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理财规模压缩、基金投资占比平稳——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二)(海通固收 姜珮珊、藏多)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表外理财规模压缩、基金投资占比平稳——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二)(海通固收 姜珮珊、藏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要点: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2022年,49家A、H股上市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4.64万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4.58%。分银行类型来看,与21年末相比,大行同比降幅最大(-10.78%),农商行次之(-3.24%),股份行和城商行同比变动不大。与22H1相比,各类型银行均环比下降。 理财子公司:总体存续产品规模逆势增加,个体表现分化。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已披露年报数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为正。从理财规模来看,披露了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的14家公司中,仅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22H1上升,其余8家均为下降。从资产结构来看,以披露了2022年理财子资产余额投向的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为例,债券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8.1%、45.2%。 基金投资:股份行和城商行更为依赖。从41家样本上市银行数据来看,2022年基金投资总规模为5.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对于基金投资依赖度最低(占FVTPL比重为38%),22年同比增长17%至1.48万亿元,其余类型银行基金投资占比整体在50%以上。资本管理办法新规对资管产品穿透计量要求从严,银行将更加偏好底层资产清晰、易于穿透的基金产品,利好利率债产品。 ------------------------------- 上市银行22年年报相继出炉,我们在《债券专题20230508:存款成本仍未降,净息差压力加大——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一)》中,从债市角度对A+H股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结构和收益成本变化进行分析,本篇报告我们将对银行表外理财、理财子表现、基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 1.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大行同比大降。2022年,49家A、H股上市银行(剔除部分数据缺失的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4.64万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4.58%。其中,实现理财规模环比、同比正增长的银行数量仅分别为11家、17家。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最大,均突破2万亿元。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分别为9.89万亿元、10.97万亿元。与21年末相比,大行同比降幅最大(-10.78%),农商行次之(-3.24%),股份行和城商行同比变动不大。与22H1相比,农商行、城商行、股份行、大行分别环比下降8.98%、6.67%、4.99%、3.19%。 2. 理财子公司:总体存续产品规模逆势增加,个体表现分化 18年底开始,各家银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理财子公司,22年上半年,先后有5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截至2022年底,共有3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30家已获批开业。2022年在理财规模缩减的背景下,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依然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22年末的存续余额为22.24万亿元,较22年H1增长约为16.2%,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比重高达80.44%,或由于母行资管产品向理财子转移。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已披露年报数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为正。其中,招银理财凭借36亿的净利表现稳居榜首;农银理财、兴银理财紧随其后,净利润均超过30亿元。从理财规模来看,披露了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的14家公司中,仅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22H1上升,其余8家均为下降。其中渤银理财规模下降幅度最大(-13.74%),浦银理财规模上升幅度最大(170.87%)。披露集团层面理财规模的9家银行中,仅杭银理财、上银理财的理财规模上升。 从资产结构来看,债券配置比例最高。以披露了2022年理财子资产余额投向的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为例,债券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8.1%、45.2%。 3. 基金投资:股份行和城商行更为依赖 大行基金投资占比较低,其余类型银行整体在50%以上。上市银行开展基金投资有助于其节省税收成本、弥补自身投研能力缺口、提高投资收益,在银行财报中被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FVTPL)。从41家样本上市银行(剔除数据缺失银行)数据来看,2022年基金投资总规模为5.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自身投研能力较强,对于基金投资依赖度最低(占FVTPL比重为38%),22年同比增长17%至1.48万亿元;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基金投资占FVTPL比重分别从62%降至58%、从58%降至57%,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21%;农商行22年同比下降16%至1024亿元(主要受沪农商行投资基金规模减少影响),占FVTPL比重由21年的56%下降至49%。 资管产品穿透计量要求从严,银行将更加偏好底层资产清晰、易于穿透的基金产品,利好利率债产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银行资管产品采用穿透式计量的思路:1)穿透法:如能够获取底层资产详细情况,可穿透至相应底层资产,适用相应权重;2)授权基础法:如不满足穿透计量要求,利用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说明书等信息划分底层资产大类,适用相应权重;3)如前述两种方法均无法适用,则适用1250%的风险权重。此外,对于持仓信息不充分的资管产品而言,《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可以通过独立第三方计算风险权重,但所采用的风险权重应为银行直接持有资产管理产品基础资产适用的风险权重的1.2倍。