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宏观固收】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国信宏观固收】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田地 报告日期:2023年5月16日 核心观点 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 4月我国新增社融1.22万亿(预期1.7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预期1.14万亿)。社融和信贷表现均显著低于预期和历史平均水平。M2同比增长12.4%,同样低于预期(12.6%)。 尽管4月社融数据偏弱,但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增速仍保持10.0%不变。本月社融同比多增2873亿,环比少增4.16万亿,信贷的超季节性下降是社融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社融各项同比贡献度排名如下:非标(贡献70.6%)、信贷(贡献43.7%)、政府债券融资(贡献22.1%)和企业直融(贡献-34.2%)。 4月贷款下滑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以信贷(非社融)口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形成的超低基数下同比仅多增734亿。居民部门贷款出现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企业贷款表现好于居民贷款。一方面,企业信贷增长较为稳定。中长贷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支撑,新增6669亿,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7.4%;已连续9 个月同比正增长。票据融资时隔3个月再度转正,增加1280亿,侧面印证银行信贷投放难度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再度萎缩。4月新增居民贷款-2411亿,创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在超低基数下同比仍然多减241亿。 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快节奏,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新增非标融资转负,同比继续多增。信托+委托贷款同比多增819亿,较上月(281亿)显著上升,指向基建与房地产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企业直融同比小幅负增。当月企业直接融资3836亿,同比少增982亿。 4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3pct至12.4%。从结构看,居民和非银存款同比明显下降,企业存款基本稳定,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增加。当月居民存款结束连续5个月的增长,减少1.2万亿,同比多减4968亿,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存款理财化和提前还贷或为主要原因。M1同比增速回升0.2pct至5.3%,结束了两连降,M2-M1增速剪刀差相应收窄0.5pct至7.1%,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实体部门资金利用率依然不高。 总体看,4月金融数据的低迷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基本因素是融资数据的季节性回落,过去5年中,4月社融平均环比下降25547亿元。但根本因素是银行信贷前置投放特征更加突出,叠加实体部门特别是居民和民企信贷需求疲弱,导致4月金融数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4月的数据表现部分印证了我们在3月强劲数据后提示的两点“隐忧”。与2021和2022年同期的超季节性下降相似,其根源在于金融体系投放节奏与实体部门真实需求错位。前瞻地看,当前进入一季度投放资金的“消化期”,“恢复和扩大需求”并打通“金融-实体循环”是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近期调降政策利率的边际作用将较为有限,并非当务之急。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正文 周观点: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 4月我国新增社融1.22万亿(预期1.7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预期1.14万亿)。社融和信贷表现均显著低于预期和历史平均水平。M2同比增长12.4%,同样低于预期(12.6%)。 社融:信贷拖累 尽管4月社融数据偏弱,但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增速仍保持10.0%不变。本月社融同比多增2873亿,环比少增4.16万亿,信贷的超季节性下降是社融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从分项同比看,政府债券融资转正,信贷和非标在低基数下取得正增长,企业直融小幅负增。各项同比贡献度排名如下:非标(贡献70.6%)、信贷(贡献43.7%)、政府债券融资(贡献22.1%)和企业直融(贡献-34.2%)。 人民币贷款 4月贷款下滑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以信贷(非社融)口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形成的超低基数下同比仅多增734亿。居民部门贷款出现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企业贷款表现好于居民贷款。 一方面,政策助力下,企业信贷增长较为稳定。4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6839亿,同比多增1055亿。其中中长贷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支撑,新增6669亿,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7.4%;同比多增4017亿,已连续9 个月同比正增长。短期信用方面,企业短贷减少1099亿,同比少减849亿;票据融资时隔3个月再度转正,增加1280亿,侧面印证银行信贷投放难度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再度萎缩。4月新增居民贷款-2411亿,创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在超低基数下同比仍然多减241亿。结构上,短贷与中长贷同时萎缩,短贷表现略好于中长贷:居民短贷减少1255亿,同比少减601亿。中长贷减少1156亿,同比多减842亿,一方面与4月地产销售超季节性走弱相关,另一方面可能指向居民提前还贷增加。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快节奏,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4月新增政府债环比减少约1474亿至4548亿元,同比多增636亿元,在“财政前置”思路下持续保持较高融资水平。 新增非标融资转负,同比继续多增。