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出口的谜题(天风宏观宋雪涛)
(以下内容从天风证券《解开出口的谜题(天风宏观宋雪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面是3月出口高增,一面是空置的集装箱、低迷的航运价格、暴跌的韩国出口、越南自中国进口数据背离,谜题我们逐一解开。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孙永乐 本文重点在于解答几个流行的出口谜题,关于出口超预期的原因和预测逻辑,请参考今年2月报告:《今年出口可能再超预期》 年初以来,市场对出口预测频频出现大幅低估(图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出口的种种谜题呢? 谜题一:“空置”的集装箱 港口上成堆空置的集装箱一直是担忧出口的理由之一。 事实上,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出口增速的历史相关性并不强,两者的历史相关性仅为23%(剔除异常值)。相关性低原因是集装箱的吞吐量,既不区分进出口方向,也不区分内外贸方向,而2022年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也占到了43%。另外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也无法显示所运输商品的具体价值。 过去一年受供应链的影响,集装箱吞吐量与出口的相关性进一步减弱,2022年两者相关性仅为-0.08。原因是2022年开始,集装箱供过于求,疫情期间中国集装箱产量比疫情前增长了66%,且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存放成本较低,导致去年末大量空箱回流,集装箱吞吐量明显走高。 去年11月,主要枢纽港口的集装箱重箱吞吐量同比下滑9.7%,而集装箱空箱吞吐量同比增加23.7%。结果是,表面上看去年四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但实际上去年四季度国内出口受疫情和外需的双重影响明显下行。 还有一点被市场忽视的是,出口运输方式不仅有海运,也有陆运和航空。运输也不仅有集装箱装载,还可以通过干散货、油轮和管道。而今年3月出口高增的商品主要是汽车(拉动出口1.5个百分点)、钢材(拉动出口1.3个百分点)和成品油(拉动出口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的海运使用滚装船,陆运通过中欧班列;钢材的海运使用干散货船运输;成品油的海运则使用专门的油船运输。这让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更加无法跟踪实际出口的变化。 谜题二:“低迷”的航运价格 3月国内航运价格持续回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3月均值同比下滑70%,环比下滑9.3%。其中,美东航线和地中海航线的CCFI运价指数同比分别下滑59.7%和71.6%,环比分别下滑9.2%和8.7%。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3月同比下滑80%,环比下滑6.6%。 出口运价指数体现了外贸集装箱的供需紧张情况,但也会受到运输成本(主要是油价)、航次运输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从相关性上看,2020年以前,CCFI指数同比与出口同比之间的相关性为58%(剔除异常值)。但在2020年以后,受供应链等因素影响,运价数据与实际出口数据存在明显偏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下滑为48%(剔除异常值)。 2020年下半年,受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各大航线效率大幅下滑,2020年全球各大航线准班率仅为22.93%,大幅低于此前60%左右的平均准班率,叠加旺盛的出口和后续上行的油价,CCFI指数同比增速一度超过200%。 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开始逆转,随着原油价格回落、全球供应链压力逐渐缓解以及需求开始下行,集装箱市场从原先的“一箱难求”变成了“空箱堆积”,叠加去年高基数,CCFI运价指数同比降幅达到了70%。 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开始于2020年的周期行情也就导致了其与出口同比增速的相关性回落,市场或许要等到这一轮运价周期结束之后,才能够再次通过跟踪CCFI等运价指数来跟踪出口。 另外,今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东盟、中欧等陆上接壤国家的通关口岸效率明显加快,陆路运输复苏大幅好于海运,比如霍尔果斯截止3月27日中欧班列同比增长8.1%,二连浩特前两个月载货量同比增长13.4%,对应于3月东南亚国家、俄罗斯等对中国出口拉动大幅提高,这也导致市场因为过于关注航运数据而忽视了陆运对出口的拉动。 谜题三:“暴跌”的韩国出口 在中国3月出口同比走高时,韩国3月出口同比下滑至-13.6%,这也是韩国出口连续6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 以往韩国和中国的出口增速走势接近,在剔除1-2月春节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和韩国出口同比的历史相关性能够达到76%。原因是中韩出口结构相似,其中机电类产品(HS口径第84和85类)在中韩出口里的占比均为43%(中国的HS84高于韩国,韩国的HS85高于中国),中韩出口金额占比前五的商品中有四类商品一致,占比前十的商品中有七类商品一致。 但在细分口径上,中韩出口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韩国机电类出口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产业链,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占比达到17%,而中国机电类出口里的半导体占比较低,集成电路占比仅为4.6%。 所以韩国出口受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的影响更加明显。3月韩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出口下滑32.2%,其中半导体下滑33.9%,手机下滑49.3%,计算机下滑52.5%。