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银行资负跟踪第19期】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银行资负跟踪第19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关注、标星,以便更快获得我们研究推送 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 倪军、王先爽、文雪阳 核心观点 本期:2023/3/4~3/10,上期2023/2/25~3/3,下同。 瑞士信贷的资负情况。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以下简称CS)在2022年年报中承认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次日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市场对于CS担忧情绪进一步升温。本报告对CS近五年财务报告进行了拆解,资负端,22年CS存款流出近40%,且年末存量存款期限偏短,若市场情绪持续恐慌,可能将继续面临挤兑压力,但CS资产端具备一定抗压能力,且已宣布其将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预计短期流动性压力可控;收益端,22年CS亏损超70亿,中收下降和高额所得税支出为主因。综合来看,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1)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2)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公司22年末LCR为144%,依旧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可变现资产较充足,预计流动性压力可控;(3)资本相对充足。22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资本安全垫稳固;(4)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公司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我们认为意义有四:(1)两会经济目标略低于市场预期,当前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2)通过降准释放长期基础货币,释放中性偏友好信号,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3)开年来资金预期不稳叠加信贷投放超预期,存单利率上行,降准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4)近期欧美银行体系出现风险事件,降准有助于稳定流动性环境和市场预期。(见《如何理解历史上唯二的3月份降准?》) 下期关注:下期关注3月份LPR报价情况,我们预计LPR报价不变。 本期MLF增量续作,9M以上存单发行规模占比近60%。Shibor3M:本期末2.50%,上期末2.50%。1月期票据利率:本期末2.56%,上期末2.54% 。NCD跟踪:目前总存量约14.39万亿元,平均利率2.40%。本期加权平均新发行利率2.66%,与上期持平。本期发行7,188亿元,平均发行期限0.65年。本期到期5,475亿元,预计下周到期6,031亿元。商业银行债与资本工具:更多数据参见正文图表。 目录索引 01 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本期关注: 关注1: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关注2:央行宣布降准25BP (一)本期关注1: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以下简称CS)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其中承认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次日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市场对于CS担忧情绪进一步升温,本报告将对CS近五年财务报告进行拆解。 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 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若发生破产则可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控冲击,因此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如瑞士央行已向CS提供500亿瑞郎贷款,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瑞银集团全面或部分收购CS,以挽回市场信心。 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2022年末,公司LCR为144%,较21年下降59pct,但在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依旧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短期可变现资产较为充足,且有瑞士央行兜底,预计整体流动性压力可控; 资本相对充足。截至2022年末,CS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0%、14.1%,均处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较高水平。 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公司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0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1.资负拆解:流动性压力整体可控 2022年CS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29.70%、-31.70%。 负债端,(1)2022年CS存款流出1666亿瑞郎,约为2021年存款余额的40%。据CS年报披露,2022Q4初,CS出现大量活期存款流出以及到期定期存款不再续期的情况,年末资金流出已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未逆转,客户存款在2022年第四季度减少了1380亿瑞郎。