非标当月融资减少1145亿,同比继续少减2029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建减少1347亿,同比少减1210亿,显示转贴现规模超过新开票金额;信托贷款小幅增加119亿,同比多增734亿;委托贷款小幅增加83亿,同比多增85亿。信托+委托贷款同比多增819亿,较上月(281亿)显著上升,指向基建与房地产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 企业直融同比小幅负增。当月企业直接融资3836亿,同比少增982亿。其中企业债券增加2843亿,同比仍然为负(少增809亿),贡献了直融的大部分同比变动(82.4%),低利率信贷仍部分挤出了债券融资。企业股权融资新增993亿,同比少增173亿。 货币:M2-M1剪刀差边际修复 4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3pct至12.4%。从结构看,居民和非银存款同比明显下降,企业存款基本稳定,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增加。4月居民存款结束连续5个月的增长,减少1.2万亿,同比多减4968亿,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存款理财化和提前还贷或为主要原因;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同比微幅多减198亿。4月是缴税大月,当月财政存款增加5028亿,同比多增4618亿,财政净支出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M1同比增速回升0.2pct至5.3%,结束了两连降,M2-M1增速剪刀差相应收窄0.5pct至7.1%,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实体部门资金利用率依然不高。社融-M2增速负剪刀差收窄0.3pct至-2.4%,已连续三个月修复,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 小结:供需错位+季节性下降 总体看,4月金融数据的低迷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基本因素是融资数据的季节性回落,过去5年中,4月社融平均环比下降25547亿元。但根本因素是银行信贷前置投放特征更加突出,叠加实体部门特别是居民和民企信贷需求疲弱,导致4月金融数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4月的数据表现部分印证了我们在3月强劲数据后提示的两点“隐忧”。与2021和2022年同期的超季节性下降相似,其根源在于金融体系投放节奏与实体部门真实需求错位。前瞻地看,当前进入一季度投放资金的“消化期”,“恢复和扩大需求”并打通“金融-实体循环”是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近期调降政策利率的边际作用将较为有限,并非当务之急。 周流动性回顾:央行逆回购缩量续作 海外方面,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无重大变化。美联储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银行系统压力、房地产压力、持续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是当前金融稳定的主要担忧。同时,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正持续发酵。另外,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6.4万,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多方面因素均指向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动力有限。目前美联储联邦资金利率期货隐含的6月FOMC 加息 25bp的可能性约 2成(16.6%),不加息可能性约8成(83.4%)。 国内流动性方面,上周(5月8日-5月12日)狭义流动性有所宽松。国信狭义流动性高频扩散指数较此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上升0.24至101.08。其中价格指标贡献68.47%,数量指标贡献31.53%。价格指数上升(宽松)主要由上周全周标准化后的同业存单加权利率、DR与R加权利率偏离度(7天/14天利率减去同期限政策利率)和R001总体环比下行支撑。央行上周逆回购缩量续作,对数量指数形成拖累,正回购天数增加对数量指数形成支撑。本周关注以下因素的扰动:一是同业存单到期超过5000亿元。二是本月18日为办税截止日。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周(5月8日-5月14日),央行净投放短期流动性资金-26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260亿元(到期360亿元,投放10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本周(5月15日-5月21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12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12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本周MLF预计净投放250亿元(到期1000亿元,投放1250亿元)。截至本周一(5月15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2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100亿元。 银行间交易量:上周(5月8日-5月12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7.85万亿,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7.21万亿)增加0.64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91.9%,较前一周(64.6%)上升27.4pct。 债券发行:上周政府债净融资2285.4亿元,本周计划发行4317.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295.3亿元;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593.2亿元,本周计划发行796.6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4831.6亿元;上周政策银行债净融资677.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280.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60.0亿元;上周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净融资20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0亿元;上周企业债券净融资-1520.0亿元(其中城投债融资贡献约23.8%),本周计划发行415.5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683.7亿元。 上周五(5月12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5月5日)下行0.26至99.01,同期美元指数上行1.41至102.70。