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晨报】5.12丨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河晨报】5.12丨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导读】 1. 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 2. 北交所: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推动创新升级 3. 汽车:低基数效应下销量同比高增,国六B实施安排落地推动车市平稳过渡 4. 电子:预期回归,双主线布局电子板块——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回顾 5. 社服:春风已至,花开可期——2022年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 6. 电新:底部已现,否极泰来——2022年&23年一季度业绩总结 银河观点 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 许冬石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一、核心观点 物价4月份继续疲软。4月份CPI同比0.1%,环比-0.1%,CPI环比继续下行,符合季节性特点。4月份较低的CPI变化显示我国消费仍然较为低迷,尤其是商品类消费的萎靡并未停滞。 4月基数水平拉低通胀。CPI环比下跌幅度属于正常范围,4月翘尾水平比上月下行0.7%,2022年4月食品价格反常上行抬高了本年度基数水平。4月份食品类商品环比下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小幅回升整体商品价格中蔬菜下滑速度最快,猪肉仍然低迷,但食品类价格下行幅度仍然属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非食品价格方面小幅上行,生活用品、汽车、车用燃料价格回落,旅游、家庭服务、医药和其他服务类价格上行。消费品价格下行,服务类价格上行服务类价格回升有限,无法带动消费品市场回升。4月CPI同比保持较低的水平,但核心CPI低位平稳核心CPI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4月份比3月份并未有明显的收缩。 需求疲软拉低商品价格,服务价格继续回升。4月份终端需求仍然显得疲弱,商品价格下行,服务价格略有回升。猪肉、蔬菜价格继续走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价格下行,终端需求低迷。总体来讲,4月份CPI的运行显示消费疲软,4月份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上行。 2023年全年处于低通胀水平。5月份翘尾水平在0.3%,5月份天气继续转暖,食品价格下跌。非食品价格方面,商品可能继续回落,服务价格上行,能源类价格回升。5月份预计CPI环比小幅波动,同比预计在0.2%左右运行。2023年全年物价低位运行,物价可能在4季度回升,预计2季度CPI在0.1%左右运行,全年物价水平在0.5%左右。 国内需求减弱对PPI影响加大,2季度是低点。4月份PPI同比-3.8%,环比走低。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均回落,2季度生产淡季价格承压,预计在-3.7%左右,4季度可能回升至-0.3%左右。 PPI下半年缓步回升。国内需求缓慢上行、政策持续支持,带动终端产品价格小幅上行,这种影响更可能在下半年到来。同时基数效应在下半年减弱,PPI自然上行。 政策仍然有空间,短期物价低迷并不可怕。4月份CPI和PPI同时回落,这都显示了终端需求的疲弱。4月生产淡季,上游和下游产品价格仍然以回落为主。居民物价2季度也较为低迷,服务类价格仅有微弱涨势,商品价格回落。但也要注意到政策层面仍然留有空间:(1)1季度超量的信贷和社融资金会带动需求上行;(2)居民正常需求仍然在缓慢恢复过程中。短期价格低迷也是居民平衡资产负债表、企业平衡生产和库存、商品平衡供给和需求的过程。预计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好转。 二、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突发流动性问题的风险。 北交所: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推动创新升级 范想想丨北交所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一、核心观点 北交所公司基本面较为稳健,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2022年。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230.81万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达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过30%,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2家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利润正增长。北证50指数样本公司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2.53亿元,同比增长43.56%;实现净利润74.16亿元,同比增长27.46%,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50.1%和53.7%,领头羊作用显现。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北交所公司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北交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公司乘势快速发展。新能源相关公司平均营业收入44.24亿元(+103.33%),平均净利润3.74亿元(+53.90%);新材料相关公司平均营业收入8.13亿元(+32.49%),平均净利润1.40亿元(+62.36%)。北交所已有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市场总数的41.36%,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19.57%),平均实现净利润6445.51万元(+16.41%)。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7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贝特瑞、安达科技等9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亿元。