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支出端改善快于收入端——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支出端改善快于收入端——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导读 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显示支出端前置发力,收入端修复相对平稳。根据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3年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结构上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全年节奏前高后低,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 摘要 1、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负增,部分由于22年同期基数较高;从完成进度来看,与往年节奏基本持平。从结构来看,税收增速相对平稳,非税收入增速回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表现相对较好,土地相关税种走弱。 2、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提升,进度快于往年,体现前置发力的特征。从结构来看,民生类支出中的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明显回落;基建类支出增速有所提升。 3、2023年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走低,主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拖累;专项债提前批发行助力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支出进度处于历史较快水平。 4、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2023年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支出结构上,预计将更加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基建类支出更加依赖专项债和其他广义财政工具。 5、预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前高后低。开年两本账支出进度快于往年平均水平,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财政明显前置发力;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财政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需密切观察地产复苏力度和出口下行幅度。 6、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修复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负增,进度与往年基本持平。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部分由于22年同期基数较高;从完成进度来看,与往年节奏基本持平。 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增速相对平稳,非税收入增速回落。1-2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与上月基本持平;非税收入15.6%,较上月下降28.8个百分点。预计在经济复苏和22年留底退税导致的低基数下,未来税收收入增速有望逐步提升。 从税收结构来看,增值税表现好于消费税。1-2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6.3%,比上月下降12.5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8.4%,比上月大幅下滑81.9个百分点。留抵退税政策退出后,预计增值税收入仍将维持较快增长,消费税大幅下滑则主要是缴税节奏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均有改善,企业所得税表现好于个人所得税。1-2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4%,较上月提升2.6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4.0%,比上月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 出口退税增速回升转正,进口相关税种大幅下降。1-2月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增速9.7%,比上月大幅回升,可能与疫后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退税有关;而进口相关税种——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21.6%和27.1%,表明内需仍然偏弱。 土地增值税和契税走弱,地产复苏基础仍不稳固。1-2月契税收入同比下降4.0%,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22.4%,比上月下降26.3个百分点。地产相关税种整体疲弱,表明地产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 2. 一般公共支出进度高于往年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提升。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0%,比上月提升4.0个百分点。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目标的14.9%,进度为近六年最快水平。 民生类支出中的卫生健康支出增速下降。1-2月教育、社保和卫生健康三项民生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9.8%和23.3%,分别较上月提升2.9%、降低5.2%和降低9.1%。预计随着防疫支出的下降,卫生健康支出将趋势下降,教育和社保就业支出将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重点方向。 基建类支出增速小幅提升。1-2月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0.7%、11.4%和-0.2%。比上月分别降低1.9、提升18.5和提升0.4个百分点。 3. 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下降,支出有所提速 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下滑。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24.0%,较上月继续回落6.7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续22年以来疲弱态势,进度为近5年的最低水平。 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走弱。1月、2月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7.3%和22.4%,比2022年四季度30%以上的增速有所下降;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也继续回落。 专项债提前批发行助力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1.0%,降幅较上月收窄24.5个百分点。从支出进度来看,1-2月支出进度达到10.6%,仅次于2019水平。1-2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共发行827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近(8775亿元),在地方土地收入延续下行的背景下成为支撑支出端的主要资金来源。 4. 预计全年财政节奏前高后低 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较22年分别增加1.36亿和1.46亿元,与22年实际完成的较21年增加1214亿和1.5万亿相比,收入增量大幅增加,而支出增量小幅收缩,因此收支矛盾将明显改善。 2023年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2023年统筹两本账的广义实际赤字规模(包括国债、地方一般债、地方专项债、上年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等)约为9.76万亿,对应实际赤字率为7.5%,与22年完成情况基本持平,体现了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基调,符合我们前期提示的2023年财政温和扩张的观点。 支出结构上,预计将更加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基建类支出更加依赖专项债和其他广义财政工具。在支出总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财政将更加向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23年新增就业目标达到1200万的历史新高,考虑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预计社会保障与就业将是财政重要的支出方向,而基建类支出则需要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等广义财政工具来弥补。 预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前高后低。开年两本账支出进度快于往年平均水平,体现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财政前置发力;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财政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需密切观察地产复苏力度和出口下行幅度。 5.