截至2022年末,CS存款中活期存款规模为1672亿瑞郎,定期存款661亿瑞郎,其中期限小于1M存款规模为225亿瑞郎,期限介于1M~3M存款规模为252亿瑞郎,期限介于3M~1Y存款规模为155亿瑞郎,期限大于1Y存款规模为28.39亿瑞郎;(2)2022年短期借款、长期负债规模分别缩减69.79亿和96.61亿,短期借款中主要压降了3M以上期限,压降规模52亿瑞郎;长期负债中,1Y以上期限规模压降了113亿瑞郎,同时3M~1Y期限长期负债增加54亿瑞郎,预计是出于缓解利息支出压力目的。 资产端,(1)2022年CS的现金、抵押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短期资产规模出现了大幅下降,预计是为了应对年末流动性风险,贷款规模同比下降9.44%,相对较为稳健;(2)未实现损失规模有限。CS金融投资已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主,HTM、AFS规模分别为9.21亿瑞郎、9.53亿瑞郎,涉及表内未实现损失仅1.96亿瑞郎,影响不大;(3)截至2022年末,CS可立即变现资产规模约1901亿瑞郎,可覆盖全部活期存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资产规模为2912亿瑞郎,对应期限负债规模为2948亿瑞郎。 总结来看,CS存款期限偏短,1Y以内存款占比近99%,因此若市场情绪持续恐慌,可能将继续面临一定的挤兑压力,但好在其资产端整体具备一定抗压能力,同时CS已宣布其将通过担保贷款工具和短期流动性工具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预计短期流动性压力可控。 2. 2022年CS亏损超70亿,中收下降和高额所得税支出为主因 2022年CS实现营业收入139亿瑞郎,同比下行48.16%,净利润亏损73亿瑞郎,较去年下降56亿瑞郎,ROE为-16.1%,已连续五个季度为负值。(1)2022年利息净收入为53亿瑞士法郎,较2021年下降5亿瑞士法郎,变化不大。2022年加息环境下,CS利息收入有所回升,但利息支出上升幅度更大,存款、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分别增加15.87亿瑞郎、10.72亿瑞郎;(2)非利息收入延续2021年的下降趋势,主要由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行32.42%,结构上来看,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50.45%,为主要拖累项;(3)信用减值损失小幅提升0.16亿瑞郎,变化不大,主要由于2021年因Archegos和Greensill双重暴雷影响,已计提了42亿瑞郎拨备,从结构上来看,2022年贷款减值损失计提1.88亿瑞郎,金融投资减值损失为-1.32亿瑞郎,同时表外资产减值损失近两年均为负值,可能是出于对利润的考量;(4)所得税支出大幅提升,2021年CS所得税支出为10.26亿瑞郎,2022年增加至40.48亿瑞郎,主要由于公司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全年战略审查,推动投行业务轻资本转型,在此过程中一次性确认了36.55亿瑞郎递延所得税费用。 分业务类型来看,CS有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资产管理、企业部门五大业务部门,2022年末分别贡献营收额49.52亿瑞郎、46.07亿瑞郎、40.93亿瑞郎、12.94亿瑞郎、-0.25亿瑞郎,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营收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分别较2021年下行29.57%(20.79亿瑞郎)、53.50%(53.01亿瑞郎)。 (1)投行业务2019年、2021年和2022年税前利润分别为19.10亿瑞郎、-34.73亿瑞郎、-31.16亿瑞郎,2021年出现明显下滑主要由于Archegos和Greensill双重暴雷造成的大额减值损失计提,2022年仍未出现明显回升,考虑到22年CS投行业务资产缩量1272.66亿瑞郎,营收减半,预计持续亏损一方面是由于Archegos和Greensill事件直接导致CS投行业务信誉、名声和市场份额大打折扣;另一方面,CS于去年下半年推动的投行业务轻资产转型,投行业务资产规模有所压降,可能也对其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 (2)财富管理业务2022年税前利润为-6.31亿瑞郎,较2021年下滑29.38亿瑞郎,一是由于CS在2022年出售Allfunds股权净损失5.88亿瑞士法郎;二是相关费用支出增加8.5亿瑞士法郎(诉讼费用&减值损失);三或是受到2022年下半年受到“破产传闻”波及,CS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缩水509亿瑞士法郎。 3.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 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若发生破产则可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控冲击,因此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如瑞士央行已向CS提供500亿瑞郎贷款,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瑞银集团全面或部分收购CS,以挽回市场信心。 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2022年末,公司LCR为144%,较21年下降59pct,但在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见表17)。根据我们前文分析,公司短期可变现资产较为充足,且有瑞士央行兜底,预计整体流动性压力可控; 资本相对充足。截至2022年末,CS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0%、14.1%,均处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较高水平(见表17)。利润为负依旧能保证资本充足率稳定主要由于(1)投行业务推行轻资本转型,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下行;(2)2022年末完成24亿美元增资;(3)2022年每股分红下降一半。 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0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二)本期关注2:央行宣布降准25BP 2023年3月17日,央行降准25BP,由于3月一般是财政存款集中投放期,央行很少在3月降准。