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为如何定义高阶智能驾驶L2.9?

华为如何定义高阶智能驾驶L2.9?

作者:微信公众号【计算机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23-04-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华为如何定义高阶智能驾驶L2.9?》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ixin or another browser. 瓦尔登湖 音乐: 周云蓬 - 瓦尔登湖 产业调研系列 核心要点: 1.问界M5和M7提供了智能座舱的天花板体验,问界M5智驾版搭载了全新的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补齐了智能驾驶的天花板体验。华为ADS 2.0使用了1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从而实现360度的全方位探测范围,检测距离可达200米,具有高数据吞吐率和融合感知能力。 2.华为ADS 2.0是能看懂物和看懂路的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在看懂物方面,得益于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技术,ADS 2.0可以直接识别此前没有在AI中训练过的障碍物,比如倒地的大树、侧翻的车辆等,从而大幅提高驾驶安全性。在看懂路方面,ADS 2.0能够对道路拓扑结构自动进行推理,从而使自动驾驶不再依赖高精地图,只要有普通导航地图就可以获得无限接近L3级别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随着越来越多搭载ADS 2.0的汽车上路,汽车在没有高精地图的驾驶体验会越来越好,会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泛化拓展。 3.华为ADS 2.0在安全性和舒适性上进一步强化,并拥有更好的泊车功能和城区智能驾驶辅助功能。ADS 2.0能够有效应对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道路情况复杂时的突发情况,如暗光、逆光、眩光、视线遮挡、鬼探头、落石、行人摔倒等场景,事故率下降90%以上。具有行泊一体的智能泊车系统,支持160多种停车场景,可以进行超窄车位泊车、代客泊车等高级泊车功能。在领航辅助功能上有更好的体验,MPI平均人工接管里程114公里,到今年底目标达到200公里,而特斯拉只有26公里;在匝道的汇入成功率达到98.86%,特斯拉成功率为88.16%,其他造车新势力为20-40%。 4.23年底将发布AITO首款全尺寸旗舰SUV问界M9。问界M9尺寸更大,采用全球最大的一体压铸铝车身,汽车零部件数量减少95%、连接点减少70%。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三排座椅均可电动调节,3/4/5/6座模式灵活调整。采用全新的灯语技术和声学技术,并将首次实现盘古大模型上车,使M9的AI能力登上新台阶。重新定义智慧空间的豪华标准,满配将搭载10块智慧屏幕,搭载全新的HarmonyOS 4.0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屏、多设备、多音区、全场景的系统,例如将AR-HUD与智能驾驶技术首次深度融合,可以把75英寸的大屏投到8米远的地方观看,华为生态体系未来将升级为“车”+8+N的体系。 5.价格:ADS 2.0的成本为3万元,标配ADS 2.0的问界M5增程版售价为27.98/29.98万元,纯电版为28.98/30.98万元,可额外选配提供城区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和代客泊车功能的高阶包,可3.6万元买断或按月(720元/月)、按年(7200元/年)订阅。问界M9定价预计为50-60万元。 发布会全文纪要 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华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标准的零部件模式、提供全栈解决方案的华为Inside模式以及我们合作程度最深入的自选模式。在自选模式下,我们不仅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还融合了华为过去十年ToC转型过程中积累的渠道、零售、营销、用户定义、产品设计、品牌等方面的能力,以提升汽车企业的车辆质量,这就是华为最深入的合作模式。 自选模式的第一款车是AITO问界M5,于2021年底发布。我们之后打造了智能座舱的天花板,带来了更加极致的鸿蒙智能座舱体验。今年上海车展上,我们注意到一些车厂在发布新车时,是仿照鸿蒙座舱的设计,但他们只能抄袭表面,而不能抄袭到我们的软件、体系化的架构以及生态能力等精髓。 我们于2022年7月份推出了问界M7,这是一款大车。虽然车长达到了5米,但我们成功做到了5.87米的极小转弯半径,为这款大车带来了极佳的灵活性。我们更是首创了零重力座椅,为车内休息和睡眠创造了更舒适的条件。除此之外,这款车还有超过1200公里的超长续航里程以及4.8秒的百公里加速,再加上我们鸿蒙智能座舱的优势,为这款车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这款大六座车既适合家庭使用,也适合商务出行。 