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创新引领、静待花开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创新药:创新引领、静待花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4月17日发布的报告《创新引领,静待花开——广发A股、港股创新药指数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金晗, S1220522090002; 联系人:沈重衡。 核心结论 当前时点,我们认为A股、港股创新药板块具备较强投资价值,主要逻辑如下: 1、短期多重利好催化下,创新药板块热度持续提升:(1)3月底《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落地,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2)4月中旬ACCR会议召开在即,创新药相关概念股热度持续提升;(3)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加息周期也已进入尾声阶段,宏观流动性环境边际向好,成长风格有望占优。 2、从更长周期看,2016年来我国创新药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国产创新药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并且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关口,达10488亿元。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大,我国目前占比仅为3%,前景十分广阔。2016年以来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医药国际化将带来投资新机遇。 3、当前A股、港股创新药估值凸显性价比。当前A股、港股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凸显,从细分领域看,A股、港股创新药细分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截至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港股创新药指数PB估值分别为3.7和2.8,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5.7%和28.7%的历史分位点上。 4、医药板块机构配置同样处在历史低位,且去年四季度机构已经开始大幅增配医药板块。医药板块向来是机构重仓行业,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偏股型基金持仓比重为11.1%,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仅次于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行业,持仓比重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5%分位数。从持股占比变化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四季度持股占比涨幅居前,单季持股比重上涨1.4%,远高于其他各一级行业。 广发A股、港股创新药指数产品:创新引领、静待花开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投资A股创新药板块龙头企业。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34.3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3.1亿元。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是全市场唯一一只布局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基金产品。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14.9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6.8亿元。 以上两只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布局A股、港股创新药公司的有力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广发创新药系列指数基金是广发基金旗下的产品,广发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多重利好催化行情,底部估值机遇凸显 1.1 多重利好催化下板块热度持续提升 3月底《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落地,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结合抗疫应急审评过程中“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等宝贵经验及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形成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以制度形式转化、巩固和扩大抗疫成果,鼓励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创新研发进程,加快创新药品种审评审批速度,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3月31日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 4月中旬ACCR会议召开在即,创新药相关概念股热度持续提升。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注于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目前在129个国家拥有超过50000名会员,会员包括实验室、转化和临床研究人员,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癌症倡导者,成员包括AACR学院的289名研究员,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第114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于2023年4月14日至1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AACR年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00名专业人士出席会议。由于AACR会议在全球具备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大批国内创新药企业也都倾向于在AACR披露核心品种的重磅数据,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力。 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加息周期也已进入尾声阶段,宏观流动性环境边际向好,成长风格有望占优。3月份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已经进入尾声阶段,美国加息周期收尾利率有望持续回落。截至4月9日,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5、6月份加息25bp概率最大,分别为71.2%、69.7%,此后在今年7月份、9月份美联储进行降息的概率最大,分别为48.6%和40.6%。总之,今年美联储结束本轮加息周期方向基本明确,市场的分歧无非在于今年退出加息的具体时点以及加息幅度,这一点我们认为方向更为重要。随着海外央行加息逐渐趋于尾声,3月份以来全球主要市场利率开始高位回落。 多重利好催化下,3月份以来创新药概念热度震荡提升。3月初wind创新药概念指数单日成交规模仅在100亿元左右,换手率同样仅为0.7%、0.8%左右,此后震荡提升,指数单日成交规模一度上升至250亿元,换手率一度达到1.3%。 1.2 我国创新药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创新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含抗肿瘤及免疫、消化和代谢、神经系统、血液等等。具体看,2021年全球创新药市场销售规模占比中,抗肿瘤及免疫占据主导地位,比重达31%,消化和代谢次之,比重为17%。神经系统、血液、呼吸、抗感染占比分别为12%、8%、7%、7%。 近年来我国国产创新药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并且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关口。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6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为7554亿元,此后逐年增长,并且截至2021年底,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达10488亿元。并且根据中商情报网预测,2022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1484亿元。 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数量同样大幅增长。FDA新药审评程序包括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申报和新药申请NDA申报两个过程。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药无论是临床试验申报数量还是创新药上市申报数量整体均呈现趋势上升的态势。具体看,2016年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数量分别仅为156和30件,而截至2021年,上述指标已大幅升至636件和107件。 2021年我国创新药核心临床实验开展数量已经超越欧洲,仅次于美国。2015年以来中国药政和医保体系推出多项改革接轨措施,中国已开始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2021年我国创新药核心临床实验开展数量为354个,仅次于美国。中国创新药市场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市场进一步扩容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全球创新药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 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大,我国目前占比依然较低。2021年全球创新药销售额共计8300亿美元,其中美国创新药销售额占比达55%,欧洲五国占比次之,为16%,而我国占比仅为3%,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医药国际化将带来投资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医改的方向逐渐明晰,以医保体系为抓手并从审批、准入、支付、考核多维度构建一套高效普适的体系。展望十四五,改革将继续深化,大体可以总结为 “四个国际化”:政策、价格、产品和产业的国际化。 2016年以来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创新药出海的主要模式为产品授权,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16年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仅为10件,交易金额仅为3.2亿美元,不过此后几年增长趋势十分显著,截至2021年,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已经达到53件,交易金额为144.9亿美元。 