而中国的“新三样”机电类商品对出口的支撑明显,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出口2个百分点左右。 谜题四:“对不上”的越南进口 市场对出口还有一个疑点:中国对各国出口和各国自中国进口的数据不一致。其中代表性的是3月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长38.2%,但越南自中国进口仅增长7%,且绝对量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对外国出口和外国自中国进口的数据存在差异,其实是常见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年初的数据中。这和原产地认定规则、计价规则(离岸价、到岸价等)、在途时间(中国出口了但是进口国还没收到货)等因素有关。比如,中国出口商品至越南,计入对越南出口,但越南再加工后转运到美国,越南将其认定为转口商品不计入进口数据,美国可能计入自中国进口。 历史上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明显高于越南自中国的进口,类似情况也存在于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高于香港自中国大陆的进口,这些都可能与转口贸易的旺盛有关。特别是去年末以来,中国出口越南和越南进口中国的数据分化程度进一步放大,中国香港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可能反映出近期转口贸易的占比出现上升。 风险提示 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海外需求修复不及预期,转口贸易继续高增导致数据相关性进一步减弱。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中证协培训讲师,保险资管业协会百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人民银行研究局访问研究员,CF40特邀研究员,发表有CF40专著、学术论文、央行工作论文等。2018、2019、2020年金牛奖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前15名),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3)、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5),2019、2020、2021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5),2020、2021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郭微微 | 助理研究员 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ESG、产业政策、行业专题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一面是3月出口高增,一面是空置的集装箱、低迷的航运价格、暴跌的韩国出口、越南自中国进口数据背离,谜题我们逐一解开。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孙永乐 本文重点在于解答几个流行的出口谜题,关于出口超预期的原因和预测逻辑,请参考今年2月报告:《今年出口可能再超预期》 年初以来,市场对出口预测频频出现大幅低估(图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出口的种种谜题呢? 谜题一:“空置”的集装箱 港口上成堆空置的集装箱一直是担忧出口的理由之一。 事实上,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出口增速的历史相关性并不强,两者的历史相关性仅为23%(剔除异常值)。相关性低原因是集装箱的吞吐量,既不区分进出口方向,也不区分内外贸方向,而2022年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也占到了43%。另外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也无法显示所运输商品的具体价值。 过去一年受供应链的影响,集装箱吞吐量与出口的相关性进一步减弱,2022年两者相关性仅为-0.08。原因是2022年开始,集装箱供过于求,疫情期间中国集装箱产量比疫情前增长了66%,且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存放成本较低,导致去年末大量空箱回流,集装箱吞吐量明显走高。 去年11月,主要枢纽港口的集装箱重箱吞吐量同比下滑9.7%,而集装箱空箱吞吐量同比增加23.7%。结果是,表面上看去年四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但实际上去年四季度国内出口受疫情和外需的双重影响明显下行。 还有一点被市场忽视的是,出口运输方式不仅有海运,也有陆运和航空。运输也不仅有集装箱装载,还可以通过干散货、油轮和管道。而今年3月出口高增的商品主要是汽车(拉动出口1.5个百分点)、钢材(拉动出口1.3个百分点)和成品油(拉动出口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的海运使用滚装船,陆运通过中欧班列;钢材的海运使用干散货船运输;成品油的海运则使用专门的油船运输。这让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更加无法跟踪实际出口的变化。 谜题二:“低迷”的航运价格 3月国内航运价格持续回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3月均值同比下滑70%,环比下滑9.3%。其中,美东航线和地中海航线的CCFI运价指数同比分别下滑59.7%和71.6%,环比分别下滑9.2%和8.7%。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3月同比下滑80%,环比下滑6.6%。 出口运价指数体现了外贸集装箱的供需紧张情况,但也会受到运输成本(主要是油价)、航次运输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从相关性上看,2020年以前,CCFI指数同比与出口同比之间的相关性为58%(剔除异常值)。但在2020年以后,受供应链等因素影响,运价数据与实际出口数据存在明显偏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下滑为48%(剔除异常值)。 