,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HRS101:原料来源为一定使用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大型设备、铁路报废设备材料、各种报废的大型钢结构件、各种报废的大型船舶等。如:大型机床、工矿机械、钢轨、车轮、车轴、钢结构、钢管、型钢、板材及各类旧钢材等。 HRS102:原料来源为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包括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切头切尾、残次品、降级品。如:钢锭或钢坯的切头、切尾;钢材坯残次品;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等。 Ⅱ.中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在4.0mm以上或直径8mm以上的实心体,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MRS201:原料来源为一定使用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中小型设备、中型钢结构件、中小型船舶等。如:中小型机床、工矿机械、各种中小型零部件、铸钢件、中小型船舶拆解或维修产生的各种钢板等。 MRS202:原料来源为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Ⅲ.小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厚度在2.0mm以上的再生钢铁原料,也包括厚度在2.0mm以下的新料。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LRS301:原料来源为使用一定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小型设备、各种报废的小型机动车或电动车架等。如:各种报废的小型设备、零部件、生活五金等。 LRS302:原料来源为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各种钢材(型钢、圆钢、角钢、钢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LRS303:厚度2.0mm以下,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新料。如:汽车板、家电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等。 Ⅳ.破碎型再生钢铁原料(交割标准品):堆密度:≥0.8t/m3。 SRS401:原料来源为回收的汽车拆解料。如汽车拆解料。 SRS402:原料来源为以小型或厚度小于2.0mm的其他型回收料为原料。如回收家电、机器零件、各种小型设备、涂镀钢板、彩钢瓦等。 SRS403:原料来源为工业加工余料。如汽车板、家电板等其他单一的板材加工余料或尾料。 Ⅴ.包块型再生钢铁原料:长≤1500mm;宽≤1000mm;高≤1000mm;单重≤2000kg。 BRS501:原料来源为以汽车板或其他单一品种加工余料或尾料。如汽车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家电板余料、硅钢片余料或尾料。 BRS502:原料来源为回收的旧钢筋(螺纹、线材)。如由回收的旧钢筋(螺纹钢及线材)打包成型。 BRS503:原料来源为钢材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钢刨花、钢屑。如钢材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钢刨花、钢屑等。 Ⅵ.合金钢再生钢铁原料:长≤1500mm;宽≤1000mm;单重≤1500kg。 ARS501:原料来源为镍铬系列不锈钢回收件或加工余料,含镍(Ni)量不小于7.0%。如镍铬系不锈钢回收件、镍铬系不锈钢材加工时形成的余料或尾料、船舶拆解或维修产生的各种镍铬系列不锈钢板、管材以及机器零部件等。 ARS502:原料来源为铬系不锈钢回收件或加工余料,含铬(Cr)量不小于11.5。如:铬系不锈钢回收件如机器、设备、器械、结构件等不锈钢部分;铬系不锈钢材加工时形成的余料或尾料。 ARS503:原料来源为回收的合金钢为原料,包括使用失效的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回收件;机械加工产生的刨花、合金钢屑。如:以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合金钢为原料;合金钢加工余料或尾料等。 Ⅶ.铸铁再生钢铁原料:厚度≥2.0mm;长≤1500mm;宽≤1000mm;单重≤1500kg。 CRS501:原料来源为厚度在2.0mm以上,使用一定年限后退役的铸铁制品,包括各种回收的铸铁设备、各种回收的小型铸铁产品。如:各种回收的小型铸铁设备、铸铁零部件、小型铸铁产品等。 CRS502:原料来源为厚度2.0mm以上,各种铸铁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铸件或铸造生产加工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二、废钢供需现状 (一)供给 1、加工方式 为了使废钢适于运输、装料和合理、有效的熔炼,需要将不规则的废钢加工成具有一定尺寸、密度、清洁的可入炉废钢。目前采用的废钢加工方法主要有:落锤破碎、火焰切割、石钢锤破碎、剪切、打包、破碎。经过多年研发,目前我国的废钢铁加工设备已经形成了以国产设备为主的打包机、鳄鱼式剪切机、门式剪断机、破碎生产线、钢屑挤压机、缸体破碎机、抓钢机、移动剪切机、辐射监测设备等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设备格局。 2、加工产业链 回收企业经过废钢加工生产线按不同物品进行分选、分类后,进行加工、净化处理,按钢铁企业产品标准加工生产出各种清洁的品种废钢,销售或配送给钢铁企业回炉炼钢。以废钢回收配送为中端,连接上游的废钢回收网点、下游的钢铁企业,以及废钢加工设备等衍生产业,构成了目前的废钢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废钢价格由下游钢厂向上游传导,遵循“钢厂采购价—基地采购价格—回收价格”的传导顺序。钢厂作为采购方,对加工基地所提供的废钢物料设置相应的标准,掌握着废钢的定价权。 在这一流程中,亟待解决的便是税票问题。社会废钢回收源头非常杂乱,废钢贸易商在收货时往往是与自然人交易,因此难以稳定地收到增值税进项发票,而加工基地销售给钢厂则需要开票。只有销项票没有进项票,这就额外增加了13%税点的成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地方政府会私下对废钢回收加工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返税,造成地域之间不合理竞争。