本次时第二次央行3月降准,上一次时2016年3月(当时的宏观背景是股市大幅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所以本次降准时点超出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3月降准的原因与意义有四:首先,两会经济目标略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政策支持经济力度产生怀疑,央行选择在两会后落地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其次,22年12月25BP降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央行通过逆回购方式额外补充基础货币,逆回购余额快速垒至历史高位,1、2月末余额分别为2.2和1.9万亿元,为历史前二水平。我们估算1、2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额约3.0和3.6万亿元,超过50%的超额准备金依赖短期逆回购投放,市场资金预期不稳,担心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中性偏收,资金利率中枢已经超政策利率一段时间,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本次释放额约0.6万亿),向市场释放中性偏友好的信号,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再次,由于超储低位,资金预期不稳,叠加信贷投放超预期,开年来大行同业存单发行明显上量,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央行通过降准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最后,近期欧美银行体系出现银行风险事件,央行通过降准稳定流动性环境和市场预期,有助于增强我国银行体系抵抗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见《如何理解历史上唯二的3月份降准?》) (三)下期关注:LPR报价情况 下期关注3月份LPR报价情况,我们预计LPR报价不变。 (四)本期数据:本期MLF增量续作,9M以上存单发行规模占比近60% 本期(2023年3月11日~2023年3月17日,下同)央行动态、市场利率、银行融资追踪关键信息如下(详细图表见二、三章节): 央行动态跟踪: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4,6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320亿元,同时本期MLF增量续作4,810亿元,整体实现净投放7,12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630亿元逆回购到期。 资金利率上行,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上行44bp、9bp、16bp、63bp。 Shibor报价走势分化,1M上行3.3bp,1Y下行1.0bp。 NCD利率:本期NCD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与上期持平。收益率方面,1M期NCD收益率上行7.6bp,其余期限均有所下行,9M期下行幅度最大。 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行,30Y下行幅度最大,为3.5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上行2bp、1bp、1bp。 银行融资追踪: 同业存单方面,截至本期末,同业存单存量规模为14.39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40%,平均剩余期限为136.72天。本期累计发行同业存单7,188亿元,募集完成率92.4%,其中AA+级以下68.3%。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与上期持平,加权发行期限0.65年(上期:0.58年)。本期同业存单到期6,031亿元,到期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33%,预计下期到期6,779亿元。 商业银行债券方面,本期有两笔商业银行债计划发行,1笔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30亿元。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债券存量规模为2.56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1月期收窄幅度最大,中长期中7年期收窄幅度最大。本期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515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55亿元 商业银行次级债方面,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次级债存量规模为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收窄幅度最大的为3月期,中长期中收窄幅度最大为7年期。本期有1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亿元,预计下期有2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5亿元。 更多详细数据见二三章图表。 02 央行动态与市场利率 (一)央行动态:本期MLF增量续作 本期(2023年3月13日~3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4,6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320亿元,同时本期MLF增量续作4,810亿元,整体实现净投放7,12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63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410亿元、290亿元、1,040亿元、1,090亿元、1,800亿元。 (二)市场利率:本期各期限国债利率均下行 资金利率:本期资金利率上行,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上行44bp、9bp、16bp、63bp。 Shibor报价:本期各期限Shibor报价走势分化,1M上行3.3bp,1Y下行1.0bp。 NCD利率:1M期NCD收益率上行7.6bp,其余期限均有所下行,9M期下行幅度最大,为5.7bp。 