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28】【行业】环保【个股】极米科技、牧高笛、和而泰、爱旭股份、禾迈股份、晶品特装、焦点科技、宇通客车、仕净科技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28】【行业】环保【个股】极米科技、牧高笛、和而泰、爱旭股份、禾迈股份、晶品特装、焦点科技、宇通客车、仕净科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428 音频: 进度条 00:00 07:0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环保: 工信部发布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 投资要点 重点推荐:美埃科技,凯美特气,国林科技,金科环境,景津装备,三联虹普,赛恩斯,新奥股份,天壕环境,仕净科技,英科再生,高能环境,九丰能源,宇通重工,光大环境。 建议关注:盛剑环境,华特气体,ST龙净,再升科技,卓越新能。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严格能效约束。4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在2021、2022年工作基础上,对钢铁、焦化、铁合金、水泥(有熟料生产线)、平板玻璃、建筑和卫生陶瓷、有色金属(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等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原则上十四五前三年对本地区上述行业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 欧洲议会批准碳关税,倒逼出口企业绿色转型。4月18日,欧洲议会批准“Fit for 55”2030一揽子气候计划中数项关键立法,包括碳排放交易系统 (ETS) 的修订;碳边界调整机制 ( CBAM);社会气候基金法 (SCF)。此次欧洲议会通过后碳关税还需要在欧盟理事会继续商讨,最终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并在发布20天后生效。CBAM政策的实施将倒逼国内出口企业绿色转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关注泛半导体等环保设备+再生资源+天然气投资机会。(1)技术驱动设备龙头:①半导体配套:A)耗材:进入高端制程/外资客户,重点推荐【美埃科技】电子洁净过滤设备,海外大厂+耗材占比提升驱动加速成长;建议关注半导体洁净室上游滤材和过滤器设备【再升科技】;电子特气新品类突破、制程升级,重点推荐【凯美特气】,建议关注【华特气体】。B)设备:国产化,份额显著突破:建议关注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盛剑环境】;重点推荐【国林科技】臭氧发生器介入半导体清洗,国产化从0到1。②压滤设备:重点推荐【景津装备】全球压滤机龙头,下游新兴领域促成长,配套设备+出海贡献新增长极。③光伏配套重点推荐【仕净科技】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成长加速,水泥固碳&光伏电池片积极拓展第二成长曲线;建议关注【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数字化软件促智慧化应用升级,促份额提升。光伏再生水开拓者,水指标+排污指标约束下百亿空间释放。(2)再生资源:①重金属资源化:重点推荐【赛恩斯】重金属污酸、污废水治理新技术,政策驱动下游应用打开+紫金持股。欧洲碳需求驱动:再生塑料减碳显著,欧盟强制立法拉动需求,重点推荐【三联虹普】尼龙&聚酯再生SSP技术龙头,携手华为云首个纺丝AI落地;【英科再生】。生物油原料供应修复单位盈利回升。欧盟减碳加码&生柴原料限制下,UCOME迎替代性成长良机。建议关注【卓越新能】。危废资源化:重点推荐【高能环境】经济复苏ToB环保迎拐点+项目放量期。(3)天然气:重点推荐【新奥股份】龙头城燃转口气量稳定性提升,【天壕环境】稀缺管道资产+布局气源,【九丰能源】。 最新研究:半导体配套治理行业深度:刚需&高壁垒铸就价值,设备国产替代&耗材突破高端制程!环卫装备月报:2023M1-3环卫新能源销量同增27%,渗透率同比提升2.01pct至6.84%;九丰能源:清洁能源盈利稳定,一主两翼格局布局完善;锂电回收周报:锂价&折扣系数下行再生盈利企稳,双碳政策下再生材料重要性提升,回收渠道推进。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上升,财政支出低于预期 (分析师 袁理) 个股 极米科技(688696)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2023Q1需求偏弱对业绩有一定扰动 静待消费复苏 投资要点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3.7%: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4.6%,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3.05%,分季度来看,2022年Q4公司实现收入13.4亿元,同比-3.9%,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0.29%,分产品来看,公司智能微投2022年收入36.6亿元,同比+4.6%,创新产品收入1.61亿元,同比下滑26.5%,激光电视1.14亿元,同比+78.9%。 国内需求偏弱,海外消费大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公司2022年收入端利润端均有一定影响。2022年公司收入端增长相对疲软主要因为:1)国内居民可选消费整体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各地物流运输受到一定的限制。2)海外方面,由于俄乌冲突下,海外通胀,以及美元,欧元等汇率波动的影响下,海外整体需求偏弱。 公司2022年毛利率整体维持稳定,费用率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5.98%,整体同比保持稳定,其中智能微投毛利率34.4%,同比减少1.1pct,创新产品毛利率31.8%,同比增加11pct,激光电视毛利率37.15%,同比增加12.5pct。销售费用率14.2%,同比改善1.3pct,管理费用率3.35%,同比增长0.7pct,研发费用率8.93%,同比增长2.4pct。 2022年海外渠道建设取得一定突破:2022年公司境外收入7.9亿元,同比+82%,2022年公司在海外渠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除了亚马逊,日本乐天等渠道外,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包括 Mediamarkt、 Saturn、 BicCamera、茑屋家电、友都八喜等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 2023年Q1整体中端需求偏弱,对业绩有一定扰动:2023年Q1,公司收入8.8亿元,同比下滑12.75%,归母净利润5219万元,同比下滑57%,扣非归母净利润4164万元,同比下滑59%。毛利率34.9%,同比下降2.9pct,销售费用率15.2%,同比增长1.5pct,管理费用率4.38%,同比增长0.9pct,研发费用率11.25%,同比增长2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2023年Q1终端需求仍在爬坡中,期待公司LCD和4K新品放量,处于谨慎我们下调公司2023-24年归母净利润从5.72/7.25亿元至5/6.15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7.4亿元,最新收盘价对应2023-25年PE分别为26/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谭志千) 牧高笛(603908)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 22年业绩保持高增 23Q1品牌收入延续高增、代工业务承压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1)22年:营收14.36亿元/yoy+55.52%、归母净利1.41亿元/yoy+78.88%、扣非归母净利1.39亿元/yoy+125.6%,收入在露营热潮带动下保持高增、净利增速高于收入主因毛利率提升。分季度看,22Q1-Q4营收分别同比+56.1%/+64.2%/+56%/+39.4%、归母净利分别同比+73.4%/137.1%/-5%/+44.2%、扣非归母净利分别同比+77%/+176.1%/+45.8%/+1780%。2)23Q1:营收3.43亿元/yoy+4.81%、归母净利2888万元/yoy-21.47%、扣非归母净利2563万元/yoy-18.7%,收入受外销代工业务下滑影响增速放缓、净利承压主因品牌业务毛利率下降、整体费用率提升。 品牌业务:22年保持高增、但22Q3-23Q1增速逐季放缓。