2022年9月份我们推出M5纯电版,将我们的都市美学设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超低的风阻系数(0.26)让它的续航能力达到了620公里,尤其纯电版搭载了我们的华为电驱的DATS技术,加持高速油冷电机,使车辆的电驱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的三款车均采用了鸿蒙座舱,大大提升了人机交互体验,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智能座舱。不论是导航使用还是车辆内部的各种操作,如小艺语音和智能语音操作,都变得更加方便,并支持可视化交互。 我们的鸿蒙座舱3.0版本新增了超级桌面功能,可以将手机应用轻松带到车内,非常方便实用。同时,我们的座舱还支持多设备协同和隐私保护等能力,例如副驾驶或其他人不能看到车内隐私等,这些能力是其他智能座舱厂商所没有的。此外,我们座舱的顺滑体验也是无可比拟的,其他厂商只能抄袭表面,无法抵达我们的深度,鸿蒙座舱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具备全场景协同能力,让我们的用户体验常用常新,不断升级不断发展。 在AITO上市后,已有超过10万台车在路上行驶,目前保持着零燃烧记录。这一成功得益于我们华为云提供的强大的BMS电池管理技术,能够提供分钟级的电池体检。由于华为数十亿终端电池管理技术积累,这种能力经验使得我们的汽车没有燃烧事故的发生。 此外,我们的用户口碑评分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是驾驶感受、续航能力、内饰质量,还是智能化程度和性价比方面,我们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极高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对我们的推荐值高达86.4%,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我们的质量也超过了所有新能源品牌,成为用户口碑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双冠军,这个成就非常不易。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不会止步,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我,做到更好。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AITO问界 M5系列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搭载了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包括一款纯电版和一款增程版。 让我们先来看看产品的设计,它采用更流线型的造型,同时车灯采用全新的融合灯组设计,日行灯和转向灯合二为一。我们对系统布局进行了优化,采用主动进气格栅,这一设计首次出现在增程版上,先前纯电版已有。同时,我们还使用了赛车级侧围导流进气口,使风阻降低。尾部设计采用尖尾雨燕式扰流尾翼,可以减少尾部的涡流,降低风阻。除此之外,我们还带来了20英寸双五辐轮毂,采用轻量化设计,铝合金制造,标志性的红色卡钳增强了车辆的动感。 我们成功将 M5增程版的风阻系数从0.32降低到0.28,纯电板的风阻系数为0.26,风阻系数优于其他的电车。今年我们使用了更多的铝合金部件,不仅仅是全铝合金底盘,车的重量减轻了约30 公斤。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车辆性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风阻系数的降低,使增程版的纯电续航里程高达255公里,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425公里,远远高于其他同行,这一接近15%的续航里程提升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与改进。 我们还进行了更多的优化,例如隐藏式门把手设计、AITO标志性贯穿式尾点亮车标前卫设计等。同时,我们的倒车摄像头可以自动清洗,在下雨天使用非常方便。我们也给车内带来更自由的空间,天幕采用了双层隔音材料,隔音效果更强,采用微米级双层镀银的隔热技术,使紫外线隔热达到了99%,红外隔热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相比于特斯拉和其他车型,我们的隔热效果提升了30%以上,隔音和防晒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大天幕让乘客在夜晚欣赏星空,提供极佳的舒适享受。 我们还对座椅进行了改进和升级,增加了一倍的高回弹的海绵厚度,后排座椅腿部空间达到了870毫米,带来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脚部空间的提升。如果前排座椅被移的很后,乘客的脚也可以放在前排座椅下面,大幅度提升乘坐的舒适性。前排座椅的腿部空间达到了942毫米,支持通风加热、按摩,还有12向的电动调节。即使中午在车午休,也非常舒适,配备了香薰系统、香氛环境灯和环境音系统,可以在智能座舱界面上进行选择。 