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绝地大反攻,宁王狂放三大招击垮空头!锂电、光伏的春天即将到来?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新能源绝地大反攻,宁王狂放三大招击垮空头!锂电、光伏的春天即将到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3年以来,新能源板块持续下跌,产品价格下跌、需求面走弱、供给侧竞争激烈,这让锂电池、光伏等板块失去了往日的“牛气”! 自去年7月以来,锂电池板块最大跌幅超40%,光伏板块最大跌幅超35%。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板块面临“利好不涨,利空下跌”的窘境。 就在投资者对新能源板块失去兴趣的时候,宁德时代陆续释放了三大重磅事件:一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发布凝聚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首发车型落地。 周三,宁德时代盘中飙升近7%,电池、光伏等板块盘中纷纷大涨超6%。股民们纷纷惊呼,新能源的春天又要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盘点近期锂电池、光伏产业链的重要事件,寻找行业的投资机遇。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宁德时代连发三大招,锂电池行业迎转变 日前宁德时代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环比增速出现较大的改善。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890.38亿元,同/环比+82.91%/-24.73%,归母净利润98.22亿元,同/环比+557.97%/-25.25%,扣非净利润78.00亿元,同/环比+698.35%/-35.91%。 业绩淡季不淡,主要受到动力电池出口与储能电池的拉动。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和SNE数据,2023年1-3月宁德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9.25GWh,国内市占率44.42%,全球动力电池1-2月装机量75.2GWh,全球市占率33.9%。 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上发布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材料体系方面,电池使用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具备纳米级别自适应网络结构,可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同时使用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新生产工艺多项新技术。应用方面,产品用于民用电动载人飞机合作开发,航空器标准和测试。同时凝聚态电池车规级版本今年具备量产测试能力。 钠离子电池方面,4月16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同日,在奇瑞iCAR品牌之夜上,奇瑞和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全新电池品牌ENER-Q,该品牌将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全动力类型,及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M3P等全材料体系电池系统,并适配C端和B端全应用场景。 目前钠电在各个应用场景都在加速发展,同时产业链也正式进入到大规模量产出货阶段,我们认为后续钠电车型有望不断推出,未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在整车上应用,星恒电源等在二轮车上应用,以及中游各材料产能纷纷落地量产,钠电将呈现多点开花、快速降本的态势。目前头部车企的迫切需求有望加速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降本。 从中游产业链端来看,受制于前期新能源车销量不景气,以及锂价快速下行的影响,目前中游材料厂的碳酸锂库存较少,处于观望状态;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车的旺季到来,叠加上海车展召开,车端销量的提升有望提振行业信心,中游也将进入补库存阶段,从而带动碳酸锂价格企稳,同时行业排产也将维持较高增长。 站在目前时间点,受到22年末退补冲量的影响,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表现不佳,但是随着5、6月板块排产数据的好转,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的回暖:重点关注电池环节、4680、隔膜等,同时我们认为电解液及正负极等材料估值也会略有修复。 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众多,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璞泰来、先导智能、国轩高科、中伟股份、派能科技、新宙邦、格林美、杉杉股份、欣旺达、天能股份、湖南裕能、科达利、贝特瑞、德方纳米、容百科技等。 2、储能板块、锂电回收迎机遇 消纳紧张的大背景下,除了重视锂电储能外,需同样重视各类储能方式的发展(光热熔盐储能、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 在储能板块此前一段时间的回调过程中,已经基本消化了市场对于一季报的担心。 ①空间上:当前部分储能标的市值,即使相较于“中性业绩、分部给估值”的估值方式,也具有10%~20%左右的上涨空间。 ②催化上:进入Q2之后,预计招、中标和并网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降也将刺激需求加速释放;且Q2得益于去年高价订单的交付,有望增厚利润。 ③消纳紧张的大背景下,需重视各类储能方式的发展(光热熔盐储能、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 锂电储能领域方面, 在储能领域各环节的供给中,总体来看IGBT模块的供给仍偏紧,PCS及集成环节最为受益。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锂电池回收。随着上下游产业协作加深,以及不同环节厂商探索共赢合作模式,电池回收上下游的协同配合趋势将逐渐显现。锂电回收企业纷纷提前布局回收产能,但也面临来料短缺、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来临,锂电回收行业具备量增逻辑。当前金属价格下行,对回收企业的成本、收率要求更高,具备规模、成本优势、一体化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终局来看,锂价若降到回收的盈亏平衡点以下,回收或将变成政策及环保驱动的行业。 3、光伏一季度业绩值得期待 近日,目前全球第二大高纯石英砂生产商矽比科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在2023-2025年期间,实现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SprucePine工厂的高纯石英砂产量增加一倍。我们认为石英砂扩产计划落地,虽然距投产需要一段时间,但将有效缓解未来石英砂供应进展问题。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上周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情况如下: ①硅料:硅料产能扩张趋势持续,下游对于硅料的看跌心态较为明显,硅料价格下跌速度呈现加速态势,本周均价为189元/kg,环比下跌4.1%。 ②硅片:此前由于高纯石英砂供应紧缺影响硅片产出,短期内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导致硅片价格较为坚挺。而随着单晶硅片环节的供应增量逐渐开始在四月中旬体现,以及硅料价格的下跌,单晶硅片价格有所松动。 ③电池片:尽管此前硅片价格在高位坚挺,但组件端接受程度有限,本周电池片整体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当前硅片价格整体出现松动下跌的迹象,电池片或将随之迎来相应小幅下跌。 ④组件:组件价格分化仍较为明显,二三线厂商持续以低价报价,竞争激烈,而头部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优势抢占市场。终端表现出压价情绪,二季度后续价格或将呈现缓跌的趋势。 光伏需求较好的逻辑目前没有变化,产业链整体的投资核心仍在于把握低价筹码,我们预计Q1光伏板块业绩较好。 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排名靠前的光伏公司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TCL中环、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晶盛机电、福斯特、福莱特、迈为股份、锦浪科技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把握电新板块阶段性反弹窗口期-殷中枢、郝骞、黄帅-20230424。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23年以来,新能源板块持续下跌,产品价格下跌、需求面走弱、供给侧竞争激烈,这让锂电池、光伏等板块失去了往日的“牛气”! 自去年7月以来,锂电池板块最大跌幅超40%,光伏板块最大跌幅超35%。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板块面临“利好不涨,利空下跌”的窘境。 就在投资者对新能源板块失去兴趣的时候,宁德时代陆续释放了三大重磅事件:一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发布凝聚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首发车型落地。 周三,宁德时代盘中飙升近7%,电池、光伏等板块盘中纷纷大涨超6%。股民们纷纷惊呼,新能源的春天又要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盘点近期锂电池、光伏产业链的重要事件,寻找行业的投资机遇。 关注【可以研报】,搞懂金融本质! 1、宁德时代连发三大招,锂电池行业迎转变 日前宁德时代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环比增速出现较大的改善。2023年Q1公司实现营收890.38亿元,同/环比+82.91%/-24.73%,归母净利润98.22亿元,同/环比+557.97%/-25.25%,扣非净利润78.00亿元,同/环比+698.35%/-35.91%。 业绩淡季不淡,主要受到动力电池出口与储能电池的拉动。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和SNE数据,2023年1-3月宁德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9.25GWh,国内市占率44.42%,全球动力电池1-2月装机量75.2GWh,全球市占率33.9%。 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上发布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材料体系方面,电池使用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具备纳米级别自适应网络结构,可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同时使用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新生产工艺多项新技术。应用方面,产品用于民用电动载人飞机合作开发,航空器标准和测试。同时凝聚态电池车规级版本今年具备量产测试能力。 