1)22年:品牌业务收入7.05亿元/yoy+130.5%/占比49%(同比+16pct),受益国内露营爆发式增长、品牌业务收入保持高增、在21年同比+90%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其中:①分季度看,22Q1-Q4品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98%/+234%/+107%/+86%,Q2在疫情催化下露营需求爆发、收入大增,Q3-Q4有所放缓、仍保持高增。②分渠道看,22年直营/加盟/电商/其他收入分别同比-24%/-20%/+186%/+209%、分别占比1.5%/3.6%/22.2%/21.8%,直营/加盟主要销售小牧服装业务、受疫情影响&净关店影响收入下滑,电商/其他主要销售大牧帐篷装备等业务、直接受益于露营热潮、实现翻两番左右增长。截至22年末直营/加盟门店分别25/186家、分别净关5/10家、对应同比-17%/-5%。③分品类看,22年大牧装备收入6.3亿元/yoy+196%、估算小牧+山系收入7549万元/yoy-19%。2)23Q1:品牌业务收入1.54亿元/yoy+65.83%/占比45%(同比+17pct),保持高增、但增速环比继续放缓,其中大牧装备收入1.35亿元/yoy+82%、估算小牧+山系收入1881万元/yoy+1.2%。 代工业务:22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但趋势上逐季转弱、22Q4-23Q1收入下滑。1)22年:ODM/OEM业务收入7.16亿元/yoy+16.4%/占比50%,分季度看22Q1-Q4外销收入分别同比+44%/+12%/+11%/-13%,受海外经济及露营景气度降温影响Q4收入下滑。2)23Q1:ODM/OEM业务收入1.89亿元/yoy-19.56%/占比55%,降幅较22Q4有所扩大,结合外需订单情况,我们判断这一趋势可能在年内延续、根据公司预算报告23年外销收入预计下滑幅度在15%左右。 22年毛利率&净利率提升、23Q1费用率提升&净利率下降。1)毛利率:22年同比+3.5pct至28.33%,主因产品结构优化驱动帐篷装备产品毛利率提升、同时高毛利品牌业务占比提升(22年品牌/代工毛利率分别为34.25%/23.17%);23Q1同比+1pct至26.5%、主因高毛利品牌业务占比提升,其中品牌业务毛利率同比-4.58pct至31.04%、主因增加入门露营产品比重,代工毛利率同比+1.36pct至22.84%、主因针对需求转弱及时进行成本控制。2)期间费用率:22年同比-0.02pct至15.41%,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12pct/-0.05pct/-0.86pct至6.87%/6%/0.02%,销售费用率提升主因大牧增加营销推广费用,财务费用率下降主因人民币汇率带来汇兑收益,整体费用率持平略降。23Q1同比+3.74pct至16.16%,主因人工成本、推广费用、租赁费用增加。3)净利率:综合毛利率、费用率变化,以及22年投资收益-119万元(21年+1719万元)、公允价值变动-719万元(21年+169万元),22年净利率同比+1.28pct至9.79%;23Q1同比-2.82pct至8.42%、主因费用率提升幅度超过毛利率。4)现金流: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万元/21年为-5527万元,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23Q1为-2694万元/22Q1为-9471万元、因推广费/人工成本等现金支出超过货款收回金额。截至23Q1末货币资金1.9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露营装备生产和品牌商,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长途出行、露营热度大涨下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CAGR分别为49%/75%。进入23Q1,品牌业务在经历前期爆发式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盈利水平受入门级产品比重提升影响有所下降;代工业务受外需降温影响、收入承压下滑但利润率稳中有升、订单压力预计在年内仍延续。国内露营行业渗透率仍具较大提升空间,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备品牌、产品、渠道优势,有望持续分享行业红利。考虑品牌增长放缓及外销订单压力,我们将23-24年归母净利润从2.27/2.91亿元下调至1.62/2.26亿元、增加25年预测值2.72亿元,对应23-25年PE为23/17/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露营热度降温等。 (分析师 李婕、赵艺原) 和而泰(002402) 2023年一季报点评 营收略超预期 毛利率持续修复向好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Q1营收略超预期,核心能力有望持续强化:23Q1公司实现营收16.5亿元,yoy+32.6%;归母净利润0.8亿元,yoy+14.4%;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yoy+27.4%;营收略超预期。Q1家电板块实现营收9.8亿元,yoy+24.1%,工具板块实现营收2.3亿元,yoy+41.3%,汽车板块实现营收0.9亿元,yoy+69.8%。公司Q1毛利率17.3%,同比+0.28pct,毛利率修复系公司生产组织节奏加快产品交付,产能利用率提升。23Q1公司持续增加市场开拓及新项目新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管理人员及管理架构优化投入,研发/管理/财务费率分别同比+0.43pct/+0.27pct/+0.23pct,导致Q1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但长期看公司经营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望提升,有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经营现金流量稳健,存货逐渐健康化:公司销售回款增加主要系客户销售订单增加,同时公司加强现金流管控,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71.2万元,同比增长244.2%,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经营性现金流得到较好恢复。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19.8亿元,相较于期初下降5.2%。随着公司订单交付增加,前期购买的高价原材料库存正在逐渐消耗,整体存货水平逐步恢复到正常经营区间。 各项业务订单充沛,子公司铖昌科技T/R芯片高速成长:家电板块和电动工具板块订单目前按需求积极交付;汽车电子业务已与海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及国内多个整车厂形成持续战略合作,在车身域控制等多领域提供产品;储能业务板块进一步突破,有望在23年实现50万套以上储能领域产品订单,开拓储能行业市场。子公司铖昌科技T/R芯片业务Q1实现营收0.4亿元,yoy+98.4%,归母净利润0.1亿元,yoy+15.4%,卫星互联网业务快速放量,助力整体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长期看好智能化大趋势下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综合实力,家电、工具类需求回暖叠加公司汽车电子、储能新业务快速增长,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测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7.1/9.5/12.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9/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业务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天翼、唐权喜) 爱旭股份(600732) 2023Q1业绩点评 新产能按步推进 ABC一体化正当时!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收入77.45亿元,同比下降1.04%,环比下降16.2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208.78%,环比下降25.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增长254.69%,环比下降26.43%。业绩符合预期。 产业博弈+硅片价格坚挺,2023Q1盈利环比略降。2022Q1公司PERC电池销量约9GW,同增13%,环比持平略增;测算单瓦净利约7-8分,环比小幅下降。展望2023年,预计公司PERC出货33-36GW,2023H1大尺寸电池仍相对紧张,2023Q2看随硅料供给充足带动硅片价格下降,电池盈利有望修复。 ABC按步投放,一体化持续拓展。