1.3 当前A股、港股创新药估值仍在底部 当前A股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凸显。从市盈率来看,医疗器械、中药、医疗研发外包、原料药、其他生物制品5个行业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从市净率来看,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原料药、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5个行业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总体来看,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近十三年来的底部区域,因此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目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A股、港股创新药细分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港股创新药指数PE估值分别为33.3和102.0,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14.9%和77.9%的历史分位点上。PB估值分别为3.7和2.8,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5.7%和28.7%的历史分位点上。 1.4 医药板块机构配置同样处在历史低位 医药板块向来是机构重仓行业,当前机构配置处在历史低位,且去年四季度机构已经开始大幅增配医药板块。从行业持股比例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偏股型基金持仓比重为11.1%,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仅次于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行业,持仓比重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5%分位数。从持股占比变化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四季度持股占比涨幅居前,单季持股比重上涨1.4%,远高于其他各一级行业。 2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投资创新药板块核心标的 2.1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CSI)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按照市值排序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 该指数以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以 1000 点为基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 6 月和 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 2.2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历史表现优异 2015年以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收益好于深证成指等其他市场指数。以2015年1月1日为基期,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0.3%,好于深证成指(0.9%)、沪深300(1.9%)、中证500(2.4%)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2.3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风格:大市值、高成长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市值权重分布以大盘股为主。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有3只,权重为27.3%。总市值500亿至1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9只,权重共计31.1%。总市值100亿至5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35只,权重共计40.2%。总市值100亿元以下的成分股共3只,权重共计1.3%。因此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盘股为主。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其他生物制剂等行业。具体来看,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化学制剂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37.2%,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剂分别占比24.6%、16.3%和12.1%。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主要聚焦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等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2.4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投资创新药板块核心标的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是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在正常情况下,该基金力争控制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小于0.2%,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2%。从费率端来看,本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34.3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3.1亿元。 3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汇聚创新药顶尖企业 3.1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指数代码:931787CNY00.CSI)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 50 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以2017年12月29日为基期,基点1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2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价格历史表现优异 2017年底以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好于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其他指数。以2017年12月29日为基日,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年化收益率为0.9%,好于恒生指数(-7.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9.7%)等其他指数,充分体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3.3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风格:中小市值龙头公司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数量分布以中小市值龙头公司为主。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总市值1000亿港元以上的成分股有3只,权重为25.5%;总市值500亿至10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7只,权重共计33.8%;总市值100亿至5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20只,权重共计34.2%;总市值100亿港元以下的成分股共16只,权重共计6.4%。 从细分行业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其他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行业,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具体来看,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其他生物制品行业的成分股数量最多,占比51%,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和原料药分别占比28%、10%和8%。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主要聚焦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信达生物等其他生物制品、化学制剂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3.4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汇聚创新药顶尖企业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是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从费率端来看,本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14.9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6.8亿元。 管理公司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是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发起、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广州,公司目前拥有基金管理及相关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等业务资格,是业内少数具有“全牌照”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秉承“为天下人理天下财”的宗旨,坚持“专业创造价值、客户利益为上”的经营思想,致力成为具有长效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的、民族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者谋求长期稳定的收益。 基金经理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基金经理罗国庆,硕士。截至2023年4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13只,规模221.6亿元。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基金经理刘杰,学士。截至2023年4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14只,规模317.8亿元。