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观察系列136:23月新能车销量稳健增长,电池装机量环比提升【民生电新】
(以下内容从民生证券《EV观察系列136:23月新能车销量稳健增长,电池装机量环比提升【民生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新能车销量稳健增长,电池装机量环比提升 报告摘要 ■3月新能车销量持续增长,延续良好态势。3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67.4万辆与6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2.10%和24.38%,同比分别增长44.80%和34.80%。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同时,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较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批发层面,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增加到11家(环比增加1家,同比减少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7%,批发渗透率达31%,同比增加6%。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34.2%,同比增加6%,批发、零售渗透率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上升26.7%,同比上升29.7%。3月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分别为51.2GWh和27.8GWh,同比增加26.7%和29.7%,环比增加23.5%和26.7%。从技术路线上看,3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同比增长44.4%,占总装车量68.5%,市场地位稳固。3月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同比增长6.3%,占总装车量31.4%。 ■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稳中向好,配套布局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层面,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95.8万台,较今年2月增加8.9万台;3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63.2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量层面,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24.9亿KWh,较上月减少0.6亿KWh,同比增长130.6%,环比减少2.2%。整体上看,充电基础设施继续高增长趋势。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福建等省份。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 ■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 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4)新技术带来明显边际弹性变化。建议关注:a、钠离子电池方面: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丰山集团;b、复合集流体方面:宝明科技、东威科技、元琛科技。 ■ 风险提示: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1 3月新能车销量持续增长,延续良好态势 3月,汽车市场总体呈明显增长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两位数上升。月产销分别为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1-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新能车汽车月度产销持续稳定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新能源汽车持续稳定增长,产销分别达到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分别增加44.8%和34.8%,环比分别增加22.10%和24.38%。1-3月累计产销量165.1万和158.6万。 2023年3月,汽车行业月产销总体呈增长趋势。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持续政策尚不明确,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但新能源汽车在同期高基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需相关政策持续提振,助力汽车工业平稳运行。 3月新能车市场渗透率保持高位。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3年3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31%,较2022年3月25.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34.2%,较2022年3月28.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整体上,批发、零售渗透率23年1月,2月,3月均高于22年,环比维持高位。 纯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插混销量表现亮眼。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3月产量51.1万辆,同比增加35.8%,销量49.0万辆,同比增加23.8%;插混动力汽车3月产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3.4%,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4.3%。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整体保持稳定。3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为75%,环比增加3pcts;3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25.0%,环比减少3.4pcts。 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均衡趋势被打破,ABC初露锋芒。据乘联会数据,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5.3万辆,同比增加22.1%;插电混动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92.1%。3月B级电动车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29%,占纯电动份额32%。纯电动市场的A00+A0的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7万辆,同比下降52%,环比增长42%,占纯电动的13%份额;A0级批发销量13.3万辆,占纯电动的29%份额;A级电动车10.9万,占纯电动份额24%;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理想蔚来坚守新能车销量阵地,大众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3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0.4%,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但前期表现优秀的部分车企销量有所调整。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12884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0%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轿车、SUV双登顶,多车型持续霸榜。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比亚迪秦3月销量持续霸榜位居第一,单月销量高达4.32万辆,同比增长74.7%;TOP6中亚迪共占据3席,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分别位列TOP2、TOP6;埃安(Aion S)销量2.64万辆,同比增长288.2%。新能源SUV方面,特斯拉(Model Y)首超比亚迪位居第一,销量为5.49万辆,同比增加38.3%;TOP10中比亚迪占据四席,其中,比亚迪宋销量达4.01万,同比增长50.1%;比亚迪元Plus销量达2.79万辆,同比上涨178.6%;比亚迪唐销量达1.20万辆。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或达1545万辆,四年CAGR达44.7%。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2年国内已实现销量688万辆。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545万辆,四年CAGR达44.7%,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达51%。 