此外,废钢加工企业在送货给钢厂时,经常不开票,而是由钢厂名下具有加工准入资格的公司自己开票给自己。由于加工准入基地享受政府即征即返和额外的税费等优惠,因此这样操作通常税点成本在7%-8%之间。当然,此类不合规的操作必然将逐渐被禁止,但源头缺发票的问题依然无法有效地解决,严重制约了回收工作,成为废钢产业最大的痛点。 3、资源量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WSA)的统计,全球废钢产生量约6.7亿吨,过往几年增长速度平缓,其中约5.7亿吨用于钢铁行业炼造,其余主要用于铸造行业。毫无疑问,作为粗钢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废钢产量也同样遥遥领先。根据mysteel统计,2022年受疫情影响,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量明显减少,全国废钢铁资源产量总量约2.6亿吨,同比降幅6.43%。分地区看,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废钢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8.7%,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华南地区占比为21.3%位居第二。此外,粗钢产量第一的华北地区则占18.7%,税收补贴优惠的中部和老牌工业基地东三省跟随其后。 从贸易流向来看,废钢由于附加值不高,销售半径通常较小,毛料一般用汽运,运输范围小于500公里。华东地区废钢产量大,本地资源除了供应沙中永等本地钢厂外,少部分量还通过船运销往长江沿线省份,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而沙钢作为民营钢厂的龙头,收废价格调整灵活,收购量也较大,因此被当做废钢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华南地区近年来长短流程钢厂产能大幅增加,废钢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本地的废钢资源基本自行消化。华北地区钢厂密集,废钢消耗量大,主要以周边市场流入为主。其余地区中,重庆和西安为主要废钢贸易集散地,供应中部、西北、西南的钢厂。 那么如何预估废钢资源产生量?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的预测方法来看,自产废钢约等于0.08*当年钢产量,加工废钢是等于0.06*当年钢产量。折旧废钢测算方式较多,欧美和日本废钢折旧率(废钢产生量和钢铁积蓄比值)约2%~4%,考虑到我国建筑钢材占比较高且积蓄周期短,折旧年限久,因此折旧率约1.6%。也有文献计算得到公式为0.32*15年前钢产量+0.6*50年前钢产量。按此模型到2030年折旧废钢量可达约2.8-3亿吨。 (二)需求 90%的可回收利用废钢用于钢厂熔炼,其中独立电炉废钢添加量在95%左右,长流程钢厂中则有高炉+电炉模式,其电炉为半铁水半废钢,相较短流程更加节能,不过这种模式较少,其粗钢产量占总产量在5%以下。长流程废钢主要还是用于转炉炼钢环节,发挥冷却剂的作用。一般转炉掺废率约15%-20%左右,最低在8%-10%。在废钢性价比明显高于铁水,或钢价大涨时,部分民营钢厂转炉掺废比率可高达40%。因此可以看出废钢的使用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短流程钢厂的发展程度,二是长流程钢厂转炉的添加率——也就是与铁水的竞争力。2022年我国废钢炼钢消耗量约2.2亿吨,结合粗钢产量10.13亿吨,综合废钢比约21.7%,离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提出的到“十四五”末,全国炼钢综合废钢比达到30%还有不小距离。 1、独立电炉 在钢市红火时,长流程钢厂由于废钢采购量大,往往导致废钢价格大涨从而压缩独立钢厂利润。在钢价下跌时,由于有铁水提供的安全垫,长流程厂扛亏损的能力也好于独立电炉厂,这就使得我国电炉厂发展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独立电炉厂约210家,华东和华南合计占比一半以上,电炉约370座,总产能约为2.18亿吨,2022年电炉消耗废钢量约6000万吨。从电炉钢装备看,主流容量区间在30吨-70吨,以中小型为主,但90吨以上的大型电炉粗钢产能占全部产能的一半左右。 2022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仅占粗钢总产量的9.7%,与世界平均水平30%还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美国电炉钢比重为70%,欧盟为40%,而日韩两国则为20%-30%左右,因此我国电炉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结合近期行情,在钢价大跌趋势下,电炉厂持续亏损,产能利用率和开工率处于低位。截至5月12日,钢联87家独立电炉开工率为66.67%,产能利用率为47.48%,富宝89家独立电炉日耗12.54万吨/天,环比上周增加0.12万吨。 2、转炉掺废 根据富宝255家钢厂统计,2022年在长流程炼钢中废钢消耗比大概占65%左右,短流程炼钢消耗废钢占比大概占35%左右,2021年长流程废钢消耗占比大概在61%左右,短流程废钢消耗占比在39%左右,由此可知,尽管电炉钢几乎全部使用废钢生产,但由于我国高炉+转炉生产模式占据主导低位,因此废钢主要还是消耗在长流程炼钢中,转炉掺废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废钢价格。转炉中废钢和铁水的比例可以灵活调整,两者可替代性就使得铁矿价格和废钢价格关联性增强。 下图为沙钢废钢含税采购价和华东钢厂不含税铁水成本的价差,可以看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结合当时的背景具体分析,我们发现价差高点普遍出现在以下三个时间段:一是高炉限产时间段,例如年初和年末的采暖季和临时粗钢压减阶段,在助推钢价上行的同时降低了铁水需求;二是需求放量钢价大涨时间段,例如19年和21年底;三是废钢资源量减少的时间段,比如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制造业开工下降,加工和折旧产废量明显减少,加工基地收货意愿也降低,因此出现了供需紧张的现象,使得去年废钢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低点则普遍出现在6月到7月成材传统淡季。今年以来钢厂供需基本面变化不大,年初也没有明显的高炉限产,因此废钢和铁水价差稳定在200-400的区间。