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存款成本仍未降,净息差压力加大——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一) 继续增配权益类资产,注重TMT科技板块——23Q1固收+基金季报分析 高速回暖,园区承压——REITs一季报业绩解读&市场表现分析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要点: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2022年,49家A、H股上市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4.64万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4.58%。分银行类型来看,与21年末相比,大行同比降幅最大(-10.78%),农商行次之(-3.24%),股份行和城商行同比变动不大。与22H1相比,各类型银行均环比下降。 理财子公司:总体存续产品规模逆势增加,个体表现分化。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已披露年报数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为正。从理财规模来看,披露了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的14家公司中,仅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22H1上升,其余8家均为下降。从资产结构来看,以披露了2022年理财子资产余额投向的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为例,债券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8.1%、45.2%。 基金投资:股份行和城商行更为依赖。从41家样本上市银行数据来看,2022年基金投资总规模为5.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对于基金投资依赖度最低(占FVTPL比重为38%),22年同比增长17%至1.48万亿元,其余类型银行基金投资占比整体在50%以上。资本管理办法新规对资管产品穿透计量要求从严,银行将更加偏好底层资产清晰、易于穿透的基金产品,利好利率债产品。 ------------------------------- 上市银行22年年报相继出炉,我们在《债券专题20230508:存款成本仍未降,净息差压力加大——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一)》中,从债市角度对A+H股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结构和收益成本变化进行分析,本篇报告我们将对银行表外理财、理财子表现、基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 1.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 表外理财规模整体压缩,大行同比大降。2022年,49家A、H股上市银行(剔除部分数据缺失的银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为24.64万亿元,同比下降4.39%,环比下降4.58%。其中,实现理财规模环比、同比正增长的银行数量仅分别为11家、17家。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最大,均突破2万亿元。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表外非保本理财总规模分别为9.89万亿元、10.97万亿元。与21年末相比,大行同比降幅最大(-10.78%),农商行次之(-3.24%),股份行和城商行同比变动不大。与22H1相比,农商行、城商行、股份行、大行分别环比下降8.98%、6.67%、4.99%、3.19%。 2. 理财子公司:总体存续产品规模逆势增加,个体表现分化 18年底开始,各家银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理财子公司,22年上半年,先后有5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截至2022年底,共有3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30家已获批开业。2022年在理财规模缩减的背景下,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依然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22年末的存续余额为22.24万亿元,较22年H1增长约为16.2%,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比重高达80.44%,或由于母行资管产品向理财子转移。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已披露年报数据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为正。其中,招银理财凭借36亿的净利表现稳居榜首;农银理财、兴银理财紧随其后,净利润均超过30亿元。从理财规模来看,披露了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的14家公司中,仅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22H1上升,其余8家均为下降。其中渤银理财规模下降幅度最大(-13.74%),浦银理财规模上升幅度最大(170.87%)。披露集团层面理财规模的9家银行中,仅杭银理财、上银理财的理财规模上升。 从资产结构来看,债券配置比例最高。以披露了2022年理财子资产余额投向的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为例,债券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8.1%、45.2%。 3. 基金投资:股份行和城商行更为依赖 大行基金投资占比较低,其余类型银行整体在50%以上。上市银行开展基金投资有助于其节省税收成本、弥补自身投研能力缺口、提高投资收益,在银行财报中被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FVTPL)。从41家样本上市银行(剔除数据缺失银行)数据来看,2022年基金投资总规模为5.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自身投研能力较强,对于基金投资依赖度最低(占FVTPL比重为38%),22年同比增长17%至1.48万亿元;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基金投资占FVTPL比重分别从62%降至58%、从58%降至57%,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21%;农商行22年同比下降16%至1024亿元(主要受沪农商行投资基金规模减少影响),占FVTPL比重由21年的56%下降至49%。 资管产品穿透计量要求从严,银行将更加偏好底层资产清晰、易于穿透的基金产品,利好利率债产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银行资管产品采用穿透式计量的思路:1)穿透法:如能够获取底层资产详细情况,可穿透至相应底层资产,适用相应权重;2)授权基础法:如不满足穿透计量要求,利用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说明书等信息划分底层资产大类,适用相应权重;3)如前述两种方法均无法适用,则适用1250%的风险权重。此外,对于持仓信息不充分的资管产品而言,《征求意见稿》提出银行可以通过独立第三方计算风险权重,但所采用的风险权重应为银行直接持有资产管理产品基础资产适用的风险权重的1.2倍。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存款成本仍未降,净息差压力加大——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年报(一) 继续增配权益类资产,注重TMT科技板块——23Q1固收+基金季报分析 高速回暖,园区承压——REITs一季报业绩解读&市场表现分析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