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4月17日发布的报告《创新引领,静待花开——广发A股、港股创新药指数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金晗, S1220522090002; 联系人:沈重衡。 核心结论 当前时点,我们认为A股、港股创新药板块具备较强投资价值,主要逻辑如下: 1、短期多重利好催化下,创新药板块热度持续提升:(1)3月底《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落地,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2)4月中旬ACCR会议召开在即,创新药相关概念股热度持续提升;(3)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加息周期也已进入尾声阶段,宏观流动性环境边际向好,成长风格有望占优。 2、从更长周期看,2016年来我国创新药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国产创新药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并且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关口,达10488亿元。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大,我国目前占比仅为3%,前景十分广阔。2016年以来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医药国际化将带来投资新机遇。 3、当前A股、港股创新药估值凸显性价比。当前A股、港股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凸显,从细分领域看,A股、港股创新药细分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截至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港股创新药指数PB估值分别为3.7和2.8,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5.7%和28.7%的历史分位点上。 4、医药板块机构配置同样处在历史低位,且去年四季度机构已经开始大幅增配医药板块。医药板块向来是机构重仓行业,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偏股型基金持仓比重为11.1%,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仅次于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行业,持仓比重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5%分位数。从持股占比变化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四季度持股占比涨幅居前,单季持股比重上涨1.4%,远高于其他各一级行业。 广发A股、港股创新药指数产品:创新引领、静待花开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投资A股创新药板块龙头企业。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34.3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3.1亿元。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是全市场唯一一只布局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基金产品。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14.9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6.8亿元。 以上两只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布局A股、港股创新药公司的有力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 广发创新药系列指数基金是广发基金旗下的产品,广发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多重利好催化行情,底部估值机遇凸显 1.1 多重利好催化下板块热度持续提升 3月底《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落地,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结合抗疫应急审评过程中“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等宝贵经验及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形成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以制度形式转化、巩固和扩大抗疫成果,鼓励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创新研发进程,加快创新药品种审评审批速度,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3月31日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 4月中旬ACCR会议召开在即,创新药相关概念股热度持续提升。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成立于1907年,是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注于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目前在129个国家拥有超过50000名会员,会员包括实验室、转化和临床研究人员,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癌症倡导者,成员包括AACR学院的289名研究员,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第114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于2023年4月14日至1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AACR年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00名专业人士出席会议。由于AACR会议在全球具备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大批国内创新药企业也都倾向于在AACR披露核心品种的重磅数据,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力。 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加息周期也已进入尾声阶段,宏观流动性环境边际向好,成长风格有望占优。3月份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已经进入尾声阶段,美国加息周期收尾利率有望持续回落。截至4月9日,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5、6月份加息25bp概率最大,分别为71.2%、69.7%,此后在今年7月份、9月份美联储进行降息的概率最大,分别为48.6%和40.6%。总之,今年美联储结束本轮加息周期方向基本明确,市场的分歧无非在于今年退出加息的具体时点以及加息幅度,这一点我们认为方向更为重要。随着海外央行加息逐渐趋于尾声,3月份以来全球主要市场利率开始高位回落。 多重利好催化下,3月份以来创新药概念热度震荡提升。3月初wind创新药概念指数单日成交规模仅在100亿元左右,换手率同样仅为0.7%、0.8%左右,此后震荡提升,指数单日成交规模一度上升至250亿元,换手率一度达到1.3%。 1.2 我国创新药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创新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含抗肿瘤及免疫、消化和代谢、神经系统、血液等等。具体看,2021年全球创新药市场销售规模占比中,抗肿瘤及免疫占据主导地位,比重达31%,消化和代谢次之,比重为17%。神经系统、血液、呼吸、抗感染占比分别为12%、8%、7%、7%。 近年来我国国产创新药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并且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关口。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6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为7554亿元,此后逐年增长,并且截至2021年底,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达10488亿元。并且根据中商情报网预测,2022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1484亿元。 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数量同样大幅增长。FDA新药审评程序包括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申报和新药申请NDA申报两个过程。2016年以来我国创新药无论是临床试验申报数量还是创新药上市申报数量整体均呈现趋势上升的态势。具体看,2016年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和上市申请数量分别仅为156和30件,而截至2021年,上述指标已大幅升至636件和107件。 2021年我国创新药核心临床实验开展数量已经超越欧洲,仅次于美国。2015年以来中国药政和医保体系推出多项改革接轨措施,中国已开始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2021年我国创新药核心临床实验开展数量为354个,仅次于美国。中国创新药市场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市场进一步扩容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全球创新药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 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大,我国目前占比依然较低。2021年全球创新药销售额共计8300亿美元,其中美国创新药销售额占比达55%,欧洲五国占比次之,为16%,而我国占比仅为3%,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医药国际化将带来投资新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医改的方向逐渐明晰,以医保体系为抓手并从审批、准入、支付、考核多维度构建一套高效普适的体系。展望十四五,改革将继续深化,大体可以总结为 “四个国际化”:政策、价格、产品和产业的国际化。 2016年以来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和金额大幅提升。当前我国创新药出海的主要模式为产品授权,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16年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仅为10件,交易金额仅为3.2亿美元,不过此后几年增长趋势十分显著,截至2021年,我国企业创新药licence out数量已经达到53件,交易金额为144.9亿美元。 1.3 当前A股、港股创新药估值仍在底部 当前A股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凸显。