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6%,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北交所公司通过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实现转型升级,保持增势强劲。 23年第二批47家挂牌公司调入创新层。整体来看,第二批进层公司行业分布特色鲜明、业绩稳步增长。47家公司多集中于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其中,有27家取得了各类创新资质认定,8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2家企业研发强度高于5%;有28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不断壮大着北交所后备军队伍。 4月整体交易活跃度略有回升,市盈率水平约为19倍左右。4月份北交所整体交易活跃度略有所提升,2022年北交所公司整体业绩水平良好,且现金分红比例高,促使板块流动性不断改善。截至4月末,北证A股的市盈率为19.4,较上月略升,相比于创业板的74倍和科创板50倍估值,仍有相当差距,期待未来投资者愿意为具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属性的北交所公司付出一定溢价。 二、投资建议 长期仍建议关注:①政策支持的专精特新,专注于细分赛道龙头优质中小公司;②长周期战略下的高景气度赛道,如双碳、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关注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标的。 三、风险提示 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技术迭代较快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汽车:低基数效应下销量同比高增,国六B实施安排落地推动车市平稳过渡 石金漫丨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2 杨策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5 一、核心观点 投资事件:乘联会发布2023年4月乘用车产销数据:当月零售销量为163.0万辆,同比+55.5%,环比+2.5%;批发销量为178.8万辆,同比+87.6%,环比-10.0%;产量为175.9万辆,同比+77.4%,环比-15.7%。4月乘用车(含整车与CKD)出口达到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1-4月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低基数下销量同比高增,库存压力叠加环保政策引发持续的主动去库。2023年4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63.0万辆,同比+55.5%,环比+2.5%;厂商批发销量178.8万辆,同比+87.6%,环比-10.0%,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叠加“五一”小长假出行用车需求增长引发购车消费前置,4月整体车市延续修复态势。5月8日工信部发布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的相关公告,7月1日起禁售不符合标准的汽车但对部分产品设置过渡期到年底,有利于有序去库,助力车市平稳过渡。从结构看,(1)4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101%,环比-13%;(2)自主品牌零售79万辆,同比+63%,环比+1.5%,自主品牌份额为48.2%,较2022年同期提升1.7pct,自主品牌领军者比亚迪产销同比分别+94.88%和+98.31%。(3)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1万辆,同比+35%,环比+12%,本月合资品牌开展大规模降价促销活动,销量同环比增长明显,部分品牌市场份额有所回升,其中德系份额21.6%,同比+2.3pct,日系份额18.7%,同比-5.7pct,美系份额8.4%,同比+1.9pct。 2)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微降,集中度提升趋势延续。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新老车型换代过渡导致短期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放缓。4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32.3%,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保持在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6%,其中比亚迪(20.9万辆)继续领跑,特斯拉中国(7.6万辆)销量高位企稳,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从车型看,4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3.7万辆,同比+104.0%;插电混动销量17.0万辆,同比+152.3%。从结构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49.5%,豪华车为35.5%,主流合资仅4.1%。其中A00级批发销售5.6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13%;A0级批发销售15.4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35%;A级份额19%,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二、投资建议 整车端推荐广汽集团(601238)、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000625)、长城汽车(601633)等;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600741)、伯特利(603596)、德赛西威(002920)、经纬恒润(688326)、中科创达(300496)、科博达(603786)、均胜电子(600699)、星宇股份(601799)等;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600563)、菱电电控(688667)、中熔电气(301031)、拓普集团(601689)、旭升集团(603305)等。 