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系列之二十六:一季度交付创新高,汽车板块毛利率短期承压【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特斯拉系列之二十六:一季度交付创新高,汽车板块毛利率短期承压【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特斯拉系列 车中旭霞 公司深度报告: 《汽车前瞻研究系列十一:基于商业模式变革视角探讨特斯拉业务和估值》-2021-01-12 《特斯拉系列之八:特斯拉复盘、竞争优势与投资机遇》 -2020-02-07 深度跟踪系列: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五:宏图第三篇章发布,下一代车型平台制造成本降低50%》-2023-03-04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四:2022年净利润增长128%,2023年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有望超20%》-2023-01-30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三:特斯拉发布2022年三季报,交付量与营业利润再创新高》-2022-10-21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二:特斯拉发布2021年报,放量降本驱动业绩增长》-2022-02-15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一:标续车型全面转型LFP电池,整车毛利率突破30%》 -2021-10-22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Q2利润端超预期,智能驾驶技术革新加速变现》 -2021-07-28 《特斯拉系列之十九:Q1盈利向好,持续发力能源及智能驾驶技术革新》 -2021-04-29 《特斯拉系列之十八:Q4连续盈利,看好2021放量及智能驾驶业务创新》 -2021-01-29 《特斯拉系列之十七:国产版Model,Y重磅来袭,全产业链迎机遇》 -2021-01-03 《特斯拉系列之十六:20Q3盈利超预期,再次确认全年50万出货量目标》 -2020-10-27 《特斯拉系列之十五:特斯拉新型电池亮相电池日,成本将降56%》 -2020-09-24 《特斯拉系列之十四:20Q2盈利超预期,维持全年50万出货量目标》 ——2020-07-27 《特斯拉系列之十三:Q2交付量9.06万辆,超出市场预期》 -2020-07-08 《特斯拉系列之十二:特斯拉电动化技术源分析》 -2020-06-03 《特斯拉系列之十一:应对补贴新政,Model3长续航版降价》 -2020-05-17 《特斯拉系列之十一:特斯拉Q1连续盈利,降价驱动供应链机遇升级》 -2020-05-02 《特斯拉系列之十:特斯拉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加速推进,推荐产业链》 -2020-04-18 《特斯拉系列之九:特斯拉Q1产销高增长,迎2020年新纪录新挑战》 -2020-04-07 《特斯拉系列之七:特斯拉Q4再盈利,2019年迎经营性拐点》 -2020-01-31 《特斯拉系列之六:多重利好刺激,2020年特斯拉产业链迎历史性机遇 》 -2020-01-08 事项 2023年4月20日,特斯拉公布2023年Q1财报,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2.2%;利润端来看,特斯拉23Q1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4pct,营业利润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为11.4%,同环比-7.8pct/-4.6pct;2023Q1公司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汇率影响(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特斯拉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我们测算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业务单车均价4.46万美元、单车毛利0.82万美元、单车营业利润0.46万美元。 北京时间4月20日清晨,特斯拉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结合财报内容我们整理以下核心要点:1)交付:公司2023年销量有望达180万辆,乐观情况可达200万辆;2)订单:降价后订单超产量;3)产能:德州工厂当下周产能达5000辆;23Q1上海工厂开启对泰国市场的开拓交付;4)新品:Cybertruck在得州超级工厂的设备正在按计划推进中,预计23Q3有望实现一定交付;特斯拉也正推进研发下一代车辆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和其他AI领域的产品;5)智能驾驶:FSD总行驶里程超过1.5亿英里。 国信汽车观点 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包括调价刺激需求+改/新款车型上市);(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特斯拉放量降本及强劲费用管控能力持续驱动业绩,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五个季度盈利,22年全球累计交付131万辆,同比+40%。