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指数增强基金如何实现收益增强?

指数增强基金如何实现收益增强?

作者:微信公众号【长江证券】/ 发布时间:2023-03-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指数增强基金如何实现收益增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近年来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给量化类私募策略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契机,尤其是2019年以来出现了量化产品“井喷式”发行的情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量化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如今国内管理规模超百亿的量化私募管理人已经高达数十家,其中甚至不乏资产规模近千亿的“私募巨舰”。 早期由于市场长年处于熊市环境,国内量化类私募产品以相对价值策略为主,彼时以“低风险、低回撤”的特征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此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迅速扩张提升了A股市场未来向上的趋势预期,量化选股逐渐取代相对价值策略成为量化私募产品布局中的首选,其中又以指数增强基金为发展主线。 什么是指数增强基金? 在进入指数增强基金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指数基金的概念,再进一步延展至指数增强基金以及关于“如何增强”的疑问。 指数基金是以特定指数(如宽基指数、行业指数、风格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通常而言,指数基金以减小跟踪误差为投资目的,使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标的指数相一致,以取得与标的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省去了选股的环节,指数基金又被称之为“傻瓜式”投资。 而指数增强基金则是主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有机结合,可以认为是介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型管理基金(或指数基金)之间的一种产品类型。指数增强基金的投资目标是要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持续超越标的指数的表现。简单来说,指数增强基金有指数基金“躺平”的特征,又有主动管理基金“进取”的一面。 从收益来源来看,指数基金获得的是承担指数贝塔风险的收益,即获取与标的指数的涨跌幅大致相当的收益(β收益)。而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被动复制指数部分的收益或市场收益,也就是如指数型基金一样承担了指数的贝塔风险所带来的收益(β);第二部分则是在所选取的成分股基础上获得的超额收益,即阿尔法收益(α)。 资料来源:上海概率投资 就跟踪指数而言,指数增强基金可以跟踪的指数范围较为宽泛,既可以是宽基指数,也可以是单一行业指数或其他主题指数。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等宽基指数是指数增强基金在β端对标的主流选择,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两个指数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当前发行产品的优先选项。 私募指数增强基金收益增强的主要途径 指数增强基金的β端和指数基金一样直观明了,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α端(超额收益),也就是指数增强基金中“增强”部分的收益。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指数增强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超额收益,从而达到收益“增强”的效果。以下几种收益“增强”的方式是在产品中较为常见的,但并不仅限于此。 (1)选股模型 对于大多数指数增强产品而言,量化选股模型是最主要的超额收益来源,也是核心竞争力。与主动选股主要根据投资经理经验进行判断相比,量化选股更加注重利用统计、数学方法等手段寻找与股票收益相关的因素(或因子)。当前量化选股的主流是多因子模型,其长处主要在于科学地进行跟踪指数以及进行风险控制,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干扰。 就量化多因子模型来看,目前各家量化机构普遍使用的因子基本可以归类为基本面因子、量价因子、舆情因子、另类因子等几大类,每个大类又可以拆分为N个细分因子类别。不同量化私募管理人对于大类因子或者细分因子的挖掘和使用方式不同、用不同因子配置的策略不同以及对各类因子的偏好不同,这些直接影响选股结果(或产品的超额收益)。因此,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找到适应市场的有效因子是私募管理人的主要课题。 (2)择时模型 2015年牛市“见顶”以来,股票市场“牛短熊长”的特征愈发明显,指数增强基金在β端的表现常常受制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单纯以“指数复制+选股”的模式将对产品净值带来较大的波动,尤其在持续下行行情中投资者体验较差。鉴于此,择时能力较强的私募一般是在既有策略中嵌入择时模块,通过对未来行情的预判进行仓位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回撤。 然而,无论主观投资还是量化投资,择时是投资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部分擅长择时的私募管理人可以采用择时模型来达到增强收益的效果,但通常的做法是将择时作为选股模型的一个补充,而更多的是选择放弃择时。 (3)行业轮动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存在行业轮动的,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大不相同。如果私募基金公司能够有效地把握行业风格轮动的信息,就能在行情启动前增加上行趋势行业的配置或降低低迷行业的配置(也就是行业“超配”或“低配”),通过偏离跟踪指数的行业配置来实现高于跟踪指数涨跌幅的超额收益。 基于行业轮动进行资产配置需要控制投资组合相对跟踪指数的行业偏离度,从而达到控制跟踪误差的目的。然而,现实中较多基于量化多因子模型的指数增强产品是倾向于保持行业中性的。量化私募管理人认为自身缺乏行业走势的研究判断,难以把握行业轮动方向,从而放弃行业偏配带来的收益(也可能是亏损)。 (4)股指期货增强 如果股指期货合约相对于现货指数是贴水状态,那么可以通过投资股指期货来模拟部分指数仓位,同时获得贴水收敛的增强收益。期货合约的点位如果比现货指数真实点位要低,就买期货合约。理论上来说,等到合约到期的时候,二者的点位一定是极其接近的,那么这段时间持有期货合约的多头一定是比现货指数要多赚一点。这种方式通过将部分资金配置于股指期货来跟踪标的指数,剩余的闲置资金运作则通过投资固收或者套利策略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5)T+0策略 T+0是目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比较常见的增强手段,许多量化私募管理人在指数增强的产品中叠加了T+0的策略,借助持仓的股票进行日内短线操作。T+0持仓周期非常短,仅仅是为了抓住股票非常短时间内的价格波动,因此其对持仓股票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有较高的要求。 在现实环境中,T+0策略既可以人工进行下单操作交易,又可以进行程序化下单交易。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AI机器人正在逐渐在量化交易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开始实现全AI交易的基金产品,由人工智能程序完全替代了人的投资决策。 (6)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能够带来的指数增强效应一般源于两方面:一是当私募管理人看好后市时,可以用自有股票或ETF作为保证金融资,放大杠杆进行持仓交易;二是由于复制指数的股票持仓基本上是固定的,私募管理人可以通过转融券业务借出持仓的股票获取票息收益。 (7)网下打新增强 在现有机制下,私募管理人可以通过利用基金产品的闲置资金参与股票市场的新股认购,并在新股上市后直接在二级市场进行卖出获利(一般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网下打新在某些特殊的阶段能够获得客观的收益,如2016年、2017年以及科创板上市以来。但随着网下打新中签率急剧下滑、新股上市连板天数不断缩减等情况的逐步显现,打新的性价比有明显的下降,通过网下打新进行收益增强的效果较难得到持续。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财富管理中心资产配置部 除了以上普遍使用的收益增强方式以外,指数增强基金还可以通过指数期权、场外个股期权、收益互换等形式来增强收益,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举。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私募指数增强基金的基本知识,后续我们将带大家了解更多关于量化私募的内容。如果大家有希望了解私募产品的策略,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可能在以后的公众号推文中为大家进行解读。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报告相关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相关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已力求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报告内容引发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告中所涉及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应为具有相应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私募基金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该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该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