尽管价差稳定,但今年上半年高炉的废钢消耗比波动幅度却高于往年,主要是由于长流程厂在年后希望扩大生产,而废钢得水率高于铁矿,因此转炉废钢添加比伴随着一路走高的粗钢产量快速增加,而铁废价差受到螺纹价格下跌的压制没有明显走扩。 在判断废钢估值时,螺废差也是常用的数据。下图用的是沙钢废钢含税采购价和沙钢螺纹上海销售价的价差,能看出螺废差整体走势与螺纹钢价格趋同。通常来说,当螺废价差低于1000时,废钢消耗量会降低,当低于900时,废钢消耗量会极大降低。当低于850时,电炉钢厂会出现大面积停产。当前螺废差接近1000,电炉厂亏损较四月好转,复产意愿增强,废钢价格呈触底反弹态势。 3、废钢库存 根据废钢加工产业链,可看出可量化的废钢库存主要累在废钢加工基地和钢厂。此外,由于沙钢对于废钢需求量大,价格是市场风向标,因此有很多贸易商也关注着张家港的废钢到货量,也就是沙钢的卸货量。因钢厂基本上是按需采购,所以从钢厂的到货量结合废钢日耗可以观察废钢高频需求变化。相比于前几年,今年废钢库存主要累在加工基地,钢厂由于不看好后市加上产量下降,一直保持着低原料库存模式,这与焦炭、铁矿等炉料的库存策略一致。 4、全球废钢贸易情况 尽管我国目前废钢进口量微乎其微,但像欧洲、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粗钢基本以电炉生产为主,因此全球废钢贸易量也不容小觑,2021年约1.1亿吨。随着我国废钢进口标准逐渐放开,国外废钢市场也将对国内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废钢和再生钢铁原料是国际海运中小灵便型船舶的主要货种之一,从整体贸易流向看,基本上是欧洲大陆出口流向土耳其和埃及,部分卖到远东,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 长年以来废钢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一直是土耳其,2022年进口量为2060万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土耳其地处欧亚交界处,承担着贸易中转站的角色,主要是采购钢坯制成初级产成品销往欧盟和中东。其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71.6%,是除美国外唯一以电炉钢为主的产钢大国。因此土耳其废钢的进口价格也成为全球废钢的主要参考价。像年初土耳其发生大地震,黑海地区废钢贸易受阻,土耳其进口价格从410上涨至465美元附近,导致了海外废钢价格普遍上涨。 除此之外,印度在2022年成为第二大废钢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周期,而印度不断在基础建设上发力,钢材需求高涨,其电炉占比约55%,因此加大了对废钢进口的需求。除此之外,美国、韩国、德国、越南等产钢量较大的国家也是废钢的主要进口国家,年进口量约四五百万吨。我国2022进口55.89万吨,年同比增0.61%。其中,从日本进口35.23万吨,从英国进口9.59万吨,从韩国进口5.44万吨。 出口方面,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早地实现了工业化,钢铁积蓄量较高,已经进入了报废周期,且这些国家对钢铁的新需求量不如新兴国家,因此成为了废钢主要出口地。2021年美国以1690万吨出口量位列第一,欧盟27国出口量合计4210万吨,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地区。亚洲以日本为主导,出口量940万吨,因此关东废钢拍卖招标价是东南亚废钢钢市场的风向标,值得关注。 三、废钢期货概况 废钢期货目前尚未上市,不过合约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也成功地进行了数次模拟交割。从最近的合约设计来看,品种名称叫做再生钢铁原料,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交易单位可能与螺纹钢保持一致为10吨/手,也可能按照汽运量实行30吨/手。 市场最关注的点则是交割品和交割标准,目前规定交割品有破碎料,以及替代品钢板料和钢筋切粒。废钢类型繁多,之所以选择破碎料作为主流交割品,是考虑到其标准化程度高、原料充足、方便检验。此外,破碎料入炉有利于降低排放,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重废占比降低而破碎料占比提高,表明破碎料将是未来废钢里的主流品种。目前我国上游来源汽车和家电产量充足,全国有500台以上破碎料加工线,超1亿吨加工能力。破碎料的等级较多,分为“粉一”、“粉二”等等,其内部品质和价格差异较大,如果用高级汽车料加工出水率可轻松达到98%以上,而使用石棉板等作为原料且不进行磁选出尘等过程,出水率可能低于80%。期货交割标准略低于钢厂收货要求,基本对标沙钢“粉三”及以上的标准,主要指标有堆密度≥1.0吨/m3,长度超过200mm件占比≤5%,夹杂物含量≤1.0%,钢水收得率≥94%。钢板料和钢筋切粒属于废钢里质量争议较小也是最贵的品种,因此升水300元,与实际情况比价相符。不过从贸易商反馈看,便宜的破碎料性价比更高,更适合卖方进行交割。 从交割区域看,废钢产销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公路运输为主,各省份之间价格联动较好。由于江苏废钢价格被当作全国价格风向标,贸易流通量第一,所以交割基准地设定为江苏,山东和河北设平水,其他地区贴水根据运费在70-150不等。交割库为废钢加工基地,设有厂库仓单交割和车板交割。仓单注册后不设有效期,可以进行充抵、质押和转让,但进行交割后需要立即注销。 从参与模拟交割的贸易商处得到反馈,整体流程比较顺畅,符合钢厂平时收货标准的货物都可以通过交割标准,市场货量充足。不过废钢期货最终合约设计尚未定稿,在上市前可能还会出现变动。 四、循环经济下废钢行业展望 钢铁行业是传统的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促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提高废钢比,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理论上,用废钢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约1.6吨,减少标准煤约0.3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5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约3吨。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按照当前水平,电炉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废钢需求潜力巨大。 从产废端看,随着我国建筑钢材逐渐进入回收期,折旧废钢将迎来快速增长。