同时2023年初以来,特斯拉车型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活动,预计有望一定程度提振终端需求,叠加后续改款车型(Model 3)和新款车型(Semi、Cybertruck、下一代车型平台)陆续上市和交付,长期来看特斯拉产销规模有望持续向上突破,预计23年全球有望交付180-200万辆;盈利层面,考虑到供应链瓶颈缓解,放量降本+平滑交付曲线等方案不断降本增效,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叠加能源及储能业务(23Q1储能装机同比+360%)和智能驾驶业务(北美FSD Beta用户超40万)持续发力,以及22年AI Day亮相的特斯拉机器人顺利推进(2-5年内有望交付,售价低于2万美元),特斯拉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上行。 长期看,特斯拉有望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终端载体(智能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赋能新盈利模式。软件上以FSD软件、软件商城及订阅服务组合拳提高附加值,以共享出行打开智能驾驶运用场景。持续看好特斯拉后续在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我们长期看好特斯拉电动车、储能及能源业务、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前景,推荐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精锻科技等。 评论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24%,归母净利润同比-24% 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的2.2%;利润端来看,23Q1的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5pct,营业利润(GAAP下)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11.4%,同环比-7.8pct/-4.6pct;23Q1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美元升值(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分别-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 降价策略短期压制毛利率,费用管控能力扎实稳定 详细来看汽车业务,首先产销方面,23Q1特斯拉实现破纪录产量44.1万辆,同环比分别+44.3%/+0.3%,其中Model 3/Y产量42.1万辆,Model S/X产量1.9万辆;2023Q1特斯拉全球交付42.3万辆,同环比分别+36.4%/+4.3%,全球范围已累计交付车辆突破400辆。交付结构方面,2023Q1特斯拉Model 3/Y交付41.2万辆,同环比分别+39.6%/+6.2%,其中Model Y为23Q1欧洲最畅销车型和美国最畅销的非皮卡车型;Model S/X交付1.1万辆,同环比分别-27.4%/-37.6%;产销缺口方面,2023Q1产销缺口为1.8万辆,产销率环比提升同比下降(22Q1为-0.46万辆,22Q4为3.44万辆);车辆库存周期延长为15天(22Q1为3天,22Q4为13天,22Q3为8天);交付节奏方面,特斯拉持续致力于对交付节奏平滑性把控和调整(季度月末减交付+增库存);新车型&产品方面,Cybertruck得州超级工厂设备正在按计划推进中(生产Alpha版本),预计23Q3有望实现一定的交付;特斯拉也正推进研发下一代车辆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和其他AI领域的产品。 从收入端来看,汽车销售仍是特斯拉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特斯拉收入主要由汽车、能源和服务及其他构成,其中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太阳能及储能产品,汽车业务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租赁以及汽车碳排放积分,23Q1汽车实现营收199.6亿美元,同环比分别+18%/-6%,其中通过交易碳排放积分实现5.21亿美元收入,同环比-23%/+12%,汽车销售业务实现收入188.8亿元,同环比分别+22%/-7%,主要系量增:交付同环比提升(23Q1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44%,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26%;价降:1)全球范围开启降价策略导致ASP同环比下降(粗略测算23Q1单车均价同环比-10.8%/-10.6%);2)高ASP的Model X和S占比下滑(23Q1销量占比2.5%,22Q4为4.2%,22Q1为5.4%)综合作用的结果;汽车租赁业务营收5.6亿美元,同环比-16%/-6%。 降价因素拖累单车盈利,费用管控能力稳健依旧。20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营收占比80.9%,同比-1.8pct,环比-2.3pct,我们以此为比例依据计算对应费用成本(以尽量剔除其他业务影响)从而推算单车经营的各项指标(以下指标为推算数据):2023Q1单车均价为4.5万美元,同环比-10.8%/-10.6%,测算出23Q1单车运营费用率7.9%,同比-2pct,环比略增,展现特斯拉依旧扎实的费用管控能力;23Q1单车毛利率18.3%,同环比-11.3%/-5.4%,单车毛利约0.82万美元,连续4季度降低,预计主要系售价持续松动+原材料等成本波动+产能爬坡等因素作用;折旧摊销方面,随北美、欧洲工厂持续放量,驱动单车折旧&摊销持续下降,2023Q1单车折旧为0.20万美元,同比-0.03万美元,环比持平;23Q1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柏林与德克萨斯工厂爬坡影响效率的背景下,以及全球(中美欧澳等地)陆续降价的逆境下,估算2023Q1特斯拉单车营业利润为0.46万美元(22Q4为0.80万美元,22Q1为0.99万美元);研发方面,特斯拉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在研发和其他重要投入上,23Q1特斯拉支出7.7亿美元,营收占比3.3%,环比持平。