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汽车行业周报: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8%,持续关注车展及年报季报行情【国信汽车】

汽车行业周报: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8%,持续关注车展及年报季报行情【国信汽车】

作者: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 发布时间:2023-04-1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周报: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8%,持续关注车展及年报季报行情【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汽车产销分别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27.2%和+24%,同比+15.3%和+9.7%;3月乘用车产销完成214.9万辆和201.7万辆,环比+25.3%和+22%,同比+14.3%和+8.2%;3月商用车产销均完成43.4万辆,环比分别+37.1%和+34.2%,同比+20.4%和+17.4%;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44.8%和+34.8%,市占率达到26.6%。 周度数据 据乘联会数据,4月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32.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7%,较上月同期增长8%;乘用车厂商批发24.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23%;乘用车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较上月同期下降5%;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5%,较上月同期下降24%。 本周行情 本周(20230410-20230414)CS汽车下跌1.5%,CS乘用车下跌0.96%,CS商用车下跌1.29%,CS汽车零部件下跌2.16%,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0.42%,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0.32%,电动车上涨2.06%,智能车下跌1.97%,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下跌0.76%,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32%。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4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1.81pct。 成本跟踪 截至2023年4月14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7%/-16.1%/-11.6%/-18.8%/-14.5%,分别环比上月同期-3.7%/-3.6%/+5.2%/+0.6%/-4.3%。 市场关注 近期市场重点关注汽车板块年报一季报行情、上海车展(新车发布及零部件新技术)、长城蓝山/吉利极氪X/广汽埃安HyperGT等高性价比车型上市、比亚迪云辇系统/小鹏2023技术架构/202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等;持续推荐客户结构优化的零部件(新进入特斯拉或比亚迪产业链)、一带一路利好(重卡及客车出海)等主线。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的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今年价格战背景下,具备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是汽车板块的阿尔法品种。当前板块有以下三点反弹催化:1)年报一季报业绩兑现期;2)3月后半月-4月全月的周度上险同比高增速数据支撑;3)4月上海车展的新车密集发布。 投资建议 推荐1)国产化降本主线(座椅、车灯等产业链),标的继峰股份、星宇股份;2)后市场(检测、轮胎、电瓶等),标的骆驼股份;3)超跌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标的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欣锐科技等;4)一带一路:宇通客车;5)汽车+AI:德赛西威、科博达等。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3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谷歌、苹果、华为等深度参与造车,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9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三年预计维持20%以上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上一轮汽车景气度高点在2015-2017年(受益于购置税政策),2018年起行业进入下行,2020年疫情、2021年缺芯导致当前库存降至3年低位,全年受汽车芯片紧缺影响国内汽车实现销量2701万辆(同比+3%),低于年初销量预期,2022年在芯片缓解、购置税刺激,国内汽车销量实现2686万辆(同比+2%),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2022年销量689万辆)。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区间在(-3%,4%)内(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延续今年5%的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4%;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不延续,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3%)。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铝、镁、锂、钢、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整车和零部件端成本持续承压,2月起部分整车企业官宣涨价,市场担忧供给端压力最终传导到需求端,汽车板块近期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走势短期难以预测,但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升级趋势不改,仍然是未来5-10维度的主线逻辑,部分零部件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我们推荐自主品牌崛起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两条主线。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胜蓝股份、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新能源车渗透提速,购置税减征开启新一轮景气中周期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GDP占比7.6%),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2022年5月,第三轮购置税减征政策超预期落地,购置税减征作为历史上国家提振汽车消费高效举措,叠加今年中旬复工、复产带来的供应环节修复,有望开启新一轮2-3年的中短期景气向上的周期。