历史数据表明,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废钢净出口国,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废钢净出口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到成为废钢净出口国,美国用了50余年,日本仅用了37年。我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至今也已50余年,钢铁积蓄在2020年已达105亿吨。考虑到我国以折旧期较久的建材为主,回收周期有一定拉长,但也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加速攀升期。伴随粗钢产量的同步下降,到2025年,废钢资源量大概率可以支撑20%以上电炉流程比例。 此外,废钢的自给自足也可以缓解我国对进口铁矿石高度依赖的现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国际单边贸易主义盛行。去年到今年能源危机爆发,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约束也必然加剧,各国都有意识地开始限制资源出口量。我国当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极高,资源安全问题凸显,也限制了对巴西和澳洲谈判筹码。并且由于铁矿石定价权不在国内,而是由国外寡头垄断,导致我国钢铁产业没有完全享受到近20年来经济腾飞的红利,大部分产业利润都被铁矿石赚取。通过对铁矿石的替代,预计2025年进口矿将降至8.06亿吨,因此发展废钢可以提高国内钢铁产业链的利润率。 总而言之,中国废钢行业是符合国家战略的朝阳行业,具有较高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未来将继续受到政策大力支持,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湖黑色组 姜秋宇(Z0011553 ) 审核人:李明玉 电话:021-22155603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许可证号32090000)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他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新湖期货。未经新湖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或调研资料,所载的全部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新湖期货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新湖期货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新湖期货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更新情况。新湖期货不对因投资者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新湖期货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投资者,新湖期货建议投资者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投资者,本报告不构成给予投资者投资咨询建议。
引言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急剧恶化。西方对俄的严厉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并引发了高通胀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加深了经济困境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这次危机凸显了国际能源供应结构的脆弱,也让我们以他国为鉴,深刻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和能源转型的必要性。为此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耗能大户,实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废钢作为可循环利用的钢铁原料,对钢铁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极高,而废钢和铁矿石同为铁元素的提供者,可以有效发挥替代作用,把产业利润留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雄厚的钢铁积蓄量为我国埋下了丰富的废钢“矿藏”,未来废钢必然将成为主流工业原材料之一,其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凸显。 一、废钢的前世今生 (一)定义 在2017年发布的GB/T 4223-2017《废钢铁》标准中,废钢铁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淘汰或者损坏的作为回收利用的废旧钢铁。废铁的碳含量一般大于2.0%,废钢的碳含量一般小于2.0%,跟普通钢和铁的区分基本一致。为了鼓励促进废钢铁的再利用,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再生钢铁原料的定义更强调回收利用价值,表明是可以作为铁素资源直接入炉使用的炉料产品,并对加工方式、夹杂物、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和金属属性设定了明确标准,该标准既适用于国内再生钢铁原料资源的加工处理,又适用于国际符合标准要求的再生钢铁原料资源进口。 (二)来源 废钢主要有自产废钢、工业废钢、折旧废钢和进口废钢四类。 1、自产废钢 即钢厂生产铁水过程中产生的沟铁、铁水罐底、边沿残铁、铸铁机的散碎废铁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铸余、跑钢、短锭等;轧钢过程中产生的切头切尾切边和废次材等。由于生产后放置时间短氧化少,所以自产废钢质量较好,但基本只在钢厂内部循环利用,基本没有库存,较少流向市场。随着钢厂技术提升,自产废钢收得率由90年代以前的20%以上降至5%左右。2022年我国自产废钢产量约5200万吨,占我国废钢总供应量的20%。 2、加工废钢 家电五金等制造加工厂在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冲压边角料、车屑、料头等。