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我们喝上牛奶:中国奶业初探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谁让我们喝上牛奶:中国奶业初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 魏鑫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9149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3年5月12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愈加强烈,因此对摄入食品的考量因素也越来越倾向于营养、健康和绿色。而乳制品作为一种高蛋白食品,是人体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每天摄入足量的乳制品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减少各类疾病患病的风险。这就使得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高端化的乳制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奶牛养殖业高速发展。在奶类需求量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奶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中国奶牛业发展简史 公元前202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用丝绸瓷器换回奇珍异宝,同时带来丰富的奶制品。19世纪50年代,欧洲传教士和商人带来了荷斯坦牛,自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奶牛。荷斯坦牛进入中国后,一方面小范围进行自繁;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奶牛数量,使用纯种荷斯坦公牛和本地中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50年以前之前,奶牛群体规模小,品种混杂,产奶量低。1949年,全国只有12万头奶牛,奶类年产量21.7万吨,人均仅为0.4千克。 表:我国奶牛发展时间线 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1950年以前之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大型奶牛场,开始对当时的荷斯坦混血杂种牛群进行整顿,逐渐开展有计划的奶牛选育和品种培育工作。1985年,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奶牛专用品种“中国黑白花奶牛”经原农牧渔业部审定通过。1992年,为了与国际接轨,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目前我国饲养的奶牛中,中国荷斯坦牛最多,占总存栏量的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我国已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家,有奶牛种公牛站22家,生产性能测定中心38个,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1个,全国奶牛数据中心1个,初步构建了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二、中国奶业现状分析——五大特征 1、奶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生物习性:奶牛耐寒不耐热,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C-14°C,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C-20°C。 资源禀赋:而我国北方大都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以低温、温热为主;并且我国北方地区多平原,孕育着大量优质的天然草场,可以给奶牛提供大量的草饲原料。 图表:2021年各省牛奶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由此,经过多年的发展,独特的生物习性和资源禀赋造就了“北多南少”的奶源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奶源多分布在华北、西北与西南地区,2021年中国原奶产量TOP10的省份合计产量占比为82.63%,大都属于西北和北方城市,故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 2、奶牛存栏量回落后趋稳回升,规模化牧场成发展主流 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又称“中国荷斯坦奶牛”,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随着乳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各奶牛养殖企业纷纷加大育种技术的研发,不断改良奶牛的遗传品质。同时,加大牧场及周边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奶牛的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使得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奶牛养殖的各类设施也在持续完善。 从我国奶牛存栏量来看,2016、2017年养殖端由于低效益和亏损,导致大量小规模牧场退出,再加上受到2018年环保整治的影响,部分奶牛养殖牧场因环保不达标而关停,使得我国奶牛存栏量出现较大的回落。但随着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我国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高端化的乳制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乳制品高端化进程,为国内养殖牧场带来强劲的原料奶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原料奶的产量,各企业在加快牧场的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牧场并购工作,通过这一途径,快速扩充存栏规模,稳步提升原奶产量。2019年以来,我国牧场奶牛的存栏量回落后趋于稳定且缓慢回升的态势,2021年我国牧场奶的牛存栏量为620万头,同比增长0.81%。 大型牧场凭借大规模奶牛养殖的业务模式,实现高效的牧场管理、科学的疾病管控等,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原料奶产品。在目前愈加严格的环境规制下,还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的周期性或之外的的市场冲击时,有着更强的抵御能力。同时在应对极端天气时,也能够快速响应,采用有效的措施,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繁育环境。因此如图中所示,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大型牧场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到2020奶牛我国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7%,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2021这一比例更是上升至70%。 3、回升的背后蕴藏着高需求 奶牛养殖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育种、饲料、疫苗等行业,同时也包含了中游的牧场建设、养殖技术等环节,下游则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奶牛养殖产业联的直接产品是原奶,而最终的主要产成品包括液态奶及干乳制品两大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原料产出的基础过程,乳制品作为人体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乳制品的重要性。尤其是疫情以来,国民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倡导科学饮食和营养均衡,增加绿色健康消费,居民对于乳制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带动乳制品的销售额持续增加。 如图中所示,2013-2021年期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11.7千克,增长到14.4千克,随着我国乳制品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于乳品的接受程度持续提升,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下游乳制品行业持续高增的产品需求,对于奶牛养殖行业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将稳步拉动奶牛养殖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奶牛单产突飞猛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我国奶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单产,成为了奶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2014年以来,奶牛单产逐年持续上升,平均增幅在5%以上。2020年,全国成年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300千克,平均水平接近德国(9873千克)、法国(9048千克)、瑞士(8724千克)等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2021年比2014年提高45%,达到8700千克的水平,但是和部分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距离,如美国2021年为10900千克,但中国先进的牧场企业,如现代牧业奶牛单产量可达每头每年11300千克,可与乳业发达国家媲美。 图:奶牛单产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5、原料奶供给稳步增加,生鲜乳价格出现回落 乳制品作为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于奶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畜牧业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上游产业,行业的发展对乳制品有着一定的影响,为稳步推进畜牧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梳理出有关奶牛行业的政策描述,其中的关键词不仅涉及了奶牛养殖业产业链上游的草料生产、育种,中游的牧场建设,下游的配方奶粉,还在市场价格机制、补贴等皆有涉及。