整体来看,特斯拉23Q1营运利润率的降速依然可控,预计随新工厂生产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及营运杠杆的提升,叠加“以价换量”策略带来对销量的持续提振,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采用由工人或机械臂同时间对不同部分操作,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 拟于墨西哥建设年产100万辆汽车的超级工厂,德国工厂周产能超5000辆 全球产能端持续提升保障交付能力。截至2023Q1特斯拉全球产能超200万辆。按投产时间顺序依次是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Fremont 2012年下线首台特斯拉Model S)、中国的上海工厂(2019年投建)、欧洲的柏林工厂(2020年启动建设)、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2020年启动建设)。其中美国弗里蒙特工厂主要生产Model S/X/3/Y,中国和欧洲新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Y(特斯拉于2021年1月推出具价格优势、车型竞争力不俗的国产版Model Y;指引中国工厂在3/Y以外仍会引入新的生产车型),未来美国有望新扩建工厂产能用于特斯拉皮卡等其他车型的生产。 ? 美国工厂(加州、德州、内华达州工厂):截至22Q4,特斯拉德州奥斯丁工厂Model Y周产能已达3000辆/周;目前特斯拉可在一周内生产足够4680电池来制作1000多个电池组;另外据特斯拉官方消息,特斯拉拟投资36亿美元扩产内华达州工厂,增加3000名新团队及两家新工厂:100GWh的4680电池工厂(每年可生产满足150万辆轻型汽车的电池产能)以及首个高产能Semi电动商用卡车工厂。 ? 上海工厂: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年化产能超75万辆,目前已满负荷运作几个月;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中国23Q1年销量为22.9万辆;在23Q1上海工厂开启对泰国市场的出口。 ? 德国工厂:目前特斯拉德国工厂的Model Y产能已超5000辆/周;预计2023年特斯拉德国工厂有望带来新的增量产能。 ? 墨西哥工厂:特斯拉宣布下一座超级工厂落地墨西哥东北部州新莱昂州的首府蒙特雷(Monterrey),这将是特斯拉首次在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设厂。新工厂投资价值超过50亿美元,年产能达100万辆,下一代入门级车型将在该工厂率先投产。 定价策略为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构,预计有望保持50%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2023年销量有望超180万辆。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后续定价将继续围绕多重因素而上下波动,定价策略考虑到长期单车盈利能力,包括特斯拉车辆在自动驾驶、超级充电、移动服务连接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潜在终生价值。 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高利率(拉高车辆融资成本)及终端需求短期相对疲软的考量,为保障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优势,刺激终端需求,23年初特斯拉在全球各地(中国、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据特斯拉投资者电话会议信息,目前订单大于产量;展望2023年,随降价驱动放量及新车型、改款车型的陆续上市,预计有望保持50%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预计23年特斯拉有望实现180-200万辆的交付数据。 积极部署能源存储业务,23Q1储能装机实现跃升达到3.9Gwh,同环比分别+360%/+58%。23Q1公司能源及储能业务收入实现15.3亿元,同环比+17%/+148%,其中储能装机3.9Gwh,同环比分别+360%/+58%,储能业务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位于加利福利亚州40Gwh Megapack工厂产能爬坡释放;另外特斯拉23年规划在上海开启第二个40Gwh超级储能工厂项目,以满足下游储能需求,加速“宏图三”规划的落地;23Q1太阳能装机6Mwh,同环比+40%/-33%(环比下滑主要受到天气多变及其他因素如供应链的影响);另外公司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和毛利均在23Q1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二手车销售同比增长强劲,利润率稳健;超级充电业务稳定增长,截至23Q1特斯拉全球已建设开放45000个超级充电桩(全球首个特斯拉V4超级充电站也在荷兰投入使用),其中中国的超级充电桩数量在22年底突破10000台。 人形机器人产品持续推进。特斯拉在22年10月AI Day发布机器人Optimus。