这类副产品和自产废钢一样,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返回钢铁工业。该类废钢产量受下游行业消费影响,整体比较稳定。不过2022年疫情期间社会零售品产销迅速降低,就导致了加工废钢产量明显下降。由于制造业下游种类繁多,每个行业的加工收得率差距也较大,因此统计难度较大。大致估算2022年我国加工废钢产量约5700万吨,占我国废钢总供应量的22%。 3、折旧废钢 指各种金属制品、设备、建筑结构等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形成的废钢。主要来自于社会回收,像拆车、拆船、拆楼等,体量大但质量不如自产和工业废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工矿企业比较集中或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省市。折旧废钢的产量取决于钢铁积蓄量及钢材回收周期。汽车报废周期约为15年,钢结构建筑为50年左右。2022年折旧废钢约1.5亿吨,占废钢总量58%。近20年我国飞速的城市化累计了大量钢铁积蓄量,后续占比将逐渐上升,成为废钢供应的主力。 4、进口废钢 2018年前我国废钢进口量达数百万吨以上,但随着2018年出台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16种固体废弃物被禁止进口,进口量呈断崖式下跌。近年来出于发展电炉钢等战略规划需要,政策转向鼓励废钢进口,目前进口虽然免除关税但全额征收13%的增值税,相比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均不征收增值税政策有待优化。同时,我国对进口品种、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要求等实行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废钢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利用性,仅极少量的高品质废钢符合要求,海内外价差常年倒挂。此外,当前全球碳减排和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下,多国已经把废钢视为战略资源,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限制废钢出口,因此我国废钢进口量持续处于极低水平,进口量仅从2020年的2.7万吨回升至2022年的55万吨。今年1-4月我国进口再生钢铁原料约13万吨。针对此情况,今年5月《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应用情况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讨论如何优化进口技术指标。为了缓解国内废钢供不应求的现状,进口量逐年增加将是必然趋势。 (三)分类 《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将可回收作为炉料的废钢铁原料按照外形和化学成分分为7大类,并按原料来源及质量特征将再生钢铁原料分为18个牌号。具体标准如下: Ⅰ.重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在6.0mm以上或直径10mm以上的实心体,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HRS101:原料来源为一定使用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大型设备、铁路报废设备材料、各种报废的大型钢结构件、各种报废的大型船舶等。如:大型机床、工矿机械、钢轨、车轮、车轴、钢结构、钢管、型钢、板材及各类旧钢材等。 HRS102:原料来源为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包括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切头切尾、残次品、降级品。如:钢锭或钢坯的切头、切尾;钢材坯残次品;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等。 Ⅱ.中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在4.0mm以上或直径8mm以上的实心体,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MRS201:原料来源为一定使用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中小型设备、中型钢结构件、中小型船舶等。如:中小型机床、工矿机械、各种中小型零部件、铸钢件、中小型船舶拆解或维修产生的各种钢板等。 MRS202:原料来源为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Ⅲ.小型再生钢铁原料:一般指厚度厚度在2.0mm以上的再生钢铁原料,也包括厚度在2.0mm以下的新料。长度≤1500mm;宽度≤600mm;单重≤1500kg。 LRS301:原料来源为使用一定年限后退役的钢铁制品,包括各种报废的小型设备、各种报废的小型机动车或电动车架等。如:各种报废的小型设备、零部件、生活五金等。 LRS302:原料来源为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各种钢材(型钢、圆钢、角钢、钢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钢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LRS303:厚度2.0mm以下,各种钢材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新料。如:汽车板、家电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或尾料等。 Ⅳ.破碎型再生钢铁原料(交割标准品):堆密度:≥0.8t/m3。 SRS401:原料来源为回收的汽车拆解料。如汽车拆解料。 SRS402:原料来源为以小型或厚度小于2.0mm的其他型回收料为原料。如回收家电、机器零件、各种小型设备、涂镀钢板、彩钢瓦等。 SRS403:原料来源为工业加工余料。如汽车板、家电板等其他单一的板材加工余料或尾料。 Ⅴ.包块型再生钢铁原料:长≤1500mm;宽≤1000mm;高≤1000mm;单重≤2000kg。 BRS501:原料来源为以汽车板或其他单一品种加工余料或尾料。如汽车板冲压后产生的余料、家电板余料、硅钢片余料或尾料。 BRS502:原料来源为回收的旧钢筋(螺纹、线材)。如由回收的旧钢筋(螺纹钢及线材)打包成型。 BRS503:原料来源为钢材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钢刨花、钢屑。