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以下内容从迈科期货《【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 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日是4月15日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 国家安全共包括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1 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规。 国家安全工作安全观 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③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④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⑤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⑥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⑦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公民、组织安全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④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⑤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 ⑥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⑦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国/家/安/全/教/育/日 2 生物安全法 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1项”安全制度 ①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 ②风险调查评估制度 ③信息共享制度 ④信息发布制度 ⑤名单和清单制度 ⑥标准制度 ⑦生物安全审查制度 ⑧应急制度 ⑨调查溯源制度 ⑩国家准入制度 ①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 国/家/安/全/教/育/日 3 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 公民、组织应履行义务 ①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③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④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 ⑤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 ⑥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 ⑦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 ⑧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 国/家/安/全/教/育/日 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制定网络安全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①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②是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③是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迫切需要; ④是深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的迫切需要; ⑤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 网络安全法的亮点 ①是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②是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③是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④是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⑤是等级保护制度由政策推动上升为法律要求; ⑥是提出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⑦是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国/家/安/全/教/育/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根据该法的明文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国家安全道路。 来源 | 国安宣工作室
4·15国家安全教育日 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日是4月15日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 国家安全共包括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 1 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规。 国家安全工作安全观 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③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④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⑤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⑥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⑦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公民、组织安全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④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⑤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 ⑥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⑦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国/家/安/全/教/育/日 2 生物安全法 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1项”安全制度 ①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 ②风险调查评估制度 ③信息共享制度 ④信息发布制度 ⑤名单和清单制度 ⑥标准制度 ⑦生物安全审查制度 ⑧应急制度 ⑨调查溯源制度 ⑩国家准入制度 ①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应对制度 国/家/安/全/教/育/日 3 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 公民、组织应履行义务 ①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③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④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 ⑤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 ⑥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 ⑦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 ⑧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 国/家/安/全/教/育/日 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制定网络安全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①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②是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③是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迫切需要; ④是深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的迫切需要; ⑤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 网络安全法的亮点 ①是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 ②是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 ③是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 ④是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⑤是等级保护制度由政策推动上升为法律要求; ⑥是提出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⑦是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国/家/安/全/教/育/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根据该法的明文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国家安全道路。 来源 | 国安宣工作室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