其使用内部设计的组件,包括装在机器人躯干上的2.3kwh电池组、芯片系统和驱动机器人四肢的执行器,预计在未来3-5年内,Optimus有望实现交付,售价不到2万美元,不及Model Y价格1/3,具体搭载配置如下:身体执行器28个+手部自由度11个+电池组2.3Kwh+完全自动驾驶(FSD电脑)+Autopilot神经网络技术。23年初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在投资者日上再次亮相,相对于上次亮相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可以实现稳步行走,实现对工具的抓取并进行简单工作。特斯拉在机器人制造方面具备三大优势:1)可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相应编程;2)汽车相关的优势技术(自动驾驶等)可直接复用到机器人;3)擅长制造,可独立设计和制造一些零部件;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可以在较多场景发挥作用,尤其是工业场景。另外马斯克再一次重申特斯拉将要率先业内量产人形机器人,并认为远期来看机器人的市场价值会大于汽车。 终极盈利目标:硬件为基,软件生态和服务打开盈利空间 类似苹果围绕iOS从芯片到系统、再到硬件设计打造的软硬一体化体系,特斯拉亦从Autopilot、电池、造车统一调控,打破传统主机厂商仅依靠前端销售获利的方式,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不断赋能新商业模式,以售出的硬件为基凭借平台服务加成,向具更广阔盈利空间的软件业务扩展。 硬件发展具天花板效应,软件和服务体系持续赋予车型新附加值。以经过15年发展的手机产业链为例,硬件体系随处理器性能持续提升、摄像头像素及摄像头个数持续增加、屏幕材质与大小升级,其产业增速趋缓,硬件盈利模式逐渐固化。而随苹果iPhone产品横空出世定义软件附加值新模式,小米做低手机硬件利润并将其定位于功能载体,至此软件与服务成为手机产业链盈利模式的重要来源。对标至汽车,偏向制造业逻辑的大部分汽车硬件由于堆桥数量将受到限制,终将会进入产业稳态阶段,往接口及功能上的标准化发展,维持较稳定的利润率水平;软件和服务体系由于迭代周期快且行业特性带来的标准化程度低,赋予汽车新盈利模式。 硅谷出身的特斯拉已证实一条软件大规模变现的可行性路径,分为FSD付费、软件应用商城及订阅服务三种模式: 投资建议:关注车型放量+机器人突破+智能驾驶推进三条主线,持续推荐特斯拉产业链 2023年4月20日,特斯拉公布2023年Q1财报,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2.2%;利润端来看,23Q1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4pct,营业利润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为11.4%,同环比-7.8pct/-4.6pct;2023Q1公司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汇率影响(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我们测算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单车均价4.46万美元、单车毛利0.82万美元、单车营业利润0.46万美元。 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包括调价刺激需求+改/新款车型上市);(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特斯拉放量降本及强劲费用管控能力持续驱动业绩,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五个季度盈利,22年全球累计交付131万辆,同比+40%,同时2023年初以来,特斯拉车型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活动,预计有望一定程度提振终端需求,叠加后续改款车型(Model 3)和新款车型(Semi、Cybertruck、下一代车型平台)陆续上市和交付,长期来看特斯拉产销规模有望持续向上突破,预计23年全球有望交付180-200万辆;盈利层面,考虑到供应链瓶颈缓解,放量降本+平滑交付曲线等方案不断降本增效,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叠加能源及储能业务(23Q1储能装机同比+360%)和智能驾驶业务(北美FSD Beta用户超40万)持续发力,以及22年AI Day亮相的特斯拉机器人顺利推进(2-5年内有望交付,售价低于2万美元),特斯拉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上行。 长期看,特斯拉有望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终端载体(智能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赋能新盈利模式。软件上以FSD软件、软件商城及订阅服务组合拳提高附加值,以共享出行打开智能驾驶运用场景。持续看好特斯拉后续在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我们长期看好特斯拉电动车、储能及能源业务、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前景,推荐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精锻科技等。 风险提示 特斯拉工厂产能建设与爬坡不达预期、新车型进展不及预期、经济波动风险、中美政治风险。