5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较5月5日的6.91上行约392基点至6.95,离岸汇率从6.92上行约375基点至6.95。 流动性观察 外部环境: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近尾声 美联储 5月FOMC加息25bp后,其两大管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IORB)与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分别位于5.15%和5.05%。上周四(5月11日)SOFR利率较前一周(5月4日)下降1bp,位于5.05%。美联储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银行系统压力、房地产压力、持续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是当前金融稳定的主要担忧。同时,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正持续发酵。另外,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6.4万,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多方面因素均指向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动力有限。目前美联储联邦资金利率期货隐含的6月FOMC 加息 25bp的可能性约 2成(16.6%),不加息可能性约8成(83.4%)。 截至5月1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8.50万亿美元,较前一周(5月3日)降低9.77亿美元,约为去年4月本次缩表初期历史最高值(8.97万亿)的94.8%。 欧央行 欧央行在5月议息会议加息25bp,其三大关键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MRO)、边际贷款便利(MLF)和隔夜存款便利(DF)利率分别位于3.75%、4.00%和3.25%。欧元短期利率(ESTR)上周四(5月11日)较前一周(5月4日)上升25bp,位于3.15%。欧洲央行管委内格尔近期强调,利率应该进一步上升。 日央行 日央行4月公布利率决议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1%。日本央行政策目标利率、贴现率和互补性存款便利利率分别保持-0.1%、0.3%和-0.1%不变。东京隔夜平均利率(TONAR)上周四(5月11日)较前一周(5月4日)上升2bp,位于-0.05%。日本央行已经决定对货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计划一年到一年半完成。 国内利率:短端利率走势分化 央行关键利率 5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公布,1年期利率无变化,维持在2.75%。央行其它关键利率无变化。 市场利率 短端利率方面,隔夜利率与七天利率有所分化。上周五(5月12日)R001、DR001与GC001较前一周(5月5日)分别上行18bp、9bp和18bp;R007、DR007、GC007分别下行6bp、上行3bp和下行6bp;考虑R成交量权重的货币市场加权利率(7天移动平均)下行36bp。 存单利率方面,上周均有所下行。上周五(5月12日)国有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较5月5日下行13bp,位于2.43%;股份行下行15bp至2.44%,城商行下行15bp至2.63%。 国内流动性:上周央行逆回购缩量续作 上周(5月8日-5月14日),央行净投放流动性资金-26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260亿元(到期360亿元,投放10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 本周(5月15日-5月21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12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12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本周MLF净投放250亿元(到期1000亿元,投放1250亿元)。截至本周一(5月15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2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100亿元。 上周(5月8日-5月12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7.85万亿,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7.21万亿)增加0.64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91.9%,较前一周(64.6%)上升27.4pct。 债券融资:上周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幅上升 政府债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3410.7亿元,净融资2285.4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618.1亿元大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4317.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295.3亿元。 同业存单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4964.6亿元,净融资-593.2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4131.9亿元大幅下降。本周计划发行796.6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4831.6亿元。本周同业存单到期量超过5000亿元,提示关注对于流动性的扰动。 政策银行债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1527.0亿元,净融资677.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569.5亿元小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280.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60.0亿元。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200亿元,净融资20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0亿元小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0亿元。 企业债券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1085.4亿元,净融资-1520.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823.7亿元大幅下降。上周城投债融资贡献约23.8%。本周计划发行415.5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683.7亿元。 汇率:人民币美元走势分化 上周五(5月12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5月5日)下行0.26至99.01,同期美元指数上行1.41至102.70。