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消费政策刺激是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随后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社会经济近乎全面停摆;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去年高基数、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生产,终端市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制约,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阻等不利局面下,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来,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反弹 本轮(2022年)补贴政策力度整体超预期。1)从补贴范围来看,结合前两轮补贴内容,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补贴对象为1.6L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而实际补贴政策本次框定到2.0L以下(小于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坐实之前市场普遍预测的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成为车市“强心剂”,高效提振市场消费。 回顾:政策加持下2022年复苏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93% 2022年,尽管受疫情散发频发、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供给侧,汽车产业链陆续复产 (多家车企双班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趋缓;需求侧,购置税阶段性减征叠加电动车下乡等地方补贴刺激政策频出,整体汽车产销实现正增长,展现强大韧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2022年得益于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快速增长和产业链逐渐恢复,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新能源方面,新车型 (长安Lumin、理想L9、比亚迪海豹、理想L9、小鹏G9、长安深蓝SLO3等)上市,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根据乘联会数据,供给改善叠加油价高位带来市场火爆,油价历史高位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持续较强。虽有个别月份受地区防疫措施的影响,闭店情况较突出,"新十条”有效落实后传统车迅速火爆,新能源车也小幅升温。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展望:2023年购置税政策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测算 2023年1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受疫情和有关支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出现一定波动,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有力文撑,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抓措施完善。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三)抓环境优化。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四)抓制度健全。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针对2023年可能推行的购置税政策做全年销量敏感性分析: 以情景“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为例展示大致预估过程:测算出补贴基准金额约870亿元(=1550万辆*80%*5%*14万元/辆);2)结合第二轮补贴时的边际促进效应:0.24万辆/亿元(考虑到当下汽车市场保有量较高,降低汽车消费对政策刺激的敏感性,本轮刺激的边际效用应有所衰减);测算出5%的购置税减免情景下有望带来约100-200万辆左右增量销量。 1) 假设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无优惠政策: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72万辆,同比+34%;燃油乘用车销量1414万辆,同比-17%;乘用车整体销量2286万辆,同比-3%。 2) 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45万辆,同比+30%;燃油乘用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6%;乘用车整体销量2445万辆,同比+4%。 3) 假设燃油车购置税优惠2.5%延续至2023年底: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5万,同比+32%;燃油乘用车销量1500万辆,同比-12%;乘用车整体销量235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 各地政策密度出台,提振汽车消费 23年年初,商务部表示,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们统计2022年10月份以来各地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多地发放消费券以及对汽车消费进行补贴,短期多以2023年一季度为刺激目标,长期仍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推动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规划目标,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汽车方面提出,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春节假期附近,上海、山东、金华、无锡等地也陆续推出刺激性消费政策。我们预计在多地政策的推动下,将提振行业消费。 多家车企进行价格调整备战2023年 进入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进行价格调整,自从特斯拉、问界、岚图等进行降价或者进行一定程度补贴以来,国内众多车企品牌如上汽大众、长安汽车、比亚迪等陆续跟进降价。 汽车板块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披露日历 汽车板块公司在3月陆续发布2022年报,4月下旬为发布密集期。 汽车板块公司在4月陆续发布2023年一季报,4月下旬为发布密集期。 1-4月汽车行业公司2022年发布年报情况 2023年1月1日至4月14日,多家汽车板块公司发布年报业绩情况: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本周CS汽车下跌1.5%,弱于沪深300指数0.74pct 本周(20230410-20230414)CS汽车下跌1.5%,CS乘用车下跌0.96%,CS商用车下跌1.29%,CS汽车零部件下跌2.16%,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0.42%,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0.32%,电动车上涨2.06%,智能车下跌1.97%,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下跌0.76%,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32%。