三、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芯片短缺带来产能瓶颈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电子:预期回归,双主线布局电子板块——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回顾 高峰丨电子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40001 王子路丨电子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50001 一、核心观点 行业整体业绩短期承压。截至2023年4月30日,根据申万行业标准,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2年年报业绩,其中2022年全市场电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下降-1.43%,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79亿元,同比下滑28.55%。整体业绩短期承压。单四季度来看,行业实现总营收同比-3.68%,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51.6%,22年电子板块整体毛利率16%,同比减少1.58pct。22年电子板块净利润率4.6%,同比减少2.2pct。 从细分板块来看,电子化学品板块表现稳中有升。 22年半导体板块营收4651亿元,同比+11.5%,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15.1%。单四季度营收同比+3.89%,归母净利润同比-64%,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30.8%,同比减少0.02%,板块净利润率12.4%,同比减少4.14%; 22年元器件板块营收2425亿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6%。单四季度营收同比-9.4%,归母净利润同比-3.14%,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21.7%,同比减少0.73%,板块净利润率9.19%,同比减少0.47%; 22年光电板块营收6856亿元,同比-11.2%,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106%。单四季度营收同比-16%,归母净利润同比-3152%,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11.94%,同比减少8.99%,板块净利润率-1.63%,同比减少8.46%; 22年消费电子板块营收12728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3%。单四季度营收同比+4%,归母净利润同比-13%,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12.34%,同比减少0.49%,板块净利润率4.25%,同比减少0.17%; 22年电子化学品板块营收489亿元,同比+9.5%,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21.8%。单四季度营收同比-6%,归母净利润同比+9%,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28.58%,同比减少2.37%,板块净利润率11.8%,同比减少2.78%。 悲观行情已充分释放,关注AI产业新一轮投资机遇。回顾一季度电子板块行情,电子行业在经历了22年大幅下跌后,悲观预期充分释放,股价充分回调,今年一季度板块迎来复苏预期之下驱动的补涨行情,叠加AI主题的爆发,与算力相关的标的获得机构大幅增持,同时由于半导体板块去年底以来处于底部,AI行情的扩散也带动了整个半导体板块的上涨行情。一季报以后随着相关公司财报的披露,电子行业下游复苏低于先前的预期,叠加AI主题行情演绎进入新的阶段,硬件端受益标的有限,难以制程整个行业的复苏预期,股价再次迎来大幅回调。 我们认为今年电子板块的行情将会继续围绕算力硬件与半导体解决卡脖子环节两条主线,同时复苏的预期将进一步推迟延后至23Q3-Q4,届时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修复行情。从选股上看,AI行情的演绎将进入业绩和预期兑现阶段,具有业绩兑现能力的算力公司将迎来新一轮行情,我们继续重点看好算力产业链,建议关注:寒武纪(688256)、景嘉微(300474)、海光信息(688041)、龙芯中科(688047)、通富微电(002156)、长电科技(600584)、深科技(000021)、沪电股份(002463)、胜宏科技(300476)、工业富联(601138);关注半导体解决卡脖子环节,关注中芯国际(688981)、北方华创(002371)、拓荆科技(688072)、华海清科(688120)、芯源微(688037)等;看好VR产业链,建议关注立讯精密(002475)、鹏鼎股份(002983)、长盈精密(300115)、赛腾股份(603283)、京东方A(000725)、TCL科技(000100)、深天马A(000050)等。 二、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不达预期;中美关系恶化,对相关公司制裁加大;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下游创新乏力,新产品销售不达预期。 社服:春风已至,花开可期——2022年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 顾熹闽丨社服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70001 一、核心观点 2022年总结:板块整体承压 以我们选取的重点上市公司来看,2022年社服板块实现营收1490亿元/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38亿元/同比下降47%,主要因国内疫情扩散及管控政策趋严。虽然11月国内疫情管控解除,但由于居民从感染至康复尚需时日,故四季度的恢复动能仍显疲弱。 1Q23复苏加速,服务消费表现强劲 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解除,1Q23重点上市公司营收30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19年同期增长23%,归母净利29亿元/同比增长71%,恢复至2019年同期89%。