2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上升26.7%,同比上升29.7% 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3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1.2GWh,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23.5%。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8.2GWh,占总产量35.6%,同比增加8.5%,环比增加25.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2.9GWh,占总产量64.3%,同比增长39.7%,环比增长22.7%。 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3年 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26.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占总装车量31.4%,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9.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占总装车量68.5%,同比增长44.4%,环比增长25.3%。 宁德时代装车量占半壁江山,比亚迪紧随其后。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宁德和BYD稳居23年3月单月和1-3月累计装车量的TOP1和TOP2。2023年3月份TOP15企业装车量合计为27.61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9.3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车量12.49GWh,占比达到44.95%,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3月装车量达7.4GWh,市场占比为26.65%,相比2月市场占比有所减少;中创新航位居TOP3,3月份单月装车量为2.86GWh,市场占比达10.28%。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81.88%,较2月份的85.34%减少3.46Pcts,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仍处于蓄势阶段,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高度集中。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车量份额持续提升。自2020年三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LFP的兴趣,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2023年3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达到68.53%,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分别为22.7GWh、25.1GWh和27.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1.9%、90.2%和98.3%。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Power Day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性能优异,在入门级的短续航车型上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而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能够带来更好的续航能力;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竞争,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从规模上看,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约498Wh。从市占率上看,2022年TOP10企业合计装车量高达467.28GWh,市占率高达93,83%,头部效应明显,其中中资企业装机量市占率共计63.19%。从厂商上看,宁德时代霸据TOP1,22年装机量为184.9GWh,市占率为37.12%。比亚迪也再次刷新纪录,22年装机量上升至67.2 GWh,市占率为13.49%,仅次于宁德时代和LG。而3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22年的市占率为24.42%,中韩同行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可达851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53%,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362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6%。 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去库存,3月排产环比基本持平。根据目前排产情况可知,3月动力电池产业链排产环比复苏较弱,具体来说,相较2月,各环节除三元电池、三元正极和湿法隔膜环比提升外,其他材料和电池同环比皆小幅度下调。主要源于产业仍处于深度去库存阶段,下游需求疲软。 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变动+1.0%/-2.5%/+1.5%/-5.1%/+19.6%/-1.4%,同比分别增加5.6%/37.8%/5.2%/11%/14%/13.3%。 3 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稳中向好,配套布局持续完善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桩车增量比达1:2.5。整体上,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2023年2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3.1万台,同比增长54.1%。2023年3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8.9万台,同比增长59.0%。截至2023年3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95.8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82.2万台、交流充电桩113.6万台。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1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显著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集中度基本与上月持平,广东充电建设快人一步。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3年3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1.2%,与上月基本持平。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42.86万台。3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福建、上海、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广东省稳居2023年3月充电电量榜首,突破6.0亿KWh。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充电需求上升叠加政策支持,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3年3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2049座,较今年2月增加了27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3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迅猛增长。2023年3月份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吉林、山东、四川、湖北以及河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92座,占比达14.25%;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258座,占比达12.59%;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237座,占比达11.57%,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38.41%。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表现稳定,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1344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597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其中蔚来全国换电站较今年2月增加16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较今年2月增加11座。