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控通胀仍是首要目标——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控通胀仍是首要目标——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控通胀仍是首要目标——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并按计划缩表。 本次美联储声明较1月有较大变化。第一,删除 “预计持续加息是适宜的”,改为“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宜的”;第二,删除“通胀有所缓和”,强调“通胀依然很高”、“高度关注通胀风险”、“致力于恢复2%的通胀目标”;第三,新增“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富有弹性。最近的事态发展可能会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条件收紧,并给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带来压力”、“将密切关注未来发布的信息,并评估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终点利率不变,或还有1次加息。美联储点阵图显示,委员们对今年利率预期中枢为5.1%,与去年12月持平,不过区间从5.1%-5.4%变为5.1%-5.6%;明年利率中枢从4.1%上提到4.3%。其中,9成以上成员认为今年要加息至5.0%以上,39%的成员认为要加到5.25%,表明或还有1次加息;近8成成员认为明年至少降息50BP。 鲍威尔有何表态?关于银行风险,强调贷款计划有效满足了银行的需求,储户的储蓄是安全的;银行体系健康有韧性,加息已经得到充分消化,银行危机可能是可控的。关于加息,通胀依然很高,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如有必要,会继续加息;强调与会者认为今年不会降息。关于缩表,指出近期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反映了短期贷款,与货币政策无关;这种扩张是暂时的,“有益于”解决银行业问题。关于经济,强调经济衰退往往是非线性的,很难通过模型预测;仍然认为有一条通往“软着陆”的道路。不过,银行事件将导致信贷收紧,会影响经济。 1 如期加息25BP,控通胀仍是首要目标 如期加息25BP。2023年3月22日,美联储3月FOMC会议决定加息25BP,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4.75%-5.00%,利率回升至2006年6月以来的高点。此外,上调准备金余额利率(IORB)至4.90%,上调隔夜逆回购利率(ON RRP)至4.80%,上调主要信贷利率至5.00%,上调隔夜回购利率至5.00%。 按计划缩表,美联储将继续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上限为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 我们认为,美联储坚持加息,一方面是因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维护自身坚持控通胀的信誉。本次会议中,美联储声明将“通胀有所缓解”删除,鲍威尔也在新闻发布会中强调“当前的美国通胀水平仍然过高,劳动力市场仍然过于紧张,美联储仍然强烈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的既定目标。” 另一方面是想要表明银行体系依然稳健,为市场注入信心。近期海外中小银行的风险爆发,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大幅加息的结果。本轮加息是83年以来最快的一次,9次便累计加息475BP。 2 联储声明有较大变化 从声明来看,与2023年1月相比有较大变化。 关于经济方面,重申“消费和生产指标仍在适度增长,最近几个月,就业增长有所加快,并且增长强劲;失业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删除“俄乌地缘风险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加剧了全球的不确定性”。 关于通胀方面,删除“通货膨胀有所缓解”。强调“通货膨胀仍然很高”、“银行风险可能会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条件收紧,并给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带来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还不确定”、“委员会仍然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致力于恢复2%的通胀目标”。 关于加息方面,删除过去反复强调的“预计持续加息是适宜的”,改为“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宜的”,表明美联储加息近尾声。 关于银行风险,新增“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富有弹性”、“最近的事态发展可能会导致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条件收紧,并给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带来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还不确定”。 3 终点利率不变,或还有1次加息 终点利率不变。美联储将今年的利率中枢维持在5.1%不变,与去年12月持平,不过区间从5.1%-5.4%变为5.1%-5.6%。将明年的利率中枢从4.1%上调至4.3%,相比去年12月预期多了20BP。且2025年和长期的利率中枢依然维持在3.1%和2.5%不变。 或还有1次加息。美联储的点阵图显示,18位成员中9成以上预期2023年至少要加息至5.0%;39%的成员认为要加到5.25%,表明或还有1次加息。 在2023年加息至5.0%的基础上,7成以上成员认为明年至少降息50个BP,5成成员认为明年至少降息100个BP。 美联储的SEP,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期。将今年的GDP增速预期从0.5%下调到0.4%,明年的经济预期从1.6%大幅下调至1.2%。2025年的上调0.1个百分点至1.9%,长期经济预期仍维持在1.8%不变。 继续上调通胀预期。将今年通胀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3.3%,维持2024-2025年通胀预期不变。不过,将今明两年核心通胀预期均上调0.1个百分点至3.6%和2.6%,均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下调失业率预期。将今年失业率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4.5%,2023年失业率预期不变,将2025年失业率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4.6%。长期失业率预期仍维持在4.0%不变。 4 鲍威尔有何表态? 关于银行风险,强调贷款计划有效满足了银行的需求,储户的储蓄是安全的;将密切监测形势,会利用所有工具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强调美国银行体系不存在广泛的弱点,银行体系健康有韧性,加息已经得到充分消化,银行危机可能是适度的。 关于加息,指出曾考虑过停止加息,但加息得到共识。通胀依然很高,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如有必要,会继续加息。强调与会者认为今年不会降息;更紧的信贷条件可以替代加息。 关于缩表,指出依然在继续缩表,目前不改变缩表计划。近期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反映了短期贷款,与货币政策无关;这种扩张是暂时的,“有益于”解决银行业问题。截至3月15日,美联储公布的最新资产负债表显示,美联储流动性和信贷便利工具共贷出了3181.5亿美元,仅次于08年金融危机时期。其中,BTFP使用了119.4亿美元,贴现窗口使用量则暴增至1528.5亿美元(前一周仅4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08年金融危机时期高点为1000多亿美元)。 关于经济,强调经济衰退往往是非线性的,很难通过模型预测;仍然认为有一条通往“软着陆”的道路。不过,银行事件将导致信贷收紧,会影响经济。 此外,当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出,针对当前的市场动荡,拜登政府并未考虑扩大存款保险范围,因为这需要国会立法批准,财政部很难单方面采取行动。使得市场恐慌再度演绎。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银行风险演变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或有限,但中小银行破产或依然会出现。长期来看,当前全球供给端限制因素较多,在此背景下,若希望金融机构、经济体系都“平安无事”,需求端就难以明显收缩,通胀就下不来。我们预计,各国央行或大概率继续加息,金融机构、经济体系出现市场化出清,需求端萎缩,通胀压力缓解,然后才会开启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参见“《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翻开财政账本:今年怎么看?(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风险消除了吗?——对海外中小银行风险的定量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欧洲滞胀:影响哪些中国制造?(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如何稳就业:新增和净增的缺口解析(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财政如何“加力提效”?——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财政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海外的“重启”之路——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通宏观团队) 货币如何“类财政”?——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报告(货币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美元的再“变局”——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海外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利率的对比:寻找空间(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重启”之路——2023年海通宏观年度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