5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较5月5日的6.91上行约392基点至6.95,离岸汇率从6.92上行约375基点至6.95。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联系人:田地 报告日期:2023年5月16日 核心观点 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 4月我国新增社融1.22万亿(预期1.7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预期1.14万亿)。社融和信贷表现均显著低于预期和历史平均水平。M2同比增长12.4%,同样低于预期(12.6%)。 尽管4月社融数据偏弱,但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增速仍保持10.0%不变。本月社融同比多增2873亿,环比少增4.16万亿,信贷的超季节性下降是社融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社融各项同比贡献度排名如下:非标(贡献70.6%)、信贷(贡献43.7%)、政府债券融资(贡献22.1%)和企业直融(贡献-34.2%)。 4月贷款下滑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以信贷(非社融)口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形成的超低基数下同比仅多增734亿。居民部门贷款出现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企业贷款表现好于居民贷款。一方面,企业信贷增长较为稳定。中长贷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支撑,新增6669亿,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7.4%;已连续9 个月同比正增长。票据融资时隔3个月再度转正,增加1280亿,侧面印证银行信贷投放难度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再度萎缩。4月新增居民贷款-2411亿,创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在超低基数下同比仍然多减241亿。 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快节奏,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新增非标融资转负,同比继续多增。信托+委托贷款同比多增819亿,较上月(281亿)显著上升,指向基建与房地产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企业直融同比小幅负增。当月企业直接融资3836亿,同比少增982亿。 4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3pct至12.4%。从结构看,居民和非银存款同比明显下降,企业存款基本稳定,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增加。当月居民存款结束连续5个月的增长,减少1.2万亿,同比多减4968亿,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存款理财化和提前还贷或为主要原因。M1同比增速回升0.2pct至5.3%,结束了两连降,M2-M1增速剪刀差相应收窄0.5pct至7.1%,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实体部门资金利用率依然不高。 总体看,4月金融数据的低迷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基本因素是融资数据的季节性回落,过去5年中,4月社融平均环比下降25547亿元。但根本因素是银行信贷前置投放特征更加突出,叠加实体部门特别是居民和民企信贷需求疲弱,导致4月金融数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4月的数据表现部分印证了我们在3月强劲数据后提示的两点“隐忧”。与2021和2022年同期的超季节性下降相似,其根源在于金融体系投放节奏与实体部门真实需求错位。前瞻地看,当前进入一季度投放资金的“消化期”,“恢复和扩大需求”并打通“金融-实体循环”是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近期调降政策利率的边际作用将较为有限,并非当务之急。 风险提示 需求改善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正文 周观点:一季度融资进入“消化期” 4月我国新增社融1.22万亿(预期1.72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预期1.14万亿)。社融和信贷表现均显著低于预期和历史平均水平。M2同比增长12.4%,同样低于预期(12.6%)。 社融:信贷拖累 尽管4月社融数据偏弱,但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增速仍保持10.0%不变。本月社融同比多增2873亿,环比少增4.16万亿,信贷的超季节性下降是社融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从分项同比看,政府债券融资转正,信贷和非标在低基数下取得正增长,企业直融小幅负增。各项同比贡献度排名如下:非标(贡献70.6%)、信贷(贡献43.7%)、政府债券融资(贡献22.1%)和企业直融(贡献-34.2%)。 人民币贷款 4月贷款下滑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以信贷(非社融)口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形成的超低基数下同比仅多增734亿。居民部门贷款出现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企业贷款表现好于居民贷款。 一方面,政策助力下,企业信贷增长较为稳定。4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6839亿,同比多增1055亿。其中中长贷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支撑,新增6669亿,占比进一步上升至97.4%;同比多增4017亿,已连续9 个月同比正增长。短期信用方面,企业短贷减少1099亿,同比少减849亿;票据融资时隔3个月再度转正,增加1280亿,侧面印证银行信贷投放难度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居民贷款再度萎缩。4月新增居民贷款-2411亿,创历史同期最大负增长,在超低基数下同比仍然多减241亿。结构上,短贷与中长贷同时萎缩,短贷表现略好于中长贷:居民短贷减少1255亿,同比少减601亿。中长贷减少1156亿,同比多减842亿,一方面与4月地产销售超季节性走弱相关,另一方面可能指向居民提前还贷增加。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融资保持快节奏,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4月新增政府债环比减少约1474亿至4548亿元,同比多增636亿元,在“财政前置”思路下持续保持较高融资水平。 新增非标融资转负,同比继续多增。非标当月融资减少1145亿,同比继续少减2029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建减少1347亿,同比少减1210亿,显示转贴现规模超过新开票金额;信托贷款小幅增加119亿,同比多增734亿;委托贷款小幅增加83亿,同比多增85亿。