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17】【固收】【行业】半导体、汽车【个股】思源电气、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中国中免、京东集团-SW、晶盛机电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17】【固收】【行业】半导体、汽车【个股】思源电气、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中国中免、京东集团-SW、晶盛机电》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417 音频: 进度条 00:00 06: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蓝晓转02: 国内吸附分离发展前景广阔 事件 蓝晓转02(123195.SZ)于2023年4月17日开始网上申购:总发行规模为5.4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和营销及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债底估值为73.35元,YTM为3.35%。蓝晓转02存续期为6年,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资信评级为A+/A+,票面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第一年至第六年分别为:0.4%、0.6%、1.1%、1.8%、2.5%、3.0%,公司到期赎回价格为票面面值的115.00%(含最后一期利息),以6年A+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8.96%(2023-04-13)计算,纯债价值为73.35元,纯债对应的YTM为3.35%,债底保护一般。 当前转换平价为97.06元,平价溢价率为3.03%。转股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转债到期日止,即2023年10月23日至2029年04月16日。初始转股价92.73元/股,正股蓝晓科技4月13日的收盘价为90.00元,对应的转换平价为97.06元,平价溢价率为3.03%。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为1.73%。下修条款为“15/30,85%”,有条件赎回条款为“15/30、130%”,有条件回售条款为“30、70%”,条款中规中矩。按初始转股价92.73元计算,转债发行5.46亿元对总股本稀释率为1.73%,对流通盘的稀释率为2.84%,对股本摊薄压力较小。 观点 我们预计蓝晓转02上市首日价格在114.86~127.96元之间,我们预计中签率为0.0016%。综合可比标的以及实证结果,考虑到蓝晓转02的债底保护性一般,评级和规模吸引力一般,我们预计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在25%左右,对应的上市价格在114.86~127.96元之间。我们预计网上中签率为0.0016%,建议积极申购。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公司专注于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提供配套系统装置和整体解决方案。 2017年以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28.06%。自2017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V型波动,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28.06%。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增加58.96%。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也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35.15%。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加73.00%。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吸附分离材料和系统装置。2019-2021年,两者合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74%,96.21%和95.95%。 公司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维稳,销售费用率V型波动,财务费用率波动较大,管理费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0.91%、22.42%、24.52%、21.19%和25.56%,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0.29%、41.22%、49.83%、46.62%和44.57%。 风险提示:申购至上市阶段正股波动风险,上市时点不确定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违约风险,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风险。 (分析师 李勇、陈伯铭) 行业 半导体: 从台积电业绩前瞻看半导体投资窗口 投资要点 半导体复苏关注度极高,投资窗口已经开启。本轮半导体周期从21年中开始下行,见证需求趋弱、库存累计、原厂亏损,调整时间、空间均已相对到位。我们从晶圆厂、封测厂、终端需求等终端多重验证,认为23年内周期有望见底回升。我们从去年底以来,相继发布光芯片深度(22年12月,在数据中心无人问津时看好)、存储深度(3月9日,部分颗粒公司股价最低点)、舜宇韦尔对比研究(4月9日,最早提示多模态对公司增量影响)、市场首篇分销商深度(4月12日,推荐大家最不看好的模拟赛道),坚定看好半导体投资窗口已至。 海外财报季即将开启,关注龙头指引。海外研究的意义在于前瞻判断与映射指引,台积电业绩会(4月20日)为短期关注重点。公司23年1-3月营收同比分别+16.2%,+11.1%,-15.4%。彭博一致预期公司FY23Q2营收同比-7.7%,EPS同比-28.0%,毛利率下降至52.6%。考虑到需求复苏尚需时间,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及利润下滑趋势将持续,而市场对此已有预期,即使下调幅度也不大。考虑到部分大客户需求有望在23H2回暖,公司有望维持Q3行业见底的看法(能见到毛利率、产能利用率回升),坚定投资者信心。 把握核心矛盾,战略重视大市值。站在AI需求引领的新一轮半导体周期起点,核心是提升仓位配置比例。大市值公司作为机构配置首选,排序理应靠前。 选择强周期和早周期,看好“数据免疫”细分领域。强周期环节,晶圆代工将为首选,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龙头将受益稼动率回升;早周期环节,存储、低端模拟等将为重点。以存储为例,行业基本面尚未见底,但作为波动性较大的早周期环节,股价已进入“数据免疫”阶段。涨价弹性预期较大,相关公司市场表现短期也有望跑赢市场。 逆向思维,底部滞涨均有可为。功率半导体由于汽车下游占比较高,受损于整车格局恶化,排序处于半导体最末端,股价已滞涨多时。以时代电气为例,公司基本面仍然处于持续上行阶段,我们认为公司轨交业务年内有望超预期兑现,中特估逻辑依旧,后期有望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投资建议:进入4-5月海外财报窗口期,关注海外映射机会。两条思路:1)优选强周期、早周期,“数据免疫”环节,代表关注中芯国际、韦尔股份、东芯股份、必易微;2)逆向思维,关注市场不看好的底部滞涨细分,如时代电气。 风险提示:需求复苏弱于预期,估值较贵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 汽车: 特斯拉供应链标的出海 墨西哥的机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日系车企美国建厂历史值得借鉴。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每年产销量均稳定在千万级。