从细分板块看,景区板块受益于补偿性需求集中释放,业绩普遍超过19年同期;餐饮、酒店同比环比改善均显著,但品牌间有所分化,整体接近于疫情前;免税行业复苏较弱,受费用计提、汇率及供货因素影响,中免业绩环比虽有改善,但同比角度看,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五一假期旅游数据强劲,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可期 五一黄金周国内游复苏强劲,人次/收入按可比口径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101%,同比环比增长强劲。虽然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尚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同期,但我们认为整体数据已反映出居民对休闲消费的需求仍然较强,其驱动因素是补偿性需求和口红效应的共振。我们认为,考虑国内居民超额储蓄规模,以及旅游、大众餐饮等消费行为具有低频、支出适中、获得感强等特征,在当前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相关服务消费需求的持续性可期。 二、投资建议 行业整体进入复苏阶段,Q2环比复苏确定性强,当前时点建议结合业绩兑现度、估值性价比进行配置:1)景区:业绩弹性显著,看好具备成长属性的优质景区及相关公司,推荐天目湖、大丰实业;2)会展:政策支持背景下,疫后复苏和成长属性兼具,推荐米奥会展、兰生股份;3)博彩:复苏加速且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建议关注美高梅中国、金沙中国、银河娱乐;4)中长期空间广阔、竞争优势显著的行业龙头,短期估值回落后有望提供布局机会,推荐中国中免、锦江酒店、九毛九、海伦司、奈雪的茶。 三、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传播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电新:底部已现,否极泰来——2022年&23年一季度业绩总结 周然丨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14020001 一、核心观点 锂电:预计2023年新能源车将维持高景气度,从而拉动锂电池需求。受到车企价格战影响,一季报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预计二季度将有所好转。目前“降价潮”告一段落,预计5月下游排产将明显回升,全行业联动,上游原材料价格稳中有升。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博弈以及利润分配需要持续关注。重点推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等。材料环节建议把握2条主线:部分细分环节基本面已阶段性触底,推荐后续业绩弹性大的细分龙头璞泰来(603659)、贝特瑞(835185)、恩捷股份(002812)、当升科技(300073)、科达利(002850)、天赐材料(002709)等;4680大圆柱电池引领未来发展趋势,产业放量在即,推荐亿纬锂能(300014)、当升科技(300073)、贝特瑞(835185)、天奈科技(688116)等。 风电:2023年是风电交付大年。预计我国2023年陆风新增装机有望超过55GW,同比增长约60%;海风新增装机超过10GW,同比翻番不止。招标量已先行验证行业高景气度。在2022年招标数据创历史新高(87GW)的基础上,2023年1-4月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约30.6GW,其中陆风27.9GW、海风2.8GW。建议把握大型化、海风化两条主线,推荐海缆龙头东方电缆(603606),建议关注明阳智能(601615)、大金重工(002487)、天顺风能(002531)等。 光伏:2023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3.66GW,同比增长154.8%。光伏高景气度维持,一季度硅料价格反弹已佐证该判断。目前组件价格已降至可以满足下游运营商对于IRR要求的水平,利于需求有效释放。硅料下行周期已开启,一季报业绩表现抢眼,盈利能力修复明显。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欧美各国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政策变化。推荐辅材龙头福斯特(603806)、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以及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3800.HK)等。 电网:风光大基地建设拉动特高压提速。预计“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14直24交”总投资3800亿元。根据国网最新规划,2023年预计核准“5直2交”,开工“6直2交”,2023年特高压直流开工规模为历史年度最高值。2023年国网投资总额将超过5200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特高压线路有望超过1000亿元。由于每年招标份额相对固定,特高压站内设备的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特高压交流的核心设备包括GIS和交流变压器等,直流包括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等,主要供应商包括国电南瑞(600406)、特变电工(600089)、中国西电(601179)、许继电气(000400)、平高电气(600312)、四方股份(601126)等。 二、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力需求下滑或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不足的风险;资源品或零部件短缺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经营困难的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风险;海外政局动荡、海外贸易环境恶化带来的政策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银河晨报】5.11丨宏观:进口持续低迷、出口边际降速——4月进出口分析 【银河晨报】5.10丨策略:5月关键词——“回归”和“分化” 【银河晨报】5.9丨宏观:加息的尾声与美欧央行的下一步——美欧央行动态分析 【银河晨报】5.8丨宏观:盈利底与社融顶——4月复盘与5月展望 【银河晨报】5.5丨策略: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晰A股市场投资主线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5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30512》 分析师/责任编辑:周颖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报告导读】 1. 