国债利率:本期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所下行,30Y下行幅度最大,为3.5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上行2bp、1bp、1bp。 03 银行融资追踪 本期跟踪时间区间为2023年3月11日~2023年3月17日,上期为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0日,下期为2023年3月18日~2023年3月24日。 (一)同业存单:本期9M以上同业存单发行占比59% 1. 存量:目前总存量约14.39万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40%, 平均剩余期限为136.72天。 2. 发行:本期总发行7,188亿元,日均发行1,438亿元(上期1,730亿元),本期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上期2.66%),AAA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4%(上期:2.65%),AA+级以下2.92%(上期:2.87%)。本期加权发行期限0.65年(上期:0.58年),1年期发行占比37%(上期:30%),3个月期发行占比18%(上期:29%),9M以上发行占比59%(上期:49%)。 3. 募集完成率方面:本期整体募集完成率92.4%(上期:91.1%),AA+级以下68.3%(上期:78.2%)。 4. 净融资与到期:本期到期6,031亿元,净融资额1,157亿元,预计下期到期6,779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21,250亿元,日均到期708亿元,本期到期存单平均利率为2.33%。 (二)商业银行债:本期5笔商业银行债到期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2.56万亿元。 2.发行:本期有两笔商业银行债计划发行,1笔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30亿元,评级为AAA。 3.信用利差: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1月期收窄幅度最大,收窄幅度超13BP;中长期中7年期收窄幅度最大,收窄幅度超7BP。 4.到期方面:本期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515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55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11笔,到期规模860亿元。 (三)资本工具:本期3M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收窄超14BP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 2.发行: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 3.信用利差: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收窄幅度最大的为3月期,收窄幅度超14bp;中长期中收窄幅度最大为7年期,收窄超11bp。 4.到期:本期二级资本工具到期1笔,共计到期10亿元,预计下期有2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5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7笔,到期规模167亿元。 (四)商业银行存单、金融债、资本工具存量一览 04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下行超预期。 (2)疫情反复对经济扰动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融资需求大幅下滑、息差快速收窄、资产质量压力显著上升。 (3)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当前国外局势较为复杂,且近期欧美银行体系爆发风险事件,可能带来超预期金融风险。 (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利率大幅波动,导致流动性风险超预期上升。 倪军:SAC 执证号:S0260518020004 屈俊:SAC 执证号:S0260515030005,SFC CE No. BLZ443 王先爽:SAC 执证号:S0260520040002 李佳鸣:SAC执政号:S0260521080001 伍嘉慧:SAC执政号:S0260522070008 报告原文:《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银行资负跟踪第19期》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9日 报告正文请参阅广发研报系统(可向对口销售咨询登入方式): https://research.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
欢迎关注、标星,以便更快获得我们研究推送 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 倪军、王先爽、文雪阳 核心观点 本期:2023/3/4~3/10,上期2023/2/25~3/3,下同。 瑞士信贷的资负情况。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以下简称CS)在2022年年报中承认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次日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市场对于CS担忧情绪进一步升温。本报告对CS近五年财务报告进行了拆解,资负端,22年CS存款流出近40%,且年末存量存款期限偏短,若市场情绪持续恐慌,可能将继续面临挤兑压力,但CS资产端具备一定抗压能力,且已宣布其将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预计短期流动性压力可控;收益端,22年CS亏损超70亿,中收下降和高额所得税支出为主因。综合来看,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1)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2)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公司22年末LCR为144%,依旧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可变现资产较充足,预计流动性压力可控;(3)资本相对充足。