公司珠海2022年投产6.5GW ABC,2023Q1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预计2023Q2满产;2023年投建珠海+义乌18.5GW ABC电池及25GW 组件产能,预计年底形成25GW ABC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一体化扩展正当时!预计公司2023年ABC组件出货5-6GW,贡献新技术溢价。 技术效率领先,成本有望下降。公司ABC电池效率领先,目前量产效率接近26.5%,年底争取达27%;针对分布式高端市场,M10-72版型组件功率高达600W+,产品优势明显,享受高端溢价。公司ABC电池叠加无银技术降本,未来成本有望持平PERC,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2023年ABC电池产能扩张并推向市场叠加大尺寸电池盈利提升,我们上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30.3/39.1/45.2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29.5/37.5亿元),同增30%/29%/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硅料价格超预期下跌等。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禾迈股份(688032)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Q1微逆环增展现α 2023年大储系统及户储产品放量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Q1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164%。其中2022Q4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108%,环比+42%,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113%,环比+6.3%;2023Q1实现营收5.8亿元,同增153%,环比-3%,归母净利1.76亿元,同比+102%,环比+3%。 微逆2023Q1环比+30%、2023年出货持续翻倍以上增长。2022年微逆及监控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2.40亿元,同增175%,2022年微逆出货116.4万台,同增188%,其中Q4约43万台,环比+20%,全年欧洲/北美/拉美占比分别为46%/26%/19%,一拖一/二/四占比为20%-40%-40%,其中欧洲一半约为阳台系统;2023年公司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2、3月成立美国、欧洲子公司,加强海外本土服务,国内与央国企合作整县推进,推动国内微逆应用;德国光储系统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VDE加速阳台系统普及,微逆需求持续旺盛,2023Q1公司出货约56万台,环比+30%,未来看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逐渐起量,欧洲需求逐季旺盛,我们预计全年出货250-300万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储能业务逐步拓展、2023年加速放量。户储2022Q4小批量出货约0.2万台,2023年开始放量高增,我们预计全年出货6-10万台,同比翻30倍+增长,对应营业收入4亿+。同时公司推出储能系统,主要针对国内工商储及大储市场,2022年实现营收0.69亿元,分布式发电系统2022年营收0.39亿元,两项业务2023年预计实现5-10倍增长,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极! 投资建议:基于一拖二占比提升,单台价值量及盈利下行,我们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0/21.9/35.3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14.5/29.1亿元),同比+125.6%/82.2%/61%,基于公司为国产微逆龙头,微逆及储能均翻倍以上增长,给予2023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96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晶品特装(688084) 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点评 在手订单充足 看好特种机器人龙头未来前景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下降3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25.08%;2023Q1实现营收1360万元,同比下降55.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万元。 投资要点 在手订单充足,主营业务保持稳定。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25.08%,主要系光电侦查相关产品的订单签订、交付和验收环节受疫情等宏观因素影响。2023Q1实现营收1360万元,同比下降55.17%,主要系宏观环境和春节期间影响,产品延迟交付,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3Q1期末,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约为1.33亿元,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 军用机器人占总营收的65.6%,产品结构调整有望修复盈利。2022年度,受最终客户军方的采购计划影响,军用机器人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65.65%,占营收比重为65.6%;光电侦察设备实现营收5908万元,同比下降80.14%,占营收比重为22.3%;技术服务实现营收3186万元,同比增长140.59%,占营收比重为12%。公司凭借多款型号在军队公开招标中排名第一的成绩积累了客户资源,因此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项目将逐步修复,进而有望修复盈利水平。 以解决军事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328万元,同比增长94.6%,系加大研发力度所致。在机器人方面,已自主开发出系列化(侦察/排爆/核化/作战)机器人、系列化轮式/履带式无人车,其中排爆机器人系公司第一大客户的主要采购产品。在光电探测方面,公司配合航天四院为某操控系统研发AR眼镜及配套部件,通过加强研发微小型高精度光电云台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探测技术等研发三轴双光模块,大幅提高光电侦察能力,扩展光电探测设备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优势地位,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54/2.11亿元;对应PE为56/36/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3)市场系统性风险。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焦点科技(002315) 科技AI赋能+SaaS业务模式 一带一路助力业绩增长 投资要点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财务报表高质量:中国制造网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过去7年核心业务的ARPU值和付费用户数复合增速均保持稳健增长。近年来核心业务体量的增长和销售费用率的下降助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稳步提升。公司资产负债表质量较高,账面现金流充足。2022年应收账款始终仅占总资产的1%左右,而合同负债所占比例为23%左右。这是由于公司的主要业务为中国制造网,平台服务费为一次性预收后按期确认收入,因此报表呈现出应收账款少、合同负债多,也体现了公司对下游客户的品牌效应强,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ChatGPT的接入有望帮助公司盘活存量用户提升ARPU值:公司目前已经和Open AI接口对接,未来有望受益于Chat GPT,实现创收与降本。创收层面:公司未来主要从多语言翻译、智能客服与内容生成等方面将Chat GPT与中国制造网的服务相结合。降本层面:受益于Chat GPT革命,公司不仅客户价值提升,内部效率也预期提升。整体来看,在Chat GPT的有效赋能下,公司有望多维度改善产品,进一步盘活存量客户,增加买卖双方在平台的粘性,提升ARPU值。 