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白糖专题】面积争夺之战:收益薄弱和天气劣势 泰国甘蔗种植意愿的消退

【白糖专题】面积争夺之战:收益薄弱和天气劣势 泰国甘蔗种植意愿的消退

作者:微信公众号【CFC农产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白糖专题】面积争夺之战:收益薄弱和天气劣势 泰国甘蔗种植意愿的消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田亚雄 研究助理 陈家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3年5月12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CPC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在 5 月至 7 月期间发生的可能性为 82%,高于一个月前的 62%。12 月 23 日至 2 月 24 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 93%;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正在增加,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亚洲地区出现干旱,泰国作为主要的食糖出口国,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不仅仅会影响甘蔗生长和单产,也会影响农民的种植意愿,即选择收益更好、更抗旱、易采收的木薯。 通过复盘此前的数据我们发现: 1、在泰国主要的农作物里面,与甘蔗种植面积、种植周期重合度最高的为木薯,因此木薯对甘蔗面积替代的风险最严重; 2、近几年极大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均有温和上涨的趋势,但是相比于甘蔗,木薯的销售价格涨幅更明显,每吨净收益高于甘蔗,替种的风险在增加; 3、复盘历史,厄尔尼诺发生时,高温少雨的天气会进一步刺激农户选择更加耐旱、易采收的木薯而非甘蔗; 4、新一季泰国甘蔗种植在收益和天气驱动下前景不容乐观。根据泰国甘普农民联合会预估,23/24年度预计由于木薯普种将导致甘蔗产量下降约5%,此外叠加厄尔尼诺的影响或导致新季泰国甘蔗产量或降至 7000-8000万吨的水平,而22/23年度为 9388万吨。 泰国各类农作物区域和种植周期 2022年,泰国农业种植面积最大的三大品种分别为水稻、天然橡胶以及木薯。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006.67万公顷,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到了385.44万公顷,木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73.792万公顷,甘蔗种植面积和木薯接近为152.51万公顷。 通过统计泰国主要作物的种植区域,发现甘蔗和木薯以及橡胶和棕榈的种植面积均有重叠,尤其是木薯和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域,在前五大种植区域中,重叠的有呵叻府和甘烹碧府。 泰国是全球主要的木薯种植和产出国,木薯是在1786~1840年间从马来西亚引进到泰国南部之后又扩大到全国的,是仅次于稻米和甘蔗的泰国的第三大农作物,经济收益相对较高。 2022年泰木薯种植面积为173.792万公顷,同比增长1.08%。2013年-2022年,泰国木薯种植面积年均增长2.22%,泰国木薯种植在2017年后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2021年,后逐渐放缓。 木薯播种时间有两期,一期在11月到翌年1月,称为旱季前作物;另一期在2~4月,称为雨季前作物,其生产期为8-10月,循环收割。 泰国木薯种植分布在各州府,主要的前五大种植区为呵叻府、甘烹碧府、猜也蓬府、北碧府、乌汶府,2021年五大种植区木薯耕作面积为1676.99千公顷、公顷、792.32千公顷、894.59千公顷、561.22千公顷、511.52千公顷,占全国耕作种植面积40.63%。五大种植区域中,北碧府的耕作面积波动明显,此外其他区域耕作面积均表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 甘蔗是泰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超1亿吨。2013-2022年间,泰国甘蔗收获面积年均增长2.02%,期间收获面积波动幅度较大,2015年、2018年种植面积增速最快,同比达到13.42%。2019年开始,泰国甘蔗种植面积逐年下滑,2021年达到近5年最低点142.528万公顷,同比下滑13.35%。泰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东北部地区,其中前五大种植区分布在甘烹碧府、那空沙旺、北碧府、呵叻府、乌泰他尼。 东北部地区的蔗农一般在10~11月份种植甘蔗。东中央平原区11~12月份种植,北部水浇地区12~4月份种植,北部靠雨水地区则在5~6月份种蔗。在西中央平原区、水浇区1~3月份种蔗,靠雨水地区则在5~6月份种蔗。虽然各地区的甘蔗种植时间各不相同、品种不同,但生长期一般约为10~14个月。甘蔗一般仅种植一年或宿根2年。 种植收益的分化 生产成本方面,近几年总体上各作物的生产成本波动不明显。但是销售价格和种植收益波动较大,且不同品种情况较为分化。 从作物的种植成本收益来看,2018年后各品种的净收益出现劈叉,农户种植木薯和玉米的净收益较高,橡胶种植和水稻种植亏损明显,甘蔗和油棕果种植的净收益逐渐由负转正。我们主要关注和甘蔗种植面积高度重合的木薯之前的收益分化,2019年种植木薯的净收益随着销售价格的上涨,其一直维持正收益,而甘蔗收购价格虽有上涨但是生产成本高企,导致种植收益一直低于木薯,且出现亏损的迹象,农户的种植收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植的偏好情况,收益越高,对该作物的种植青睐度越大;因此泰国木薯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而甘蔗种植面积在2018-2021年间持续减少,尤其在种植面积重合的地区更为明显,重合区域占甘蔗总产量的2成以上。 从新一季的种植意愿,木薯价格处于高位水平,但是对于新一季甘蔗价格,目前暂未听到额外的补贴,因此当前仍是木薯种植收益更高。 甘蔗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分的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分蘖与拔节期是甘蔗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需要水分最多,适量降雨可以有效促进甘蔗生长。成熟期是甘蔗储存糖分的时期,适宜干冷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降水不宜多。对于泰国而言,5-6月正是甘蔗雨养种植期,7月之后的秋季处于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厄尔尼诺的来临将增加干旱的可能性,甘蔗宿根大量枯死,甘蔗产量降低。而木薯耐旱性较强,能适应干旱地区,对养分的需求不高,且木薯种植8-10个月收割一次,循环收割生长,收割时间集中在11-4月。当发生厄尔尼诺时,木薯更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复盘历史,作为依靠降雨灌溉的泰国甘蔗来说,降雨偏少、出现干旱可能导致甘蔗产量的大幅减少,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在19/20榨季,导致甘蔗产量降至7489万吨同比减少43%。 新一季的天气来说,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增强,CPC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在 5 月至 7 月期间发生的可能性为 82%,高于一个月前的 62%。12 月 23 日至 2 月 24 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 93%。 通过复盘此前的数据我们发现: 1、在泰国主要的农作物里面,与甘蔗种植面积、种植周期重合度最高的为木薯,因此木薯对甘蔗面积替代的风险最严重; 2、近几年极大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均有温和上涨的趋势,但是相比于甘蔗,木薯的销售价格涨幅更明显,每吨净收益高于甘蔗,替种的风险在增加; 3、复盘历史,厄尔尼诺发生时,高温少雨的天气会进一步刺激农户选择更加耐旱、易采收的木薯而非甘蔗。 因此新一季在种植收益驱动和天气的影响下,泰国甘蔗的种植面积和甘蔗生产前景不容乐观,根据泰国甘蔗农民联合会预估,23/24年度预计由于木薯替种将导致甘蔗产量下降约5%,此外叠加厄尔尼诺的影响或导致新季泰国甘蔗产量或降至7000-8000万吨的水平,而22/23年度为9388万吨。 作者姓名:田亚雄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2209 研究助理:陈家谊 期货从业信息:F03090929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FC农产品研究)为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下设的农产品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