22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资本安全垫稳固;(4)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公司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我们认为意义有四:(1)两会经济目标略低于市场预期,当前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2)通过降准释放长期基础货币,释放中性偏友好信号,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3)开年来资金预期不稳叠加信贷投放超预期,存单利率上行,降准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4)近期欧美银行体系出现风险事件,降准有助于稳定流动性环境和市场预期。(见《如何理解历史上唯二的3月份降准?》) 下期关注:下期关注3月份LPR报价情况,我们预计LPR报价不变。 本期MLF增量续作,9M以上存单发行规模占比近60%。Shibor3M:本期末2.50%,上期末2.50%。1月期票据利率:本期末2.56%,上期末2.54% 。NCD跟踪:目前总存量约14.39万亿元,平均利率2.40%。本期加权平均新发行利率2.66%,与上期持平。本期发行7,188亿元,平均发行期限0.65年。本期到期5,475亿元,预计下周到期6,031亿元。商业银行债与资本工具:更多数据参见正文图表。 目录索引 01 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本期关注: 关注1: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关注2:央行宣布降准25BP (一)本期关注1: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以下简称CS)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其中承认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次日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市场对于CS担忧情绪进一步升温,本报告将对CS近五年财务报告进行拆解。 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 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若发生破产则可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控冲击,因此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如瑞士央行已向CS提供500亿瑞郎贷款,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瑞银集团全面或部分收购CS,以挽回市场信心。 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2022年末,公司LCR为144%,较21年下降59pct,但在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依旧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短期可变现资产较为充足,且有瑞士央行兜底,预计整体流动性压力可控; 资本相对充足。截至2022年末,CS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0%、14.1%,均处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较高水平。 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公司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0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1.资负拆解:流动性压力整体可控 2022年CS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29.70%、-31.70%。 负债端,(1)2022年CS存款流出1666亿瑞郎,约为2021年存款余额的40%。据CS年报披露,2022Q4初,CS出现大量活期存款流出以及到期定期存款不再续期的情况,年末资金流出已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未逆转,客户存款在2022年第四季度减少了1380亿瑞郎。截至2022年末,CS存款中活期存款规模为1672亿瑞郎,定期存款661亿瑞郎,其中期限小于1M存款规模为225亿瑞郎,期限介于1M~3M存款规模为252亿瑞郎,期限介于3M~1Y存款规模为155亿瑞郎,期限大于1Y存款规模为28.39亿瑞郎;(2)2022年短期借款、长期负债规模分别缩减69.79亿和96.61亿,短期借款中主要压降了3M以上期限,压降规模52亿瑞郎;长期负债中,1Y以上期限规模压降了113亿瑞郎,同时3M~1Y期限长期负债增加54亿瑞郎,预计是出于缓解利息支出压力目的。 资产端,(1)2022年CS的现金、抵押证券、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短期资产规模出现了大幅下降,预计是为了应对年末流动性风险,贷款规模同比下降9.44%,相对较为稳健;(2)未实现损失规模有限。CS金融投资已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主,HTM、AFS规模分别为9.21亿瑞郎、9.53亿瑞郎,涉及表内未实现损失仅1.96亿瑞郎,影响不大;(3)截至2022年末,CS可立即变现资产规模约1901亿瑞郎,可覆盖全部活期存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资产规模为2912亿瑞郎,对应期限负债规模为2948亿瑞郎。 总结来看,CS存款期限偏短,1Y以内存款占比近99%,因此若市场情绪持续恐慌,可能将继续面临一定的挤兑压力,但好在其资产端整体具备一定抗压能力,同时CS已宣布其将通过担保贷款工具和短期流动性工具向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郎,预计短期流动性压力可控。 2. 2022年CS亏损超70亿,中收下降和高额所得税支出为主因 2022年CS实现营业收入139亿瑞郎,同比下行48.16%,净利润亏损73亿瑞郎,较去年下降56亿瑞郎,ROE为-16.1%,已连续五个季度为负值。(1)2022年利息净收入为53亿瑞士法郎,较2021年下降5亿瑞士法郎,变化不大。