需求侧尚存增量空间,“一带一路”政策利好海外相关业务:公司市场份额相较阿里巴巴国际站仍有差距,但行业格局进一步向前二龙头集中,公司具有独特优势,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相辅相成,未来仍有增长空间。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产品有望受益于政策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制造网已有包含阿拉伯语、俄罗斯语等在内的11种语言版本,为国内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供应商提供相关语言的信息展示服务。目前中国制造网访问客户来源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户数的增速位于前列,且未来有望受益于政策进一步提升客户数与流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7.90/21.63/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01/6.35亿元,现价对应PE为25.31/19.75/15.58倍。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跨境电商优势和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是被低估的数字经济平台龙头,有望受益于“科技赋能+SaaS模式+政策利好”三大优势,迎来加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出口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接入效果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宇通客车(600066) 国外国内共振,“一带一路”典范 投资要点 行业维度:大中客行业位于大周期的起点。2009-2017-2022年客车行业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周期轮回:公交车电动化普及与透支消化叠加三年疫情的冲击。空间来看:疫情后出行需求恢复+公交车替换周期+海外市场复苏, 2023-2025年大中客行业总销量预计实现9.6万/11.1万/13.1万,同比+15%/+16%/+18%。格局来看:穿越长周期的验证,大中客行业形成了1超(宇通客车)+2强(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国内座位客车格局集中,宇通市占率40%+,金龙市占率20%+;国内公交车格局较分散,宇通市占率20%+,金龙市占率15%+。出口市场总体延续国内格局。盈利/估值方面:2022年行业盈利仍在磨底,宇通率先走出拐点。中期展望,量-价-成本-利有望盈利四重共振,净利润中枢有望持续回升。 宇通客车: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大中客行业领导者。公司三十年深耕大中客车市场,产品全覆盖5-13米各类客车,2022年公司销售大型/中型/轻型客车11755/11978/6465辆,大中客占市场历年份额维持在30%以上,乘2009年后公交电动化东风新能源客车峰值销量突破2.5万辆,目前销量中枢维持在1.2万辆以上,市场份额超过20%。公司单车收入屡创新高,2022年公司单车收入为72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2023年Q1实现81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客车产品呈现高端化趋势。2022年公司主动筛选高风险订单“以量保利”效果显著,归母净利润实现7.59亿元,同比+23.7%,归母净利润率为3.5%,同比+0.8pct,成为行业下行期唯一实现历年正盈利的客车企业,跨过行业下行周期业绩呈现全面复苏态势,2023年Q1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盈利端业绩兑现持续超预期。 “技术输出”推动宇通出口的质变成长,未来3-5年有望产值再造一个中国市场。政策支持+疫情后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国家客车需求提升;欧洲发达国家客车电动化加速,具备较大存量客车替换需求,客车出口市场总量于2022年达到2.2万辆,初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出口从“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模式,从一带一路市场拓至欧洲高端市场,出口空间变大,盈利中枢提升,2022年出口销量为5683辆,连续两年正增长彰显复苏趋势,海外地区毛利率为30.0%,高于国内市场10pct成为公司盈利主要来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宇通客车是汽车行业【中特估&一带一路】的典范,将率先代表中国汽车制造业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51/294/345亿元,同比+15%/+17%/+18%,归母净利润为13.9/20.1/27.5亿元,同比+84%/+44%/+37%,对应EPS为0.6/0.9/1.2元,对应PE为22/15/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客车需求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仕净科技(301030)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高增328% 应收周转加快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营收14.33亿元(+8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67%),2023Q1营收5.75亿元(+99%),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79%)。 2022年泛半导体业务收入翻倍,毛利率稳中有升。分行业来看:1)泛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实现收入12.23亿元(+106.61%),占总收入的85.29%,毛利率31.11%(+1.30pct),主要系光伏板块订单陆续确认收入所贡献。2)水泥建材:实现收入0.56亿元(-30.31%),占总收入的3.94%。3)钢铁冶金:实现收入0.32亿元(+35.54%),占总收入的2.22%。汽车制造、精细化工、其他行业实现收入0.06/0.04/1.12亿元。 2023Q1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后业绩同增328%。2023年一季度公司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895.69万元,加回股权激励成本后的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7.79%。 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信用减值损失显著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21年的0.97提至2022年1.34。2022Q4信用减值损失计提0.05亿元,环比显著改善,2023Q1冲回0.11亿元,主要系收回账龄5年以上货款。 采购款&工薪费用支出增多,现金流承压。2022年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1亿元,净流出同增253%;2)投资性现金流净额-1.00亿元,净流出同增416%;3)筹资性现金流净额6.43亿元,净流入同增101%。 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有望提升成长加速。公司凭品牌、技术、成本优势巩固光伏电池制程废气治理设备龙头地位,受益于光伏电池扩产加速,同时新技术路线&一体化品类扩张有望带动公司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2023年以来累计公告中标订单金额超43亿元。 第二曲线打开,新成长+现金流改善可期。公司积极拓展1)光伏电池片:拟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18GW总投资75亿元,计划2023年4月开工,11月投产,是公司依托机电系统设计经验切入下游电池片领域的战略拓展。2)水泥固碳&钢渣资源化:矿粉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首个项目已于2022年11月投产,年产60万吨基于钢渣捕集 CO2与资源化利用的复合矿粉项目处于建设期。项目建成后可低成本捕集烟气CO2&钢渣资源化利用&制备低碳建筑材料。