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 2. 北交所: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推动创新升级 3. 汽车:低基数效应下销量同比高增,国六B实施安排落地推动车市平稳过渡 4. 电子:预期回归,双主线布局电子板块——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回顾 5. 社服:春风已至,花开可期——2022年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 6. 电新:底部已现,否极泰来——2022年&23年一季度业绩总结 银河观点 宏观:价格短期低迷,2季度自主平衡,下半年政策有望宽松——2023年4月CPI、PPI分析 许冬石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一、核心观点 物价4月份继续疲软。4月份CPI同比0.1%,环比-0.1%,CPI环比继续下行,符合季节性特点。4月份较低的CPI变化显示我国消费仍然较为低迷,尤其是商品类消费的萎靡并未停滞。 4月基数水平拉低通胀。CPI环比下跌幅度属于正常范围,4月翘尾水平比上月下行0.7%,2022年4月食品价格反常上行抬高了本年度基数水平。4月份食品类商品环比下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小幅回升整体商品价格中蔬菜下滑速度最快,猪肉仍然低迷,但食品类价格下行幅度仍然属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非食品价格方面小幅上行,生活用品、汽车、车用燃料价格回落,旅游、家庭服务、医药和其他服务类价格上行。消费品价格下行,服务类价格上行服务类价格回升有限,无法带动消费品市场回升。4月CPI同比保持较低的水平,但核心CPI低位平稳核心CPI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4月份比3月份并未有明显的收缩。 需求疲软拉低商品价格,服务价格继续回升。4月份终端需求仍然显得疲弱,商品价格下行,服务价格略有回升。猪肉、蔬菜价格继续走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价格下行,终端需求低迷。总体来讲,4月份CPI的运行显示消费疲软,4月份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上行。 2023年全年处于低通胀水平。5月份翘尾水平在0.3%,5月份天气继续转暖,食品价格下跌。非食品价格方面,商品可能继续回落,服务价格上行,能源类价格回升。5月份预计CPI环比小幅波动,同比预计在0.2%左右运行。2023年全年物价低位运行,物价可能在4季度回升,预计2季度CPI在0.1%左右运行,全年物价水平在0.5%左右。 国内需求减弱对PPI影响加大,2季度是低点。4月份PPI同比-3.8%,环比走低。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均回落,2季度生产淡季价格承压,预计在-3.7%左右,4季度可能回升至-0.3%左右。 PPI下半年缓步回升。国内需求缓慢上行、政策持续支持,带动终端产品价格小幅上行,这种影响更可能在下半年到来。同时基数效应在下半年减弱,PPI自然上行。 政策仍然有空间,短期物价低迷并不可怕。4月份CPI和PPI同时回落,这都显示了终端需求的疲弱。4月生产淡季,上游和下游产品价格仍然以回落为主。居民物价2季度也较为低迷,服务类价格仅有微弱涨势,商品价格回落。但也要注意到政策层面仍然留有空间:(1)1季度超量的信贷和社融资金会带动需求上行;(2)居民正常需求仍然在缓慢恢复过程中。短期价格低迷也是居民平衡资产负债表、企业平衡生产和库存、商品平衡供给和需求的过程。预计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好转。 二、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突发流动性问题的风险。 北交所: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推动创新升级 范想想丨北交所行业分析师 S0130518090002 一、核心观点 北交所公司基本面较为稳健,22年业绩彰显中小企业发展活力。2022年。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230.81万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达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过30%,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2家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利润正增长。北证50指数样本公司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2.53亿元,同比增长43.56%;实现净利润74.16亿元,同比增长27.46%,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50.1%和53.7%,领头羊作用显现。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较强的经营韧性。 北交所公司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北交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公司乘势快速发展。新能源相关公司平均营业收入44.24亿元(+103.33%),平均净利润3.74亿元(+53.90%);新材料相关公司平均营业收入8.13亿元(+32.49%),平均净利润1.40亿元(+62.36%)。北交所已有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市场总数的41.36%,2022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19.57%),平均实现净利润6445.51万元(+16.41%)。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其中7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贝特瑞、安达科技等9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亿元。