日系品牌借助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功切入美国市场,后续因为贸易保护的原因,通过北美+全球其它地方扩张建厂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汽车行业的二次增长曲线,值得国内汽车产业借鉴。 墨西哥是美国重要的汽车出口国,政策+成本优势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点。2022年,墨西哥乘用车产量达到330万辆,位居世界第六位,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110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美国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国家(2022年乘用车向美出口222万辆,2021年汽车零部件向美出口601亿美元),汽车制造业主要面向传统燃油车布局。《美墨加协议》和《反通胀削减法案》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北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中的地位。 特斯拉规划墨西哥超级工厂,有望成为全球核心生产基地。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宣布建设墨西哥超级工厂。根据墨西哥官方披露,特斯拉预计初步投资50亿美元,新工厂占地4200英亩。墨西哥工厂第一期产能规划预计100万台/年(上海工厂占地212英亩,100万台产能) ,在政策和产业趋势的推动下,后期产能有望持续扩张,成为特斯拉全球核心生产基地。 国内零部件企业开启墨西哥布局,具备各项要素零部件企业有望率先突破。结合墨西哥汽车零部件现有格局(产业链布局较为完善+主要面向燃油车企),以及海外整体投资带来的国情和文化相关的差异,我们认为国内零部件企业以下特点将具备优势:1)所涉业务面向新能源(轻量化+热管理+电池)/智能化方向;2)在墨西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熟悉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3)现有业务在墨西哥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4)客户结构向新能源客户转型,进入T客户供应链。 核心受益标的: 1)业务面向新能源+具备墨西哥经营经验+T品牌供应链:【爱柯迪】【岱美股份】【三花智控】; 建议关注:【嵘泰股份】【香山股份】; 2)业务面向新能源+T品牌供应链:【拓普集团】【旭升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银轮股份】 ; 3)具备长期全球化经营基因:【继峰股份】【文灿股份】【中鼎股份】【华域汽车】; 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宁波华翔】【凌云股份】【万丰奥威】【模塑科技】【瑞玛精密】【奥特佳】。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战超出预期,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个股 思源电气(002028) 2022年年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网外+海外驱动合同提速 投资要点 2022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经营目标收入/订单同比+20%/+30%。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105.37亿元,同比+21%;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2%。Q4实现营收35.35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41%。22年公司新签订单121.22亿(不含税)、同比+16 %,公司克服了年初上海疫情的影响,超过了年初设定的全年119亿的目标。其中海外订单29.9亿,同比+33%,测算国内订单91.32亿,同比+12%。公司设定23年经营目标为订单158亿(不含税),同比+30%;收入126亿,同比+20%。22年公司收入、订单增长均超过年度预定目标,业绩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网内网外齐发力,新业务有望贡献第二增长曲线。1)电网侧,23年国网计划投资5200+亿元,计划口径同比约+4%以上,结构上将重点聚焦主网特高压及送受端网架完善。故公司开关类的GIS、特高压相关电容器/隔离开关等有望提速,220kV继电保护份额逐步提升,变压器产能也在加速释放;2)网外方面,新能源领域23年风光装机大年,拉动发电侧配套的GIS、SVG等需求高增。3)新业务方面,超级电容领域,23年3月公司完成对烯晶碳能的控股,基于超级电容的汽车电子+储能产品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储能领域,已推出户储系列产品并通过了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认证,大储预计23H1正式发布,除了电芯其他环节均实现自制,预计23年将储能业务订单将快速增长。 海外业务进展顺利,海运费下降有望带动盈利修复。随着疫情的完全放开,海外EPC+设备出口进展顺利,22H1受国内疫情影响,人员封控+海运费高企影响了海外业务的开展,随着上海解封,22H2海外业务逐渐恢复,22年实现营收18.65亿,同比+25.33%,其中EPC收入7.49亿,同比+11%,经我们测算设备类收入约11.16亿,同比+60 %。展望23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海外业务增速有望超过国内增速,同时随着海运费的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20.2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26%/31%/30%,对应现价估值分别为21x、16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 华东医药(000963) 2022年报点评 医美收入增长亮眼 工业板块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15亿元(+9.12%,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4.99亿元(+8.58%),扣非归母净利润24.10亿元(+10.10%);如扣除参控股研发机构损益,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98 亿元(+13.24%)。Q4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6亿元(+14.13%),归母净利润5.18亿元(+27.45%),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19.20%)。公司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于我们预期。 医药商业稳健增长,传统工业恢复双位数稳健增长,工业微生物板块规模渐起。2022年公司保持良好经营质量,实现综合毛利率 31.90%,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分业务板块来看,1)商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57.07亿元(+6.21%),保持平稳。2)工业板块,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 CSO 业务)112.44 亿元(+10.88%),实现扣非净利润 20.93 亿元(+4.71%),净资产收益率(ROE)24.54%。工业板块逐步消化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中美华东经营指标由期初下降转向恢复性增长,核心产品销量均实现稳定及快速增长。3)工业微生物板块,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22%),Q3季度由于核苷原料需求下降及收入延迟确认有所影响,Q4恢复增长趋势。 