共赢而非成本,水泥&钢铁企业经济+排放解决双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景气度上行,水泥固碳进展顺利,考虑电池片业务贡献,我们维持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0,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3.01亿元下调至9.04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47%/277%/38%,对应25/7/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428 音频: 进度条 00:00 07:0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环保: 工信部发布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 投资要点 重点推荐:美埃科技,凯美特气,国林科技,金科环境,景津装备,三联虹普,赛恩斯,新奥股份,天壕环境,仕净科技,英科再生,高能环境,九丰能源,宇通重工,光大环境。 建议关注:盛剑环境,华特气体,ST龙净,再升科技,卓越新能。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严格能效约束。4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在2021、2022年工作基础上,对钢铁、焦化、铁合金、水泥(有熟料生产线)、平板玻璃、建筑和卫生陶瓷、有色金属(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等17个行业企业,开展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原则上十四五前三年对本地区上述行业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 欧洲议会批准碳关税,倒逼出口企业绿色转型。4月18日,欧洲议会批准“Fit for 55”2030一揽子气候计划中数项关键立法,包括碳排放交易系统 (ETS) 的修订;碳边界调整机制 ( CBAM);社会气候基金法 (SCF)。此次欧洲议会通过后碳关税还需要在欧盟理事会继续商讨,最终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并在发布20天后生效。CBAM政策的实施将倒逼国内出口企业绿色转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关注泛半导体等环保设备+再生资源+天然气投资机会。(1)技术驱动设备龙头:①半导体配套:A)耗材:进入高端制程/外资客户,重点推荐【美埃科技】电子洁净过滤设备,海外大厂+耗材占比提升驱动加速成长;建议关注半导体洁净室上游滤材和过滤器设备【再升科技】;电子特气新品类突破、制程升级,重点推荐【凯美特气】,建议关注【华特气体】。B)设备:国产化,份额显著突破:建议关注半导体制程废气处理【盛剑环境】;重点推荐【国林科技】臭氧发生器介入半导体清洗,国产化从0到1。②压滤设备:重点推荐【景津装备】全球压滤机龙头,下游新兴领域促成长,配套设备+出海贡献新增长极。③光伏配套重点推荐【仕净科技】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成长加速,水泥固碳&光伏电池片积极拓展第二成长曲线;建议关注【金科环境】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专家,数字化软件促智慧化应用升级,促份额提升。光伏再生水开拓者,水指标+排污指标约束下百亿空间释放。(2)再生资源:①重金属资源化:重点推荐【赛恩斯】重金属污酸、污废水治理新技术,政策驱动下游应用打开+紫金持股。欧洲碳需求驱动:再生塑料减碳显著,欧盟强制立法拉动需求,重点推荐【三联虹普】尼龙&聚酯再生SSP技术龙头,携手华为云首个纺丝AI落地;【英科再生】。生物油原料供应修复单位盈利回升。欧盟减碳加码&生柴原料限制下,UCOME迎替代性成长良机。建议关注【卓越新能】。危废资源化:重点推荐【高能环境】经济复苏ToB环保迎拐点+项目放量期。(3)天然气:重点推荐【新奥股份】龙头城燃转口气量稳定性提升,【天壕环境】稀缺管道资产+布局气源,【九丰能源】。 最新研究:半导体配套治理行业深度:刚需&高壁垒铸就价值,设备国产替代&耗材突破高端制程!环卫装备月报:2023M1-3环卫新能源销量同增27%,渗透率同比提升2.01pct至6.84%;九丰能源:清洁能源盈利稳定,一主两翼格局布局完善;锂电回收周报:锂价&折扣系数下行再生盈利企稳,双碳政策下再生材料重要性提升,回收渠道推进。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上升,财政支出低于预期 (分析师 袁理) 个股 极米科技(688696)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2023Q1需求偏弱对业绩有一定扰动 静待消费复苏 投资要点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3.7%: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4.6%,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3.05%,分季度来看,2022年Q4公司实现收入13.4亿元,同比-3.9%,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0.29%,分产品来看,公司智能微投2022年收入36.6亿元,同比+4.6%,创新产品收入1.61亿元,同比下滑26.5%,激光电视1.14亿元,同比+78.9%。 国内需求偏弱,海外消费大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公司2022年收入端利润端均有一定影响。2022年公司收入端增长相对疲软主要因为:1)国内居民可选消费整体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各地物流运输受到一定的限制。2)海外方面,由于俄乌冲突下,海外通胀,以及美元,欧元等汇率波动的影响下,海外整体需求偏弱。 公司2022年毛利率整体维持稳定,费用率有所提升。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5.98%,整体同比保持稳定,其中智能微投毛利率34.4%,同比减少1.1pct,创新产品毛利率31.8%,同比增加11pct,激光电视毛利率37.15%,同比增加12.5pct。销售费用率14.2%,同比改善1.3pct,管理费用率3.35%,同比增长0.7pct,研发费用率8.93%,同比增长2.4pct。 2022年海外渠道建设取得一定突破:2022年公司境外收入7.9亿元,同比+82%,2022年公司在海外渠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除了亚马逊,日本乐天等渠道外,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包括 Mediamarkt、 Saturn、 BicCamera、茑屋家电、友都八喜等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 2023年Q1整体中端需求偏弱,对业绩有一定扰动:2023年Q1,公司收入8.8亿元,同比下滑12.75%,归母净利润5219万元,同比下滑57%,扣非归母净利润4164万元,同比下滑59%。毛利率34.9%,同比下降2.9pct,销售费用率15.2%,同比增长1.5pct,管理费用率4.38%,同比增长0.9pct,研发费用率11.25%,同比增长2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2023年Q1终端需求仍在爬坡中,期待公司LCD和4K新品放量,处于谨慎我们下调公司2023-24年归母净利润从5.72/7.25亿元至5/6.15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7.4亿元,最新收盘价对应2023-25年PE分别为26/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谭志千) 牧高笛(603908) 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 22年业绩保持高增 23Q1品牌收入延续高增、代工业务承压 投资要点 公司公布2022年报&2023年一季报:1)22年:营收14.36亿元/yoy+55.52%、归母净利1.41亿元/yoy+78.88%、扣非归母净利1.39亿元/yoy+125.6%,收入在露营热潮带动下保持高增、净利增速高于收入主因毛利率提升。分季度看,22Q1-Q4营收分别同比+56.1%/+64.2%/+56%/+39.4%、归母净利分别同比+73.4%/137.1%/-5%/+44.2%、扣非归母净利分别同比+77%/+176.1%/+45.8%/+1780%。2)23Q1:营收3.43亿元/yoy+4.81%、归母净利2888万元/yoy-21.47%、扣非归母净利2563万元/yoy-18.7%,收入受外销代工业务下滑影响增速放缓、净利承压主因品牌业务毛利率下降、整体费用率提升。 品牌业务:22年保持高增、但22Q3-23Q1增速逐季放缓。1)22年:品牌业务收入7.05亿元/yoy+130.5%/占比49%(同比+16pct),受益国内露营爆发式增长、品牌业务收入保持高增、在21年同比+90%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其中:①分季度看,22Q1-Q4品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98%/+234%/+107%/+86%,Q2在疫情催化下露营需求爆发、收入大增,Q3-Q4有所放缓、仍保持高增。