钠离子电池方面,4月16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同日,在奇瑞iCAR品牌之夜上,奇瑞和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全新电池品牌ENER-Q,该品牌将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全动力类型,及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M3P等全材料体系电池系统,并适配C端和B端全应用场景。 目前钠电在各个应用场景都在加速发展,同时产业链也正式进入到大规模量产出货阶段,我们认为后续钠电车型有望不断推出,未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在整车上应用,星恒电源等在二轮车上应用,以及中游各材料产能纷纷落地量产,钠电将呈现多点开花、快速降本的态势。目前头部车企的迫切需求有望加速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降本。 从中游产业链端来看,受制于前期新能源车销量不景气,以及锂价快速下行的影响,目前中游材料厂的碳酸锂库存较少,处于观望状态;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车的旺季到来,叠加上海车展召开,车端销量的提升有望提振行业信心,中游也将进入补库存阶段,从而带动碳酸锂价格企稳,同时行业排产也将维持较高增长。 站在目前时间点,受到22年末退补冲量的影响,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表现不佳,但是随着5、6月板块排产数据的好转,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的回暖:重点关注电池环节、4680、隔膜等,同时我们认为电解液及正负极等材料估值也会略有修复。 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众多,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璞泰来、先导智能、国轩高科、中伟股份、派能科技、新宙邦、格林美、杉杉股份、欣旺达、天能股份、湖南裕能、科达利、贝特瑞、德方纳米、容百科技等。 2、储能板块、锂电回收迎机遇 消纳紧张的大背景下,除了重视锂电储能外,需同样重视各类储能方式的发展(光热熔盐储能、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 在储能板块此前一段时间的回调过程中,已经基本消化了市场对于一季报的担心。 ①空间上:当前部分储能标的市值,即使相较于“中性业绩、分部给估值”的估值方式,也具有10%~20%左右的上涨空间。 ②催化上:进入Q2之后,预计招、中标和并网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下降也将刺激需求加速释放;且Q2得益于去年高价订单的交付,有望增厚利润。 ③消纳紧张的大背景下,需重视各类储能方式的发展(光热熔盐储能、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 锂电储能领域方面, 在储能领域各环节的供给中,总体来看IGBT模块的供给仍偏紧,PCS及集成环节最为受益。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锂电池回收。随着上下游产业协作加深,以及不同环节厂商探索共赢合作模式,电池回收上下游的协同配合趋势将逐渐显现。锂电回收企业纷纷提前布局回收产能,但也面临来料短缺、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来临,锂电回收行业具备量增逻辑。当前金属价格下行,对回收企业的成本、收率要求更高,具备规模、成本优势、一体化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终局来看,锂价若降到回收的盈亏平衡点以下,回收或将变成政策及环保驱动的行业。 3、光伏一季度业绩值得期待 近日,目前全球第二大高纯石英砂生产商矽比科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在2023-2025年期间,实现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SprucePine工厂的高纯石英砂产量增加一倍。我们认为石英砂扩产计划落地,虽然距投产需要一段时间,但将有效缓解未来石英砂供应进展问题。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上周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情况如下: ①硅料:硅料产能扩张趋势持续,下游对于硅料的看跌心态较为明显,硅料价格下跌速度呈现加速态势,本周均价为189元/kg,环比下跌4.1%。 ②硅片:此前由于高纯石英砂供应紧缺影响硅片产出,短期内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导致硅片价格较为坚挺。而随着单晶硅片环节的供应增量逐渐开始在四月中旬体现,以及硅料价格的下跌,单晶硅片价格有所松动。 ③电池片:尽管此前硅片价格在高位坚挺,但组件端接受程度有限,本周电池片整体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当前硅片价格整体出现松动下跌的迹象,电池片或将随之迎来相应小幅下跌。 ④组件:组件价格分化仍较为明显,二三线厂商持续以低价报价,竞争激烈,而头部企业能够凭借成本优势抢占市场。终端表现出压价情绪,二季度后续价格或将呈现缓跌的趋势。 光伏需求较好的逻辑目前没有变化,产业链整体的投资核心仍在于把握低价筹码,我们预计Q1光伏板块业绩较好。 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排名靠前的光伏公司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TCL中环、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晶盛机电、福斯特、福莱特、迈为股份、锦浪科技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 研报来源: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把握电新板块阶段性反弹窗口期-殷中枢、郝骞、黄帅-20230424。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