如钢材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钢刨花、钢屑等。 Ⅵ.合金钢再生钢铁原料:长≤1500mm;宽≤1000mm;单重≤1500kg。 ARS501:原料来源为镍铬系列不锈钢回收件或加工余料,含镍(Ni)量不小于7.0%。如镍铬系不锈钢回收件、镍铬系不锈钢材加工时形成的余料或尾料、船舶拆解或维修产生的各种镍铬系列不锈钢板、管材以及机器零部件等。 ARS502:原料来源为铬系不锈钢回收件或加工余料,含铬(Cr)量不小于11.5。如:铬系不锈钢回收件如机器、设备、器械、结构件等不锈钢部分;铬系不锈钢材加工时形成的余料或尾料。 ARS503:原料来源为回收的合金钢为原料,包括使用失效的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回收件;机械加工产生的刨花、合金钢屑。如:以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合金钢为原料;合金钢加工余料或尾料等。 Ⅶ.铸铁再生钢铁原料:厚度≥2.0mm;长≤1500mm;宽≤1000mm;单重≤1500kg。 CRS501:原料来源为厚度在2.0mm以上,使用一定年限后退役的铸铁制品,包括各种回收的铸铁设备、各种回收的小型铸铁产品。如:各种回收的小型铸铁设备、铸铁零部件、小型铸铁产品等。 CRS502:原料来源为厚度2.0mm以上,各种铸铁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余料或尾料。如:铸件或铸造生产加工后产生的余料或尾料。 二、废钢供需现状 (一)供给 1、加工方式 为了使废钢适于运输、装料和合理、有效的熔炼,需要将不规则的废钢加工成具有一定尺寸、密度、清洁的可入炉废钢。目前采用的废钢加工方法主要有:落锤破碎、火焰切割、石钢锤破碎、剪切、打包、破碎。经过多年研发,目前我国的废钢铁加工设备已经形成了以国产设备为主的打包机、鳄鱼式剪切机、门式剪断机、破碎生产线、钢屑挤压机、缸体破碎机、抓钢机、移动剪切机、辐射监测设备等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设备格局。 2、加工产业链 回收企业经过废钢加工生产线按不同物品进行分选、分类后,进行加工、净化处理,按钢铁企业产品标准加工生产出各种清洁的品种废钢,销售或配送给钢铁企业回炉炼钢。以废钢回收配送为中端,连接上游的废钢回收网点、下游的钢铁企业,以及废钢加工设备等衍生产业,构成了目前的废钢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废钢价格由下游钢厂向上游传导,遵循“钢厂采购价—基地采购价格—回收价格”的传导顺序。钢厂作为采购方,对加工基地所提供的废钢物料设置相应的标准,掌握着废钢的定价权。 在这一流程中,亟待解决的便是税票问题。社会废钢回收源头非常杂乱,废钢贸易商在收货时往往是与自然人交易,因此难以稳定地收到增值税进项发票,而加工基地销售给钢厂则需要开票。只有销项票没有进项票,这就额外增加了13%税点的成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地方政府会私下对废钢回收加工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返税,造成地域之间不合理竞争。此外,废钢加工企业在送货给钢厂时,经常不开票,而是由钢厂名下具有加工准入资格的公司自己开票给自己。由于加工准入基地享受政府即征即返和额外的税费等优惠,因此这样操作通常税点成本在7%-8%之间。当然,此类不合规的操作必然将逐渐被禁止,但源头缺发票的问题依然无法有效地解决,严重制约了回收工作,成为废钢产业最大的痛点。 3、资源量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WSA)的统计,全球废钢产生量约6.7亿吨,过往几年增长速度平缓,其中约5.7亿吨用于钢铁行业炼造,其余主要用于铸造行业。毫无疑问,作为粗钢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废钢产量也同样遥遥领先。根据mysteel统计,2022年受疫情影响,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量明显减少,全国废钢铁资源产量总量约2.6亿吨,同比降幅6.43%。分地区看,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废钢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8.7%,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华南地区占比为21.3%位居第二。此外,粗钢产量第一的华北地区则占18.7%,税收补贴优惠的中部和老牌工业基地东三省跟随其后。 从贸易流向来看,废钢由于附加值不高,销售半径通常较小,毛料一般用汽运,运输范围小于500公里。华东地区废钢产量大,本地资源除了供应沙中永等本地钢厂外,少部分量还通过船运销往长江沿线省份,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而沙钢作为民营钢厂的龙头,收废价格调整灵活,收购量也较大,因此被当做废钢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华南地区近年来长短流程钢厂产能大幅增加,废钢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本地的废钢资源基本自行消化。华北地区钢厂密集,废钢消耗量大,主要以周边市场流入为主。其余地区中,重庆和西安为主要废钢贸易集散地,供应中部、西北、西南的钢厂。 那么如何预估废钢资源产生量?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的预测方法来看,自产废钢约等于0.08*当年钢产量,加工废钢是等于0.06*当年钢产量。折旧废钢测算方式较多,欧美和日本废钢折旧率(废钢产生量和钢铁积蓄比值)约2%~4%,考虑到我国建筑钢材占比较高且积蓄周期短,折旧年限久,因此折旧率约1.6%。也有文献计算得到公式为0.32*15年前钢产量+0.6*50年前钢产量。按此模型到2030年折旧废钢量可达约2.8-3亿吨。 (二)需求 90%的可回收利用废钢用于钢厂熔炼,其中独立电炉废钢添加量在95%左右,长流程钢厂中则有高炉+电炉模式,其电炉为半铁水半废钢,相较短流程更加节能,不过这种模式较少,其粗钢产量占总产量在5%以下。长流程废钢主要还是用于转炉炼钢环节,发挥冷却剂的作用。一般转炉掺废率约15%-20%左右,最低在8%-10%。在废钢性价比明显高于铁水,或钢价大涨时,部分民营钢厂转炉掺废比率可高达40%。因此可以看出废钢的使用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短流程钢厂的发展程度,二是长流程钢厂转炉的添加率——也就是与铁水的竞争力。