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融资持续多久?——3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高融资持续多久?——3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持续亮眼。一方面,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而随着供给强度的下滑,需求的压力也将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银行向国企、大型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但企业生产和投资的需求或仍需进一步提振。当前社融对经济数据的领先、指示意义有所下降。而且从近期高频数据看,地产成交再度走弱,消费类店铺数量仍在减少,3月出口跌幅或继续扩大,经济恢复仍然偏弱,后续融资增速或有所回落。 4月11日,央行公布2023年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超出Wind一致预期,带动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10%。 1 社融延续高增长 3月社融信贷仍延续高增长,全月新增社融5.38万亿,继续超市场预期,同比多增7079亿元。从分项看,主要受投向实体的人民币信贷支撑,而政府债、企业债净融资双双转为同比少增。在信贷的拉动下,3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继续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 从债券融资端看,3月政府债净融资6022亿元,同比少增1052亿元。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地方专项债新发规模合计1.36万亿,和去年同期水平差不多,相对前置发行。另外,2月开始企业融资也明显改善,3月企业债净融资3288亿元,同比去年少增344亿元,修复的速度偏慢,企业信贷替代债券融资的特征延续。 整体来看,一季度社融整体表现亮眼,其中信贷是主要贡献,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再加上疫情期间积累需求的集中释放。从结构看,企业端国企、大型企业仍是加杠杆的主力,居民部门地产销售的拉动效应或较强。 2 居民融资继续改善 3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明显超出季节性,带动金融机构信贷余额增速上行至11.8%。结构上延续2月修复趋势,不仅企业中长贷高增长,居民信贷也明显回升,仅有票据融资在银行贷款偏强的情况下被挤出。 居民部门,在2月居民信贷明显改善后,3月的融资表现依然不错。3月居民信贷新增1.24万亿,已经超过2021年同期;同比多增4908亿元,增幅仅较2月小幅收窄。我们认为,居民信贷表现受地产拉动比较显著。从30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数据看,3月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43.6%,绝对水平回到2019年同期,对居民中长贷的支撑较强。而且由于消费类贷款利率偏低,居民短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支撑。 不过进入4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季节性回落,且回落速度明显偏快,平均已跌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4%左右(截至4月10日)。其中二、三线城市明显回落,均跌至历年同期最低水平。对居民融资来说,地产依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接下来地产表现继续走弱,那么居民信贷或又现反复。 企业中长贷维持多增。3月企业中长贷新增2.07万亿,同比继续多增7252亿元,仍在高位。我们预计,今年专项债仍前置发行,明显拉动基建类领域的融资表现,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环比上升5.4个百分点,意味着基建施工或偏强。从结构上来看,一季度强信贷供给下,国企等或仍是加杠杆主体。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在0.8%的低位,修复速度较慢。另外,票据融资的表现也对应了信贷整体较强。3月票据融资净减少4687亿元,为信贷腾挪额度。 3 金融、物价为何背离? 3月M2同比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2.7%,仍在相对高位。一方面信贷派生对M2仍有支撑,另一方面,结合专项债净融资看,3月财政支出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对M2形成拖累。M1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至5.1%,尽管地产销售数据边际修复,但房企资金压力或仍然较大。 另外,存款方面,3月居民存款新增2.9万亿,同比增幅回落至2051亿元(2月1.08万亿、1月7900亿元)。随着人口出行明显恢复,居民消费也在逐步释放,居民存款增速出现小幅回落的迹象,或对应着居民消费意愿的边际回升。 最后,结合今年以来的CPI数据,为什么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物价数据指向了两种经济情境?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持续亮眼。一方面,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而随着供给强度的下滑,需求的压力也将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银行向国企、大型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但企业生产和投资的需求或仍偏弱。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社融对经济数据的领先、指示意义有所下降。而且从近期高频数据看,地产成交再度走弱,消费类店铺数量仍在减少,3月出口跌幅或继续扩大,经济恢复仍然偏弱,后续融资增速或有所回落,与物价数据的分化不会持续太久。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打好组合拳,重在高质量——解读总理答记者问(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一(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通宏观梁中华、侯欢) “国庆”假期:消费、地产如何?——国内经济政策跟踪(海通宏观侯欢、梁中华) 强势美元:何时见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研究失灵了?——论几点研究感悟(海通宏观 梁中华) 房贷利率:还有多少空间?(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如何稳经济?(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地方财政:哪里压力更大?(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房地产:需要多少资金?(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汽车消费刺激:作用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多少经济可以恢复?(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预测社融与信贷?(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加息的关键变量:美国通胀怎么走?——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五(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港币:为何贬值,趋势如何?——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滞”与“胀”:加息能停否?(海通宏观 梁中华) 经济修复,需要多久?(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利率和增长:为何背离?——利率研究专题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70年代的滞胀回忆和资产配置(海通宏观 梁中华) 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是如何操作的?——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持续亮眼。