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导读 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显示支出端前置发力,收入端修复相对平稳。根据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3年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结构上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全年节奏前高后低,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 摘要 1、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负增,部分由于22年同期基数较高;从完成进度来看,与往年节奏基本持平。从结构来看,税收增速相对平稳,非税收入增速回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表现相对较好,土地相关税种走弱。 2、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提升,进度快于往年,体现前置发力的特征。从结构来看,民生类支出中的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明显回落;基建类支出增速有所提升。 3、2023年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走低,主因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拖累;专项债提前批发行助力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支出进度处于历史较快水平。 4、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2023年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支出结构上,预计将更加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基建类支出更加依赖专项债和其他广义财政工具。 5、预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前高后低。开年两本账支出进度快于往年平均水平,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财政明显前置发力;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财政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需密切观察地产复苏力度和出口下行幅度。 6、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修复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负增,进度与往年基本持平。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部分由于22年同期基数较高;从完成进度来看,与往年节奏基本持平。 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增速相对平稳,非税收入增速回落。1-2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与上月基本持平;非税收入15.6%,较上月下降28.8个百分点。预计在经济复苏和22年留底退税导致的低基数下,未来税收收入增速有望逐步提升。 从税收结构来看,增值税表现好于消费税。1-2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6.3%,比上月下降12.5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8.4%,比上月大幅下滑81.9个百分点。留抵退税政策退出后,预计增值税收入仍将维持较快增长,消费税大幅下滑则主要是缴税节奏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均有改善,企业所得税表现好于个人所得税。1-2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4%,较上月提升2.6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4.0%,比上月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 出口退税增速回升转正,进口相关税种大幅下降。1-2月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增速9.7%,比上月大幅回升,可能与疫后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退税有关;而进口相关税种——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21.6%和27.1%,表明内需仍然偏弱。 土地增值税和契税走弱,地产复苏基础仍不稳固。1-2月契税收入同比下降4.0%,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同比下降22.4%,比上月下降26.3个百分点。地产相关税种整体疲弱,表明地产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 2. 一般公共支出进度高于往年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提升。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0%,比上月提升4.0个百分点。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目标的14.9%,进度为近六年最快水平。 民生类支出中的卫生健康支出增速下降。1-2月教育、社保和卫生健康三项民生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9.8%和23.3%,分别较上月提升2.9%、降低5.2%和降低9.1%。预计随着防疫支出的下降,卫生健康支出将趋势下降,教育和社保就业支出将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重点方向。 基建类支出增速小幅提升。1-2月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0.7%、11.4%和-0.2%。比上月分别降低1.9、提升18.5和提升0.4个百分点。 3. 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下降,支出有所提速 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下滑。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24.0%,较上月继续回落6.7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延续22年以来疲弱态势,进度为近5年的最低水平。 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走弱。1月、2月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7.3%和22.4%,比2022年四季度30%以上的增速有所下降;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也继续回落。 专项债提前批发行助力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1.0%,降幅较上月收窄24.5个百分点。从支出进度来看,1-2月支出进度达到10.6%,仅次于2019水平。1-2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共发行827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近(8775亿元),在地方土地收入延续下行的背景下成为支撑支出端的主要资金来源。 4. 预计全年财政节奏前高后低 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预计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有望较22年明显缓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较22年分别增加1.36亿和1.46亿元,与22年实际完成的较21年增加1214亿和1.5万亿相比,收入增量大幅增加,而支出增量小幅收缩,因此收支矛盾将明显改善。 2023年广义赤字率7.5%,与22年基本持平,体现“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要求。2023年统筹两本账的广义实际赤字规模(包括国债、地方一般债、地方专项债、上年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等)约为9.76万亿,对应实际赤字率为7.5%,与22年完成情况基本持平,体现了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的总体基调,符合我们前期提示的2023年财政温和扩张的观点。 支出结构上,预计将更加向民生、特别是向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倾斜,基建类支出更加依赖专项债和其他广义财政工具。在支出总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财政将更加向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23年新增就业目标达到1200万的历史新高,考虑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预计社会保障与就业将是财政重要的支出方向,而基建类支出则需要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等广义财政工具来弥补。 预计全年财政支出节奏前高后低。开年两本账支出进度快于往年平均水平,体现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财政前置发力;后续若经济内生动能提升,财政支出力度将逐渐退坡,需密切观察地产复苏力度和出口下行幅度。 5.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明确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