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6%,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北交所公司通过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实现转型升级,保持增势强劲。 23年第二批47家挂牌公司调入创新层。整体来看,第二批进层公司行业分布特色鲜明、业绩稳步增长。47家公司多集中于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其中,有27家取得了各类创新资质认定,8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22家企业研发强度高于5%;有28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不断壮大着北交所后备军队伍。 4月整体交易活跃度略有回升,市盈率水平约为19倍左右。4月份北交所整体交易活跃度略有所提升,2022年北交所公司整体业绩水平良好,且现金分红比例高,促使板块流动性不断改善。截至4月末,北证A股的市盈率为19.4,较上月略升,相比于创业板的74倍和科创板50倍估值,仍有相当差距,期待未来投资者愿意为具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属性的北交所公司付出一定溢价。 二、投资建议 长期仍建议关注:①政策支持的专精特新,专注于细分赛道龙头优质中小公司;②长周期战略下的高景气度赛道,如双碳、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关注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标的。 三、风险提示 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技术迭代较快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汽车:低基数效应下销量同比高增,国六B实施安排落地推动车市平稳过渡 石金漫丨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2 杨策丨汽车行业分析师 S0130520050005 一、核心观点 投资事件:乘联会发布2023年4月乘用车产销数据:当月零售销量为163.0万辆,同比+55.5%,环比+2.5%;批发销量为178.8万辆,同比+87.6%,环比-10.0%;产量为175.9万辆,同比+77.4%,环比-15.7%。4月乘用车(含整车与CKD)出口达到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1-4月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低基数下销量同比高增,库存压力叠加环保政策引发持续的主动去库。2023年4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63.0万辆,同比+55.5%,环比+2.5%;厂商批发销量178.8万辆,同比+87.6%,环比-10.0%,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叠加“五一”小长假出行用车需求增长引发购车消费前置,4月整体车市延续修复态势。5月8日工信部发布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的相关公告,7月1日起禁售不符合标准的汽车但对部分产品设置过渡期到年底,有利于有序去库,助力车市平稳过渡。从结构看,(1)4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101%,环比-13%;(2)自主品牌零售79万辆,同比+63%,环比+1.5%,自主品牌份额为48.2%,较2022年同期提升1.7pct,自主品牌领军者比亚迪产销同比分别+94.88%和+98.31%。(3)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1万辆,同比+35%,环比+12%,本月合资品牌开展大规模降价促销活动,销量同环比增长明显,部分品牌市场份额有所回升,其中德系份额21.6%,同比+2.3pct,日系份额18.7%,同比-5.7pct,美系份额8.4%,同比+1.9pct。 2)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微降,集中度提升趋势延续。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7万辆,同比+85.6%,环比-3.6%;批发销量60.7万辆,同比+115.6%,环比-1.7%,新老车型换代过渡导致短期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放缓。4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32.3%,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保持在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6%,其中比亚迪(20.9万辆)继续领跑,特斯拉中国(7.6万辆)销量高位企稳,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从车型看,4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3.7万辆,同比+104.0%;插电混动销量17.0万辆,同比+152.3%。从结构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49.5%,豪华车为35.5%,主流合资仅4.1%。其中A00级批发销售5.6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13%;A0级批发销售15.4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35%;A级份额19%,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二、投资建议 整车端推荐广汽集团(601238)、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000625)、长城汽车(601633)等;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600741)、伯特利(603596)、德赛西威(002920)、经纬恒润(688326)、中科创达(300496)、科博达(603786)、均胜电子(600699)、星宇股份(601799)等;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600563)、菱电电控(688667)、中熔电气(301031)、拓普集团(601689)、旭升集团(603305)等。 