信托+委托贷款同比多增819亿,较上月(281亿)显著上升,指向基建与房地产获得多渠道融资支持。 企业直融同比小幅负增。当月企业直接融资3836亿,同比少增982亿。其中企业债券增加2843亿,同比仍然为负(少增809亿),贡献了直融的大部分同比变动(82.4%),低利率信贷仍部分挤出了债券融资。企业股权融资新增993亿,同比少增173亿。 货币:M2-M1剪刀差边际修复 4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3pct至12.4%。从结构看,居民和非银存款同比明显下降,企业存款基本稳定,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增加。4月居民存款结束连续5个月的增长,减少1.2万亿,同比多减4968亿,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存款理财化和提前还贷或为主要原因;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同比微幅多减198亿。4月是缴税大月,当月财政存款增加5028亿,同比多增4618亿,财政净支出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M1同比增速回升0.2pct至5.3%,结束了两连降,M2-M1增速剪刀差相应收窄0.5pct至7.1%,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实体部门资金利用率依然不高。社融-M2增速负剪刀差收窄0.3pct至-2.4%,已连续三个月修复,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 小结:供需错位+季节性下降 总体看,4月金融数据的低迷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基本因素是融资数据的季节性回落,过去5年中,4月社融平均环比下降25547亿元。但根本因素是银行信贷前置投放特征更加突出,叠加实体部门特别是居民和民企信贷需求疲弱,导致4月金融数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4月的数据表现部分印证了我们在3月强劲数据后提示的两点“隐忧”。与2021和2022年同期的超季节性下降相似,其根源在于金融体系投放节奏与实体部门真实需求错位。前瞻地看,当前进入一季度投放资金的“消化期”,“恢复和扩大需求”并打通“金融-实体循环”是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所在,近期调降政策利率的边际作用将较为有限,并非当务之急。 周流动性回顾:央行逆回购缩量续作 海外方面,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无重大变化。美联储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银行系统压力、房地产压力、持续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是当前金融稳定的主要担忧。同时,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正持续发酵。另外,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6.4万,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多方面因素均指向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动力有限。目前美联储联邦资金利率期货隐含的6月FOMC 加息 25bp的可能性约 2成(16.6%),不加息可能性约8成(83.4%)。 国内流动性方面,上周(5月8日-5月12日)狭义流动性有所宽松。国信狭义流动性高频扩散指数较此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上升0.24至101.08。其中价格指标贡献68.47%,数量指标贡献31.53%。价格指数上升(宽松)主要由上周全周标准化后的同业存单加权利率、DR与R加权利率偏离度(7天/14天利率减去同期限政策利率)和R001总体环比下行支撑。央行上周逆回购缩量续作,对数量指数形成拖累,正回购天数增加对数量指数形成支撑。本周关注以下因素的扰动:一是同业存单到期超过5000亿元。二是本月18日为办税截止日。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周(5月8日-5月14日),央行净投放短期流动性资金-26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260亿元(到期360亿元,投放10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本周(5月15日-5月21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12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12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本周MLF预计净投放250亿元(到期1000亿元,投放1250亿元)。截至本周一(5月15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2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100亿元。 银行间交易量:上周(5月8日-5月12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7.85万亿,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7.21万亿)增加0.64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91.9%,较前一周(64.6%)上升27.4pct。 债券发行:上周政府债净融资2285.4亿元,本周计划发行4317.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295.3亿元;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593.2亿元,本周计划发行796.6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4831.6亿元;上周政策银行债净融资677.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280.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60.0亿元;上周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净融资20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0亿元;上周企业债券净融资-1520.0亿元(其中城投债融资贡献约23.8%),本周计划发行415.5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683.7亿元。 上周五(5月12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5月5日)下行0.26至99.01,同期美元指数上行1.41至102.70。5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较5月5日的6.91上行约392基点至6.95,离岸汇率从6.92上行约375基点至6.95。 