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宏观】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浓缩版)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宏观】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浓缩版)》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本文为华泰宏观研究4月16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的精简版,更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请参考同日发布的深度报告全文。 核心观点 结论: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关于中国出口产业链外迁、转移的担忧日益升级。微观层面,也的确有公司、行业、甚至个别国家的孤立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然而,宏观分析重在全局、切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我们以数月的时间深度分析全球、区域、和中国贸易及资本流动相关数据,俯瞰全球、拆分地域、深入行业,以求更全面地刻画中国出口产业链的结构变迁。虽然,正如全球化的前景不无隐忧,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总的结论是积极的。 中国整体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链在国内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行业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呈现快速升级、多维度扩张的趋势。 2018年以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不降反升,体现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快速攀升,优势行业持续升级,新兴行业急速弯道超车。同时,中国企业家发挥了中国和亚太、非洲、甚至拉美的一体化产业链、需求链的格局不断优化。 值得强调的是,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盟出口产业链间贸易关系的主基调是合作、互补、共赢,而非“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微观上,经过多年大波“出海”,中国企业家“出海”的“成功率”也趋势性上升。 往前看,虽然3月出口大超预期有部分暂时性因素(如防疫政策优化后积压订单释放),但3月出口数据及其分析相当程度上证实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韧性的长期观点(参见《3月出口大超预期意味着什么?》,2023/04/15)。 正文 ——6大要点: 1. 事实胜于雄辩——2018年后中国出口份额攀升+产业链升级 2018年后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快速上升。2022下半年后的全球贸易下行周期中、包括今年1季度,中国出口显出超预期的韧性,明确挑战中国出口“转移论”((参见《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8/23,《3月出口大超预期意味着什么?》,2023/04/15)——实际上,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18年的13%上升至2022年的14.6%。高附加值和传统出口份额齐头并进,其中高附加值产品相对占比上升更多(图表1和2)。 2. 中国出口的“反脆弱性”上升:地域和产品均更为多样化 很多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数据支持来自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份额下降,部分体现为出口产品结构“降级”,尤其对美国。但这些数据可能未能刻画全景——实际上,中国出口产品更为多样化(中国出口产品复杂度指数、ECI的绝对额和全球排名均持续上升,图表3)且一些高附加值贸易品比例已经全球领先。 中国出口地域更为“多样化”,其中以东盟、亚太地区、非洲、中东等地区份额上升最快(图表4),每个区域的“领军”产品也不一样,如东盟(产业链优化、较高端制造业商品占比上升快)、非洲(消费品和基建设备)、中东(基建设备和电子产品)等等。 但值得指出的是,部分领域的“去全球化”的确压制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扩张,但对全球贸易也带来重创(如芯片)。中国和全球产业链均承受了较大的“效率损失”,遗憾地呈现“双输”局面。 3. 一根杠杆“翘起地球”?——新兴行业的急速弯道超车 2018年后,中国制造业升级明显加快,尤其在新能源、电动车等新兴行业在全球快速崛起,替代传统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2022年以后,以电动车、太阳能、锂电池(“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出口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新三样”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2%跳升至今年3月的5.7%,对出口增长贡献已两成有余(图表5和6)。 此外,很有意思的是,受益于性价比持续提升和客群多样化,中国传统制造业也保持了全球领先的优势。某种意义上,中国轻工、纺织等传统出口行业的市场在亚非拉、中东等国家获得了快速增长的“下沉”市场。 4. 中国出口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很多研究指出,中国成本优势很大部分来自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补贴,我们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首先,中国补贴产业未必推升效率;此外,海外政府的产业政策(如美国的IRA)目前看来成效也并不显著。 