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特斯拉系列 车中旭霞 公司深度报告: 《汽车前瞻研究系列十一:基于商业模式变革视角探讨特斯拉业务和估值》-2021-01-12 《特斯拉系列之八:特斯拉复盘、竞争优势与投资机遇》 -2020-02-07 深度跟踪系列: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五:宏图第三篇章发布,下一代车型平台制造成本降低50%》-2023-03-04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四:2022年净利润增长128%,2023年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有望超20%》-2023-01-30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三:特斯拉发布2022年三季报,交付量与营业利润再创新高》-2022-10-21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二:特斯拉发布2021年报,放量降本驱动业绩增长》-2022-02-15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一:标续车型全面转型LFP电池,整车毛利率突破30%》 -2021-10-22 《特斯拉系列之二十:Q2利润端超预期,智能驾驶技术革新加速变现》 -2021-07-28 《特斯拉系列之十九:Q1盈利向好,持续发力能源及智能驾驶技术革新》 -2021-04-29 《特斯拉系列之十八:Q4连续盈利,看好2021放量及智能驾驶业务创新》 -2021-01-29 《特斯拉系列之十七:国产版Model,Y重磅来袭,全产业链迎机遇》 -2021-01-03 《特斯拉系列之十六:20Q3盈利超预期,再次确认全年50万出货量目标》 -2020-10-27 《特斯拉系列之十五:特斯拉新型电池亮相电池日,成本将降56%》 -2020-09-24 《特斯拉系列之十四:20Q2盈利超预期,维持全年50万出货量目标》 ——2020-07-27 《特斯拉系列之十三:Q2交付量9.06万辆,超出市场预期》 -2020-07-08 《特斯拉系列之十二:特斯拉电动化技术源分析》 -2020-06-03 《特斯拉系列之十一:应对补贴新政,Model3长续航版降价》 -2020-05-17 《特斯拉系列之十一:特斯拉Q1连续盈利,降价驱动供应链机遇升级》 -2020-05-02 《特斯拉系列之十:特斯拉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加速推进,推荐产业链》 -2020-04-18 《特斯拉系列之九:特斯拉Q1产销高增长,迎2020年新纪录新挑战》 -2020-04-07 《特斯拉系列之七:特斯拉Q4再盈利,2019年迎经营性拐点》 -2020-01-31 《特斯拉系列之六:多重利好刺激,2020年特斯拉产业链迎历史性机遇 》 -2020-01-08 事项 2023年4月20日,特斯拉公布2023年Q1财报,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2.2%;利润端来看,特斯拉23Q1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4pct,营业利润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为11.4%,同环比-7.8pct/-4.6pct;2023Q1公司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汇率影响(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特斯拉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我们测算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业务单车均价4.46万美元、单车毛利0.82万美元、单车营业利润0.46万美元。 北京时间4月20日清晨,特斯拉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结合财报内容我们整理以下核心要点:1)交付:公司2023年销量有望达180万辆,乐观情况可达200万辆;2)订单:降价后订单超产量;3)产能:德州工厂当下周产能达5000辆;23Q1上海工厂开启对泰国市场的开拓交付;4)新品:Cybertruck在得州超级工厂的设备正在按计划推进中,预计23Q3有望实现一定交付;特斯拉也正推进研发下一代车辆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和其他AI领域的产品;5)智能驾驶:FSD总行驶里程超过1.5亿英里。 国信汽车观点 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包括调价刺激需求+改/新款车型上市);(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特斯拉放量降本及强劲费用管控能力持续驱动业绩,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五个季度盈利,22年全球累计交付131万辆,同比+40%。同时2023年初以来,特斯拉车型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活动,预计有望一定程度提振终端需求,叠加后续改款车型(Model 3)和新款车型(Semi、Cybertruck、下一代车型平台)陆续上市和交付,长期来看特斯拉产销规模有望持续向上突破,预计23年全球有望交付180-200万辆;盈利层面,考虑到供应链瓶颈缓解,放量降本+平滑交付曲线等方案不断降本增效,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叠加能源及储能业务(23Q1储能装机同比+360%)和智能驾驶业务(北美FSD Beta用户超40万)持续发力,以及22年AI Day亮相的特斯拉机器人顺利推进(2-5年内有望交付,售价低于2万美元),特斯拉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上行。 