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监管要求收紧将如何影响债市?(东吴固收李勇 徐津晶 徐沐阳)20230407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基金监管要求收紧将如何影响债市?(东吴固收李勇 徐津晶 徐沐阳)20230407》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近期披露的部分债基招募说明书显示,在投资范围中,AA+信用债占信用资产的比例“不超过20%”,而此前标准多为“不高于50%”,即AA+级信用债的债基持仓比例上限明显下调,此外投资信用评级为AAA的信用债才可使用杠杆。基金监管要求趋紧,将对债市产生何种影响? 观点 ?2012年新《基金法》颁布以来,配套法规持续对基金的投资范围、组合久期和杠杆比例等进行约束:201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经全国人大修订后颁布,在基金市场准入、投资范围、业务运作、监管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是后续相关监管政策制定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要求基金总资产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封闭运作的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0%。随后,《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可转债、可交债、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20%。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要求打破刚兑、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过渡期结束后正式于2022年1月起实施。2021年6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不得投资于信用等级AA+以下的评级债券、资产支持证券、AAA评级以下的同业存单等金融工具,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2023年2月,《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要求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0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10%。 ?监管要求发布后,基金久期会相应变化并影响利率:2014年证监会要求基金总资产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杠杆从2014Q2的最高点155%一路下跌至2017Q1的114%,下降约41个百分点。此外,随着货币市场基金杠杆比例标准的不断严格,2015年后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杠杆水平始终维持在110%以内,久期方面,2015年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此后货币市场基金久期便显著缩短。基金久期的变动会边际影响利率表现,与长端利率变动呈现出负相关关系:2016年利率呈现上行趋势,虽然存在多因素的叠加作用,但受到基金资产久期缩短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018-2020年基金久期的抬升对应着长期利率下行。 ?从历史上来看公募债基对信用债投资的限制呈现趋紧态势:1)历史上对债基持有信用债评级及比例的调整主要针对纯债型基金,其占债基资产总净值的71%。2021年9月起新发纯债型基金的信用债投资范围普遍由AA及以上调整为AA+及以上。2)持仓方面,2021Q3债基共持有AA级信用债112亿元,占持仓信用债的2%,远低于此前监管规定的AA级占比上限20%,且仅占AA级信用债存量的0.25%。2022年债基的持仓信用债中仍有1.7%为AA级券种。3)二级市场方面,2021年9月前后各评级信用债收益率及利差走势基本趋同,并未出现显著分化。 ?近期债基监管调整或加深信用债评级分化,但影响有限:1)监管调整的范围上,基于历史经验预计仅适用于新发债基。2)持仓方面,2022年债基持有AA+信用债440亿元,占持仓信用债的5.6%,而AAA级占比则为93%,说明债基明显青睐高等级强资质品种,AA+级持仓远低于监管新要求。3)二级市场方面,2023年3月至今AAA及AA+信用债收益率双双下行,利差均呈平稳波动,AAA-AA+等级利差在持续收窄后于近期出现小幅回调,反弹幅度约为3bp,或系相关新闻发布后AA+信用债需求预期略微收缩所致。由于AA+债的债基持仓市值仅占存量的0.6%且此调整只针对新发债基,未来或加大信用分化,但程度甚微。 风险提示 (1)基金监管要求超预期变动:若后续基金监管要求中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方面发生显著调整,可能会使债券市场的供需变化超预期; (2)信息披露不足:就公开信息而言,基金的监管动态多通过新发基金的募集说明书及基金合同等文件显露,监管调整的具体适用范围等信息并不明确,实际可能会与预期推断存在差异; (3)债市异常波动:政策、经济等宏微观因素或导致债市出现超预期异常波动,改变公募基金的配置行为。 相关报告 ★“见微”系列★ 超前降准能否带来债券机会? 资金利率波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何理解“需求侧”的变化?(上)—从需求的分类和表现说起 降准如期而至! 利率下行还能走多远—从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角度思考 短期内稳汇率效果或显现,无需过度担忧人民币贬值 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意义更强 3.3%还是4.1%? 政策利率未变,LPR存在调降空间吗? 如何理解“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