流动性观察 外部环境: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近尾声 美联储 5月FOMC加息25bp后,其两大管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IORB)与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分别位于5.15%和5.05%。上周四(5月11日)SOFR利率较前一周(5月4日)下降1bp,位于5.05%。美联储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银行系统压力、房地产压力、持续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紧张是当前金融稳定的主要担忧。同时,美国债务上限危机正持续发酵。另外,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6.4万,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多方面因素均指向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动力有限。目前美联储联邦资金利率期货隐含的6月FOMC 加息 25bp的可能性约 2成(16.6%),不加息可能性约8成(83.4%)。 截至5月1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8.50万亿美元,较前一周(5月3日)降低9.77亿美元,约为去年4月本次缩表初期历史最高值(8.97万亿)的94.8%。 欧央行 欧央行在5月议息会议加息25bp,其三大关键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MRO)、边际贷款便利(MLF)和隔夜存款便利(DF)利率分别位于3.75%、4.00%和3.25%。欧元短期利率(ESTR)上周四(5月11日)较前一周(5月4日)上升25bp,位于3.15%。欧洲央行管委内格尔近期强调,利率应该进一步上升。 日央行 日央行4月公布利率决议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1%。日本央行政策目标利率、贴现率和互补性存款便利利率分别保持-0.1%、0.3%和-0.1%不变。东京隔夜平均利率(TONAR)上周四(5月11日)较前一周(5月4日)上升2bp,位于-0.05%。日本央行已经决定对货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计划一年到一年半完成。 国内利率:短端利率走势分化 央行关键利率 5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公布,1年期利率无变化,维持在2.75%。央行其它关键利率无变化。 市场利率 短端利率方面,隔夜利率与七天利率有所分化。上周五(5月12日)R001、DR001与GC001较前一周(5月5日)分别上行18bp、9bp和18bp;R007、DR007、GC007分别下行6bp、上行3bp和下行6bp;考虑R成交量权重的货币市场加权利率(7天移动平均)下行36bp。 存单利率方面,上周均有所下行。上周五(5月12日)国有行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较5月5日下行13bp,位于2.43%;股份行下行15bp至2.44%,城商行下行15bp至2.63%。 国内流动性:上周央行逆回购缩量续作 上周(5月8日-5月14日),央行净投放流动性资金-26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260亿元(到期360亿元,投放10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 本周(5月15日-5月21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12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12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本周MLF净投放250亿元(到期1000亿元,投放1250亿元)。截至本周一(5月15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2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100亿元。 上周(5月8日-5月12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7.85万亿,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7.21万亿)增加0.64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91.9%,较前一周(64.6%)上升27.4pct。 债券融资:上周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幅上升 政府债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3410.7亿元,净融资2285.4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618.1亿元大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4317.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295.3亿元。 同业存单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4964.6亿元,净融资-593.2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4131.9亿元大幅下降。本周计划发行796.6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4831.6亿元。本周同业存单到期量超过5000亿元,提示关注对于流动性的扰动。 政策银行债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1527.0亿元,净融资677.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569.5亿元小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280.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60.0亿元。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200亿元,净融资20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0亿元小幅上升。本周计划发行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0亿元。 企业债券上周(5月8日-5月12日)共计发行1085.4亿元,净融资-1520.0亿元,较前一周(5月1日-5月5日)的-823.7亿元大幅下降。上周城投债融资贡献约23.8%。本周计划发行415.5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683.7亿元。 汇率:人民币美元走势分化 上周五(5月12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5月5日)下行0.26至99.01,同期美元指数上行1.41至102.70。5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较5月5日的6.91上行约392基点至6.95,离岸汇率从6.92上行约375基点至6.95。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