长期看,特斯拉有望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终端载体(智能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赋能新盈利模式。软件上以FSD软件、软件商城及订阅服务组合拳提高附加值,以共享出行打开智能驾驶运用场景。持续看好特斯拉后续在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我们长期看好特斯拉电动车、储能及能源业务、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前景,推荐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精锻科技等。 评论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24%,归母净利润同比-24% 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的2.2%;利润端来看,23Q1的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5pct,营业利润(GAAP下)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11.4%,同环比-7.8pct/-4.6pct;23Q1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美元升值(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分别-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 降价策略短期压制毛利率,费用管控能力扎实稳定 详细来看汽车业务,首先产销方面,23Q1特斯拉实现破纪录产量44.1万辆,同环比分别+44.3%/+0.3%,其中Model 3/Y产量42.1万辆,Model S/X产量1.9万辆;2023Q1特斯拉全球交付42.3万辆,同环比分别+36.4%/+4.3%,全球范围已累计交付车辆突破400辆。交付结构方面,2023Q1特斯拉Model 3/Y交付41.2万辆,同环比分别+39.6%/+6.2%,其中Model Y为23Q1欧洲最畅销车型和美国最畅销的非皮卡车型;Model S/X交付1.1万辆,同环比分别-27.4%/-37.6%;产销缺口方面,2023Q1产销缺口为1.8万辆,产销率环比提升同比下降(22Q1为-0.46万辆,22Q4为3.44万辆);车辆库存周期延长为15天(22Q1为3天,22Q4为13天,22Q3为8天);交付节奏方面,特斯拉持续致力于对交付节奏平滑性把控和调整(季度月末减交付+增库存);新车型&产品方面,Cybertruck得州超级工厂设备正在按计划推进中(生产Alpha版本),预计23Q3有望实现一定的交付;特斯拉也正推进研发下一代车辆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和其他AI领域的产品。 从收入端来看,汽车销售仍是特斯拉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特斯拉收入主要由汽车、能源和服务及其他构成,其中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太阳能及储能产品,汽车业务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租赁以及汽车碳排放积分,23Q1汽车实现营收199.6亿美元,同环比分别+18%/-6%,其中通过交易碳排放积分实现5.21亿美元收入,同环比-23%/+12%,汽车销售业务实现收入188.8亿元,同环比分别+22%/-7%,主要系量增:交付同环比提升(23Q1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44%,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26%;价降:1)全球范围开启降价策略导致ASP同环比下降(粗略测算23Q1单车均价同环比-10.8%/-10.6%);2)高ASP的Model X和S占比下滑(23Q1销量占比2.5%,22Q4为4.2%,22Q1为5.4%)综合作用的结果;汽车租赁业务营收5.6亿美元,同环比-16%/-6%。 降价因素拖累单车盈利,费用管控能力稳健依旧。20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营收占比80.9%,同比-1.8pct,环比-2.3pct,我们以此为比例依据计算对应费用成本(以尽量剔除其他业务影响)从而推算单车经营的各项指标(以下指标为推算数据):2023Q1单车均价为4.5万美元,同环比-10.8%/-10.6%,测算出23Q1单车运营费用率7.9%,同比-2pct,环比略增,展现特斯拉依旧扎实的费用管控能力;23Q1单车毛利率18.3%,同环比-11.3%/-5.4%,单车毛利约0.82万美元,连续4季度降低,预计主要系售价持续松动+原材料等成本波动+产能爬坡等因素作用;折旧摊销方面,随北美、欧洲工厂持续放量,驱动单车折旧&摊销持续下降,2023Q1单车折旧为0.20万美元,同比-0.03万美元,环比持平;23Q1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柏林与德克萨斯工厂爬坡影响效率的背景下,以及全球(中美欧澳等地)陆续降价的逆境下,估算2023Q1特斯拉单车营业利润为0.46万美元(22Q4为0.80万美元,22Q1为0.99万美元);研发方面,特斯拉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在研发和其他重要投入上,23Q1特斯拉支出7.7亿美元,营收占比3.3%,环比持平。整体来看,特斯拉23Q1营运利润率的降速依然可控,预计随新工厂生产效率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及营运杠杆的提升,叠加“以价换量”策略带来对销量的持续提振,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采用由工人或机械臂同时间对不同部分操作,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 拟于墨西哥建设年产100万辆汽车的超级工厂,德国工厂周产能超5000辆 全球产能端持续提升保障交付能力。