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使得我国不断规范奶牛的养殖流程,加快各项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养殖的环境,在减少疾病和污染的同时,稳步提升原料奶的产量和品质。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在国家和行业的精准发力下,我国原料奶的产量也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如图中所示,2017-2021年期间,我国原料奶的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原料奶的产量达到3682.7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7.05%,2022年更是高达3932万吨。此外,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乳企对于原料奶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2017-2021年期间,我国原料奶的需求量保持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原料奶的需求量共计5280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3.94%。 2018年-2021年,在市场高需求的发展下,原料奶的产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市场中原料奶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对产品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推动原料奶价格不断上涨。从年度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来看,2018-2021年期间,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的平均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从2018年的3.66元/公斤,增长到2021年末最高点4.41元/公斤。 图表 10:近年来我国主产省份生鲜乳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原料奶的产量持续增加,供应较为充足,生鲜乳平均价格出现回落。从月度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来看,2022年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总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平均价格从1月的4.36元/公斤,下降至12月的4.31元/公斤,2023年1~4月,延续2022年的下降态势,平均价格进一步下降,据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数据显示,2023年4月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仅为4.26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52%。 三、中国奶业新发展趋势 1、需求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我国的乳制品消费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者主要青睐液态奶,在以统一折算为液态奶计,2019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耗量为40.7公斤,仅为欧盟的16.4%及美国的17.9%;单就牛奶消费类别来看,2020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为17.6公斤,仅为澳大利亚人均牛奶消费量的12.8%。 对标海外,我们认为我国奶制品需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并在奶制品消费结构方面会进一步持续优化。在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也将得以快速发展。 2、上下游绑定加深,原料奶供应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我国奶业发展至今,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原料奶供应集中于少数头部乳制品制造商。同时近几年头部乳企纷纷通过增资入股等方式绑定上游养殖企业。 对乳企而言,可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高端产品需求; 对养殖端,也可取得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增强整个行业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大规模养殖场仍是行业主旋律,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会继续通过收购中小牧场来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更进一步提高。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 魏鑫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9149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3年5月12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愈加强烈,因此对摄入食品的考量因素也越来越倾向于营养、健康和绿色。而乳制品作为一种高蛋白食品,是人体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每天摄入足量的乳制品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减少各类疾病患病的风险。这就使得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高端化的乳制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奶牛养殖业高速发展。在奶类需求量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奶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中国奶牛业发展简史 公元前202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用丝绸瓷器换回奇珍异宝,同时带来丰富的奶制品。19世纪50年代,欧洲传教士和商人带来了荷斯坦牛,自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奶牛。荷斯坦牛进入中国后,一方面小范围进行自繁;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奶牛数量,使用纯种荷斯坦公牛和本地中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50年以前之前,奶牛群体规模小,品种混杂,产奶量低。1949年,全国只有12万头奶牛,奶类年产量21.7万吨,人均仅为0.4千克。 表:我国奶牛发展时间线 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1950年以前之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大型奶牛场,开始对当时的荷斯坦混血杂种牛群进行整顿,逐渐开展有计划的奶牛选育和品种培育工作。1985年,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奶牛专用品种“中国黑白花奶牛”经原农牧渔业部审定通过。1992年,为了与国际接轨,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目前我国饲养的奶牛中,中国荷斯坦牛最多,占总存栏量的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奶牛群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我国已遴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家,有奶牛种公牛站22家,生产性能测定中心38个,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1个,全国奶牛数据中心1个,初步构建了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二、中国奶业现状分析——五大特征 1、奶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生物习性:奶牛耐寒不耐热,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C-14°C,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C-20°C。 资源禀赋:而我国北方大都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以低温、温热为主;并且我国北方地区多平原,孕育着大量优质的天然草场,可以给奶牛提供大量的草饲原料。 图表:2021年各省牛奶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由此,经过多年的发展,独特的生物习性和资源禀赋造就了“北多南少”的奶源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奶源多分布在华北、西北与西南地区,2021年中国原奶产量TOP10的省份合计产量占比为82.63%,大都属于西北和北方城市,故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 2、奶牛存栏量回落后趋稳回升,规模化牧场成发展主流 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又称“中国荷斯坦奶牛”,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随着乳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各奶牛养殖企业纷纷加大育种技术的研发,不断改良奶牛的遗传品质。同时,加大牧场及周边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奶牛的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使得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奶牛养殖的各类设施也在持续完善。 