医美海内外业务收入创新高,伊妍士少女针销售亮眼。2022年,医美板块合计实现收入 19.15 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国内医美业务:在Q4疫情放开影响下,销售子公司欣可丽美学仍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并实现较好盈利。截至 2022 年底,销售子公司欣可丽美学签约合作医院数量已超 500 家,培训认证医生数量超过 1100 人。海外医美业务:Sinclair 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3457万英镑(约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90%,实现 EBITDA 2304 万英镑,同比增长 245.95%,并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我们预计2023年海内外医美利润将保持收入快速增长与利润率提升趋势。 公司各业务板块产品管线丰富,长期增长动力充足。公司现已储备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项目52款,其中5款产品处于Ⅲ期临床阶段,3款产品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覆盖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工业微生物领域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已开展立项研发项目累计超130项。医美业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无创+微创”高端产品 36 款,其中海内外已上市产品达24款,在研全球创新产品12款。公司各业务条线产品管线丰富,为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研发费用增长、海外医美业务逐步改善,我们将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31.40/39.34亿元下调至30.76/37.76亿元,预计2025年为45.5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2023-2025年的PE分别为26/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产品终端竞争激烈导致盈利水平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恩华药业(002262) 2023年一季报点评 业绩加速,持续兑现 业绩提速明显、持续兑现。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归母净利润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麻醉类产品实现收入21.7亿元,同增11%;精神类收入10.5亿元,同增-3.9%;商业5.2亿元,同增23.5%。1Q23,公司实现营收11.8亿元,同增19%;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增21%。预计1H23归母净利润4.9-5.8亿元,同增10-30%。公司业绩呈环比加速趋势,复苏受益明确,为高壁垒赛道稀缺标的。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药物研发。截至2022年底,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在研科研项目70多项,投入科研经费4.9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23.10%,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截至2022年底,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共有 22 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开展II期临床研究项目 1 个(NH600001 乳状注射液),开展 I 期临床研究项目 4 个(NH112、NH102、NH130、Protollin 鼻喷剂),预计 2023 年新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 1 个 (NHL35700),预计 2023 年递交临床申请的项目 5 个 。 镇痛产品推陈出新,TRV130引领第二增长曲线。Oliceridine注射液(简称“TRV130”)自美国Trevena公司引进,G蛋白偏向性μ-阿片受体(MOR)激动剂能够减少不良反应。TRV130放量确定性较强:1)研发进度领先,有望于2Q23上市;2)恩华药业销售体系成熟,渠道优势明显;3)镇痛相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大商业潜力。“芬太尼系列+羟考酮”于2020-21年集中获批,市占率较低,有望扩大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新品持续放量,疫后复苏明显,我们基本维持2023-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1/13.8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5/21/16倍。由于:1)新品密集上市,业绩加速,2023-25 年增长中枢有望达 20-25%;2)集采出清,长逻辑通顺;3)行业新老交替,新药“量价齐升”;4)疫情放开+ICU 扩建,围手术产品受益;5)估值历史底部,亟待修复。五重因素共振,上行趋势明确,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风险,竞争恶化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 中国中免(601888) LV、DIOR即将入驻三亚海棠湾 重奢品牌矩阵再扩张 投资要点 事件:4月10日迪奥精品招聘平台发布工作地点位于三亚的店铺经理招聘信息,4月12日晚路易威登招聘官宣LV品牌将于2023年9月登陆三亚海棠湾,LV和DIOR精品有望年内入驻三亚国际免税城。 LVMH集团旗下LV和DIOR精品品牌有望入驻三亚海棠湾,重奢品牌矩阵再扩张将吸引增量高端客户。LVMH旗下精品品牌中,已有Fendi、Loewe、宝格丽等品牌入驻三亚海棠湾,随着LV及DIOR两大重奢品牌登陆,将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流,配合海棠湾一期二号地投运,打造品牌矩阵更全、服务能力更佳的三亚海棠湾奢侈品消费氛围。 2023年Q1海南两机场客流已基本恢复疫情前水平,离岛免税维持较高景气度。2023年一季度,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48.24万人次,同比增长45.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169亿元,同比增长18%,海南离岛免税商Q1销售额超200亿元,赴岛客流恢复带动免税市场景气度提升。根据海南省官方预测数据,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旅游出行恢复带动免税行业重回景气,市内免税政策利好有望再度提升市场天花板。春节旺季过后,海南赴岛游需求持续旺盛,海南离岛免税行业景气度修复。市内免税店政策有望加强及丰富进口商品国内供给,作为离岛及口岸免税店的区位、场景补充,提升免税市场天花板。中免作为免税行业龙头,在海南市场实现销售额占其总营收近七成,海南免税市场规模的扩张带动公司业绩不断爬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海南客流的逐步恢复、疫情管控放开、国际航线的恢复有利于旅游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扩张再次提速。中免市场地位稳固,随着海口国际免税城业绩持续爬坡、三亚海棠湾一期二号地于2023年投入运营,公司将重新进入市场份额提升通道,中长期看好中国中免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受益跨省及出境游的逐步恢复。维持2023-2025年盈利预期为123.27/151.33/184.83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估值为29/24/20倍。