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范围稳步扩大。 蔚来发布春节高速公路换电服务报告,换电布局逐步推进。2023年2月6日,蔚来发布2023春节高速公路换电服务报告,据统计,在春节期间,行驶里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用户占比为41.8%,行驶里程在1000-2000公里的用户占比为40.7%。同时,蔚来换电站累计提供124.51万次换电服务,其中高速公路免费换电37.23万次。其中高速公路换电次数为5次以下的用户占比为70.9%,5-10次的用户占比为21.5%。截至目前蔚来已建成1313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达348座,占比达26.50%。目前蔚来已建成5纵3横8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9纵9横19大城市高速换电网络。 4 投资建议 新技术密集释放,板块成长性突出。2023年,4680、钠电等新技术将落地或放量。CTB、麒麟电池、快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不断涌现向上开辟行业空间。供给端改善叠加政策加持,市场信心恢复迅速。新能车已全面进入产品驱动黄金时代,维持国内23年890万辆以上的销量预期,响应当前布局时点。重点推荐四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基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振华新材】、【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主线4:新技术带来明显边际弹性变化。重点关注:钠离子电池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丰山集团】;复合集流体方面的【宝明科技】、【东威科技】、【元琛科技】。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新能车销量稳健增长,电池装机量环比提升 报告摘要 ■3月新能车销量持续增长,延续良好态势。3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67.4万辆与6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2.10%和24.38%,同比分别增长44.80%和34.80%。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同时,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较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批发层面,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增加到11家(环比增加1家,同比减少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7%,批发渗透率达31%,同比增加6%。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34.2%,同比增加6%,批发、零售渗透率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上升26.7%,同比上升29.7%。3月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分别为51.2GWh和27.8GWh,同比增加26.7%和29.7%,环比增加23.5%和26.7%。从技术路线上看,3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同比增长44.4%,占总装车量68.5%,市场地位稳固。3月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同比增长6.3%,占总装车量31.4%。 ■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稳中向好,配套布局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层面,3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95.8万台,较今年2月增加8.9万台;3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63.2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量层面,3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为24.9亿KWh,较上月减少0.6亿KWh,同比增长130.6%,环比减少2.2%。整体上看,充电基础设施继续高增长趋势。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福建等省份。在TOP10地区中,广东省位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以及充电电量的榜首,北京市位居换电站总量排行的榜首。主要换电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仍在持续提升。 ■ 投资建议: 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a、电池:宁德时代;b、隔膜:恩捷股份;c、热管理:三花智控;d、高压直流:宏发股份;e、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碳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a、大圆柱外壳:科达利、斯莱克;b、高镍正极: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振华新材、长远锂科、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赐材料、新宙邦。 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b、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4)新技术带来明显边际弹性变化。建议关注:a、钠离子电池方面: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丰山集团;b、复合集流体方面:宝明科技、东威科技、元琛科技。 ■ 风险提示: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1 3月新能车销量持续增长,延续良好态势 3月,汽车市场总体呈明显增长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两位数上升。月产销分别为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1-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新能车汽车月度产销持续稳定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新能源汽车持续稳定增长,产销分别达到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分别增加44.8%和34.8%,环比分别增加22.10%和24.38%。1-3月累计产销量165.1万和158.6万。 2023年3月,汽车行业月产销总体呈增长趋势。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持续政策尚不明确,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但新能源汽车在同期高基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需相关政策持续提振,助力汽车工业平稳运行。 3月新能车市场渗透率保持高位。根据乘联会数据可知,批发层面,2023年3月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31%,较2022年3月25.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零售层面,3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34.2%,较2022年3月28.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整体上,批发、零售渗透率23年1月,2月,3月均高于22年,环比维持高位。 纯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插混销量表现亮眼。根据中汽协数据可知,纯电动车3月产量51.1万辆,同比增加35.8%,销量49.0万辆,同比增加23.8%;插混动力汽车3月产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3.4%,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长84.3%。从销量结构上看,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占比整体保持稳定。3月份纯电动车月销量占比为75%,环比增加3pcts;3月份插电式混动车月销量占比25.0%,环比减少3.4pcts。 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均衡趋势被打破,ABC初露锋芒。据乘联会数据,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5.3万辆,同比增加22.1%;插电混动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92.1%。