三、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芯片短缺带来产能瓶颈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电子:预期回归,双主线布局电子板块——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回顾 高峰丨电子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40001 王子路丨电子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50001 一、核心观点 行业整体业绩短期承压。截至2023年4月30日,根据申万行业标准,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2年年报业绩,其中2022年全市场电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下降-1.43%,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79亿元,同比下滑28.55%。整体业绩短期承压。单四季度来看,行业实现总营收同比-3.68%,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51.6%,22年电子板块整体毛利率16%,同比减少1.58pct。22年电子板块净利润率4.6%,同比减少2.2pct。 从细分板块来看,电子化学品板块表现稳中有升。 22年半导体板块营收4651亿元,同比+11.5%,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15.1%。单四季度营收同比+3.89%,归母净利润同比-64%,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30.8%,同比减少0.02%,板块净利润率12.4%,同比减少4.14%; 22年元器件板块营收2425亿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6%。单四季度营收同比-9.4%,归母净利润同比-3.14%,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21.7%,同比减少0.73%,板块净利润率9.19%,同比减少0.47%; 22年光电板块营收6856亿元,同比-11.2%,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106%。单四季度营收同比-16%,归母净利润同比-3152%,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11.94%,同比减少8.99%,板块净利润率-1.63%,同比减少8.46%; 22年消费电子板块营收12728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3%。单四季度营收同比+4%,归母净利润同比-13%,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12.34%,同比减少0.49%,板块净利润率4.25%,同比减少0.17%; 22年电子化学品板块营收489亿元,同比+9.5%,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21.8%。单四季度营收同比-6%,归母净利润同比+9%,22年板块整体毛利率28.58%,同比减少2.37%,板块净利润率11.8%,同比减少2.78%。 悲观行情已充分释放,关注AI产业新一轮投资机遇。回顾一季度电子板块行情,电子行业在经历了22年大幅下跌后,悲观预期充分释放,股价充分回调,今年一季度板块迎来复苏预期之下驱动的补涨行情,叠加AI主题的爆发,与算力相关的标的获得机构大幅增持,同时由于半导体板块去年底以来处于底部,AI行情的扩散也带动了整个半导体板块的上涨行情。一季报以后随着相关公司财报的披露,电子行业下游复苏低于先前的预期,叠加AI主题行情演绎进入新的阶段,硬件端受益标的有限,难以制程整个行业的复苏预期,股价再次迎来大幅回调。 我们认为今年电子板块的行情将会继续围绕算力硬件与半导体解决卡脖子环节两条主线,同时复苏的预期将进一步推迟延后至23Q3-Q4,届时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修复行情。从选股上看,AI行情的演绎将进入业绩和预期兑现阶段,具有业绩兑现能力的算力公司将迎来新一轮行情,我们继续重点看好算力产业链,建议关注:寒武纪(688256)、景嘉微(300474)、海光信息(688041)、龙芯中科(688047)、通富微电(002156)、长电科技(600584)、深科技(000021)、沪电股份(002463)、胜宏科技(300476)、工业富联(601138);关注半导体解决卡脖子环节,关注中芯国际(688981)、北方华创(002371)、拓荆科技(688072)、华海清科(688120)、芯源微(688037)等;看好VR产业链,建议关注立讯精密(002475)、鹏鼎股份(002983)、长盈精密(300115)、赛腾股份(603283)、京东方A(000725)、TCL科技(000100)、深天马A(000050)等。 二、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不达预期;中美关系恶化,对相关公司制裁加大;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下游创新乏力,新产品销售不达预期。 社服:春风已至,花开可期——2022年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 顾熹闽丨社服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70001 一、核心观点 2022年总结:板块整体承压 以我们选取的重点上市公司来看,2022年社服板块实现营收1490亿元/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38亿元/同比下降47%,主要因国内疫情扩散及管控政策趋严。虽然11月国内疫情管控解除,但由于居民从感染至康复尚需时日,故四季度的恢复动能仍显疲弱。 1Q23复苏加速,服务消费表现强劲 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解除,1Q23重点上市公司营收30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19年同期增长23%,归母净利29亿元/同比增长71%,恢复至2019年同期89%。从细分板块看,景区板块受益于补偿性需求集中释放,业绩普遍超过19年同期;餐饮、酒店同比环比改善均显著,但品牌间有所分化,整体接近于疫情前;免税行业复苏较弱,受费用计提、汇率及供货因素影响,中免业绩环比虽有改善,但同比角度看,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五一假期旅游数据强劲,行业基本面进一步改善可期 五一黄金周国内游复苏强劲,人次/收入按可比口径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101%,同比环比增长强劲。