我们提供卓越的音质效果,为车内的休闲放松和观影娱乐增添了更好的体验。我们升级双40瓦超级无线快充和双杯架,让乘客能够更方便地在车内休息。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华为创新的Maglink接口,座椅椅背上有两个摩吸车载接口,可分可合,即挂即连,能够固定各种电子产品,例如pad、手机以及其他设备,同时支持最高达27瓦的充电功率。 而且前排可以控制后排亮度和音量等,家长可以在主控屏上进行控制,对于管控坐在后排的孩子们观看动画片非常方便。我们的Maglink接口还配备了万能贴片,可以轻松挂载iPad、折叠屏手机等设备。贴片非常方便,不仅能够为设备提供充电,还可以让乘客在观看电影时无需手持设备,从而更加轻松、舒适。 我们的后备箱有大空间,后排放倒会有更大的空间,出去玩很方便,纯电板还多了个 80 升的前行李箱。出去郊游 M5 是非常适合开的,出去玩的时候我们有 3500 瓦的反向供电,出去露营一周仍然有800公里的续航,这就是我们增程版强大的续航能力优势。 这就是 M5 高阶智能驾驶版,我们对基本体验进行了优化,包括更低的风阻、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续航里程,最长可达1400公里。同时,我们还带来了更加舒适的座椅设计和更宽敞的座位空间,使座椅更加舒适且使用体验更加灵活。车内还配备了天幕、升级的座椅以及支持多屏使用的Maglink接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使用体验。 我们的智能鸿蒙智能座舱是车机领域中的天花板,但今天我们带来了引入华为ADS 2.0高阶智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天花板。ADS 2.0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机器视觉和超声波雷达的融合感知系统,使用1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即可实现360度的全方位探测范围,检测距离可达200米,具有高数据吞吐率和融合感知能力。同时,我们还提升了天线性能3个DB,相比竞品信号强一倍。 华为的ADS 2.0是我们领先一代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其领先之处首先在于能够看得懂物,可以识别路上的异形障碍物,包括那些AI没有训练过的物体,如倒地的大树、侧翻的车辆等,得益于我们融合感知的GOD网络,即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这使得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路面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 此外,ADS 2.0还能够看得懂路,能够对道路拓扑结构进行推理网络,无需高精地图的支持。由于高精地图的采集和更新成本很高,而且道路变化频繁,很难普及。我们希望车辆能够像人一样看路识路,不依赖于高精地图,只需有导航地图即可。因此,在看得懂物和看得懂路方面,ADS 2.0是与其他产品差异化并取得重大突破和提升的,是无限接近于 L3 的高阶智能驾驶,让我们的智能驾驶系统领先一代。 ADS 2.0带来的价值在于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即使在人开车的情况下,ADS 2.0作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背后监测和帮助驾驶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当开启智能驾驶、自动领航辅助或车道保持等功能时,ADS 2.0能够使驾驶更加轻松。同时,ADS 2.0拥有强大的智能泊车能力,使得驾驶者在停车时更加轻松自如。 此外,ADS 2.0还能够帮助驾驶者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复杂道路等情况下,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能够做到及目之所不及,复杂路况轻松应对。在逆光、眩光、视线遮挡、行人“鬼探头”、落石等小型不规则障碍物等人眼难以观察的情况下,帮助驾驶员紧急制动。复杂场景如夜间强眩光行人“鬼探头”紧急制动、夜间无灯隧道侧翻车紧急制动、自行车横穿紧急制动、异形障碍物精准识别水马、倒地行人、侧翻车辆等、倒地行人紧急制动,ADS 2.0的表现也领先于特斯拉等其他车企。所以ADS 2.0能够带来真正的主动安全,让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道路复杂而带来的交通事故减少90%。 智能驾驶辅助更舒适,城区通行更轻松。在跟车时,智能驾驶辅助能帮助驾驶者高效跟车,避免其他车辆的突然加塞或抢道等情况导致的事故,同时也能自主启停,堵车更加轻松。在道路识别方面,智能驾驶辅助能够帮助驾驶者精准识别、从容应对各种情况,如车道占用借道通过、长途驾驶高速匝道自主汇入汇出、隧道内光线变暗等情况。智能驾驶辅助还能识别障碍物、自动绕行、避让动物等,使驾驶者不必频繁转动方向盘、踩刹车或油门,甚至可以脱离控制车辆,极大地减少了驾驶疲劳感,也增加了安全性。 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比,我们MPI平均人工接管里程达到了114公里,目标是在年底时达到200公里。同时,匝道汇入成功率也高达 98. 