边际改善有望逐步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京东集团-SW(09618.HK) 2023Q1业绩前瞻 短期业绩承压 3P业务GMV增速高于1P 投资要点 本季度疫后需求逐步释放,但业绩恢复仍需时间,叠加业务调整影响,我们预计2023Q1 京东实现营收 2372.6亿元,同比下降1%,实现 Non-GAAP净利润53.9亿元。 疫后恢复仍需时间,预计本季度实现营收2373亿元,同比下降1%:由于22年3月末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Q1因整体消费及生产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保持较大基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可见疫后消费仍然处在恢复的过程中,但公司核心品类为偏耐用品类和高客单价品类,业绩恢复仍需时间。叠加SKU及渠道优化等业务调整的影响,我们预计本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零售收入同比下降4%。 推进百亿补贴提升运营效率,重塑低价薪制占据用户心智:公司始终重视价格因素,3月初全面上线百亿补贴,推出以来SKU数量高速增长,3P占比不断提升,力图从 “大促囤货”到“天天低价”,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给与消费者实在的优惠;公司将继续完善开放生态提供更丰富的价格带和品类,同时提升工业效率不断释放规模效应,以打造低价薪制,预计随着京东价格策略的持续推动将进一步占据消费者心智,留存用户的基础上推动拉新。 业务及组织结构调整叠加考核标准变化,Q1GMV增速高于零售收入增速:公司持续推动业务调整,加速SKU及渠道业务的优化,同时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短期使得业绩承压,但长期将推动3P和1P的公平竞争;另外业务团队的考核指标从收入转变为GMV,叠加公司对3P业务施行的扶持政策,驱动3P业务GMV显著增长。因此我们预计Q1GMV增速高于零售收入增速,且全年有望持续该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行业竞争格局加剧,且消费和经济复苏过程缓慢,因此我们将2022-2025年的EPS(经调整)预测由10.0/12.9/15.9元调整为9.7/12.3/13.9元,对应PE分别为13.3/10.5/9.3倍(港币/人民币=0.8755,2023/4/15数据)。公司持续投入虽短期影响到公司业绩,但将构筑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平台商品品质风险,商品供应链拓展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晶盛机电(300316) 2023Q1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持续高增 装备+材料进入收获期 投资要点 业绩持续高增,Q1业绩贡献以设备为主。2023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81%–103%,中位数为8.5亿元,同比增长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8.9亿元,同比增长82%–106%,中位数为8.4亿元,同比增长94%,我们预计Q1业绩大部分为设备贡献。 光伏设备:单晶炉基本盘稳固+电池组件设备订单2023年30亿新签订单目标。(1)单晶炉:未来下游硅片厂扩产100GW+规模,同时硅料降价后先进产能的优势充分凸显,落后产能将被淘汰,第五代单晶炉助力电池效率提升。(2)电池和组件设备:2023年目标新签订单30亿元,PECVD设备已经推向市场,叠瓦组件设备已布局多年并根据客户要求不断迭代。 半导体设备:功率半导体、先进制程均推出新设备,抓住市场机遇。2023年碳化硅外延设备的增长可观,2月发布新产品(6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还会围绕碳化硅领域继续发布新设备;先进制程领域将按照战略规划推出新设备;2023年会建成第四代半导体材料MPCVD法的金刚石晶体生长设中试线。 材料:目标2023年材料收入达到50亿元。2022年材料收入14.5亿元,主要是坩埚和蓝宝石;2023年收入目标50亿,主要是石英坩埚、蓝宝石、金刚线、碳化硅。(1)石英坩埚:2022年晶盛行业第一,2023年坩埚出货量仍会大幅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宁夏基地积极扩产,预计2023下半年每个月产量2-3万只。(2)金刚线:用钨丝线代替高碳钢丝的技术可行,理论上两种技术成本差距不大,钨丝是未来发展方向。(3)碳化硅衬底:公司已长出8英寸晶体,2023Q2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设备是晶盛机电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是半导体设备放量,第三曲线是光伏耗材和半导体耗材的完全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7/58/70亿元,对应PE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周尔双、刘晓旭) 道森股份(603800) 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看好传统&复合铜箔设备放量 投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传统铜箔设备业务放量。2022年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86%;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399%;扣非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261%;2022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167%;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1400%,主要系石油钻采设备业务好转,洪田科技产能扩张、传统铜箔设备业绩高增。 传统铜箔设备订单旺盛,夯实业绩基本盘。目前洪田科技订单饱满,已排至2024年;产能方面阴极辊2022年底约300台产能,阴极辊的生产设备—旋压机已到位,2023年3月底试生产,2023Q2开始产量逐步提升,预计2023年达到600台产能;预计2023年生箔机产能800-1000台套,出货量为产能的80%左右;阳极板产能2000台套,出货量1000台套。铜箔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主要系相较于电池厂的资本开支,铜箔相对滞后,2022年铜箔新扩40万吨左右,按照1GWh 700吨铜箔,则1万吨铜箔对应14GWh,40万吨即为560GWh。我们预计2023年新增扩产约30-50万吨,后续道森依托产能扩张&铜箔减薄趋势下的技术领先,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主流厚度是6微米,4.5微米已经达到10+%的渗透率,道森的设备已能稳定生产3.5微米铜箔。 依托真空技术平台化布局,提升复合&传统铜箔设备产能。