②分渠道看,22年直营/加盟/电商/其他收入分别同比-24%/-20%/+186%/+209%、分别占比1.5%/3.6%/22.2%/21.8%,直营/加盟主要销售小牧服装业务、受疫情影响&净关店影响收入下滑,电商/其他主要销售大牧帐篷装备等业务、直接受益于露营热潮、实现翻两番左右增长。截至22年末直营/加盟门店分别25/186家、分别净关5/10家、对应同比-17%/-5%。③分品类看,22年大牧装备收入6.3亿元/yoy+196%、估算小牧+山系收入7549万元/yoy-19%。2)23Q1:品牌业务收入1.54亿元/yoy+65.83%/占比45%(同比+17pct),保持高增、但增速环比继续放缓,其中大牧装备收入1.35亿元/yoy+82%、估算小牧+山系收入1881万元/yoy+1.2%。 代工业务:22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但趋势上逐季转弱、22Q4-23Q1收入下滑。1)22年:ODM/OEM业务收入7.16亿元/yoy+16.4%/占比50%,分季度看22Q1-Q4外销收入分别同比+44%/+12%/+11%/-13%,受海外经济及露营景气度降温影响Q4收入下滑。2)23Q1:ODM/OEM业务收入1.89亿元/yoy-19.56%/占比55%,降幅较22Q4有所扩大,结合外需订单情况,我们判断这一趋势可能在年内延续、根据公司预算报告23年外销收入预计下滑幅度在15%左右。 22年毛利率&净利率提升、23Q1费用率提升&净利率下降。1)毛利率:22年同比+3.5pct至28.33%,主因产品结构优化驱动帐篷装备产品毛利率提升、同时高毛利品牌业务占比提升(22年品牌/代工毛利率分别为34.25%/23.17%);23Q1同比+1pct至26.5%、主因高毛利品牌业务占比提升,其中品牌业务毛利率同比-4.58pct至31.04%、主因增加入门露营产品比重,代工毛利率同比+1.36pct至22.84%、主因针对需求转弱及时进行成本控制。2)期间费用率:22年同比-0.02pct至15.41%,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12pct/-0.05pct/-0.86pct至6.87%/6%/0.02%,销售费用率提升主因大牧增加营销推广费用,财务费用率下降主因人民币汇率带来汇兑收益,整体费用率持平略降。23Q1同比+3.74pct至16.16%,主因人工成本、推广费用、租赁费用增加。3)净利率:综合毛利率、费用率变化,以及22年投资收益-119万元(21年+1719万元)、公允价值变动-719万元(21年+169万元),22年净利率同比+1.28pct至9.79%;23Q1同比-2.82pct至8.42%、主因费用率提升幅度超过毛利率。4)现金流: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万元/21年为-5527万元,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23Q1为-2694万元/22Q1为-9471万元、因推广费/人工成本等现金支出超过货款收回金额。截至23Q1末货币资金1.9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露营装备生产和品牌商,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长途出行、露营热度大涨下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CAGR分别为49%/75%。进入23Q1,品牌业务在经历前期爆发式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盈利水平受入门级产品比重提升影响有所下降;代工业务受外需降温影响、收入承压下滑但利润率稳中有升、订单压力预计在年内仍延续。国内露营行业渗透率仍具较大提升空间,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备品牌、产品、渠道优势,有望持续分享行业红利。考虑品牌增长放缓及外销订单压力,我们将23-24年归母净利润从2.27/2.91亿元下调至1.62/2.26亿元、增加25年预测值2.72亿元,对应23-25年PE为23/17/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露营热度降温等。 (分析师 李婕、赵艺原) 和而泰(002402) 2023年一季报点评 营收略超预期 毛利率持续修复向好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Q1营收略超预期,核心能力有望持续强化:23Q1公司实现营收16.5亿元,yoy+32.6%;归母净利润0.8亿元,yoy+14.4%;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yoy+27.4%;营收略超预期。Q1家电板块实现营收9.8亿元,yoy+24.1%,工具板块实现营收2.3亿元,yoy+41.3%,汽车板块实现营收0.9亿元,yoy+69.8%。公司Q1毛利率17.3%,同比+0.28pct,毛利率修复系公司生产组织节奏加快产品交付,产能利用率提升。23Q1公司持续增加市场开拓及新项目新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管理人员及管理架构优化投入,研发/管理/财务费率分别同比+0.43pct/+0.27pct/+0.23pct,导致Q1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但长期看公司经营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望提升,有望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经营现金流量稳健,存货逐渐健康化:公司销售回款增加主要系客户销售订单增加,同时公司加强现金流管控,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71.2万元,同比增长244.2%,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经营性现金流得到较好恢复。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19.8亿元,相较于期初下降5.2%。随着公司订单交付增加,前期购买的高价原材料库存正在逐渐消耗,整体存货水平逐步恢复到正常经营区间。 各项业务订单充沛,子公司铖昌科技T/R芯片高速成长:家电板块和电动工具板块订单目前按需求积极交付;汽车电子业务已与海外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及国内多个整车厂形成持续战略合作,在车身域控制等多领域提供产品;储能业务板块进一步突破,有望在23年实现50万套以上储能领域产品订单,开拓储能行业市场。子公司铖昌科技T/R芯片业务Q1实现营收0.4亿元,yoy+98.4%,归母净利润0.1亿元,yoy+15.4%,卫星互联网业务快速放量,助力整体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长期看好智能化大趋势下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综合实力,家电、工具类需求回暖叠加公司汽车电子、储能新业务快速增长,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测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7.1/9.5/12.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9/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新业务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天翼、唐权喜) 爱旭股份(600732) 2023Q1业绩点评 新产能按步推进 ABC一体化正当时!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收入77.45亿元,同比下降1.04%,环比下降16.2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208.78%,环比下降25.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7亿元,同比增长254.69%,环比下降26.43%。业绩符合预期。 产业博弈+硅片价格坚挺,2023Q1盈利环比略降。2022Q1公司PERC电池销量约9GW,同增13%,环比持平略增;测算单瓦净利约7-8分,环比小幅下降。展望2023年,预计公司PERC出货33-36GW,2023H1大尺寸电池仍相对紧张,2023Q2看随硅料供给充足带动硅片价格下降,电池盈利有望修复。 ABC按步投放,一体化持续拓展。公司珠海2022年投产6.5GW ABC,2023Q1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预计2023Q2满产;2023年投建珠海+义乌18.5GW ABC电池及25GW 组件产能,预计年底形成25GW ABC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一体化扩展正当时!