截至2023Q1特斯拉全球产能超200万辆。按投产时间顺序依次是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Fremont 2012年下线首台特斯拉Model S)、中国的上海工厂(2019年投建)、欧洲的柏林工厂(2020年启动建设)、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2020年启动建设)。其中美国弗里蒙特工厂主要生产Model S/X/3/Y,中国和欧洲新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Y(特斯拉于2021年1月推出具价格优势、车型竞争力不俗的国产版Model Y;指引中国工厂在3/Y以外仍会引入新的生产车型),未来美国有望新扩建工厂产能用于特斯拉皮卡等其他车型的生产。 ? 美国工厂(加州、德州、内华达州工厂):截至22Q4,特斯拉德州奥斯丁工厂Model Y周产能已达3000辆/周;目前特斯拉可在一周内生产足够4680电池来制作1000多个电池组;另外据特斯拉官方消息,特斯拉拟投资36亿美元扩产内华达州工厂,增加3000名新团队及两家新工厂:100GWh的4680电池工厂(每年可生产满足150万辆轻型汽车的电池产能)以及首个高产能Semi电动商用卡车工厂。 ? 上海工厂: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年化产能超75万辆,目前已满负荷运作几个月;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中国23Q1年销量为22.9万辆;在23Q1上海工厂开启对泰国市场的出口。 ? 德国工厂:目前特斯拉德国工厂的Model Y产能已超5000辆/周;预计2023年特斯拉德国工厂有望带来新的增量产能。 ? 墨西哥工厂:特斯拉宣布下一座超级工厂落地墨西哥东北部州新莱昂州的首府蒙特雷(Monterrey),这将是特斯拉首次在美国以外的美洲地区设厂。新工厂投资价值超过50亿美元,年产能达100万辆,下一代入门级车型将在该工厂率先投产。 定价策略为多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构,预计有望保持50%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2023年销量有望超180万辆。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后续定价将继续围绕多重因素而上下波动,定价策略考虑到长期单车盈利能力,包括特斯拉车辆在自动驾驶、超级充电、移动服务连接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潜在终生价值。 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高利率(拉高车辆融资成本)及终端需求短期相对疲软的考量,为保障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优势,刺激终端需求,23年初特斯拉在全球各地(中国、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据特斯拉投资者电话会议信息,目前订单大于产量;展望2023年,随降价驱动放量及新车型、改款车型的陆续上市,预计有望保持50%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预计23年特斯拉有望实现180-200万辆的交付数据。 积极部署能源存储业务,23Q1储能装机实现跃升达到3.9Gwh,同环比分别+360%/+58%。23Q1公司能源及储能业务收入实现15.3亿元,同环比+17%/+148%,其中储能装机3.9Gwh,同环比分别+360%/+58%,储能业务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位于加利福利亚州40Gwh Megapack工厂产能爬坡释放;另外特斯拉23年规划在上海开启第二个40Gwh超级储能工厂项目,以满足下游储能需求,加速“宏图三”规划的落地;23Q1太阳能装机6Mwh,同环比+40%/-33%(环比下滑主要受到天气多变及其他因素如供应链的影响);另外公司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和毛利均在23Q1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二手车销售同比增长强劲,利润率稳健;超级充电业务稳定增长,截至23Q1特斯拉全球已建设开放45000个超级充电桩(全球首个特斯拉V4超级充电站也在荷兰投入使用),其中中国的超级充电桩数量在22年底突破10000台。 人形机器人产品持续推进。特斯拉在22年10月AI Day发布机器人Optimus。其使用内部设计的组件,包括装在机器人躯干上的2.3kwh电池组、芯片系统和驱动机器人四肢的执行器,预计在未来3-5年内,Optimus有望实现交付,售价不到2万美元,不及Model Y价格1/3,具体搭载配置如下:身体执行器28个+手部自由度11个+电池组2.3Kwh+完全自动驾驶(FSD电脑)+Autopilot神经网络技术。23年初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在投资者日上再次亮相,相对于上次亮相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可以实现稳步行走,实现对工具的抓取并进行简单工作。特斯拉在机器人制造方面具备三大优势:1)可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相应编程;2)汽车相关的优势技术(自动驾驶等)可直接复用到机器人;3)擅长制造,可独立设计和制造一些零部件;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可以在较多场景发挥作用,尤其是工业场景。