我们认为中国出口的真正优势在于全方位的成本和效率优势: 1) 原材料、电价、能源价格低于全球(图表7-10)。 2) 全球难以匹敌的物流和电信网络、遥遥领先的电信和物流效率成本优势(图表11和12)。 3) 综合交易成本较低:产业链全、多样化,分工细。 4) 人力成本性价比和国际化水平较高,人才国际化优势。 5. 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远远大于竞争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ODI和出口增速均在全球领先,显示中国出口产业链在趋势性、主动地优化的过程中(图表13和14)。微观层面,虽然部分区域和行业难免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由于中国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企业追求极致回报的环境下,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率的损失全面转移。 我们和东盟合作关系明显大于竞争。首先,我们低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占比相对下降,一一对应东盟相应比例上升——产业链形成更完美的互补。此外,我们对欧美国家出口比例下降,也一一对应1)相关东盟国家对欧美出口比例上升,2)我们对这些东盟国家相应品类出口的比例上升(图表15和图表16)——大量数据分析,刻画出的是产业链重塑、物流“动线”的变化,而非单纯的订单转移。 同时,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主要呈“共赢”态势——东盟国家的出口份额同样上升,且产品更为多元化,“脆弱性”也下降——显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共赢的关系远大于竞争关系 (图表17和图表18)。 6. 中国出口竞争力上升的启示 首先,中国贸易部门的效率增长仍然领先全球,对应人民币真实汇率应该相应升值(图表19,并参见《人民币升值周期背后的效率逻辑》,2020/11/23)。 真实汇率升值更可能通过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伙伴货币(包括美元)名义升值实现。经济体的相对效率上升最终将表现为真实汇率升值。而真实汇率升值可以由两个途径实现1)名义汇率升值;2)相对通胀更高(或通胀更低)。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我们认为,路径1)的概率更大。 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应继续享有较优回报——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参见华泰研究《厚积薄发开新局、乘风破浪启新篇》,2022/10/20)。但同时,欧洲、日本等的部分高端制造业出口产能可能继续被中国领军所企业替代(具体请参见《北溪风波再起》,2022/9/29和《中国对欧盟出口和顺差为何逆势大涨》,2022/7/21)。 注:详细分析和数据敬请参考华泰证券宏观研究4月16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 风险提示:全球衰退压力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4月16日发布的《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本文为华泰宏观研究4月16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的精简版,更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请参考同日发布的深度报告全文。 核心观点 结论: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关于中国出口产业链外迁、转移的担忧日益升级。微观层面,也的确有公司、行业、甚至个别国家的孤立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然而,宏观分析重在全局、切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我们以数月的时间深度分析全球、区域、和中国贸易及资本流动相关数据,俯瞰全球、拆分地域、深入行业,以求更全面地刻画中国出口产业链的结构变迁。虽然,正如全球化的前景不无隐忧,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总的结论是积极的。 中国整体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链在国内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行业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呈现快速升级、多维度扩张的趋势。 2018年以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不降反升,体现为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快速攀升,优势行业持续升级,新兴行业急速弯道超车。同时,中国企业家发挥了中国和亚太、非洲、甚至拉美的一体化产业链、需求链的格局不断优化。 值得强调的是,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盟出口产业链间贸易关系的主基调是合作、互补、共赢,而非“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微观上,经过多年大波“出海”,中国企业家“出海”的“成功率”也趋势性上升。 往前看,虽然3月出口大超预期有部分暂时性因素(如防疫政策优化后积压订单释放),但3月出口数据及其分析相当程度上证实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韧性的长期观点(参见《3月出口大超预期意味着什么?》,2023/04/15)。 正文 ——6大要点: 1. 事实胜于雄辩——2018年后中国出口份额攀升+产业链升级 2018年后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快速上升。