子公司洪田科技与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10亿元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年产真空磁控溅射设备100套、真空蒸镀设备100套、复合铜箔一体机成套设备100套,其中真空磁控溅射和真空蒸镀设备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光伏、泛半导体等多领域,复合铜箔一体机有望落地后快速放量;传统电解铜箔设备产能提升,拟扩建锂电生箔机成套设备200套、阳极板6000套、辊筒6000支,缓解产能瓶颈,提升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传统铜箔设备产能快速提升、复合铜箔设备逐步放量,我们基本维持道森股份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和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55、28和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分析师 周尔双、刘晓旭)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东吴晨报20230417 音频: 进度条 00:00 06: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固收 蓝晓转02: 国内吸附分离发展前景广阔 事件 蓝晓转02(123195.SZ)于2023年4月17日开始网上申购:总发行规模为5.4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能源金属吸附分离材料生产体系扩建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和营销及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债底估值为73.35元,YTM为3.35%。蓝晓转02存续期为6年,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资信评级为A+/A+,票面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第一年至第六年分别为:0.4%、0.6%、1.1%、1.8%、2.5%、3.0%,公司到期赎回价格为票面面值的115.00%(含最后一期利息),以6年A+中债企业债到期收益率8.96%(2023-04-13)计算,纯债价值为73.35元,纯债对应的YTM为3.35%,债底保护一般。 当前转换平价为97.06元,平价溢价率为3.03%。转股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转债到期日止,即2023年10月23日至2029年04月16日。初始转股价92.73元/股,正股蓝晓科技4月13日的收盘价为90.00元,对应的转换平价为97.06元,平价溢价率为3.03%。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为1.73%。下修条款为“15/30,85%”,有条件赎回条款为“15/30、130%”,有条件回售条款为“30、70%”,条款中规中矩。按初始转股价92.73元计算,转债发行5.46亿元对总股本稀释率为1.73%,对流通盘的稀释率为2.84%,对股本摊薄压力较小。 观点 我们预计蓝晓转02上市首日价格在114.86~127.96元之间,我们预计中签率为0.0016%。综合可比标的以及实证结果,考虑到蓝晓转02的债底保护性一般,评级和规模吸引力一般,我们预计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在25%左右,对应的上市价格在114.86~127.96元之间。我们预计网上中签率为0.0016%,建议积极申购。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吸附分离材料龙头,率先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高端吸附分离材料国产化。公司专注于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提供配套系统装置和整体解决方案。 2017年以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28.06%。自2017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V型波动,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28.06%。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增加58.96%。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也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35.15%。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加73.00%。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吸附分离材料和系统装置。2019-2021年,两者合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74%,96.21%和95.95%。 公司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维稳,销售费用率V型波动,财务费用率波动较大,管理费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0.91%、22.42%、24.52%、21.19%和25.56%,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0.29%、41.22%、49.83%、46.62%和44.57%。 风险提示:申购至上市阶段正股波动风险,上市时点不确定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违约风险,转股溢价率主动压缩风险。 (分析师 李勇、陈伯铭) 行业 半导体: 从台积电业绩前瞻看半导体投资窗口 投资要点 半导体复苏关注度极高,投资窗口已经开启。本轮半导体周期从21年中开始下行,见证需求趋弱、库存累计、原厂亏损,调整时间、空间均已相对到位。我们从晶圆厂、封测厂、终端需求等终端多重验证,认为23年内周期有望见底回升。我们从去年底以来,相继发布光芯片深度(22年12月,在数据中心无人问津时看好)、存储深度(3月9日,部分颗粒公司股价最低点)、舜宇韦尔对比研究(4月9日,最早提示多模态对公司增量影响)、市场首篇分销商深度(4月12日,推荐大家最不看好的模拟赛道),坚定看好半导体投资窗口已至。 海外财报季即将开启,关注龙头指引。海外研究的意义在于前瞻判断与映射指引,台积电业绩会(4月20日)为短期关注重点。公司23年1-3月营收同比分别+16.2%,+11.1%,-15.4%。彭博一致预期公司FY23Q2营收同比-7.7%,EPS同比-28.0%,毛利率下降至52.6%。考虑到需求复苏尚需时间,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及利润下滑趋势将持续,而市场对此已有预期,即使下调幅度也不大。考虑到部分大客户需求有望在23H2回暖,公司有望维持Q3行业见底的看法(能见到毛利率、产能利用率回升),坚定投资者信心。 把握核心矛盾,战略重视大市值。站在AI需求引领的新一轮半导体周期起点,核心是提升仓位配置比例。大市值公司作为机构配置首选,排序理应靠前。 选择强周期和早周期,看好“数据免疫”细分领域。强周期环节,晶圆代工将为首选,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龙头将受益稼动率回升;早周期环节,存储、低端模拟等将为重点。以存储为例,行业基本面尚未见底,但作为波动性较大的早周期环节,股价已进入“数据免疫”阶段。涨价弹性预期较大,相关公司市场表现短期也有望跑赢市场。 逆向思维,底部滞涨均有可为。功率半导体由于汽车下游占比较高,受损于整车格局恶化,排序处于半导体最末端,股价已滞涨多时。以时代电气为例,公司基本面仍然处于持续上行阶段,我们认为公司轨交业务年内有望超预期兑现,中特估逻辑依旧,后期有望重新获得市场关注。 投资建议:进入4-5月海外财报窗口期,关注海外映射机会。两条思路:1)优选强周期、早周期,“数据免疫”环节,代表关注中芯国际、韦尔股份、东芯股份、必易微;2)逆向思维,关注市场不看好的底部滞涨细分,如时代电气。 风险提示:需求复苏弱于预期,估值较贵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 汽车: 特斯拉供应链标的出海 墨西哥的机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日系车企美国建厂历史值得借鉴。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每年产销量均稳定在千万级。日系品牌借助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功切入美国市场,后续因为贸易保护的原因,通过北美+全球其它地方扩张建厂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汽车行业的二次增长曲线,值得国内汽车产业借鉴。 墨西哥是美国重要的汽车出口国,政策+成本优势成为未来重要增长点。