一方面,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而随着供给强度的下滑,需求的压力也将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银行向国企、大型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但企业生产和投资的需求或仍需进一步提振。当前社融对经济数据的领先、指示意义有所下降。而且从近期高频数据看,地产成交再度走弱,消费类店铺数量仍在减少,3月出口跌幅或继续扩大,经济恢复仍然偏弱,后续融资增速或有所回落。 4月11日,央行公布2023年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超出Wind一致预期,带动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10%。 1 社融延续高增长 3月社融信贷仍延续高增长,全月新增社融5.38万亿,继续超市场预期,同比多增7079亿元。从分项看,主要受投向实体的人民币信贷支撑,而政府债、企业债净融资双双转为同比少增。在信贷的拉动下,3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继续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 从债券融资端看,3月政府债净融资6022亿元,同比少增1052亿元。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地方专项债新发规模合计1.36万亿,和去年同期水平差不多,相对前置发行。另外,2月开始企业融资也明显改善,3月企业债净融资3288亿元,同比去年少增344亿元,修复的速度偏慢,企业信贷替代债券融资的特征延续。 整体来看,一季度社融整体表现亮眼,其中信贷是主要贡献,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再加上疫情期间积累需求的集中释放。从结构看,企业端国企、大型企业仍是加杠杆的主力,居民部门地产销售的拉动效应或较强。 2 居民融资继续改善 3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明显超出季节性,带动金融机构信贷余额增速上行至11.8%。结构上延续2月修复趋势,不仅企业中长贷高增长,居民信贷也明显回升,仅有票据融资在银行贷款偏强的情况下被挤出。 居民部门,在2月居民信贷明显改善后,3月的融资表现依然不错。3月居民信贷新增1.24万亿,已经超过2021年同期;同比多增4908亿元,增幅仅较2月小幅收窄。我们认为,居民信贷表现受地产拉动比较显著。从30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数据看,3月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43.6%,绝对水平回到2019年同期,对居民中长贷的支撑较强。而且由于消费类贷款利率偏低,居民短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支撑。 不过进入4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季节性回落,且回落速度明显偏快,平均已跌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4%左右(截至4月10日)。其中二、三线城市明显回落,均跌至历年同期最低水平。对居民融资来说,地产依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接下来地产表现继续走弱,那么居民信贷或又现反复。 企业中长贷维持多增。3月企业中长贷新增2.07万亿,同比继续多增7252亿元,仍在高位。我们预计,今年专项债仍前置发行,明显拉动基建类领域的融资表现,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环比上升5.4个百分点,意味着基建施工或偏强。从结构上来看,一季度强信贷供给下,国企等或仍是加杠杆主体。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在0.8%的低位,修复速度较慢。另外,票据融资的表现也对应了信贷整体较强。3月票据融资净减少4687亿元,为信贷腾挪额度。 3 金融、物价为何背离? 3月M2同比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2.7%,仍在相对高位。一方面信贷派生对M2仍有支撑,另一方面,结合专项债净融资看,3月财政支出力度弱于去年同期,对M2形成拖累。M1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至5.1%,尽管地产销售数据边际修复,但房企资金压力或仍然较大。 另外,存款方面,3月居民存款新增2.9万亿,同比增幅回落至2051亿元(2月1.08万亿、1月7900亿元)。随着人口出行明显恢复,居民消费也在逐步释放,居民存款增速出现小幅回落的迹象,或对应着居民消费意愿的边际回升。 最后,结合今年以来的CPI数据,为什么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物价数据指向了两种经济情境? 我们认为,金融数据的持续亮眼。一方面,或主要和信贷投放节奏前置有关系。而随着供给强度的下滑,需求的压力也将有所显现。另一方面,银行向国企、大型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但企业生产和投资的需求或仍偏弱。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社融对经济数据的领先、指示意义有所下降。而且从近期高频数据看,地产成交再度走弱,消费类店铺数量仍在减少,3月出口跌幅或继续扩大,经济恢复仍然偏弱,后续融资增速或有所回落,与物价数据的分化不会持续太久。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出口的结构:还有哪些亮点?(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经济复苏如何?海外风险多大?——2023年二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后地产时代:存钱,还是买股票?——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三(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打好组合拳,重在高质量——解读总理答记者问(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消费的“疤痕”:修复多少?——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二(海通总量 李林芷、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一(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通宏观梁中华、侯欢) “国庆”假期:消费、地产如何?——国内经济政策跟踪(海通宏观侯欢、梁中华) 强势美元:何时见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研究失灵了?——论几点研究感悟(海通宏观 梁中华) 房贷利率:还有多少空间?(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如何稳经济?(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地方财政:哪里压力更大?(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房地产:需要多少资金?(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汽车消费刺激:作用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多少经济可以恢复?(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预测社融与信贷?(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加息的关键变量:美国通胀怎么走?——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五(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港币:为何贬值,趋势如何?——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滞”与“胀”:加息能停否?(海通宏观 梁中华) 经济修复,需要多久?(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利率和增长:为何背离?——利率研究专题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70年代的滞胀回忆和资产配置(海通宏观 梁中华) 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是如何操作的?——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二(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