86%,只有一次人工接管记录,与其他汽车品牌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驾驶辅助系统明显更为出色。中国新势力或其他品牌通常成功率为20-40%,Tesla成功率大于80%,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我们比Tesla还要好很多,我们已经达到了98%。 我们从依赖于高精地图在逐步走向不高精于高级地图,正在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泛化,以扩展到更大的区域。随着越来越多的搭载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上路,这些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就像从新手变成老司机,系统越用越好,经验越来越多。 我们的智能泊车系统是行泊一体的,当开车进入停车场时,系统能自动寻找车位进行泊车。目前,我们的1.0版本已经实施了100多种泊车场景,包括平行停车、斜车位、窄车位和自定义车位等各种复杂的场景。而ADS2.0版本则新增了60多种更加复杂的场景,如断头路泊车等。系统能360度搜索车位,无需手动搜索,方便快捷。此外,我们的系统支持超窄车位泊车和代客泊车。代客泊车功能可在进入停车场前或后进行,系统能在车库自动3D 立体建模、学习、选择最优路径,在车位被占用时自主寻找新车位。 我们的泊车能力和识别准确度远远优于竞品,且支持的车位种类更多。我们一直在不断提升,未来会变得更加好用、易用,这就是我们的ADS 2.0。 接下来带给大家移动的“全屋”智能。座舱版本升级后,当进入车内,智能系统会根据乘客的个人身高和眼睛高度自适应调节HUD投影的高度以及后视镜的位置等,非常方便。此外,空间音频首次上车,大家可以在车上体验空间感、流动感、临场感的音频,国家大剧院的经典音乐也上线华为音乐。而且还可以实现一碰导航,如大众点评中,只需要碰一下车机就可以在车机上将地址导航,非常快捷方便。我们将致力于在未来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停车场地支持。 AITO问界 M5拥有极致的操控性能,其中搭载的全铝合金底盘、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挂,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我们使用的是真正的高成本、高性能的技术,而不是其他有些豪车使用的钢制材料。此外,我们还搭载了华为电驱的DATS技术,该技术可以动态识别颠簸路面路况,智能调整扭矩,大幅度提升了平顺性,同时晃动收敛时间下降了46%,驾乘的前冲感也减少了31%。在下坡行驶时,我们的车辆可以自动加大能量回收,进一步提升了平顺性和舒适性。华为DATS技术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国际先进”。 我们的车用料非常扎实,其中车身60%是高强度钢,19%是超高强度热成型钢。这种材料组合赋予了车身硬核的特性,抗扭刚度比特斯拉等竞品好1.5倍。 这款车所使用的电池全部采用了宁德时代最新的ctp技术。在电池的设计方面,我们提出了高安全、高可靠性、高可信的要求,包括电芯的 5 重电芯安全包覆,3重的热安全设计以及5重的结构安全设计。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云端电池管理的AI防护,进行了超过150项可靠性测试,十项测试标准远超国标。华为始终严守电池安全的高标准,确保到目前为止10万台车在路上供使用时均未发生燃烧事故。同时,我们注重车内健康环境,按照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五星级健康安全标准,车内有机物、电磁辐射以及颗粒物都做到了五星级标准。 这就是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AITO问界 M5的高阶智能驾驶版,它有超长的续航里程,从原来的1200多公里提升到了1400多公里。此外,它还搭载了我们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ADS 2.0,让人驾更安全,智驾更舒心。我们还对智能座舱进行了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座椅的舒适度。全铝合金底盘、4.4秒的百公里极致性能、超长的续航里程和宽敞的空间一同带给用户卓越的体验。 问界M5的智驾版有六种颜色可选,新增了冰晶灰,其他颜色为松霜绿、暖星云、天青蓝、陶瓷白和鎏金黑。纯电版在原有颜色基础上,将银灰色换成了拂晓粉。座舱内有4种颜色供选择,包括极夜黑、韶华杏、雀羽红和琥珀棕。 价格方面,增程版后驱智驾版售27.98万元,四驱智驾版29.98万元,纯电后驱智驾版售28.98万元,四驱智驾版30.98万元。由于增加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成本直接增加了3万元,原来我们的总成本就已经超过了20万元,现在成本又增加了,我认为成本过高是该车系列的最大缺点。虽然大部分人都希望买得起这辆车,但车厂也面临着压力。 搭载了我们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后,我们实现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双天花板。