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一碳究竟”系列报告(二):CCER市场未来可期

“一碳究竟”系列报告(二):CCER市场未来可期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期货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03-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一碳究竟”系列报告(二):CCER市场未来可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碳究竟”系列报告(二):CCER市场未来可期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一、CCER市场重启可期 在2022年12月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全球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下一步中国将争取尽早重启CCER市场。2023年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举行。北京绿交所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承建CCER交易平台。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在上述启动仪式上表示,CCER全国统一的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将为建设自愿减排市场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CCER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本专题报告将从以下两方面介绍什么是CCER,以及进行CCER体系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1、什么是CCER? (1)CCER定义介绍 根据2020 年 12 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指符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相关管理规定,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称 CCER。 CCER项目主要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2)CCER交易介绍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CCER市场是碳配额交易市场之外引入的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用于抵消配额的清缴。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减碳技术的发展和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 对于如果超出排放限额的控排企业,除了可以向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以外,还可以购买一定比例的CCER,来等同于配额进行履约。超额排放企业其实际排放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来自政府核定的排放限额获得的初始碳排放配额,第二种是从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第三种是从自愿减排企业购买的CCER。CCER的价格,一般价格会低于配额的价格,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完成履约,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综合性价比来进行考虑,但使用CCER项目来进行清缴配额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限制。无论该企业是否超排,都可以购买CCER来进行一定比例的碳抵消。 抵消机制:碳市场按照 1:1 的比例给予CCER替代碳排放配额,即1个单位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在全国碳市场中,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分试点区域市场来看,各试点地区对于抵消的比例和项目也有部分差异。如深圳、广州、天津、湖北、福建等试点城市抵消使用比例规定不得超过10%。对于可抵消的CCER项目也设置了一些地域、时效性的限制。 (3)CCER项目开发流程 鉴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环节多、程序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管理,应确保有关交易活动符合诚信原则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程序规则,所交易的减排量应真实可靠。 每一个合格的CCER项目的诞生,均进行严格的审定、备案流程,其中包括CCER项目管理和该项目的减排量管理两个阶段。对于CCER项目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六个步骤: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与监测、项目减排量核查与核证、项目减排量备案签发。由项目开发方、第三方审定/核查机构、国家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其中方法学方面,国家主管部门曾公布了12批方法学,共200个。 首先项目开发方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编写项目设计文件、并准备项目审定和申报备案所有必需的一整套证明材料和支持性文件。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在申请前应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审定机构审定,并出具项目审定报告。国家主管部门委托专家进行评估,并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备案。备案后的项目按照申报时的要求,按备案的项目设计文件、监测计划、监测手册实施项目监测活动,并编写项目监测报告,准备核证所需的支持性。经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产生减排量后,作为项目业主的企业在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减排量备案前,应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机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国家主管部门依据专家评估意见对减排量备案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减排量予以备案签发。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 2、CCER体系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1)发展历程回顾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保障资源减排交易活动有序开展,调动全社会自觉参与碳减排活动的积极性,为逐步建立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奠定技术和规则,标志着我国CCER逐步发展。 2015年,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正式上线,CCER交易正式开启。但运行两年后,由于CCER供大于求、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规范等问题。2017年3月发改委发布公告暂停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的受理,至今已有近6年的时间。 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中国碳交易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CCER交易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CCER交易市场是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CCER市场未来可期。 (2)各地区试点城市交易情况 CCER 的项目主要包括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减排项目。根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8月,CCER累计审定项目共2871个,已获批备案项目1315个,已签发项目总数391个,签发CCERs约7700多万吨。其中CCER项目中占比最高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发电项目占比33%,光伏项目占比达29%。另外,避免甲烷排放项目占比达14%,林业碳汇占比达3%。 根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8月底,全国CCERs累计成交量达4.49亿吨,分区域来看,上海成交量最多且市场最为活跃,广东、天津、北京等城市交易量也较多。其中上海 CCER累计成交量为1.73亿吨,占比38%;广东累计成交7256万吨,占比 16%;天津CCER累计成交6516万吨,占比14%;北京CCER累计成交4781万吨,占比11%。 (3)CCER市场展望 CCER市场的发展时间其实相对较短,从2012年国家主管部门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开始逐步启动CCER市场。2015年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正式上线,CCER交易正式开启。但由于CCER供大于求、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规范等问题。CCER市场交易也仅两年半的时间。2017年3月发改委发布公告暂停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的受理。但现在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中国碳交易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CCER交易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据《2022年中国碳市场年报》中显示,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按照5%抵消比例计算,控排企业对CCER的需求将达到近2亿吨。目前可使用的CCER都是2017年3月前产生的,相关减排总量约为7000万吨,当前仅电力行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存量的CCER项目远远不及其需求。未来随着高耗能行业逐步引入碳交易市场,CCER市场将供不应求。CCER市场是对于碳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企业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碳排放权或者CCER项目来进行碳配额的清缴工作。CCER市场重启也是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减排项目的发展,促进低碳技术的进一步更新升级。 光期黑色研究团队介绍 光大期货黑色研究团队,现有成员4人,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产业服务及期、现投研经验,为2018-2019年、2019-2020年上期所优秀黑色金属产业服务团队。 往 期 回 顾 “一碳究竟”系列报告(一):初探碳交易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