2022年我国废钢炼钢消耗量约2.2亿吨,结合粗钢产量10.13亿吨,综合废钢比约21.7%,离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提出的到“十四五”末,全国炼钢综合废钢比达到30%还有不小距离。 1、独立电炉 在钢市红火时,长流程钢厂由于废钢采购量大,往往导致废钢价格大涨从而压缩独立钢厂利润。在钢价下跌时,由于有铁水提供的安全垫,长流程厂扛亏损的能力也好于独立电炉厂,这就使得我国电炉厂发展举步维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独立电炉厂约210家,华东和华南合计占比一半以上,电炉约370座,总产能约为2.18亿吨,2022年电炉消耗废钢量约6000万吨。从电炉钢装备看,主流容量区间在30吨-70吨,以中小型为主,但90吨以上的大型电炉粗钢产能占全部产能的一半左右。 2022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仅占粗钢总产量的9.7%,与世界平均水平30%还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美国电炉钢比重为70%,欧盟为40%,而日韩两国则为20%-30%左右,因此我国电炉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结合近期行情,在钢价大跌趋势下,电炉厂持续亏损,产能利用率和开工率处于低位。截至5月12日,钢联87家独立电炉开工率为66.67%,产能利用率为47.48%,富宝89家独立电炉日耗12.54万吨/天,环比上周增加0.12万吨。 2、转炉掺废 根据富宝255家钢厂统计,2022年在长流程炼钢中废钢消耗比大概占65%左右,短流程炼钢消耗废钢占比大概占35%左右,2021年长流程废钢消耗占比大概在61%左右,短流程废钢消耗占比在39%左右,由此可知,尽管电炉钢几乎全部使用废钢生产,但由于我国高炉+转炉生产模式占据主导低位,因此废钢主要还是消耗在长流程炼钢中,转炉掺废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废钢价格。转炉中废钢和铁水的比例可以灵活调整,两者可替代性就使得铁矿价格和废钢价格关联性增强。 下图为沙钢废钢含税采购价和华东钢厂不含税铁水成本的价差,可以看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结合当时的背景具体分析,我们发现价差高点普遍出现在以下三个时间段:一是高炉限产时间段,例如年初和年末的采暖季和临时粗钢压减阶段,在助推钢价上行的同时降低了铁水需求;二是需求放量钢价大涨时间段,例如19年和21年底;三是废钢资源量减少的时间段,比如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制造业开工下降,加工和折旧产废量明显减少,加工基地收货意愿也降低,因此出现了供需紧张的现象,使得去年废钢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低点则普遍出现在6月到7月成材传统淡季。今年以来钢厂供需基本面变化不大,年初也没有明显的高炉限产,因此废钢和铁水价差稳定在200-400的区间。尽管价差稳定,但今年上半年高炉的废钢消耗比波动幅度却高于往年,主要是由于长流程厂在年后希望扩大生产,而废钢得水率高于铁矿,因此转炉废钢添加比伴随着一路走高的粗钢产量快速增加,而铁废价差受到螺纹价格下跌的压制没有明显走扩。 在判断废钢估值时,螺废差也是常用的数据。下图用的是沙钢废钢含税采购价和沙钢螺纹上海销售价的价差,能看出螺废差整体走势与螺纹钢价格趋同。通常来说,当螺废价差低于1000时,废钢消耗量会降低,当低于900时,废钢消耗量会极大降低。当低于850时,电炉钢厂会出现大面积停产。当前螺废差接近1000,电炉厂亏损较四月好转,复产意愿增强,废钢价格呈触底反弹态势。 3、废钢库存 根据废钢加工产业链,可看出可量化的废钢库存主要累在废钢加工基地和钢厂。此外,由于沙钢对于废钢需求量大,价格是市场风向标,因此有很多贸易商也关注着张家港的废钢到货量,也就是沙钢的卸货量。因钢厂基本上是按需采购,所以从钢厂的到货量结合废钢日耗可以观察废钢高频需求变化。相比于前几年,今年废钢库存主要累在加工基地,钢厂由于不看好后市加上产量下降,一直保持着低原料库存模式,这与焦炭、铁矿等炉料的库存策略一致。 4、全球废钢贸易情况 尽管我国目前废钢进口量微乎其微,但像欧洲、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粗钢基本以电炉生产为主,因此全球废钢贸易量也不容小觑,2021年约1.1亿吨。随着我国废钢进口标准逐渐放开,国外废钢市场也将对国内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废钢和再生钢铁原料是国际海运中小灵便型船舶的主要货种之一,从整体贸易流向看,基本上是欧洲大陆出口流向土耳其和埃及,部分卖到远东,主要是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 长年以来废钢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一直是土耳其,2022年进口量为2060万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土耳其地处欧亚交界处,承担着贸易中转站的角色,主要是采购钢坯制成初级产成品销往欧盟和中东。其电炉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71.6%,是除美国外唯一以电炉钢为主的产钢大国。因此土耳其废钢的进口价格也成为全球废钢的主要参考价。像年初土耳其发生大地震,黑海地区废钢贸易受阻,土耳其进口价格从410上涨至465美元附近,导致了海外废钢价格普遍上涨。 除此之外,印度在2022年成为第二大废钢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周期,而印度不断在基础建设上发力,钢材需求高涨,其电炉占比约55%,因此加大了对废钢进口的需求。除此之外,美国、韩国、德国、越南等产钢量较大的国家也是废钢的主要进口国家,年进口量约四五百万吨。我国2022进口55.89万吨,年同比增0.61%。其中,从日本进口35.23万吨,从英国进口9.59万吨,从韩国进口5.44万吨。 出口方面,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早地实现了工业化,钢铁积蓄量较高,已经进入了报废周期,且这些国家对钢铁的新需求量不如新兴国家,因此成为了废钢主要出口地。2021年美国以1690万吨出口量位列第一,欧盟27国出口量合计4210万吨,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地区。亚洲以日本为主导,出口量940万吨,因此关东废钢拍卖招标价是东南亚废钢钢市场的风向标,值得关注。 三、废钢期货概况 废钢期货目前尚未上市,不过合约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也成功地进行了数次模拟交割。