进阶包和基础包都标配了ADS 2.0,选配的高阶包主要提供城区智能驾驶辅助和代客泊车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花费36000元,获得终身服务;也可以按年或按月订阅。 今天我们还带来AITO首款全尺寸旗舰SUV——问界M9的亮相介绍,问界M9是全景智慧旗舰SUV,带来全尺寸、全智能、全场景的体验。它车长5230mm,轴距3110mm,带来真正的大空间,是全新的D级豪华SUV平台。与其他500万以内的车相比,问界M9不仅选用铝合金的底盘,还是全球最大的一体压铸铝车身,车身的铝含量高达80%,还拥有超大纯平空间,标配空气悬架+CDC。除了大尺寸和宽敞的内部空间之外,问界M9的操控和转弯灵敏度也是出色的,转弯半径非常惊人,具体数据在正式上市之际将会向大家展示。 我们采用的是全球最大一体化铝合金压铸,这项技术可以将212个零部件压缩成仅有的10个部件,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零部件数量的95%减少和连接点数量的70%减少。因此,车身的刚度和抗扭刚度有了显著提高,并且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采用纯平地板,拥有更大纵向调节空间,三排进出无台阶,进出非常方便。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采用了极速简约纯净的设计理念,打造了天际线上的奢享空间。核心的设计秘密在车舱内,我们为乘客提供了同级最大的乘员空间,每个座位都拥有头等舱般的舒适体验。三排座椅都可电动调节,支持3|4|5|6座的百变座椅模式,我们比同级别车型更大、更豪华、更灵活、更科技、更智慧。 我们的灯语用了很多新的技术,采用了全新的智能车灯模组,包括百万像素大灯、ADB(自适应远光灯)/AFS(自适应前大灯系统)车灯等。并且,施罗德散射声学技术首次上车。我们还把AI能力进行增强,盘古大模型将登上M9,推动M9的AI能力上个新的台阶。 我们将重新定义智慧空间的豪华标准。问界M9首次搭载多屏全场景,满配可搭载10块屏幕。车机系统方面,将搭载HarmonyOS 4鸿蒙智能座舱,支持多屏多设备多音区全场景的协同,华为生态体系未来将升级为“车”+8+N,带来更为极致的多场景协同的超级终端体验,结合全新传感联邦,实现更多场景的联动。例如AR-HUD将与智能驾驶首次深度融合,带来颠覆性的智驾体验,可以把75英寸的大屏投到8米远;同时车载大屏也将被重新定义,让屏幕想要多大有多大,想要几个有几个,为用户带来超越想象的智慧出行体验。 我所展示的只是我们最基础的小功能,在我们车内核心的智能化科技和座舱方面,以及整个核心技术方面,我们目前还不能进行报告。我们预计这款新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售价预计在50万至60万元之间,同样包括增程版和纯电版。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定义1000万元以内汽车的标准,因为豪华不仅仅包含内饰和设计,还包括真正的科技和智慧。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真正的科技创新。 合规声明:本文节选自华为问界发布会纪要,属于公开资料,如需纪要全文请后台留言。 - end -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 欢迎所有对计算机产业研究和投资感兴趣的盆友(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医疗IT、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产业研究框架,提高整个A股的IT行业研究水平,减少韭菜数量,普度众生。 智能汽车研究框架(1000页PPT) 智能座舱 汽车芯片 汽车操作系统 域控制器 激光雷达 国内主机厂 特斯拉 华为 中科创达 德赛西威 经纬恒润 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相关报告 1. 如何研究一家AI公司? 2. 从汽车业务商业模式看中科创达和人力外包公司的不同 3. 中科创达:汽车“四化”下加速成长 4. 三谈中科创达:做事情眼光最重要 5. 智能座舱:智能汽车产业大变局中的投资机遇(40页深度) 6. 德赛西威:领先的汽车电子玩家,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深度) 7. 科大讯飞:个性化学习手册改变了什么?(深度) 8. 科大讯飞:你绝对没见过的区域型订单详细拆解(深度) 9. 科大讯飞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分析(50页PPT) 10. 科大讯飞:疫情防控让教育订单商业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1. 从Nuance的沉浮看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 12. 格灵深瞳:技术领先到商业落地,计算机视觉场景为王(深度) 13. 一张图看懂AI公司 14. AI+自动驾驶: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15. 从主芯片视角研究智能驾驶内在产业逻辑 16. 虹软科技:“价”的弹性大于“量”的弹性(深度) 17. 虹软科技: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最大弹性 18. 