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重磅量产,正面迎战特斯拉电池!全面解析动力电池的机遇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重磅量产,正面迎战特斯拉电池!全面解析动力电池的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宁德时代又抛出“王炸”,麒麟电池终于迎来量产,直接赶超特斯拉4680电池,中国锂电池行业不愧是全球王者! 2023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股市投资者逐渐从新能源产业链撤出。投资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产生了分歧,对电池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特别是传统汽车厂商、特斯拉双双祭出降价大杀招,市场担心新能源产业链可能进入“短兵相接”的搏杀阶段。 正是在人心涣散之际,宁德时代再次承担起了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责任,不断在技术上推动行业迭代升级,用麒麟电池回应各种质疑。 不仅如此,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持续出台,这仍显示整个行业依然处于政策蜜月期,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值得期待。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介绍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探索技术进步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的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麒麟电池重磅量产,赶超特斯拉4680电池 在行业炸裂式增长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电池技术成为各大巨头博弈的关键,谁能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谁就可以占据最有力的竞争优势。 所谓的CTP电池技术,就是电芯到电池包(Cell to Pack)电池生产技术,由宁德时代于2019年正式发布。传统动力电池生产需要经历电芯、模组、电池包、底盘等流程,CTP电池直接省掉了模组环节,这就提升了电池包的容量和安全性。 随后宁德时代迭代升级了CTP 2.0技术,并在2021年大规模生产了CTP 2.0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就在去年6月,宁德时代重磅发布CTP 3.0麒麟电池。根据宁德时代的介绍,麒麟电池在无模组结构基础上,系统整合了水冷板、隔热垫、横纵梁等零部件为弹性夹层,特别是介于电芯之间的水冷功能将换热面积扩大了4倍,这些举措让电池包内部体积利用率高达72%。 磷酸铁锂版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三元高镍更是突破250Wh/Kg,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Km。新技术还支持10分钟快充、5分钟快速热启动,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寿命、低温性能。 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确定极氪汽车将成为麒麟电池的首发品牌,搭载麒麟电池后,极氪001续航里程将超1000公里。 自麒麟电池诞生以来,市场一直关注该电池量产进度。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麒麟电池已经实现量产,首发车型极氪009将于二季度交付。麒麟电池电量比特斯拉4680电池还要大,提升了13%。 在麒麟电池量产消息的刺激下,锂电池板块出现了久违的上涨,天宏锂电、新宙邦、蔚蓝锂芯等公司领涨。锂电池技术进步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那么当前新能源汽车需求面到底如何?接下来,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2、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爆表,今年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2022年,新能源汽车是全球车市的亮点,这让汽车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研究,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411万台,较2021年大幅增长44.4%。2022年纯电车销量高达771万辆,占比54.6%,较2021年狂增61.6%。五年前,纯电汽车销量仅为74万辆,纯电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主体部分为乘用车,2022年总量大增63%至1031万台。自去年9月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超过100万辆,12月甚至达到125万辆。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销量高达649万台,全球市占率超60%。欧洲紧随中国,全年销量达到247万辆;北美洲排名第三,销量为103万辆。 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虽然没有2022年那般光芒四射,但仍然是车市表现最好的细分领域。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03.2万辆、197.6万辆,同比增速均不足15%。累计数据来看,1-2月汽车产销量降幅均接近15%。 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5.2万辆、52.5万辆,同比增速分别高达48.8%、55.9%,市占率已经超过1/4。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大增61%。批发销量接近50万辆,同比增长56.1%。据批发销量计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0.6%。 从厂商来看,批发销量破万的企业达到10家,比亚迪超19万辆,特斯拉中国7.4万辆,广汽埃安突破3万辆,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超2万辆。 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国家补贴退坡的问题,但地方补贴政策持续出台。北京市商务局等7部门日前印发《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的通知, 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最高补贴1万元。 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汽协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将提升至35%。 3、麒麟电池再给国产电池厂商增添动力 和光伏一样,中国企业在锂电池领域已经建立起领先地位,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生动体现。 锂电池由四大部分构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占比接近50%,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成本占比相当。 在天量需求的刺激下,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巨头也在抢占宝贵的市场,不断扩大产能。 根据韩国权威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2023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3GWh,较2022年1月同比大增超18%。 中韩电池巨头成为行业大扩张的最重要动力,宁德时代1月电池装车量达11.2GWh,市占率已经达到33.9%。比亚迪装车量为5.8GWh,同比大增近80%,市占率达到17.6%。据此计算,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豪取世界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51.5%。 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SK On等日韩厂商分列第三到第六名,LG新能源的市占率紧随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后。日韩厂商经历了失意的2022年之后,也开始追赶中国厂商的步伐。 在这场动力电池的行业博弈中,中国企业依然占据优势。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市占率排名前十,但中创新航装车量出现明显下滑。 看完国际动力电池格局,让我们看看国内市场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发布的国内动力电池月度数据,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1.9GWh,同比大增60.4%。磷酸铁锂电池占据69.3%的市场份额,总量达到15.2GWh;三元电池装车量6.7GWh,占比30.6%。 比亚迪、宁德时代依然是双寡头企业,市占率分别达到43.76%、34.19%。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LG新能源、欣旺达成为第二梯队企业,市占率均超1%。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排名前十,但是市占率均低于1%。 随着麒麟电池量产,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又将迎来机遇期。根据iFinD数据库显示,市值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概念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璞泰来、先导智能、国轩高科、中伟股份、派能科技、格林美、杉杉股份、欣旺达、新宙邦、德方纳米、天能股份、容百科技、湖南裕能、贝特瑞、中国宝安、长远锂科、科达利、当升科技、孚能科技、鹏辉能源、星源材质、珠海冠宇、厦钨新能、南都电源等。