2022年,墨西哥乘用车产量达到330万辆,位居世界第六位,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110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美国是其最主要的出口国家(2022年乘用车向美出口222万辆,2021年汽车零部件向美出口601亿美元),汽车制造业主要面向传统燃油车布局。《美墨加协议》和《反通胀削减法案》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北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中的地位。 特斯拉规划墨西哥超级工厂,有望成为全球核心生产基地。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宣布建设墨西哥超级工厂。根据墨西哥官方披露,特斯拉预计初步投资50亿美元,新工厂占地4200英亩。墨西哥工厂第一期产能规划预计100万台/年(上海工厂占地212英亩,100万台产能) ,在政策和产业趋势的推动下,后期产能有望持续扩张,成为特斯拉全球核心生产基地。 国内零部件企业开启墨西哥布局,具备各项要素零部件企业有望率先突破。结合墨西哥汽车零部件现有格局(产业链布局较为完善+主要面向燃油车企),以及海外整体投资带来的国情和文化相关的差异,我们认为国内零部件企业以下特点将具备优势:1)所涉业务面向新能源(轻量化+热管理+电池)/智能化方向;2)在墨西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熟悉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3)现有业务在墨西哥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4)客户结构向新能源客户转型,进入T客户供应链。 核心受益标的: 1)业务面向新能源+具备墨西哥经营经验+T品牌供应链:【爱柯迪】【岱美股份】【三花智控】; 建议关注:【嵘泰股份】【香山股份】; 2)业务面向新能源+T品牌供应链:【拓普集团】【旭升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银轮股份】 ; 3)具备长期全球化经营基因:【继峰股份】【文灿股份】【中鼎股份】【华域汽车】; 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宁波华翔】【凌云股份】【万丰奥威】【模塑科技】【瑞玛精密】【奥特佳】。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战超出预期,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需求复苏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 个股 思源电气(002028) 2022年年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网外+海外驱动合同提速 投资要点 2022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经营目标收入/订单同比+20%/+30%。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105.37亿元,同比+21%;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2%。Q4实现营收35.35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41%。22年公司新签订单121.22亿(不含税)、同比+16 %,公司克服了年初上海疫情的影响,超过了年初设定的全年119亿的目标。其中海外订单29.9亿,同比+33%,测算国内订单91.32亿,同比+12%。公司设定23年经营目标为订单158亿(不含税),同比+30%;收入126亿,同比+20%。22年公司收入、订单增长均超过年度预定目标,业绩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网内网外齐发力,新业务有望贡献第二增长曲线。1)电网侧,23年国网计划投资5200+亿元,计划口径同比约+4%以上,结构上将重点聚焦主网特高压及送受端网架完善。故公司开关类的GIS、特高压相关电容器/隔离开关等有望提速,220kV继电保护份额逐步提升,变压器产能也在加速释放;2)网外方面,新能源领域23年风光装机大年,拉动发电侧配套的GIS、SVG等需求高增。3)新业务方面,超级电容领域,23年3月公司完成对烯晶碳能的控股,基于超级电容的汽车电子+储能产品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储能领域,已推出户储系列产品并通过了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认证,大储预计23H1正式发布,除了电芯其他环节均实现自制,预计23年将储能业务订单将快速增长。 海外业务进展顺利,海运费下降有望带动盈利修复。随着疫情的完全放开,海外EPC+设备出口进展顺利,22H1受国内疫情影响,人员封控+海运费高企影响了海外业务的开展,随着上海解封,22H2海外业务逐渐恢复,22年实现营收18.65亿,同比+25.33%,其中EPC收入7.49亿,同比+11%,经我们测算设备类收入约11.16亿,同比+60 %。展望23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海外业务增速有望超过国内增速,同时随着海运费的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20.2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26%/31%/30%,对应现价估值分别为21x、16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 华东医药(000963) 2022年报点评 医美收入增长亮眼 工业板块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15亿元(+9.12%,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24.99亿元(+8.58%),扣非归母净利润24.10亿元(+10.10%);如扣除参控股研发机构损益,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98 亿元(+13.24%)。Q4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6亿元(+14.13%),归母净利润5.18亿元(+27.45%),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19.20%)。公司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于我们预期。 医药商业稳健增长,传统工业恢复双位数稳健增长,工业微生物板块规模渐起。2022年公司保持良好经营质量,实现综合毛利率 31.90%,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分业务板块来看,1)商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57.07亿元(+6.21%),保持平稳。2)工业板块,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销售收入(含 CSO 业务)112.44 亿元(+10.88%),实现扣非净利润 20.93 亿元(+4.71%),净资产收益率(ROE)24.54%。工业板块逐步消化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影响,中美华东经营指标由期初下降转向恢复性增长,核心产品销量均实现稳定及快速增长。3)工业微生物板块,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22%),Q3季度由于核苷原料需求下降及收入延迟确认有所影响,Q4恢复增长趋势。 医美海内外业务收入创新高,伊妍士少女针销售亮眼。2022年,医美板块合计实现收入 19.15 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国内医美业务:在Q4疫情放开影响下,销售子公司欣可丽美学仍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并实现较好盈利。