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权力的声音:美国如何操控全球舆论喉舌?——《大国博弈》系列第四十二篇(高瑞东/赵格格)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宏观】权力的声音:美国如何操控全球舆论喉舌?——《大国博弈》系列第四十二篇(高瑞东/赵格格)》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宏观】权力的声音:美国如何操控全球舆论喉舌?——《大国博弈》系列第四十二篇 报告摘要 引子: 美国把舆论霸权视为操控全球意志,为己服务的重要工具。为建构属于自己的全球话语体系,美国政府不断丰富组织机构,建立覆盖全球的媒体网络,同时完善配套法案,维护舆论霸权体系运行,而在中美竞争的路线图中,双方在舆论战、信息战等新战场的对抗色彩也将逐步加重。 美国如何建立舆论霸权? (一)行动主体:政府、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企业。美国政府是美国全球舆论战略的制定者和布局者,美国媒体和互联网企业接受美国政府资助和领导,配合国家的外交战略。(二)政府:负责舆论战的架构设计和法律保障。为满足战时美军舆论需求,美国相继催生出战争新闻办公室、战略情报局和美国新闻署等部门。近年来,美国设立全球接触中心等机构,把舆论矛头逐步对准中国。(三)媒体集团:接受政府监管引导。美国政府不仅对平面媒体、广播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进行监管,也通过外交关系协会(CFR)这类私人组织,扩张媒体版图,打造覆盖全球性的媒体集团。(四)国会:不断立法,保证舆论霸权体系运行的“合法性”。美国政府推出《史密斯—蒙特法案》、《美国国际广播法》等法案维护舆论体系运转,同时近期众多法案要求美国政府为媒体拨款,支持其有目的性的负面报道中国。 美国舆论霸权怎样具体运转? 针对不同国家,美国“软硬兼施”,对敌对国家进行舆论打击和舆论封锁,对中立国和盟友通过媒体垄断与文化渗透相结合,实现价值观的软输出。(一)战争期间的硬手段:舆论管控、封锁发声渠道。战争期间,美国确立战时新闻检查和管控制度,统一舆论走向,同时运用军事手段摧毁对方的舆论平台,封锁敌对国的“发声渠道”。(二)和平期间的软手段:实现价值观的“软性”输出。美国政府以放松管制、资金扶持的形式,帮助国内媒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实现在国际上的绝对宣传优势,垄断国际话语权。 美国舆论霸权霸在何处? (一)对内:重重限制下的“言论自由”。一是新闻记者报导的内容必须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符合《煽动法》、《叛国法》等规定;二是美国媒体公司被财团利益深度捆绑,难以为民众发声,且由于背后的利益集团不同,美国媒体沦为政党间打压异己的工具;三是美国境内他国媒体,受到频繁的审查、管制与制裁。(二)对外:舆论操纵与意识形态渗透。美国政府通过收购盟国的媒体公司,操纵盟国舆论,同时通过在影视产品、图书等各种媒体中植入美国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媒介渗透”。 美国践行舆论霸权的代表 (一)俄乌冲突:封禁限流与网络空间信息战。美国媒体编造大量虚假报道,把俄置于国际舆论的对立面,成功调动了国内民众的反对情绪,跟进对俄制裁。同时,要求Twitter等社交媒体、Cogent和Sectigo等互联网服务运营商中断对俄服务,对俄要害部门进行网络攻击,进行网络空间信息战。 (二)封禁TikTok事件:舆论打压与围堵。从限制投资到禁止使用TikTok,拜登政府对TikTok的限制不断加深。美国媒体主要从对未成年人不良影响、数据安全和隐私,以及中美竞争三个视角出发,揭露TikTok的“威胁”,为政府对TikTok进行管制造势。向前看,未来TikTok在多国政府层面被禁用,或没有太大悬念,但要实现全国层面的禁用,在短期内还很难形成共识。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发布日期:2023-05-09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宏观】权力的声音:美国如何操控全球舆论喉舌?——《大国博弈》系列第四十二篇 报告摘要 引子: 美国把舆论霸权视为操控全球意志,为己服务的重要工具。为建构属于自己的全球话语体系,美国政府不断丰富组织机构,建立覆盖全球的媒体网络,同时完善配套法案,维护舆论霸权体系运行,而在中美竞争的路线图中,双方在舆论战、信息战等新战场的对抗色彩也将逐步加重。 美国如何建立舆论霸权? (一)行动主体:政府、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企业。美国政府是美国全球舆论战略的制定者和布局者,美国媒体和互联网企业接受美国政府资助和领导,配合国家的外交战略。(二)政府:负责舆论战的架构设计和法律保障。为满足战时美军舆论需求,美国相继催生出战争新闻办公室、战略情报局和美国新闻署等部门。近年来,美国设立全球接触中心等机构,把舆论矛头逐步对准中国。(三)媒体集团:接受政府监管引导。美国政府不仅对平面媒体、广播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进行监管,也通过外交关系协会(CFR)这类私人组织,扩张媒体版图,打造覆盖全球性的媒体集团。(四)国会:不断立法,保证舆论霸权体系运行的“合法性”。美国政府推出《史密斯—蒙特法案》、《美国国际广播法》等法案维护舆论体系运转,同时近期众多法案要求美国政府为媒体拨款,支持其有目的性的负面报道中国。 美国舆论霸权怎样具体运转? 针对不同国家,美国“软硬兼施”,对敌对国家进行舆论打击和舆论封锁,对中立国和盟友通过媒体垄断与文化渗透相结合,实现价值观的软输出。(一)战争期间的硬手段:舆论管控、封锁发声渠道。战争期间,美国确立战时新闻检查和管控制度,统一舆论走向,同时运用军事手段摧毁对方的舆论平台,封锁敌对国的“发声渠道”。(二)和平期间的软手段:实现价值观的“软性”输出。美国政府以放松管制、资金扶持的形式,帮助国内媒体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实现在国际上的绝对宣传优势,垄断国际话语权。 美国舆论霸权霸在何处? (一)对内:重重限制下的“言论自由”。一是新闻记者报导的内容必须符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符合《煽动法》、《叛国法》等规定;二是美国媒体公司被财团利益深度捆绑,难以为民众发声,且由于背后的利益集团不同,美国媒体沦为政党间打压异己的工具;三是美国境内他国媒体,受到频繁的审查、管制与制裁。(二)对外:舆论操纵与意识形态渗透。美国政府通过收购盟国的媒体公司,操纵盟国舆论,同时通过在影视产品、图书等各种媒体中植入美国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媒介渗透”。 美国践行舆论霸权的代表 (一)俄乌冲突:封禁限流与网络空间信息战。美国媒体编造大量虚假报道,把俄置于国际舆论的对立面,成功调动了国内民众的反对情绪,跟进对俄制裁。同时,要求Twitter等社交媒体、Cogent和Sectigo等互联网服务运营商中断对俄服务,对俄要害部门进行网络攻击,进行网络空间信息战。 (二)封禁TikTok事件:舆论打压与围堵。从限制投资到禁止使用TikTok,拜登政府对TikTok的限制不断加深。美国媒体主要从对未成年人不良影响、数据安全和隐私,以及中美竞争三个视角出发,揭露TikTok的“威胁”,为政府对TikTok进行管制造势。向前看,未来TikTok在多国政府层面被禁用,或没有太大悬念,但要实现全国层面的禁用,在短期内还很难形成共识。 风险提示:国际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发布日期:2023-05-09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