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宁德时代又抛出“王炸”,麒麟电池终于迎来量产,直接赶超特斯拉4680电池,中国锂电池行业不愧是全球王者! 2023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股市投资者逐渐从新能源产业链撤出。投资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产生了分歧,对电池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特别是传统汽车厂商、特斯拉双双祭出降价大杀招,市场担心新能源产业链可能进入“短兵相接”的搏杀阶段。 正是在人心涣散之际,宁德时代再次承担起了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责任,不断在技术上推动行业迭代升级,用麒麟电池回应各种质疑。 不仅如此,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持续出台,这仍显示整个行业依然处于政策蜜月期,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值得期待。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介绍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探索技术进步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的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麒麟电池重磅量产,赶超特斯拉4680电池 在行业炸裂式增长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电池技术成为各大巨头博弈的关键,谁能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谁就可以占据最有力的竞争优势。 所谓的CTP电池技术,就是电芯到电池包(Cell to Pack)电池生产技术,由宁德时代于2019年正式发布。传统动力电池生产需要经历电芯、模组、电池包、底盘等流程,CTP电池直接省掉了模组环节,这就提升了电池包的容量和安全性。 随后宁德时代迭代升级了CTP 2.0技术,并在2021年大规模生产了CTP 2.0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就在去年6月,宁德时代重磅发布CTP 3.0麒麟电池。根据宁德时代的介绍,麒麟电池在无模组结构基础上,系统整合了水冷板、隔热垫、横纵梁等零部件为弹性夹层,特别是介于电芯之间的水冷功能将换热面积扩大了4倍,这些举措让电池包内部体积利用率高达72%。 磷酸铁锂版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三元高镍更是突破250Wh/Kg,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Km。新技术还支持10分钟快充、5分钟快速热启动,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寿命、低温性能。 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确定极氪汽车将成为麒麟电池的首发品牌,搭载麒麟电池后,极氪001续航里程将超1000公里。 自麒麟电池诞生以来,市场一直关注该电池量产进度。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麒麟电池已经实现量产,首发车型极氪009将于二季度交付。麒麟电池电量比特斯拉4680电池还要大,提升了13%。 在麒麟电池量产消息的刺激下,锂电池板块出现了久违的上涨,天宏锂电、新宙邦、蔚蓝锂芯等公司领涨。锂电池技术进步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那么当前新能源汽车需求面到底如何?接下来,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2、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爆表,今年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2022年,新能源汽车是全球车市的亮点,这让汽车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研究,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411万台,较2021年大幅增长44.4%。2022年纯电车销量高达771万辆,占比54.6%,较2021年狂增61.6%。五年前,纯电汽车销量仅为74万辆,纯电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主体部分为乘用车,2022年总量大增63%至1031万台。自去年9月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超过100万辆,12月甚至达到125万辆。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2年销量高达649万台,全球市占率超60%。欧洲紧随中国,全年销量达到247万辆;北美洲排名第三,销量为103万辆。 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虽然没有2022年那般光芒四射,但仍然是车市表现最好的细分领域。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03.2万辆、197.6万辆,同比增速均不足15%。累计数据来看,1-2月汽车产销量降幅均接近15%。 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5.2万辆、52.5万辆,同比增速分别高达48.8%、55.9%,市占率已经超过1/4。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大增61%。批发销量接近50万辆,同比增长56.1%。据批发销量计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0.6%。 从厂商来看,批发销量破万的企业达到10家,比亚迪超19万辆,特斯拉中国7.4万辆,广汽埃安突破3万辆,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超2万辆。 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国家补贴退坡的问题,但地方补贴政策持续出台。北京市商务局等7部门日前印发《北京市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的通知, 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最高补贴1万元。 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汽协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将提升至35%。 3、麒麟电池再给国产电池厂商增添动力 和光伏一样,中国企业在锂电池领域已经建立起领先地位,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生动体现。 锂电池由四大部分构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占比接近50%,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成本占比相当。 在天量需求的刺激下,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巨头也在抢占宝贵的市场,不断扩大产能。 根据韩国权威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统计,2023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3GWh,较2022年1月同比大增超18%。 中韩电池巨头成为行业大扩张的最重要动力,宁德时代1月电池装车量达11.2GWh,市占率已经达到33.9%。比亚迪装车量为5.8GWh,同比大增近80%,市占率达到17.6%。据此计算,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豪取世界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51.5%。 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SK On等日韩厂商分列第三到第六名,LG新能源的市占率紧随宁德时代、比亚迪之后。日韩厂商经历了失意的2022年之后,也开始追赶中国厂商的步伐。 在这场动力电池的行业博弈中,中国企业依然占据优势。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市占率排名前十,但中创新航装车量出现明显下滑。 看完国际动力电池格局,让我们看看国内市场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发布的国内动力电池月度数据,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1.9GWh,同比大增60.4%。磷酸铁锂电池占据69.3%的市场份额,总量达到15.2GWh;三元电池装车量6.7GWh,占比30.6%。 比亚迪、宁德时代依然是双寡头企业,市占率分别达到43.76%、34.19%。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LG新能源、欣旺达成为第二梯队企业,市占率均超1%。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排名前十,但是市占率均低于1%。 随着麒麟电池量产,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又将迎来机遇期。根据iFinD数据库显示,市值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概念股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璞泰来、先导智能、国轩高科、中伟股份、派能科技、格林美、杉杉股份、欣旺达、新宙邦、德方纳米、天能股份、容百科技、湖南裕能、贝特瑞、中国宝安、长远锂科、科达利、当升科技、孚能科技、鹏辉能源、星源材质、珠海冠宇、厦钨新能、南都电源等。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