从最近的合约设计来看,品种名称叫做再生钢铁原料,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交易单位可能与螺纹钢保持一致为10吨/手,也可能按照汽运量实行30吨/手。 市场最关注的点则是交割品和交割标准,目前规定交割品有破碎料,以及替代品钢板料和钢筋切粒。废钢类型繁多,之所以选择破碎料作为主流交割品,是考虑到其标准化程度高、原料充足、方便检验。此外,破碎料入炉有利于降低排放,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重废占比降低而破碎料占比提高,表明破碎料将是未来废钢里的主流品种。目前我国上游来源汽车和家电产量充足,全国有500台以上破碎料加工线,超1亿吨加工能力。破碎料的等级较多,分为“粉一”、“粉二”等等,其内部品质和价格差异较大,如果用高级汽车料加工出水率可轻松达到98%以上,而使用石棉板等作为原料且不进行磁选出尘等过程,出水率可能低于80%。期货交割标准略低于钢厂收货要求,基本对标沙钢“粉三”及以上的标准,主要指标有堆密度≥1.0吨/m3,长度超过200mm件占比≤5%,夹杂物含量≤1.0%,钢水收得率≥94%。钢板料和钢筋切粒属于废钢里质量争议较小也是最贵的品种,因此升水300元,与实际情况比价相符。不过从贸易商反馈看,便宜的破碎料性价比更高,更适合卖方进行交割。 从交割区域看,废钢产销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公路运输为主,各省份之间价格联动较好。由于江苏废钢价格被当作全国价格风向标,贸易流通量第一,所以交割基准地设定为江苏,山东和河北设平水,其他地区贴水根据运费在70-150不等。交割库为废钢加工基地,设有厂库仓单交割和车板交割。仓单注册后不设有效期,可以进行充抵、质押和转让,但进行交割后需要立即注销。 从参与模拟交割的贸易商处得到反馈,整体流程比较顺畅,符合钢厂平时收货标准的货物都可以通过交割标准,市场货量充足。不过废钢期货最终合约设计尚未定稿,在上市前可能还会出现变动。 四、循环经济下废钢行业展望 钢铁行业是传统的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促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提高废钢比,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理论上,用废钢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约1.6吨,减少标准煤约0.3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5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约3吨。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按照当前水平,电炉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废钢需求潜力巨大。 从产废端看,随着我国建筑钢材逐渐进入回收期,折旧废钢将迎来快速增长。历史数据表明,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废钢净出口国,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废钢净出口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到成为废钢净出口国,美国用了50余年,日本仅用了37年。我国从粗钢产量达到千万级至今也已50余年,钢铁积蓄在2020年已达105亿吨。考虑到我国以折旧期较久的建材为主,回收周期有一定拉长,但也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加速攀升期。伴随粗钢产量的同步下降,到2025年,废钢资源量大概率可以支撑20%以上电炉流程比例。 此外,废钢的自给自足也可以缓解我国对进口铁矿石高度依赖的现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国际单边贸易主义盛行。去年到今年能源危机爆发,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约束也必然加剧,各国都有意识地开始限制资源出口量。我国当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极高,资源安全问题凸显,也限制了对巴西和澳洲谈判筹码。并且由于铁矿石定价权不在国内,而是由国外寡头垄断,导致我国钢铁产业没有完全享受到近20年来经济腾飞的红利,大部分产业利润都被铁矿石赚取。通过对铁矿石的替代,预计2025年进口矿将降至8.06亿吨,因此发展废钢可以提高国内钢铁产业链的利润率。 总而言之,中国废钢行业是符合国家战略的朝阳行业,具有较高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未来将继续受到政策大力支持,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湖黑色组 姜秋宇(Z0011553 ) 审核人:李明玉 电话:021-22155603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湖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许可证号32090000)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他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新湖期货。未经新湖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或调研资料,所载的全部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新湖期货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新湖期货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新湖期货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更新情况。新湖期货不对因投资者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新湖期货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以确保本报告涉及的内容适合于投资者,新湖期货建议投资者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投资者,本报告不构成给予投资者投资咨询建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