从我国奶牛存栏量来看,2016、2017年养殖端由于低效益和亏损,导致大量小规模牧场退出,再加上受到2018年环保整治的影响,部分奶牛养殖牧场因环保不达标而关停,使得我国奶牛存栏量出现较大的回落。但随着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我国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高端化的乳制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乳制品高端化进程,为国内养殖牧场带来强劲的原料奶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原料奶的产量,各企业在加快牧场的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牧场并购工作,通过这一途径,快速扩充存栏规模,稳步提升原奶产量。2019年以来,我国牧场奶牛的存栏量回落后趋于稳定且缓慢回升的态势,2021年我国牧场奶的牛存栏量为620万头,同比增长0.81%。 大型牧场凭借大规模奶牛养殖的业务模式,实现高效的牧场管理、科学的疾病管控等,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原料奶产品。在目前愈加严格的环境规制下,还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的周期性或之外的的市场冲击时,有着更强的抵御能力。同时在应对极端天气时,也能够快速响应,采用有效的措施,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繁育环境。因此如图中所示,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大型牧场逐渐成为发展主流,到2020奶牛我国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7%,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2021这一比例更是上升至70%。 3、回升的背后蕴藏着高需求 奶牛养殖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育种、饲料、疫苗等行业,同时也包含了中游的牧场建设、养殖技术等环节,下游则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奶牛养殖产业联的直接产品是原奶,而最终的主要产成品包括液态奶及干乳制品两大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原料产出的基础过程,乳制品作为人体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乳制品的重要性。尤其是疫情以来,国民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倡导科学饮食和营养均衡,增加绿色健康消费,居民对于乳制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带动乳制品的销售额持续增加。 如图中所示,2013-2021年期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11.7千克,增长到14.4千克,随着我国乳制品的持续发展,消费者对于乳品的接受程度持续提升,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下游乳制品行业持续高增的产品需求,对于奶牛养殖行业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将稳步拉动奶牛养殖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奶牛单产突飞猛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我国奶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单产,成为了奶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2014年以来,奶牛单产逐年持续上升,平均增幅在5%以上。2020年,全国成年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300千克,平均水平接近德国(9873千克)、法国(9048千克)、瑞士(8724千克)等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2021年比2014年提高45%,达到8700千克的水平,但是和部分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距离,如美国2021年为10900千克,但中国先进的牧场企业,如现代牧业奶牛单产量可达每头每年11300千克,可与乳业发达国家媲美。 图:奶牛单产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5、原料奶供给稳步增加,生鲜乳价格出现回落 乳制品作为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于奶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畜牧业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上游产业,行业的发展对乳制品有着一定的影响,为稳步推进畜牧业的发展,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梳理出有关奶牛行业的政策描述,其中的关键词不仅涉及了奶牛养殖业产业链上游的草料生产、育种,中游的牧场建设,下游的配方奶粉,还在市场价格机制、补贴等皆有涉及。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使得我国不断规范奶牛的养殖流程,加快各项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养殖的环境,在减少疾病和污染的同时,稳步提升原料奶的产量和品质。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在国家和行业的精准发力下,我国原料奶的产量也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如图中所示,2017-2021年期间,我国原料奶的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原料奶的产量达到3682.7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7.05%,2022年更是高达3932万吨。此外,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乳企对于原料奶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2017-2021年期间,我国原料奶的需求量保持增长的态势,2021年我国原料奶的需求量共计5280万吨,较2020年增长了3.94%。 2018年-2021年,在市场高需求的发展下,原料奶的产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市场中原料奶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对产品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推动原料奶价格不断上涨。从年度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来看,2018-2021年期间,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的平均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从2018年的3.66元/公斤,增长到2021年末最高点4.41元/公斤。 图表 10:近年来我国主产省份生鲜乳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近两年来,原料奶的产量持续增加,供应较为充足,生鲜乳平均价格出现回落。从月度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来看,2022年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总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平均价格从1月的4.36元/公斤,下降至12月的4.31元/公斤,2023年1~4月,延续2022年的下降态势,平均价格进一步下降,据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数据显示,2023年4月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仅为4.26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52%。 三、中国奶业新发展趋势 1、需求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我国的乳制品消费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者主要青睐液态奶,在以统一折算为液态奶计,2019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耗量为40.7公斤,仅为欧盟的16.4%及美国的17.9%;单就牛奶消费类别来看,2020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为17.6公斤,仅为澳大利亚人均牛奶消费量的12.8%。 对标海外,我们认为我国奶制品需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并在奶制品消费结构方面会进一步持续优化。在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也将得以快速发展。 2、上下游绑定加深,原料奶供应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我国奶业发展至今,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原料奶供应集中于少数头部乳制品制造商。同时近几年头部乳企纷纷通过增资入股等方式绑定上游养殖企业。 对乳企而言,可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高端产品需求; 对养殖端,也可取得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增强整个行业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大规模养殖场仍是行业主旋律,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会继续通过收购中小牧场来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更进一步提高。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