3月B级电动车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29%,占纯电动份额32%。纯电动市场的A00+A0的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7万辆,同比下降52%,环比增长42%,占纯电动的13%份额;A0级批发销量13.3万辆,占纯电动的29%份额;A级电动车10.9万,占纯电动份额24%;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理想蔚来坚守新能车销量阵地,大众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3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0.4%,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但前期表现优秀的部分车企销量有所调整。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12884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50%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分车型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轿车、SUV双登顶,多车型持续霸榜。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轿车方面,比亚迪秦3月销量持续霸榜位居第一,单月销量高达4.32万辆,同比增长74.7%;TOP6中亚迪共占据3席,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分别位列TOP2、TOP6;埃安(Aion S)销量2.64万辆,同比增长288.2%。新能源SUV方面,特斯拉(Model Y)首超比亚迪位居第一,销量为5.49万辆,同比增加38.3%;TOP10中比亚迪占据四席,其中,比亚迪宋销量达4.01万,同比增长50.1%;比亚迪元Plus销量达2.79万辆,同比上涨178.6%;比亚迪唐销量达1.20万辆。 优质车型持续投放,新能源市场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有超40款涵盖SUV、轿车和微型车类别的车型陆续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市,随着优质供给的持续增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驱动将提速。2022年,中国市场各车企将持续推出各式优质车型,造车新势力表现优异。随着新能源市场车企的多元化发力,优质供给随之持续增加,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驱动。 2025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或达1545万辆,四年CAGR达44.7%。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2021-20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发展;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已进入产品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不同级别,不同价位面向不同细分人群的新能源车选择多样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2年国内已实现销量688万辆。我们预计2025年电动车销量有望达1545万辆,四年CAGR达44.7%,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望达51%。 2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上升26.7%,同比上升29.7% 动力电池产量层面,2023年3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1.2GWh,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23.5%。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8.2GWh,占总产量35.6%,同比增加8.5%,环比增加25.2%;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2.9GWh,占总产量64.3%,同比增长39.7%,环比增长22.7%。 动力电池装车量层面,2023年 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26.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占总装车量31.4%,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9.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占总装车量68.5%,同比增长44.4%,环比增长25.3%。 宁德时代装车量占半壁江山,比亚迪紧随其后。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宁德和BYD稳居23年3月单月和1-3月累计装车量的TOP1和TOP2。2023年3月份TOP15企业装车量合计为27.61GWh,累计市场占比总额高达99.39%,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宁德时代单月装车量12.49GWh,占比达到44.95%,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3月装车量达7.4GWh,市场占比为26.65%,相比2月市场占比有所减少;中创新航位居TOP3,3月份单月装车量为2.86GWh,市场占比达10.28%。前TOP3累计市场占比共计81.88%,较2月份的85.34%减少3.46Pcts,其他二线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仍处于蓄势阶段,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高度集中。 电池基本技术路线确定,磷酸铁锂装车量份额持续提升。自2020年三月开始,由于补贴政策退坡与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市场重燃对LFP的兴趣,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首破50%。2023年3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达到68.53%,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分别为22.7GWh、25.1GWh和27.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1.9%、90.2%和98.3%。 目前,三元和磷酸铁锂是市场两大主流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对应的锂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的特点;而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两者被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中,三元材料又可以分为NCM(镍钴锰)和NCA(镍钴铝)两种。 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和产品。未来两种路线长期共存,高镍和铁锂两种趋势已确立。此前,在特斯拉电池日上,特斯拉宣布准备针对不同的车型和产品使用不同的类型的材料。磷酸铁锂将在未来被广泛用于Model 3和储能领域;同时,镍锰二元正极材料将用于少部分储能和其他长续航乘用车型;高镍将被用于皮卡和卡车;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皆已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与此同时,大众在Power Day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性能优异,在入门级的短续航车型上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而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能够带来更好的续航能力;梅赛德斯-奔驰则在2021年10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中低续航版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想法。目前,在主流车企的引领下,不同正极材料对应不同车型的路线得到推崇,预计未来磷酸铁锂路线与高镍三元路线将长期共存。 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第二梯队尚不明朗。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高,主要体现在前期资金投入大、优质客户论证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大、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迭代速度快。目前行业格局为寡头竞争,集中度高。 