预计公司2023年ABC组件出货5-6GW,贡献新技术溢价。 技术效率领先,成本有望下降。公司ABC电池效率领先,目前量产效率接近26.5%,年底争取达27%;针对分布式高端市场,M10-72版型组件功率高达600W+,产品优势明显,享受高端溢价。公司ABC电池叠加无银技术降本,未来成本有望持平PERC,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2023年ABC电池产能扩张并推向市场叠加大尺寸电池盈利提升,我们上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30.3/39.1/45.2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29.5/37.5亿元),同增30%/29%/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硅料价格超预期下跌等。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禾迈股份(688032)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Q1微逆环增展现α 2023年大储系统及户储产品放量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Q1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164%。其中2022Q4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108%,环比+42%,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113%,环比+6.3%;2023Q1实现营收5.8亿元,同增153%,环比-3%,归母净利1.76亿元,同比+102%,环比+3%。 微逆2023Q1环比+30%、2023年出货持续翻倍以上增长。2022年微逆及监控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2.40亿元,同增175%,2022年微逆出货116.4万台,同增188%,其中Q4约43万台,环比+20%,全年欧洲/北美/拉美占比分别为46%/26%/19%,一拖一/二/四占比为20%-40%-40%,其中欧洲一半约为阳台系统;2023年公司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2、3月成立美国、欧洲子公司,加强海外本土服务,国内与央国企合作整县推进,推动国内微逆应用;德国光储系统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VDE加速阳台系统普及,微逆需求持续旺盛,2023Q1公司出货约56万台,环比+30%,未来看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逐渐起量,欧洲需求逐季旺盛,我们预计全年出货250-300万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储能业务逐步拓展、2023年加速放量。户储2022Q4小批量出货约0.2万台,2023年开始放量高增,我们预计全年出货6-10万台,同比翻30倍+增长,对应营业收入4亿+。同时公司推出储能系统,主要针对国内工商储及大储市场,2022年实现营收0.69亿元,分布式发电系统2022年营收0.39亿元,两项业务2023年预计实现5-10倍增长,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极! 投资建议:基于一拖二占比提升,单台价值量及盈利下行,我们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0/21.9/35.3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14.5/29.1亿元),同比+125.6%/82.2%/61%,基于公司为国产微逆龙头,微逆及储能均翻倍以上增长,给予2023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96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美国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陈瑶) 晶品特装(688084) 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点评 在手订单充足 看好特种机器人龙头未来前景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下降3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25.08%;2023Q1实现营收1360万元,同比下降55.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万元。 投资要点 在手订单充足,主营业务保持稳定。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25.08%,主要系光电侦查相关产品的订单签订、交付和验收环节受疫情等宏观因素影响。2023Q1实现营收1360万元,同比下降55.17%,主要系宏观环境和春节期间影响,产品延迟交付,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3Q1期末,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约为1.33亿元,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 军用机器人占总营收的65.6%,产品结构调整有望修复盈利。2022年度,受最终客户军方的采购计划影响,军用机器人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65.65%,占营收比重为65.6%;光电侦察设备实现营收5908万元,同比下降80.14%,占营收比重为22.3%;技术服务实现营收3186万元,同比增长140.59%,占营收比重为12%。公司凭借多款型号在军队公开招标中排名第一的成绩积累了客户资源,因此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项目将逐步修复,进而有望修复盈利水平。 以解决军事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328万元,同比增长94.6%,系加大研发力度所致。在机器人方面,已自主开发出系列化(侦察/排爆/核化/作战)机器人、系列化轮式/履带式无人车,其中排爆机器人系公司第一大客户的主要采购产品。在光电探测方面,公司配合航天四院为某操控系统研发AR眼镜及配套部件,通过加强研发微小型高精度光电云台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探测技术等研发三轴双光模块,大幅提高光电侦察能力,扩展光电探测设备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高景气,并考虑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优势地位,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54/2.11亿元;对应PE为56/36/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及订单波动;2)公司盈利不及预期;3)市场系统性风险。 (分析师 苏立赞、钱佳兴) 焦点科技(002315) 科技AI赋能+SaaS业务模式 一带一路助力业绩增长 投资要点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财务报表高质量:中国制造网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过去7年核心业务的ARPU值和付费用户数复合增速均保持稳健增长。近年来核心业务体量的增长和销售费用率的下降助力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稳步提升。公司资产负债表质量较高,账面现金流充足。2022年应收账款始终仅占总资产的1%左右,而合同负债所占比例为23%左右。这是由于公司的主要业务为中国制造网,平台服务费为一次性预收后按期确认收入,因此报表呈现出应收账款少、合同负债多,也体现了公司对下游客户的品牌效应强,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ChatGPT的接入有望帮助公司盘活存量用户提升ARPU值:公司目前已经和Open AI接口对接,未来有望受益于Chat GPT,实现创收与降本。创收层面:公司未来主要从多语言翻译、智能客服与内容生成等方面将Chat GPT与中国制造网的服务相结合。降本层面:受益于Chat GPT革命,公司不仅客户价值提升,内部效率也预期提升。整体来看,在Chat GPT的有效赋能下,公司有望多维度改善产品,进一步盘活存量客户,增加买卖双方在平台的粘性,提升ARPU值。 