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4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1.81pct,年初至今下跌0.44%。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20位;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25位。 个股涨跌幅:本周CS汽车板块多数个股下跌 本周(20230410-20230414)CS汽车板块个股涨跌幅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春风动力、海伦哲、银轮股份、越博动力、ST天雁;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威孚高科、苏威孚B、艾可蓝、德宏股份、中国重汽。 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宇通客车、飞龙股份、秦安股份、永安行、朗博科技;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贵航股份、钧达股份、上海沿浦、德宏股份、亚星客车。 估值:本周板块估值相较于上周有所下降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2.34,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5.75,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8,估值处于中上水平。纵向来看,汽车行业市盈率自2021年底以来经历大幅回调,从高位55以上的估值下修了约35%,目前已逐渐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本周估值有所下降。 本周(截至2023年4月14日),按最新口径,CS汽车PE值为33.10倍,较上周33.73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27.43倍,较上周27.61倍有所下降;汽车零部件PE值为35.57倍,较上周36.81倍有所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214.97倍,较上周195.64倍有所上升。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3月新能源汽车销售65.3万辆,同比增长34.8%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汽车产销分别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27.2%和+24%,同比+15.3%和+9.7%;3月乘用车产销完成214.9万辆和201.7万辆,环比+25.3%和+22%,同比+14.3%和+8.2%;3月商用车产销均完成43.4万辆,环比分别+37.1%和+34.2%,同比+20.4%和+17.4%;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44.8%和+34.8%,市场占有率达到26.6%。 新能源乘用车:根据乘联会,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1.7万辆,同比+35.2%,环比+24.5%;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 4月车展订单表现将成为行情转暖的重要风向标。根据乘联会统计显示,4月共有19个工作日,相对偏少。4月是二季度的起点,市场环境较好,有利于车企生产销售。由于国六老款车型的延期销售政策建议尚未明朗,因此车企的部分车型产销仍相对谨慎。去年受疫情影响暂停的的车展,从今年的上海车展开始重新恢复,这是车市的盛会,是集中展示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更是企业展示新形象的关键期。此次上海车展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强大平台和助燃剂,车展订单表现也将成为行情转暖的重要风向标。随着疫情后的消费和生产复苏,居民消费热情也会缓慢释放。3月车市的促销潮,在市场逐步认清是常规促销政策小范围加码的状态后,已经逐步降温。一旦确定国六车型的环保停售期延后,燃油车市场的消费观望情绪自然褪去。在国家促消费和很多省市相应促消费政策推动下,车展等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前期库存的国六B车型也在加速清库,价格松动有利于车市增量。近期的碳酸锂等价格的下跌,有利于厂商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款新能源车型,车市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但同时近期新能源车企的降价行为,同样可能引发购买观望。 根据中汽协数据,3月汽车产销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27.2%和+24%,同比+15.3%和+9.7%。乘用车方面,2023年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214.9万辆和201.7万辆,环比+25.3%和+22%,同比+14.3%和+8.2%。新能源汽车方面,2023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44.8%和+34.8%,市场占有率达到26.6%。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65万辆和158.6万,同比+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 根据乘联会数据,主要车企3月批发销量:比亚迪销量20.6万辆,同比增长97.5%,一汽大众销量16.5万辆,同比增长35.4%,长安汽车销量15.2万辆,同比增长15.1%,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 新势力方面,2023年3月,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4.0/0.7/1.0/2.1/1.0/0.6/0.7万辆,分别同比+97%/-55%/-16%/+89%/+4% /-39% /+271%,环比+33%/+17%/+0%/+25%/-15%/+93%/+22%,埃安、理想、蔚来交付量位列前三。 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8.0/1.8/2.6/5.3/3.1/1.1/1.5万辆,分别同比+79%/-47%/-13%/+66%/+20% /-51%/+85%,埃安、理想、蔚来交付量位列前三。 2023年3月,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轿车车型为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S)、宏光MINI、特斯拉(Model 3);销量前五名的新能源SUV车型为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埃安(Aion Y)、比亚迪唐。 周度数据:4月1日-4月9日国内乘用车批发24.8万辆,同比+13%,环比-23% 根据乘联会数据,4月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32.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7%,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61.4万辆,同比下降10%。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较上月同期下降23%;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30.9万辆,同比下降6%。4月1-9日,乘用车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较上月同期下降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41.4万辆,同比增长21%。