截至 2022 年底,销售子公司欣可丽美学签约合作医院数量已超 500 家,培训认证医生数量超过 1100 人。海外医美业务:Sinclair 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3457万英镑(约1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90%,实现 EBITDA 2304 万英镑,同比增长 245.95%,并自公司收购以来首次实现年度经营性盈利。我们预计2023年海内外医美利润将保持收入快速增长与利润率提升趋势。 公司各业务板块产品管线丰富,长期增长动力充足。公司现已储备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项目52款,其中5款产品处于Ⅲ期临床阶段,3款产品处于Ⅱ期临床阶段,覆盖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等核心治疗领域。工业微生物领域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已开展立项研发项目累计超130项。医美业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无创+微创”高端产品 36 款,其中海内外已上市产品达24款,在研全球创新产品12款。公司各业务条线产品管线丰富,为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研发费用增长、海外医美业务逐步改善,我们将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31.40/39.34亿元下调至30.76/37.76亿元,预计2025年为45.5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2023-2025年的PE分别为26/2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产品终端竞争激烈导致盈利水平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冉胜男) 恩华药业(002262) 2023年一季报点评 业绩加速,持续兑现 业绩提速明显、持续兑现。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归母净利润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麻醉类产品实现收入21.7亿元,同增11%;精神类收入10.5亿元,同增-3.9%;商业5.2亿元,同增23.5%。1Q23,公司实现营收11.8亿元,同增19%;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增21%。预计1H23归母净利润4.9-5.8亿元,同增10-30%。公司业绩呈环比加速趋势,复苏受益明确,为高壁垒赛道稀缺标的。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药物研发。截至2022年底,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在研科研项目70多项,投入科研经费4.9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23.10%,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截至2022年底,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共有 22 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开展II期临床研究项目 1 个(NH600001 乳状注射液),开展 I 期临床研究项目 4 个(NH112、NH102、NH130、Protollin 鼻喷剂),预计 2023 年新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 1 个 (NHL35700),预计 2023 年递交临床申请的项目 5 个 。 镇痛产品推陈出新,TRV130引领第二增长曲线。Oliceridine注射液(简称“TRV130”)自美国Trevena公司引进,G蛋白偏向性μ-阿片受体(MOR)激动剂能够减少不良反应。TRV130放量确定性较强:1)研发进度领先,有望于2Q23上市;2)恩华药业销售体系成熟,渠道优势明显;3)镇痛相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大商业潜力。“芬太尼系列+羟考酮”于2020-21年集中获批,市占率较低,有望扩大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新品持续放量,疫后复苏明显,我们基本维持2023-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1/13.8亿元,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5/21/16倍。由于:1)新品密集上市,业绩加速,2023-25 年增长中枢有望达 20-25%;2)集采出清,长逻辑通顺;3)行业新老交替,新药“量价齐升”;4)疫情放开+ICU 扩建,围手术产品受益;5)估值历史底部,亟待修复。五重因素共振,上行趋势明确,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风险,竞争恶化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 中国中免(601888) LV、DIOR即将入驻三亚海棠湾 重奢品牌矩阵再扩张 投资要点 事件:4月10日迪奥精品招聘平台发布工作地点位于三亚的店铺经理招聘信息,4月12日晚路易威登招聘官宣LV品牌将于2023年9月登陆三亚海棠湾,LV和DIOR精品有望年内入驻三亚国际免税城。 LVMH集团旗下LV和DIOR精品品牌有望入驻三亚海棠湾,重奢品牌矩阵再扩张将吸引增量高端客户。LVMH旗下精品品牌中,已有Fendi、Loewe、宝格丽等品牌入驻三亚海棠湾,随着LV及DIOR两大重奢品牌登陆,将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流,配合海棠湾一期二号地投运,打造品牌矩阵更全、服务能力更佳的三亚海棠湾奢侈品消费氛围。 2023年Q1海南两机场客流已基本恢复疫情前水平,离岛免税维持较高景气度。2023年一季度,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48.24万人次,同比增长45.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169亿元,同比增长18%,海南离岛免税商Q1销售额超200亿元,赴岛客流恢复带动免税市场景气度提升。根据海南省官方预测数据,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旅游出行恢复带动免税行业重回景气,市内免税政策利好有望再度提升市场天花板。春节旺季过后,海南赴岛游需求持续旺盛,海南离岛免税行业景气度修复。市内免税店政策有望加强及丰富进口商品国内供给,作为离岛及口岸免税店的区位、场景补充,提升免税市场天花板。中免作为免税行业龙头,在海南市场实现销售额占其总营收近七成,海南免税市场规模的扩张带动公司业绩不断爬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海南客流的逐步恢复、疫情管控放开、国际航线的恢复有利于旅游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扩张再次提速。中免市场地位稳固,随着海口国际免税城业绩持续爬坡、三亚海棠湾一期二号地于2023年投入运营,公司将重新进入市场份额提升通道,中长期看好中国中免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受益跨省及出境游的逐步恢复。维持2023-2025年盈利预期为123.27/151.33/184.83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估值为29/24/20倍。边际改善有望逐步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京东集团-SW(09618.HK) 2023Q1业绩前瞻 短期业绩承压 3P业务GMV增速高于1P 投资要点 本季度疫后需求逐步释放,但业绩恢复仍需时间,叠加业务调整影响,我们预计2023Q1 京东实现营收 2372.6亿元,同比下降1%,实现 Non-GAAP净利润53.9亿元。 