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合集

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合集

作者:微信公众号【债海观潮】/ 发布时间:2023-03-2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合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联系人:薛冰 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一: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上篇) (点击访问全文) 核心观点: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到达新拐点。1962-1973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量在2000万左右,在2000年人口增量下降到1000万以下,2019年下降到500万以下,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减少约为85万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63年(7.51)到1978年(2.72)经历大幅下降,1992-2017年稳定在1.8左右,2021年已下降至1.1附近,已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较低,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从人口的年龄分布来看,老龄化正在加剧。 中国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大比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大比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本文运用Leslie模型基于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等变量和当前的人口特征,按照生育率低、中、高(分别为1.05、1.16、1.85)三个方案,预测了2026-2066年中国人口总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高生育率假设下,人口总数在2036年达到14.79亿的高峰后逐渐下降,在2066年降至13亿,劳动人口在2066年下降至7.2亿,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2056年达到32%高点后开始下降,人口的平均年龄在2015年上升至46.57岁。在中生育率假设下,2066年人口总数降至10.28亿左右,劳动人口降至5.6亿。在低生育率假设下,2066年人口总数降至10亿左右,劳动人口降至5.3亿,65岁以上老人的占比上升至接近39%,人口的平均年龄从当前39岁上升至54.45岁。 生产要素系列研究二: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下篇) (点击访问全文) 核心观点 人口数量的下降将造成劳动人口的进一步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以后,中国15-64岁劳动人口增速与GDP增长的同步性较高,劳动人口增速从2010年的2.5%波动下行至2020年的-2.7%,同期的GDP增速从10.6%下降至2.3%。人口老龄化从诸多方面影响经济发展,老龄化过程会降低劳动参与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入老龄化阶段后,抚养比的上升将会增加劳动人口抚养非劳动人口的负担,从而对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降低了劳动参与率;人口的减少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近些年制造业增加值与制造业人口的关系在减弱。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和抚养比的提升,居民消费率将有所提升,储蓄率将有所下降。1982-2021年中国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比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1982-2010年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总体上下降趋势,2010年以后由于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同时居民消费率也开始上升。老龄化进程将会对经济发展的结构造成重大影响,消费比例提升的同时,投资和出口比例有所下降。总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促进居住类支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在人口老龄化提升消费率的同时,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总抚养比的上升,失业率有所下降,行业年龄结构有所变化。2010年随着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的下降和总抚养比的上升,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4.3%下降到2019年的3.62%。2010-2020年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与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的变化相关性较大,老龄人口占比逐渐增多。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长期利率的走势较为一致。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发展经验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与青年/中年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原因包括:第一,青年人口的储蓄率低于中年人口,青年人口占比增加引发储蓄率的降低,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进而抬升了利率;第二,青年人口的借贷高于中年人口,青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增加了全社会资金需求,从而提高了利率水平。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