2020年下半年,受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各大航线效率大幅下滑,2020年全球各大航线准班率仅为22.93%,大幅低于此前60%左右的平均准班率,叠加旺盛的出口和后续上行的油价,CCFI指数同比增速一度超过200%。 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开始逆转,随着原油价格回落、全球供应链压力逐渐缓解以及需求开始下行,集装箱市场从原先的“一箱难求”变成了“空箱堆积”,叠加去年高基数,CCFI运价指数同比降幅达到了70%。 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开始于2020年的周期行情也就导致了其与出口同比增速的相关性回落,市场或许要等到这一轮运价周期结束之后,才能够再次通过跟踪CCFI等运价指数来跟踪出口。 另外,今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东盟、中欧等陆上接壤国家的通关口岸效率明显加快,陆路运输复苏大幅好于海运,比如霍尔果斯截止3月27日中欧班列同比增长8.1%,二连浩特前两个月载货量同比增长13.4%,对应于3月东南亚国家、俄罗斯等对中国出口拉动大幅提高,这也导致市场因为过于关注航运数据而忽视了陆运对出口的拉动。 谜题三:“暴跌”的韩国出口 在中国3月出口同比走高时,韩国3月出口同比下滑至-13.6%,这也是韩国出口连续6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 以往韩国和中国的出口增速走势接近,在剔除1-2月春节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和韩国出口同比的历史相关性能够达到76%。原因是中韩出口结构相似,其中机电类产品(HS口径第84和85类)在中韩出口里的占比均为43%(中国的HS84高于韩国,韩国的HS85高于中国),中韩出口金额占比前五的商品中有四类商品一致,占比前十的商品中有七类商品一致。 但在细分口径上,中韩出口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韩国机电类出口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产业链,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占比达到17%,而中国机电类出口里的半导体占比较低,集成电路占比仅为4.6%。 所以韩国出口受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的影响更加明显。3月韩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出口下滑32.2%,其中半导体下滑33.9%,手机下滑49.3%,计算机下滑52.5%。而中国的“新三样”机电类商品对出口的支撑明显,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出口2个百分点左右。 谜题四:“对不上”的越南进口 市场对出口还有一个疑点:中国对各国出口和各国自中国进口的数据不一致。其中代表性的是3月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长38.2%,但越南自中国进口仅增长7%,且绝对量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对外国出口和外国自中国进口的数据存在差异,其实是常见现象,并不只出现在今年初的数据中。这和原产地认定规则、计价规则(离岸价、到岸价等)、在途时间(中国出口了但是进口国还没收到货)等因素有关。比如,中国出口商品至越南,计入对越南出口,但越南再加工后转运到美国,越南将其认定为转口商品不计入进口数据,美国可能计入自中国进口。 历史上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明显高于越南自中国的进口,类似情况也存在于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高于香港自中国大陆的进口,这些都可能与转口贸易的旺盛有关。特别是去年末以来,中国出口越南和越南进口中国的数据分化程度进一步放大,中国香港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可能反映出近期转口贸易的占比出现上升。 风险提示 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海外需求修复不及预期,转口贸易继续高增导致数据相关性进一步减弱。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首席研究员 中证协培训讲师,保险资管业协会百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人民银行研究局访问研究员,CF40特邀研究员,发表有CF40专著、学术论文、央行工作论文等。2018、2019、2020年金牛奖全市场最具价值分析师(前15名),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3),2020、2021年Wind金牌分析师(第3)、上证报最佳分析师(第5),2019、2020、2021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2020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5),2020、2021年入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向静姝 | 研究员 曾任职于英仕曼投资旗下核心量化对冲基金AHL。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美国经济、全球央行和美股美债研究。 林 彦 | 研究员 曾任职于弘尚资产(红杉资本在中国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量化投研部门,负责商品期货投资条线。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主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本面量化研究。 郭微微 | 助理研究员 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ESG、产业政策、行业专题研究。 张 伟 | 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经济政策和利率研究。 孙永乐 | 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流动性研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