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居民扩张,还是收缩?

居民扩张,还是收缩?

作者:微信公众号【长江证券】/ 发布时间:2023-04-2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居民扩张,还是收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伍戈: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核心观点: 1.民为本。扑朔迷离的是,居民信贷近期呈现修复扩张态势,但消费者物价增速却持续低迷。由此引发的宏观争议是,目前经济正处复苏,还是已陷入通缩?莫衷一是的背后,其实是微观居民部门究竟重拾信心,还是谨小慎微? 2.放眼周边亚洲经济体,在防疫优化之后居民信贷短期都放量抬升,或体现出了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但一个季度后信贷大都明显回落,脉冲式反弹似乎并不可持续。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信贷利率也能大致解释贷款增速的变化。 3.与海外不同的是,疫情以来我国居民的信贷行为对于利率的变动更趋钝化,甚至也有别于疫前时期。这其中,或许存在特殊的“暗物质”压抑着居民的扩张行为。实证表明,前期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能显著地解释我国的这种现象。 4.展望未来,实体数据即将迎来低基数下同比高增,总需求政策及利率短期或难有松动。加之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居民信贷的转暖将较为渐进。作为居民扩张行为的滞后指标,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将在低位波动中缓慢上升。 正文: 复苏,还是通缩?近期居民信贷呈现修复扩张态势,但消费者物价增速却持续低迷,从而引发了如此宏观经济争议。莫衷一是的背后,本质是居民预期行为的分歧。微观部门究竟会重拾信心,还是谨小慎微? 图1. 疫后信贷脉冲,可持续吗? 来源:CEIC,WIND,笔者测算 注:东南亚含日本、韩国、泰国、越南。 放眼周边亚洲经济体,在防疫优化之后居民信贷短期都放量抬升,或体现出了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但一个季度后信贷大都明显回落,脉冲式反弹似乎并不可持续。而在此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利率也能大致解释其信贷的变化。 一、居民扩张,还是收缩? 与海外不同的是,疫情以来我国居民的信贷行为对于利率的变动更趋钝化,甚至也有别于疫前时期。这其中,或许存在特殊的“暗物质”压抑着居民的扩张行为。 图2. 我国居民信贷对利率“异常”不敏感 来源:CEIC,WIND,笔者测算 历史可见,前期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往往会滞后制约其加杠杆意愿。考虑疫情期间我国居民资产负债率受损远超过往,经济经历一段自发反弹后,居民贷款增量有望趋缓。 图3. 资产负债表受损掣肘后期居民扩张 来源:WIND,笔者测算 注:资产负债率为较历史趋势差值;贷款为同比差值,2021年以来为较疫前同期差值。 最能代表居民负债的购房行为,近期环比增速有趋缓迹象。春节以后房地产成交曾快速反弹,但4月以来重新回落至不及2019年的同期水平。尽管二手房成交强于过往,但挂牌量异常高增下,挂牌价环比趋降,弱于历史同期的季节性上行特征。 二、经济通缩,还是复苏? 如果居民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回升较为温和,那么作为其滞后指标的核心通胀修复也将是缓慢的。初步测算,年内核心CPI同比有望在波动中温和上行,全年中枢1.1%,较2022年略升0.2个百分点。 图4. 未必通缩,亦非强势 来源:WIND,笔者测算 三、基本结论 一是民为本。复苏与通缩之争的本质是居民预期行为的分歧。从亚洲各国看,疫后居民信贷短期放量抬升,或体现出前期积压需求的释放。不过一季度后都回落,脉冲式反弹似不可持续,但这些国家的利率也能大致解释信贷变化。 二是与海外不同的是,疫情以来我国居民的信贷行为对于利率的变动更趋钝化,甚至也有别于疫前时期。这其中,或许存在特殊的“暗物质”压抑着居民的扩张行为。实证表明,前期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能显著地解释我国的这种现象。 三是展望未来,经济数据即将迎来低基数下同比高增,总需求政策及利率短期或难有松动。加之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居民信贷的转暖将较为渐进。作为居民信贷扩张的滞后指标,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将在低位波动中缓慢上升。 【作者】 伍戈:博士,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获浦山政策研究奖,“远见杯”经济预测冠军。著有货币经济四部曲。 高童、曹海巍、俞涛:长江证券研究员。 刘宏彦、董可歆、刘霞:实习研究员。 【近期研究】 1.经济,四月天,2023年4月5日 2.重估的出口,2023年3月26日 3.地产,初芽,2023年3月16日 4.疫后经济,到哪了?,2023年2月26日 5.归雁留痕,2023年2月17日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