虽然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尚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同期,但我们认为整体数据已反映出居民对休闲消费的需求仍然较强,其驱动因素是补偿性需求和口红效应的共振。我们认为,考虑国内居民超额储蓄规模,以及旅游、大众餐饮等消费行为具有低频、支出适中、获得感强等特征,在当前宏观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相关服务消费需求的持续性可期。 二、投资建议 行业整体进入复苏阶段,Q2环比复苏确定性强,当前时点建议结合业绩兑现度、估值性价比进行配置:1)景区:业绩弹性显著,看好具备成长属性的优质景区及相关公司,推荐天目湖、大丰实业;2)会展:政策支持背景下,疫后复苏和成长属性兼具,推荐米奥会展、兰生股份;3)博彩:复苏加速且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建议关注美高梅中国、金沙中国、银河娱乐;4)中长期空间广阔、竞争优势显著的行业龙头,短期估值回落后有望提供布局机会,推荐中国中免、锦江酒店、九毛九、海伦司、奈雪的茶。 三、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传播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电新:底部已现,否极泰来——2022年&23年一季度业绩总结 周然丨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14020001 一、核心观点 锂电:预计2023年新能源车将维持高景气度,从而拉动锂电池需求。受到车企价格战影响,一季报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预计二季度将有所好转。目前“降价潮”告一段落,预计5月下游排产将明显回升,全行业联动,上游原材料价格稳中有升。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博弈以及利润分配需要持续关注。重点推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等。材料环节建议把握2条主线:部分细分环节基本面已阶段性触底,推荐后续业绩弹性大的细分龙头璞泰来(603659)、贝特瑞(835185)、恩捷股份(002812)、当升科技(300073)、科达利(002850)、天赐材料(002709)等;4680大圆柱电池引领未来发展趋势,产业放量在即,推荐亿纬锂能(300014)、当升科技(300073)、贝特瑞(835185)、天奈科技(688116)等。 风电:2023年是风电交付大年。预计我国2023年陆风新增装机有望超过55GW,同比增长约60%;海风新增装机超过10GW,同比翻番不止。招标量已先行验证行业高景气度。在2022年招标数据创历史新高(87GW)的基础上,2023年1-4月全国风机公开招标容量约30.6GW,其中陆风27.9GW、海风2.8GW。建议把握大型化、海风化两条主线,推荐海缆龙头东方电缆(603606),建议关注明阳智能(601615)、大金重工(002487)、天顺风能(002531)等。 光伏:2023年一季度我国光伏新增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3.66GW,同比增长154.8%。光伏高景气度维持,一季度硅料价格反弹已佐证该判断。目前组件价格已降至可以满足下游运营商对于IRR要求的水平,利于需求有效释放。硅料下行周期已开启,一季报业绩表现抢眼,盈利能力修复明显。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欧美各国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政策变化。推荐辅材龙头福斯特(603806)、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以及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3800.HK)等。 电网:风光大基地建设拉动特高压提速。预计“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14直24交”总投资3800亿元。根据国网最新规划,2023年预计核准“5直2交”,开工“6直2交”,2023年特高压直流开工规模为历史年度最高值。2023年国网投资总额将超过5200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特高压线路有望超过1000亿元。由于每年招标份额相对固定,特高压站内设备的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特高压交流的核心设备包括GIS和交流变压器等,直流包括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等,主要供应商包括国电南瑞(600406)、特变电工(600089)、中国西电(601179)、许继电气(000400)、平高电气(600312)、四方股份(601126)等。 二、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力需求下滑或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不足的风险;资源品或零部件短缺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经营困难的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风险;海外政局动荡、海外贸易环境恶化带来的政策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银河晨报】5.11丨宏观:进口持续低迷、出口边际降速——4月进出口分析 【银河晨报】5.10丨策略:5月关键词——“回归”和“分化” 【银河晨报】5.9丨宏观:加息的尾声与美欧央行的下一步——美欧央行动态分析 【银河晨报】5.8丨宏观:盈利底与社融顶——4月复盘与5月展望 【银河晨报】5.5丨策略: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晰A股市场投资主线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5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30512》 分析师/责任编辑:周颖 评级体系: 银河证券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10%及以上。 银河证券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