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8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5%,较上月同期下降24%;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58.1万辆,同比增长27%。在国家和多地促消费政策推动下,近期车展等线下活动,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前期库存的国六B车型也在加速清库,价格松动有利于车市增量。各地也开展消费券等促消费活动,有利于市场活力恢复。 库存: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2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3,环比上升7.2%,同比上升4.3%,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双升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2021年受能耗双控、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提升。2023年截至4月14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3.13,环比2023年3月同期的44.78下降3.7%,同比2022年4月同期的50.55下降14.7%;截至2023年4月14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26.42,环比2023年3月同期的131.11下降3.6%,同比2022年4月同期的150.7下降16.1%;截至2023年4月14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1829.60,环比2023年3月同期的1738.40上涨5.2%,同比2022年4月的2076.60下降11.9%;截至2023年4月14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18608.00,环比2023年3月的18492.90上升0.6%,同比2022年4月的22916.3下降18.8%;截至2023年4月14日,锌锭0#的价格指数为22348.00,环比2023年3月的23350下降4.3%,同比2022年4月的26135.6下降14.5%。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4月14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14.7%/-16.1%/-11.6%/-18.8%/-14.5%,分别环比上月同期-3.7%/-3.6%/+5.2%/+0.6%/-4.3%。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双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环比下降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4月15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5753,环比2023年3月的7.3726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4月的6.8914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4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8495,环比2023年3月的6.8725有所下降,同比2022年4月的6.3712有所上升。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行业关注:4月18日至27日,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3上海车展)即将举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面升级,打造智能天花板;小鹏汽车发布全新技术架构,全方位革新智能化水平;禾赛发布超薄远距ADAS激光雷达ET25,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滴滴Robotaxi概念车亮相,2025年量产无人车将接入滴滴网络;携手Momenta,智己IM AD NOA官宣上线;科博达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黑芝麻智能发布全新产品线——武当系列智能汽车跨域计算平台; 政策新闻: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印发;海南省三亚市将开展废旧汽车专项治理。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4月18日至27日,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3上海车展)即将举行 4月18日至27日,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3上海车展)即将举行。作为疫情常态化后国内举办的首个重量级车展,也是今年全球第一个A级车展,2023上海车展自然备受瞩目。从规模来看,本届上海车展启用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3个室内展馆,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前来参展的一共有全球超过1000家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就整车而言,展车数量达到1500辆,更有100余款新车将在本次车展上全球首发。“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是2023上海车展的主题,而汽车行业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新能源转型大势。从各大汽车公司发布的车展预告可以看出,无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他们都将此次车展作为集中展示新能源产品的重要舞台。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围绕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将发布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问界M5、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车型,腾势N7等车型也将智能驾驶作为重要卖点。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面升级,打造智能天花板 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即将盛大开启,华为于车展前夕首发HUAWEI ADS 2.0(Advanced Driving System,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及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一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以“内赋智能,焕发新生”为主题,体现了华为聚焦ICT技术,致力于做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定位。 小鹏汽车发布全新技术架构,全方位革新智能化水平 4月16日,小鹏汽车召开2023年技术架构发布会,在会上,小鹏正式公布了新一代的技术平台:SEPA 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扶摇架构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号称是“无人驾驶前的终极技术架构”,保持3年的技术领先。