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收支企稳——2023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收支企稳——2023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收支企稳——2023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复苏延续,收入企稳回升。2023年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5.5%,相比前两个月的-1.2%明显提升。即使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今年一季度收入仍然增长3%,1、2、3月份全国收入分别增长1%、4%、6%。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主因经济复苏的带动。 税收收入增速升,非税收入增速落。2023年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4%,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增长2%。从单月看,3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6%,相比前两个月的-3.4%有所提升。在经济内生增长的带动下,税收收入提升对支出端逐步形成保障,接下来非税收入增速或将延续低位趋势。 支出端保持必要强度,兜牢民生。2023年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6.5%,相比前两个月的增速7%小幅回落,但是仍有不错表现。分项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消退,卫生支出增速转负,但社保就业、教育民生支出仍是重点。随着预算收入端企稳,支出端对于科技等长期需要支持的领域力度有所提升。此外,基建领域支出虽有所改善,但是稳增长更多依靠广义财政。 政府性基金收支降幅仍高。2023年1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同比分别下降21.8%、15%。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7.6%、-20.2%。尽管房地产需求有所修复,但是主因或在于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所以企业拿地意愿偏低,土地成交仍然偏弱。但是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对支出形成支撑。 总结来看,随着经济复苏的带动,3月的财政收支均有所改善。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财政政策仍然延续非强刺激的思路。在支出端,公共预算支出主要兜底民生,稳增长的任务更多依靠广义财政。下一阶段,经济修复或将延续,财政收支在内生增长的推动下或延续不错的表现。 1 复苏延续,收入企稳回升 收入增速企稳回升。2023年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41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中央层面下降4.7%,地方层面增长5%。从3月单月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5.5%,相比前两个月的-1.2%明显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财政收入增速受前期特殊因素的扰动。一方面,部分2021年末收入在去年初入库,使得基数有所抬升。另一方面,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在今年入库和部分税收错期入库,拉高今年收入增幅。但是,即使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今年一季度收入仍然增长3%,1、2、3月份全国收入分别增长1%、4%、6%。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主因经济复苏的带动。3月以来,消费反弹、地产修复、出口回升,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收入增速回升。2023年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4%,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增长2%。从单月看,3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6%,相比前两个月的-3.4%有所提升。分税种看,增值税增速回升,主要受前期中小微企业的缓税于今年入库等因素带动。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回落,或与部分税收错期入库、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关。个人所得税增速-7.1%,主要是限售股转让等财产转让所得下降较多。出口退税增速由前两月的9.7%进一步升至14%,印证了出口短期超预期的表现。 非税收入增速回落。从非税收入看,2023年1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0.9%。根据财政部信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32.4%,拉高了非税收入增幅。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13.8%,罚没收入下降10.8%。值得关注的是,3月非税收入当月同比增速5%,较前两个月的增速15.6%明显回落。在经济内生增长的带动下,税收收入提升对支出端逐步形成保障,接下来非税收入增速或将延续低位趋势。 2 支出端:必要强度,兜牢民生 支出仍然保持必要强度。2023年1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15亿元,同比增长6.8%。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24.7%,处于近几年同期高位。从单月看,今年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6.5%,相比前两个月的增速7%小幅回落,但是仍有不错表现。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预算收入端企稳,支出端受到的约束边际缓解。 分项看,卫生支出增速转负,但民生支出仍是重点。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消退,今年3月卫生支出当月同比增速-1.7%,相比前期明显回落。而科技、社保就业、教育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4.5%、9.3%、9%,在各项支出中位居前列。一方面,民生领域仍然是预算内支出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端的企稳,支出端对于科技等长期需要支持的领域力度有所提升。 基建支出增速仍然偏低。今年3月,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速10.3%,较前两个月增速11.4%小幅回落,不过仍有不错表现。相比之下,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同比增速分别为-0.5%、3.7%,前者降幅小幅扩大,后者有所回升。整体来看,兜牢民生仍然是预算内支出的首要目标。在收入修复的支撑下,基建领域支出虽有所改善,但是稳增长更多依靠广义财政。 3 政府性基金收支:降幅仍高 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不乐观。2023年1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825亿元,同比下降21.8%。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17.6%,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收窄,但是仍然较高。今年1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3.8%,处于近年同期低位。究其原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高的降幅是主要拖累。尽管房地产需求有所修复,但是主因或在于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所以企业拿地意愿偏低,土地成交仍然偏弱。 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仍然较高。2023年1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066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速-20.2%,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扩大。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12800亿元,同比下降17.1%。今年1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7.9%,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尽管土地成交收入回落对支出形成制约,但是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置对支出形成支撑。 专项债发行延续前置节奏。2023年1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35万亿元,发行进度约37.2%,延续了去年发行前置的节奏。其中,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1.32万亿元。4月以来,新增专项债的规模仍然高于近年同期,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总结来看,随着经济复苏的带动,3月的财政收支均有所改善。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财政政策仍然延续非强刺激的思路。在支出端,公共预算支出主要兜底民生,稳增长的任务更多依靠广义财政。下一阶段,经济修复或将延续,财政收支在内生增长的推动下或延续不错的表现。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房地产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重构”:利率的倒挂——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二(海通宏观 梁中华) 中国的核心通胀:压力多少?——2023年通胀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