全球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仍稳居装车量榜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崛起实现反超。从规模上看,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约498Wh。从市占率上看,2022年TOP10企业合计装车量高达467.28GWh,市占率高达93,83%,头部效应明显,其中中资企业装机量市占率共计63.19%。从厂商上看,宁德时代霸据TOP1,22年装机量为184.9GWh,市占率为37.12%。比亚迪也再次刷新纪录,22年装机量上升至67.2 GWh,市占率为13.49%,仅次于宁德时代和LG。而3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22年的市占率为24.42%,中韩同行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后劲十足,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高增。根据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可达851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53%,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362GWh,21-25年复合增长率达46%。 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去库存,3月排产环比基本持平。根据目前排产情况可知,3月动力电池产业链排产环比复苏较弱,具体来说,相较2月,各环节除三元电池、三元正极和湿法隔膜环比提升外,其他材料和电池同环比皆小幅度下调。主要源于产业仍处于深度去库存阶段,下游需求疲软。 我们选取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不同环节样本企业排产环比分别变动+1.0%/-2.5%/+1.5%/-5.1%/+19.6%/-1.4%,同比分别增加5.6%/37.8%/5.2%/11%/14%/13.3%。 3 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稳中向好,配套布局持续完善 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加速,桩车增量比达1:2.5。整体上,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2023年2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3.1万台,同比增长54.1%。2023年3月比上月公共充电桩增加8.9万台,同比增长59.0%。截至2023年3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95.8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82.2万台、交流充电桩113.6万台。从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6.1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显著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持续配套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集中度基本与上月持平,广东充电建设快人一步。基于EVCIPA公开数据可知,2023年3月,全国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高达71.2%,与上月基本持平。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总量仍位列全国第一,保有量高达42.86万台。3月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福建、上海、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广东省稳居2023年3月充电电量榜首,突破6.0亿KWh。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充电需求上升叠加政策支持,带动换电设施快速推进。2023年3月份全国换电站保有量达2049座,较今年2月增加了27座,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5月国务院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充电桩与换电站进行分别表述,明确将换电站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2022年全国两会于3月4-5日在京召开,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充换电基础领域电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机制化等问题提交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充换电基础领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化机制等问题递交提案,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印发行业促进通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密集落地,换电模式将迎来风口,未来有望实现迅猛增长。2023年3月份各省份换电站总量TOP10榜单涵盖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吉林、山东、四川、湖北以及河北等地,其中北京市持续位居榜首保有量达292座,占比达14.25%;广东省次之保有量达258座,占比达12.59%;浙江省位居TOP3保有量达237座,占比达11.57%,前TOP3累计占比高达38.41%。换电设施主要运营商前TOP3表现稳定,分别为蔚来、奥动以及杭州伯坦。其中,蔚来换电站数量高达1344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达597座;杭州伯坦运营商换电站数量为108座。其中蔚来全国换电站较今年2月增加16座,奥动换电站数量较今年2月增加11座。全国换电设施覆盖网络持续扩张,范围稳步扩大。 蔚来发布春节高速公路换电服务报告,换电布局逐步推进。2023年2月6日,蔚来发布2023春节高速公路换电服务报告,据统计,在春节期间,行驶里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用户占比为41.8%,行驶里程在1000-2000公里的用户占比为40.7%。同时,蔚来换电站累计提供124.51万次换电服务,其中高速公路免费换电37.23万次。其中高速公路换电次数为5次以下的用户占比为70.9%,5-10次的用户占比为21.5%。截至目前蔚来已建成1313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达348座,占比达26.50%。目前蔚来已建成5纵3横8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9纵9横19大城市高速换电网络。 4 投资建议 新技术密集释放,板块成长性突出。2023年,4680、钠电等新技术将落地或放量。CTB、麒麟电池、快充负极、复合集流体等创新不断涌现向上开辟行业空间。供给端改善叠加政策加持,市场信心恢复迅速。新能车已全面进入产品驱动黄金时代,维持国内23年890万辆以上的销量预期,响应当前布局时点。重点推荐四条主线: 主线1:长期竞争格局向好,且短期有边际变化的环节。重点推荐:电池环节的【宁德时代】、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热管理的【三花智控】、高压直流的【宏发股份】、薄膜电容【法拉电子】,建议关注【中熔电气】等。 主线2:4680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升级。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续若体系上使用高镍91系和硅基负极,系统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极大程度解决高镍系热管理难题。重点关注:大圆柱外壳的【科达利】、【斯莱克】和其他结构件标的;高镍正极的【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振华新材】、【中伟股份】、【格林美】;布局LiFSI的【天赐材料】、【新宙邦】和碳纳米管领域的相关标的。 主线3:看2-3年维度仍供需偏紧的高景气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中材科技】;铜箔环节【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远东股份】;负极环节【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贝特瑞】、【翔丰华】等。 主线4:新技术带来明显边际弹性变化。重点关注:钠离子电池的:【传艺科技】、【维科技术】、【元力股份】、【丰山集团】;复合集流体方面的【宝明科技】、【东威科技】、【元琛科技】。 5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超预期上涨。若上游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金属等涨价超预期,可能影响下游需求。 2)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动等可能会影响终端。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一线最深度研究 期待与您的交流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