虹软科技:量价齐升,逻辑最顺(深度) 19. 虹软科技:业绩怎么了? 20. 科大讯飞:区域订单统计 21. 对中科创达的一些理解 22. 英伟达汽车芯片业务发展史 23. 自动驾驶路测数据中的秘密 24. Mobileye:被篡位的自动驾驶芯片老霸主(深度) 25. 中科创达:牵手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26. 黑芝麻: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用芯赋能未来出行(深度) 27. 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隐形冠军(深度) 28. 计算机视觉:血腥战场(深度) 29. 产业调研:谈谈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30. 产业调研:黑芝麻眼中的车载SoC芯片市场 31. 生死时速:新旧势力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进展详细梳理(深度) 32. 地平线: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龙头发展史(深度) 33.产业调研:从中科创达产品视角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34.芯驰科技:汽车芯片全赛道覆盖(深度) 35.为什么汽车芯片这么火? 36.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37.智能汽车芯片研究框架(120页PPT) 38.产业调研:元宇宙中的集度汽车发布会 39.产业调研:为什么规模化L2是自动驾驶向上突围关键点? 40.重磅!计算机研究员眼中的特斯拉(深度) 41.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正确姿势(深度) 42.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43.产业调研:英伟达如何服务智能汽车行业 44.产业调研:杰发科技(四维图新)座舱芯片产品路线图 45.产业调研:芯擎科技(吉利汽车)的座舱芯片之路 46.智能座舱研究框架(100页PPT) 47.产业调研:计算机视角看蔚来新品发布会 48.五谈虹软科技:两大核心业务拐点将至 49.产业调研:不追求科技感的理想L9发布会(附万字纪要) 50.产业调研:矿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实践 51.域控制器:高景气能持续多久(深度) 52.特斯拉智能驾驶研究框架(100页PPT) 53.产业调研:华为问界M7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附发布会纪要) 54.激光雷达:驶向千亿星辰大海(深度) 55.域控制器研究框架(40页PPT) 56.产业调研:极氪进化日有什么新看点? 57.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研究框架(100页PPT) 58.对自动驾驶芯片产业逻辑的探讨 59.激光雷达研究框架(110页PPT) 60.汽车OS的现在和未来 61.智能座舱:车厂客户体验胜负手 62.特斯拉是如何成为自动驾驶大佬的? 63.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64.国内十大汽车主机厂自动驾驶研究框架(50页PPT) 65.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研究框架(90页PPT) 66.德赛西威:研究框架(100页PPT) 67.产业调研:关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实践与思考 68.经纬恒润:研究框架(90页PPT) 69.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70.产业调研:头部主机厂专家怎么看汽车芯片发展? 71.产业调研:行业龙头公司专家讲解车载操作系统发展来龙去脉 72.产业调研:行业资深专家解读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73.产业调研:主机厂专家详解领航辅助驾驶的现状和未来 74.产业调研:德赛西威IPU04进化论 75.产业调研:杰发科技的智能座舱产品矩阵 76.产业调研:智能座舱芯片发展史 77.产业调研:汽车新势力如何研发自动驾驶功能? 78.造车新势力战略路线全梳理(深度) 79.产业调研: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现状和未来 80.产业调研: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思路解密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计算机文艺复兴)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李沐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19080009。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