从市盈率来看,医疗器械、中药、医疗研发外包、原料药、其他生物制品5个行业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从市净率来看,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原料药、血液制品、其他生物制品5个行业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总体来看,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近十三年来的底部区域,因此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目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A股、港股创新药细分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港股创新药指数PE估值分别为33.3和102.0,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14.9%和77.9%的历史分位点上。PB估值分别为3.7和2.8,分别处于上市以来自下而上5.7%和28.7%的历史分位点上。 1.4 医药板块机构配置同样处在历史低位 医药板块向来是机构重仓行业,当前机构配置处在历史低位,且去年四季度机构已经开始大幅增配医药板块。从行业持股比例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偏股型基金持仓比重为11.1%,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仅次于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行业,持仓比重处于2010年以来自下而上9.5%分位数。从持股占比变化来看,2022年四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四季度持股占比涨幅居前,单季持股比重上涨1.4%,远高于其他各一级行业。 2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投资创新药板块核心标的 2.1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CSI)选取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按照市值排序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 该指数以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以 1000 点为基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 6 月和 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 2.2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历史表现优异 2015年以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收益好于深证成指等其他市场指数。以2015年1月1日为基期,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0.3%,好于深证成指(0.9%)、沪深300(1.9%)、中证500(2.4%)等市场指数,充分体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2.3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风格:大市值、高成长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市值权重分布以大盘股为主。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总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成分股有3只,权重为27.3%。总市值500亿至10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9只,权重共计31.1%。总市值100亿至500亿元之间的成分股共35只,权重共计40.2%。总市值100亿元以下的成分股共3只,权重共计1.3%。因此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总体以大盘股为主。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其他生物制剂等行业。具体来看,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化学制剂行业所占权重最大,占比37.2%,医疗研发外包、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剂分别占比24.6%、16.3%和12.1%。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主要聚焦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等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疫苗等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2.4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投资创新药板块核心标的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是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在正常情况下,该基金力争控制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小于0.2%,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2%。从费率端来看,本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34.3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3.1亿元。 3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汇聚创新药顶尖企业 3.1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编制方式及简介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指数代码:931787CNY00.CSI)在香港市场中选取不超过 50 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香港市场创新药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以2017年12月29日为基期,基点1000点。从调整频率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 6 月和 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2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价格历史表现优异 2017年底以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好于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其他指数。以2017年12月29日为基日,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年化收益率为0.9%,好于恒生指数(-7.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9.7%)等其他指数,充分体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3.3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风格:中小市值龙头公司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数量分布以中小市值龙头公司为主。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总市值1000亿港元以上的成分股有3只,权重为25.5%;总市值500亿至10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7只,权重共计33.8%;总市值100亿至500亿港元的成分股共20只,权重共计34.2%;总市值100亿港元以下的成分股共16只,权重共计6.4%。 从细分行业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其他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行业,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具体来看,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其他生物制品行业的成分股数量最多,占比51%,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和原料药分别占比28%、10%和8%。 从个股情况来看,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主要聚焦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主要为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信达生物等其他生物制品、化学制剂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这些成分股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实力强,并且成长性较高。 3.4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汇聚创新药顶尖企业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是紧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从费率端来看,本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截至4月14日,该产品总资产净值14.9亿元,近一周日均成交规模6.8亿元。 管理公司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是由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发起、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广州,公司目前拥有基金管理及相关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及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等业务资格,是业内少数具有“全牌照”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秉承“为天下人理天下财”的宗旨,坚持“专业创造价值、客户利益为上”的经营思想,致力成为具有长效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的、民族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者谋求长期稳定的收益。 基金经理 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基金经理罗国庆,硕士。截至2023年4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13只,规模221.6亿元。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基金经理刘杰,学士。截至2023年4月12日,目前在任管理基金14只,规模317.8亿元。 (本报告中所有涉及的个股信息,仅为公开信息汇总,不构成任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