需求侧尚存增量空间,“一带一路”政策利好海外相关业务:公司市场份额相较阿里巴巴国际站仍有差距,但行业格局进一步向前二龙头集中,公司具有独特优势,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相辅相成,未来仍有增长空间。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产品有望受益于政策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制造网已有包含阿拉伯语、俄罗斯语等在内的11种语言版本,为国内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供应商提供相关语言的信息展示服务。目前中国制造网访问客户来源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户数的增速位于前列,且未来有望受益于政策进一步提升客户数与流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7.90/21.63/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01/6.35亿元,现价对应PE为25.31/19.75/15.58倍。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跨境电商优势和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是被低估的数字经济平台龙头,有望受益于“科技赋能+SaaS模式+政策利好”三大优势,迎来加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出口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接入效果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宇通客车(600066) 国外国内共振,“一带一路”典范 投资要点 行业维度:大中客行业位于大周期的起点。2009-2017-2022年客车行业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周期轮回:公交车电动化普及与透支消化叠加三年疫情的冲击。空间来看:疫情后出行需求恢复+公交车替换周期+海外市场复苏, 2023-2025年大中客行业总销量预计实现9.6万/11.1万/13.1万,同比+15%/+16%/+18%。格局来看:穿越长周期的验证,大中客行业形成了1超(宇通客车)+2强(金龙汽车+中通客车)。国内座位客车格局集中,宇通市占率40%+,金龙市占率20%+;国内公交车格局较分散,宇通市占率20%+,金龙市占率15%+。出口市场总体延续国内格局。盈利/估值方面:2022年行业盈利仍在磨底,宇通率先走出拐点。中期展望,量-价-成本-利有望盈利四重共振,净利润中枢有望持续回升。 宇通客车: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大中客行业领导者。公司三十年深耕大中客车市场,产品全覆盖5-13米各类客车,2022年公司销售大型/中型/轻型客车11755/11978/6465辆,大中客占市场历年份额维持在30%以上,乘2009年后公交电动化东风新能源客车峰值销量突破2.5万辆,目前销量中枢维持在1.2万辆以上,市场份额超过20%。公司单车收入屡创新高,2022年公司单车收入为72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2023年Q1实现81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客车产品呈现高端化趋势。2022年公司主动筛选高风险订单“以量保利”效果显著,归母净利润实现7.59亿元,同比+23.7%,归母净利润率为3.5%,同比+0.8pct,成为行业下行期唯一实现历年正盈利的客车企业,跨过行业下行周期业绩呈现全面复苏态势,2023年Q1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盈利端业绩兑现持续超预期。 “技术输出”推动宇通出口的质变成长,未来3-5年有望产值再造一个中国市场。政策支持+疫情后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国家客车需求提升;欧洲发达国家客车电动化加速,具备较大存量客车替换需求,客车出口市场总量于2022年达到2.2万辆,初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出口从“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模式,从一带一路市场拓至欧洲高端市场,出口空间变大,盈利中枢提升,2022年出口销量为5683辆,连续两年正增长彰显复苏趋势,海外地区毛利率为30.0%,高于国内市场10pct成为公司盈利主要来源。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宇通客车是汽车行业【中特估&一带一路】的典范,将率先代表中国汽车制造业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51/294/345亿元,同比+15%/+17%/+18%,归母净利润为13.9/20.1/27.5亿元,同比+84%/+44%/+37%,对应EPS为0.6/0.9/1.2元,对应PE为22/15/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客车需求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仕净科技(301030) 2022年报&2023一季报点评 2023Q1加回激励成本业绩高增328% 应收周转加快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营收14.33亿元(+80%),归母净利润0.97亿元(+67%),2023Q1营收5.75亿元(+99%),归母净利润0.36亿元(179%)。 2022年泛半导体业务收入翻倍,毛利率稳中有升。分行业来看:1)泛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实现收入12.23亿元(+106.61%),占总收入的85.29%,毛利率31.11%(+1.30pct),主要系光伏板块订单陆续确认收入所贡献。2)水泥建材:实现收入0.56亿元(-30.31%),占总收入的3.94%。3)钢铁冶金:实现收入0.32亿元(+35.54%),占总收入的2.22%。汽车制造、精细化工、其他行业实现收入0.06/0.04/1.12亿元。 2023Q1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后业绩同增328%。2023年一季度公司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895.69万元,加回股权激励成本后的归母净利润为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7.79%。 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信用减值损失显著改善。应收账款周转率由2021年的0.97提至2022年1.34。2022Q4信用减值损失计提0.05亿元,环比显著改善,2023Q1冲回0.11亿元,主要系收回账龄5年以上货款。 采购款&工薪费用支出增多,现金流承压。2022年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1亿元,净流出同增253%;2)投资性现金流净额-1.00亿元,净流出同增416%;3)筹资性现金流净额6.43亿元,净流入同增101%。 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单位价值量有望提升成长加速。公司凭品牌、技术、成本优势巩固光伏电池制程废气治理设备龙头地位,受益于光伏电池扩产加速,同时新技术路线&一体化品类扩张有望带动公司单位价值量5~11倍提升。2023年以来累计公告中标订单金额超43亿元。 第二曲线打开,新成长+现金流改善可期。公司积极拓展1)光伏电池片:拟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18GW总投资75亿元,计划2023年4月开工,11月投产,是公司依托机电系统设计经验切入下游电池片领域的战略拓展。2)水泥固碳&钢渣资源化:矿粉市场规模超千亿,公司首个项目已于2022年11月投产,年产60万吨基于钢渣捕集 CO2与资源化利用的复合矿粉项目处于建设期。项目建成后可低成本捕集烟气CO2&钢渣资源化利用&制备低碳建筑材料。共赢而非成本,水泥&钢铁企业经济+排放解决双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景气度上行,水泥固碳进展顺利,考虑电池片业务贡献,我们维持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0,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3.01亿元下调至9.04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47%/277%/38%,对应25/7/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研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