疫后恢复仍需时间,预计本季度实现营收2373亿元,同比下降1%:由于22年3月末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Q1因整体消费及生产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保持较大基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可见疫后消费仍然处在恢复的过程中,但公司核心品类为偏耐用品类和高客单价品类,业绩恢复仍需时间。叠加SKU及渠道优化等业务调整的影响,我们预计本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零售收入同比下降4%。 推进百亿补贴提升运营效率,重塑低价薪制占据用户心智:公司始终重视价格因素,3月初全面上线百亿补贴,推出以来SKU数量高速增长,3P占比不断提升,力图从 “大促囤货”到“天天低价”,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给与消费者实在的优惠;公司将继续完善开放生态提供更丰富的价格带和品类,同时提升工业效率不断释放规模效应,以打造低价薪制,预计随着京东价格策略的持续推动将进一步占据消费者心智,留存用户的基础上推动拉新。 业务及组织结构调整叠加考核标准变化,Q1GMV增速高于零售收入增速:公司持续推动业务调整,加速SKU及渠道业务的优化,同时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短期使得业绩承压,但长期将推动3P和1P的公平竞争;另外业务团队的考核指标从收入转变为GMV,叠加公司对3P业务施行的扶持政策,驱动3P业务GMV显著增长。因此我们预计Q1GMV增速高于零售收入增速,且全年有望持续该趋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行业竞争格局加剧,且消费和经济复苏过程缓慢,因此我们将2022-2025年的EPS(经调整)预测由10.0/12.9/15.9元调整为9.7/12.3/13.9元,对应PE分别为13.3/10.5/9.3倍(港币/人民币=0.8755,2023/4/15数据)。公司持续投入虽短期影响到公司业绩,但将构筑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平台商品品质风险,商品供应链拓展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张家琦) 晶盛机电(300316) 2023Q1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持续高增 装备+材料进入收获期 投资要点 业绩持续高增,Q1业绩贡献以设备为主。2023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81%–103%,中位数为8.5亿元,同比增长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8.9亿元,同比增长82%–106%,中位数为8.4亿元,同比增长94%,我们预计Q1业绩大部分为设备贡献。 光伏设备:单晶炉基本盘稳固+电池组件设备订单2023年30亿新签订单目标。(1)单晶炉:未来下游硅片厂扩产100GW+规模,同时硅料降价后先进产能的优势充分凸显,落后产能将被淘汰,第五代单晶炉助力电池效率提升。(2)电池和组件设备:2023年目标新签订单30亿元,PECVD设备已经推向市场,叠瓦组件设备已布局多年并根据客户要求不断迭代。 半导体设备:功率半导体、先进制程均推出新设备,抓住市场机遇。2023年碳化硅外延设备的增长可观,2月发布新产品(6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还会围绕碳化硅领域继续发布新设备;先进制程领域将按照战略规划推出新设备;2023年会建成第四代半导体材料MPCVD法的金刚石晶体生长设中试线。 材料:目标2023年材料收入达到50亿元。2022年材料收入14.5亿元,主要是坩埚和蓝宝石;2023年收入目标50亿,主要是石英坩埚、蓝宝石、金刚线、碳化硅。(1)石英坩埚:2022年晶盛行业第一,2023年坩埚出货量仍会大幅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宁夏基地积极扩产,预计2023下半年每个月产量2-3万只。(2)金刚线:用钨丝线代替高碳钢丝的技术可行,理论上两种技术成本差距不大,钨丝是未来发展方向。(3)碳化硅衬底:公司已长出8英寸晶体,2023Q2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设备是晶盛机电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是半导体设备放量,第三曲线是光伏耗材和半导体耗材的完全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7/58/70亿元,对应PE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周尔双、刘晓旭) 道森股份(603800) 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 看好传统&复合铜箔设备放量 投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传统铜箔设备业务放量。2022年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86%;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399%;扣非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261%;2022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74%;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167%;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1400%,主要系石油钻采设备业务好转,洪田科技产能扩张、传统铜箔设备业绩高增。 传统铜箔设备订单旺盛,夯实业绩基本盘。目前洪田科技订单饱满,已排至2024年;产能方面阴极辊2022年底约300台产能,阴极辊的生产设备—旋压机已到位,2023年3月底试生产,2023Q2开始产量逐步提升,预计2023年达到600台产能;预计2023年生箔机产能800-1000台套,出货量为产能的80%左右;阳极板产能2000台套,出货量1000台套。铜箔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主要系相较于电池厂的资本开支,铜箔相对滞后,2022年铜箔新扩40万吨左右,按照1GWh 700吨铜箔,则1万吨铜箔对应14GWh,40万吨即为560GWh。我们预计2023年新增扩产约30-50万吨,后续道森依托产能扩张&铜箔减薄趋势下的技术领先,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主流厚度是6微米,4.5微米已经达到10+%的渗透率,道森的设备已能稳定生产3.5微米铜箔。 依托真空技术平台化布局,提升复合&传统铜箔设备产能。子公司洪田科技与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10亿元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年产真空磁控溅射设备100套、真空蒸镀设备100套、复合铜箔一体机成套设备100套,其中真空磁控溅射和真空蒸镀设备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光伏、泛半导体等多领域,复合铜箔一体机有望落地后快速放量;传统电解铜箔设备产能提升,拟扩建锂电生箔机成套设备200套、阳极板6000套、辊筒6000支,缓解产能瓶颈,提升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传统铜箔设备产能快速提升、复合铜箔设备逐步放量,我们基本维持道森股份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1和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55、28和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分析师 周尔双、刘晓旭) 最新金股组合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