另外马斯克再一次重申特斯拉将要率先业内量产人形机器人,并认为远期来看机器人的市场价值会大于汽车。 终极盈利目标:硬件为基,软件生态和服务打开盈利空间 类似苹果围绕iOS从芯片到系统、再到硬件设计打造的软硬一体化体系,特斯拉亦从Autopilot、电池、造车统一调控,打破传统主机厂商仅依靠前端销售获利的方式,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不断赋能新商业模式,以售出的硬件为基凭借平台服务加成,向具更广阔盈利空间的软件业务扩展。 硬件发展具天花板效应,软件和服务体系持续赋予车型新附加值。以经过15年发展的手机产业链为例,硬件体系随处理器性能持续提升、摄像头像素及摄像头个数持续增加、屏幕材质与大小升级,其产业增速趋缓,硬件盈利模式逐渐固化。而随苹果iPhone产品横空出世定义软件附加值新模式,小米做低手机硬件利润并将其定位于功能载体,至此软件与服务成为手机产业链盈利模式的重要来源。对标至汽车,偏向制造业逻辑的大部分汽车硬件由于堆桥数量将受到限制,终将会进入产业稳态阶段,往接口及功能上的标准化发展,维持较稳定的利润率水平;软件和服务体系由于迭代周期快且行业特性带来的标准化程度低,赋予汽车新盈利模式。 硅谷出身的特斯拉已证实一条软件大规模变现的可行性路径,分为FSD付费、软件应用商城及订阅服务三种模式: 投资建议:关注车型放量+机器人突破+智能驾驶推进三条主线,持续推荐特斯拉产业链 2023年4月20日,特斯拉公布2023年Q1财报,特斯拉23Q1实现营收233.29亿美元,同环比+24.4%/-4.1%,其中5.21亿美元来自于出售碳排放额度(同环比-23.3%/+11.6%),约占整体营收2.2%;利润端来看,23Q1毛利率为19.3%,同环比-9.8pct/-4.4pct,营业利润为26.64亿美元,同环比-26.1%/-31.7%,营业利润率为11.4%,同环比-7.8pct/-4.6pct;2023Q1公司实现净利润(GAAP下)25.13亿美元,同环比-24.3%/-31.8%,已连续第十五个季度实现盈利,调整后EBITDA为42.67亿美元,同比-15%;在原材料成本波动+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柏林、德克萨斯工厂、4680电池爬坡)+汇率影响(预估造成0.8亿美元负向影响)+全球(中欧美澳等地)以价换量策略等条件下,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现金流来看,特斯拉23Q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5.13亿美元,同环比-37.1%/-2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4.0亿美元,同比+24%,环比略增,资金水平依旧扎实;汽车业务来看,23Q1特斯拉全球汽车产量为44.1万辆,同环比+44.3%/+0.3%,交付42.3万台,同环比+36.4%/+4.3%,助力汽车板块实现收入199.63亿元,同环比分别+18.4%/-6.3%,营收占比85.6%,同环比-4.3pct/-2.0pct;23Q1汽车板块毛利率为21.1%,环比-4.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5.3pct),同比-11.8pct(若剔除碳积分影响,23Q1汽车销售毛利率环比-11.1pct)。我们测算23Q1特斯拉汽车销售单车均价4.46万美元、单车毛利0.82万美元、单车营业利润0.46万美元。 关注(1)特斯拉全球放量(包括调价刺激需求+改/新款车型上市);(2)智能驾驶技术和盈利模式创新;(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进和突破三条主线。特斯拉放量降本及强劲费用管控能力持续驱动业绩,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五个季度盈利,22年全球累计交付131万辆,同比+40%,同时2023年初以来,特斯拉车型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陆续推进降价优惠措施活动,预计有望一定程度提振终端需求,叠加后续改款车型(Model 3)和新款车型(Semi、Cybertruck、下一代车型平台)陆续上市和交付,长期来看特斯拉产销规模有望持续向上突破,预计23年全球有望交付180-200万辆;盈利层面,考虑到供应链瓶颈缓解,放量降本+平滑交付曲线等方案不断降本增效,以及后续制造&工艺层面的优化升级(通过组装工序优化升级有望节省50%组装成本),特斯拉整体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实现修复;叠加能源及储能业务(23Q1储能装机同比+360%)和智能驾驶业务(北美FSD Beta用户超40万)持续发力,以及22年AI Day亮相的特斯拉机器人顺利推进(2-5年内有望交付,售价低于2万美元),特斯拉全球竞争力有望持续上行。 长期看,特斯拉有望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的终端载体(智能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Robotaxi共享出行”赋能新盈利模式。软件上以FSD软件、软件商城及订阅服务组合拳提高附加值,以共享出行打开智能驾驶运用场景。持续看好特斯拉后续在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我们长期看好特斯拉电动车、储能及能源业务、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前景,推荐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精锻科技等。 风险提示 特斯拉工厂产能建设与爬坡不达预期、新车型进展不及预期、经济波动风险、中美政治风险。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