事件 近期披露的部分债基招募说明书显示,在投资范围中,AA+信用债占信用资产的比例“不超过20%”,而此前标准多为“不高于50%”,即AA+级信用债的债基持仓比例上限明显下调,此外投资信用评级为AAA的信用债才可使用杠杆。基金监管要求趋紧,将对债市产生何种影响? 观点 ?2012年新《基金法》颁布以来,配套法规持续对基金的投资范围、组合久期和杠杆比例等进行约束:201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经全国人大修订后颁布,在基金市场准入、投资范围、业务运作、监管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是后续相关监管政策制定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要求基金总资产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封闭运作的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0%。随后,《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可转债、可交债、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20%。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要求打破刚兑、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过渡期结束后正式于2022年1月起实施。2021年6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不得投资于信用等级AA+以下的评级债券、资产支持证券、AAA评级以下的同业存单等金融工具,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2023年2月,《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要求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0天,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10%。 ?监管要求发布后,基金久期会相应变化并影响利率:2014年证监会要求基金总资产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杠杆从2014Q2的最高点155%一路下跌至2017Q1的114%,下降约41个百分点。此外,随着货币市场基金杠杆比例标准的不断严格,2015年后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杠杆水平始终维持在110%以内,久期方面,2015年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此后货币市场基金久期便显著缩短。基金久期的变动会边际影响利率表现,与长端利率变动呈现出负相关关系:2016年利率呈现上行趋势,虽然存在多因素的叠加作用,但受到基金资产久期缩短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018-2020年基金久期的抬升对应着长期利率下行。 ?从历史上来看公募债基对信用债投资的限制呈现趋紧态势:1)历史上对债基持有信用债评级及比例的调整主要针对纯债型基金,其占债基资产总净值的71%。2021年9月起新发纯债型基金的信用债投资范围普遍由AA及以上调整为AA+及以上。2)持仓方面,2021Q3债基共持有AA级信用债112亿元,占持仓信用债的2%,远低于此前监管规定的AA级占比上限20%,且仅占AA级信用债存量的0.25%。2022年债基的持仓信用债中仍有1.7%为AA级券种。3)二级市场方面,2021年9月前后各评级信用债收益率及利差走势基本趋同,并未出现显著分化。 ?近期债基监管调整或加深信用债评级分化,但影响有限:1)监管调整的范围上,基于历史经验预计仅适用于新发债基。2)持仓方面,2022年债基持有AA+信用债440亿元,占持仓信用债的5.6%,而AAA级占比则为93%,说明债基明显青睐高等级强资质品种,AA+级持仓远低于监管新要求。3)二级市场方面,2023年3月至今AAA及AA+信用债收益率双双下行,利差均呈平稳波动,AAA-AA+等级利差在持续收窄后于近期出现小幅回调,反弹幅度约为3bp,或系相关新闻发布后AA+信用债需求预期略微收缩所致。由于AA+债的债基持仓市值仅占存量的0.6%且此调整只针对新发债基,未来或加大信用分化,但程度甚微。 风险提示 (1)基金监管要求超预期变动:若后续基金监管要求中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方面发生显著调整,可能会使债券市场的供需变化超预期; (2)信息披露不足:就公开信息而言,基金的监管动态多通过新发基金的募集说明书及基金合同等文件显露,监管调整的具体适用范围等信息并不明确,实际可能会与预期推断存在差异; (3)债市异常波动:政策、经济等宏微观因素或导致债市出现超预期异常波动,改变公募基金的配置行为。 相关报告 ★“见微”系列★ 超前降准能否带来债券机会? 资金利率波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何理解“需求侧”的变化?(上)—从需求的分类和表现说起 降准如期而至! 利率下行还能走多远—从金融系统的融资成本角度思考 短期内稳汇率效果或显现,无需过度担忧人民币贬值 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意义更强 3.3%还是4.1%? 政策利率未变,LPR存在调降空间吗? 如何理解“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