据悉,通过扶摇架构,小鹏的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则最高能够达到80%。其他方面,扶摇采用了x -EEA中央超算+域控制,兼容多种同级悬架,并有着X-HP智能热管理系统。 禾赛发布超薄远距ADAS激光雷达ET25,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4月14日,禾赛发布的新产品被命名为ET25,该产品为面向 ADAS 前装量产市场的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该产品为专为置于前挡风玻璃后而设计的舱内激光雷达,此种方式不影响车身风阻,舱内设计让ET25在遇到尘土、雨雾等脏污时,无需额外的清洁方案,借助车辆雨刮器就可完成清理雷达视野,对车身整体外观设计和激光雷达产品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发布当日,禾赛正式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ET25前装量产方案的落地应用。 滴滴Robotaxi概念车亮相,2025年量产无人车将接入滴滴网络 4月13日,在滴滴自动驾驶举办的开放日上,滴滴亮相了Robotaxi概念车DiDi NEURON,并披露了自动驾驶方面的最新进展。Robotaxi概念车DiDi NEURON独创了车内机械臂,可以实现车内外的多种服务,如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最大程度优化乘坐体验与运营需求。除了技术上的成就,滴滴还公布了自动驾驶量产的最新进展。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滴滴自动驾驶正在结合新能源整车企业能力,共同定义和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已在 Robotaxi 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及座舱与智驾系统开发等方面合作。首款车型将于 2025 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携手Momenta,智己IM AD NOA官宣上线 4月12日,智己汽车携手全球头部的智能驾驶算法玩家Momenta,于苏州成功举办IM AD DAY,迎来IM A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里程碑式重大更新!智己汽车率先将数据驱动的规划算法应用于量产项目,正式发布行业首个D.L.P.人工智能模型,引领智能驾驶迈入认知智能时代。同时,智己高速高架NOA领航辅助功能官宣上线,将于4月底开启面向智己L7车型的OTA推送,首批开放城市为「沪、苏、杭、嘉、湖」,年内推至全国;智己LS7车型预计6月份推送,年内推至全国。未来,智己城市NOA领航辅助以及替代高精地图的数据驱动道路环境感知模型,预计将于2023年年内开启公测。 科博达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量产 近日,科博达与地平线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产品开发、技术探索等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基于地平线高性能的征程?系列芯片,科博达将充分发挥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生产制造、软件算法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智能化前沿技术,研发市场领先的智能汽车产品,包括不同等级的域控制器及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等,加速智驾方案量产落地。 黑芝麻智能发布全新产品线——武当系列智能汽车跨域计算平台 4月7日,“芯所向 至未来 BEST TECH Day 2023”黑芝麻智能战略发布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武汉成功举行。黑芝麻智能开启公司定位升级,发布全新产品线——武当系列智能汽车跨域计算平台及其首款芯片C1200。至此,黑芝麻智能的产品线覆盖自动驾驶和跨域计算两大领域:华山系列,面向自动驾驶场景,华山系列A1000芯片能够很好地支持最新的BEV算法,满足L3及以下自动驾驶场景的需求;武当系列,面向跨域计算场景,武当系列作为业内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能够完美覆盖座舱、智驾等智能汽车内部多个不同域的需求,具有多域融合的能力。武当系列的首款芯片产品——C1200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作为一款拥有极致性价比的计算平台,C1200能够灵活支持行业现在和未来的各种架构组合,单颗芯片满足包括CMS(电子后视镜)系统、行泊一体、整车计算、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大灯、舱内感知系统等跨域计算场景,为客户带来高价值和极具成本优势的芯片方案。 2、政府新闻 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印发 4月12日,为促进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范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按照鼓励创新、安全可控、包容审慎、开放合作、绿色环保的总体思路,遵循从低风险等级到高风险等级道路、从简单类型到复杂类型测试、从低技术等级到高技术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通知》明确了测试与应用基本要求,其中,测试与应用主体应提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安全性自我声明,并向联合工作组办公室提供相应申请材料,由杭州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市城管局等部门进行确认。除此之外,《通知》还提到了在测试与应用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测试与应用驾驶人进行处理,或对低速无人车应用主体采取相应措施。 海南省三亚市将开展废旧汽车专项治理 4月12日消息,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近日印发了《三亚市废弃汽车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拟通过开展废弃汽车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工负责、分步实施、长效管理”的废弃汽车综合治理体系,使三亚市废弃汽车明显减少,公共停车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安全和环境隐患基本消除,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方案》明确了清理整治的对象,重点对长期停放在市区内公共道路、背街小巷、公共绿地、市政桥梁下、闲置空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区域,具有车身灰尘遍布、外观残破、部件缺失、轮胎干瘪、轮毂锈蚀、未悬挂号牌等明显弃用特征的废弃汽车进行治理。 4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4月上市新车、改款见下表,核心关注比亚迪海鸥、长城蓝山等。 公司公告 本周(20230410-20230415),部分公司公告如下:长城汽车发布了回购股权公告,登云股份发布了增发预案公告,恒帅股份发布了资金投向公告(年报相关预告已在上文表8中列示)。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戴仕远 手机/微信:18221932869 邮箱:daishiyu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60004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