2022下半年后的全球贸易下行周期中、包括今年1季度,中国出口显出超预期的韧性,明确挑战中国出口“转移论”((参见《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8/23,《3月出口大超预期意味着什么?》,2023/04/15)——实际上,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18年的13%上升至2022年的14.6%。高附加值和传统出口份额齐头并进,其中高附加值产品相对占比上升更多(图表1和2)。 2. 中国出口的“反脆弱性”上升:地域和产品均更为多样化 很多对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数据支持来自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份额下降,部分体现为出口产品结构“降级”,尤其对美国。但这些数据可能未能刻画全景——实际上,中国出口产品更为多样化(中国出口产品复杂度指数、ECI的绝对额和全球排名均持续上升,图表3)且一些高附加值贸易品比例已经全球领先。 中国出口地域更为“多样化”,其中以东盟、亚太地区、非洲、中东等地区份额上升最快(图表4),每个区域的“领军”产品也不一样,如东盟(产业链优化、较高端制造业商品占比上升快)、非洲(消费品和基建设备)、中东(基建设备和电子产品)等等。 但值得指出的是,部分领域的“去全球化”的确压制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扩张,但对全球贸易也带来重创(如芯片)。中国和全球产业链均承受了较大的“效率损失”,遗憾地呈现“双输”局面。 3. 一根杠杆“翘起地球”?——新兴行业的急速弯道超车 2018年后,中国制造业升级明显加快,尤其在新能源、电动车等新兴行业在全球快速崛起,替代传统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2022年以后,以电动车、太阳能、锂电池(“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出口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新三样”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2%跳升至今年3月的5.7%,对出口增长贡献已两成有余(图表5和6)。 此外,很有意思的是,受益于性价比持续提升和客群多样化,中国传统制造业也保持了全球领先的优势。某种意义上,中国轻工、纺织等传统出口行业的市场在亚非拉、中东等国家获得了快速增长的“下沉”市场。 4. 中国出口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很多研究指出,中国成本优势很大部分来自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补贴,我们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首先,中国补贴产业未必推升效率;此外,海外政府的产业政策(如美国的IRA)目前看来成效也并不显著。 我们认为中国出口的真正优势在于全方位的成本和效率优势: 1) 原材料、电价、能源价格低于全球(图表7-10)。 2) 全球难以匹敌的物流和电信网络、遥遥领先的电信和物流效率成本优势(图表11和12)。 3) 综合交易成本较低:产业链全、多样化,分工细。 4) 人力成本性价比和国际化水平较高,人才国际化优势。 5. 中国与东盟:合作共赢远远大于竞争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ODI和出口增速均在全球领先,显示中国出口产业链在趋势性、主动地优化的过程中(图表13和14)。微观层面,虽然部分区域和行业难免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由于中国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企业追求极致回报的环境下,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率的损失全面转移。 我们和东盟合作关系明显大于竞争。首先,我们低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占比相对下降,一一对应东盟相应比例上升——产业链形成更完美的互补。此外,我们对欧美国家出口比例下降,也一一对应1)相关东盟国家对欧美出口比例上升,2)我们对这些东盟国家相应品类出口的比例上升(图表15和图表16)——大量数据分析,刻画出的是产业链重塑、物流“动线”的变化,而非单纯的订单转移。 同时,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主要呈“共赢”态势——东盟国家的出口份额同样上升,且产品更为多元化,“脆弱性”也下降——显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共赢的关系远大于竞争关系 (图表17和图表18)。 6. 中国出口竞争力上升的启示 首先,中国贸易部门的效率增长仍然领先全球,对应人民币真实汇率应该相应升值(图表19,并参见《人民币升值周期背后的效率逻辑》,2020/11/23)。 真实汇率升值更可能通过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伙伴货币(包括美元)名义升值实现。经济体的相对效率上升最终将表现为真实汇率升值。而真实汇率升值可以由两个途径实现1)名义汇率升值;2)相对通胀更高(或通胀更低)。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我们认为,路径1)的概率更大。 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应继续享有较优回报——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参见华泰研究《厚积薄发开新局、乘风破浪启新篇》,2022/10/20)。但同时,欧洲、日本等的部分高端制造业出口产能可能继续被中国领军所企业替代(具体请参见《北溪风波再起》,2022/9/29和《中国对欧盟出口和顺差为何逆势大涨》,2022/7/21)。 注:详细分析和数据敬请参考华泰证券宏观研究4月16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 风险提示:全球衰退压力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4月16日发布的《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