2022年加息环境下,CS利息收入有所回升,但利息支出上升幅度更大,存款、长期借款利息支出分别增加15.87亿瑞郎、10.72亿瑞郎;(2)非利息收入延续2021年的下降趋势,主要由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行32.42%,结构上来看,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50.45%,为主要拖累项;(3)信用减值损失小幅提升0.16亿瑞郎,变化不大,主要由于2021年因Archegos和Greensill双重暴雷影响,已计提了42亿瑞郎拨备,从结构上来看,2022年贷款减值损失计提1.88亿瑞郎,金融投资减值损失为-1.32亿瑞郎,同时表外资产减值损失近两年均为负值,可能是出于对利润的考量;(4)所得税支出大幅提升,2021年CS所得税支出为10.26亿瑞郎,2022年增加至40.48亿瑞郎,主要由于公司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全年战略审查,推动投行业务轻资本转型,在此过程中一次性确认了36.55亿瑞郎递延所得税费用。 分业务类型来看,CS有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资产管理、企业部门五大业务部门,2022年末分别贡献营收额49.52亿瑞郎、46.07亿瑞郎、40.93亿瑞郎、12.94亿瑞郎、-0.25亿瑞郎,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营收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分别较2021年下行29.57%(20.79亿瑞郎)、53.50%(53.01亿瑞郎)。 (1)投行业务2019年、2021年和2022年税前利润分别为19.10亿瑞郎、-34.73亿瑞郎、-31.16亿瑞郎,2021年出现明显下滑主要由于Archegos和Greensill双重暴雷造成的大额减值损失计提,2022年仍未出现明显回升,考虑到22年CS投行业务资产缩量1272.66亿瑞郎,营收减半,预计持续亏损一方面是由于Archegos和Greensill事件直接导致CS投行业务信誉、名声和市场份额大打折扣;另一方面,CS于去年下半年推动的投行业务轻资产转型,投行业务资产规模有所压降,可能也对其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 (2)财富管理业务2022年税前利润为-6.31亿瑞郎,较2021年下滑29.38亿瑞郎,一是由于CS在2022年出售Allfunds股权净损失5.88亿瑞士法郎;二是相关费用支出增加8.5亿瑞士法郎(诉讼费用&减值损失);三或是受到2022年下半年受到“破产传闻”波及,CS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缩水509亿瑞士法郎。 3.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 我们认为CS短期内破产概率不大,原因如下: CS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体量较大,若发生破产则可能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控冲击,因此预计监管当局将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市场情绪,如瑞士央行已向CS提供500亿瑞郎贷款,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瑞银集团全面或部分收购CS,以挽回市场信心。 流动性好于预期,可承受短期挤兑压力。2022年末,公司LCR为144%,较21年下降59pct,但在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见表17)。根据我们前文分析,公司短期可变现资产较为充足,且有瑞士央行兜底,预计整体流动性压力可控; 资本相对充足。截至2022年末,CS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20.0%、14.1%,均处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较高水平(见表17)。利润为负依旧能保证资本充足率稳定主要由于(1)投行业务推行轻资本转型,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下行;(2)2022年末完成24亿美元增资;(3)2022年每股分红下降一半。 CS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无论是存款挤兑,还是创收下滑,均源自CS近年来多次暴雷、丑闻所导致的信用危机,2022年CS仅法律诉讼费用支出便高达13亿瑞郎,这映射了公司内控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内控问题短期内不会使CS破产,但长期来看,若信用危机持续发酵,CS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二)本期关注2:央行宣布降准25BP 2023年3月17日,央行降准25BP,由于3月一般是财政存款集中投放期,央行很少在3月降准。本次时第二次央行3月降准,上一次时2016年3月(当时的宏观背景是股市大幅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所以本次降准时点超出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3月降准的原因与意义有四:首先,两会经济目标略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政策支持经济力度产生怀疑,央行选择在两会后落地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其次,22年12月25BP降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央行通过逆回购方式额外补充基础货币,逆回购余额快速垒至历史高位,1、2月末余额分别为2.2和1.9万亿元,为历史前二水平。我们估算1、2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额约3.0和3.6万亿元,超过50%的超额准备金依赖短期逆回购投放,市场资金预期不稳,担心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中性偏收,资金利率中枢已经超政策利率一段时间,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本次释放额约0.6万亿),向市场释放中性偏友好的信号,有助于市场预期稳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再次,由于超储低位,资金预期不稳,叠加信贷投放超预期,开年来大行同业存单发行明显上量,同业存单利率上行,央行通过降准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最后,近期欧美银行体系出现银行风险事件,央行通过降准稳定流动性环境和市场预期,有助于增强我国银行体系抵抗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见《如何理解历史上唯二的3月份降准?》) (三)下期关注:LPR报价情况 下期关注3月份LPR报价情况,我们预计LPR报价不变。 (四)本期数据:本期MLF增量续作,9M以上存单发行规模占比近60% 本期(2023年3月11日~2023年3月17日,下同)央行动态、市场利率、银行融资追踪关键信息如下(详细图表见二、三章节): 央行动态跟踪: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4,6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320亿元,同时本期MLF增量续作4,810亿元,整体实现净投放7,12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630亿元逆回购到期。 资金利率上行,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上行44bp、9bp、16bp、63bp。 Shibor报价走势分化,1M上行3.3bp,1Y下行1.0bp。 NCD利率:本期NCD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与上期持平。收益率方面,1M期NCD收益率上行7.6bp,其余期限均有所下行,9M期下行幅度最大。 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行,30Y下行幅度最大,为3.5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上行2bp、1bp、1bp。 银行融资追踪: 同业存单方面,截至本期末,同业存单存量规模为14.39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40%,平均剩余期限为136.72天。本期累计发行同业存单7,188亿元,募集完成率92.4%,其中AA+级以下68.3%。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与上期持平,加权发行期限0.65年(上期:0.58年)。本期同业存单到期6,031亿元,到期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33%,预计下期到期6,779亿元。 商业银行债券方面,本期有两笔商业银行债计划发行,1笔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30亿元。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债券存量规模为2.56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1月期收窄幅度最大,中长期中7年期收窄幅度最大。本期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515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55亿元 商业银行次级债方面,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次级债存量规模为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收窄幅度最大的为3月期,中长期中收窄幅度最大为7年期。本期有1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亿元,预计下期有2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5亿元。 更多详细数据见二三章图表。 02 央行动态与市场利率 (一)央行动态:本期MLF增量续作 本期(2023年3月13日~3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4,6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320亿元,同时本期MLF增量续作4,810亿元,整体实现净投放7,12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63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410亿元、290亿元、1,040亿元、1,090亿元、1,800亿元。 (二)市场利率:本期各期限国债利率均下行 资金利率:本期资金利率上行,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上行44bp、9bp、16bp、63bp。 Shibor报价:本期各期限Shibor报价走势分化,1M上行3.3bp,1Y下行1.0bp。 NCD利率:1M期NCD收益率上行7.6bp,其余期限均有所下行,9M期下行幅度最大,为5.7bp。 国债利率:本期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所下行,30Y下行幅度最大,为3.5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上行2bp、1bp、1bp。 03 银行融资追踪 本期跟踪时间区间为2023年3月11日~2023年3月17日,上期为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0日,下期为2023年3月18日~2023年3月24日。 (一)同业存单:本期9M以上同业存单发行占比59% 1. 存量:目前总存量约14.39万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40%, 平均剩余期限为136.72天。 2. 发行:本期总发行7,188亿元,日均发行1,438亿元(上期1,730亿元),本期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上期2.66%),AAA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4%(上期:2.65%),AA+级以下2.92%(上期:2.87%)。本期加权发行期限0.65年(上期:0.58年),1年期发行占比37%(上期:30%),3个月期发行占比18%(上期:29%),9M以上发行占比59%(上期:49%)。 3. 募集完成率方面:本期整体募集完成率92.4%(上期:91.1%),AA+级以下68.3%(上期:78.2%)。 4. 净融资与到期:本期到期6,031亿元,净融资额1,157亿元,预计下期到期6,779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21,250亿元,日均到期708亿元,本期到期存单平均利率为2.33%。 (二)商业银行债:本期5笔商业银行债到期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2.56万亿元。 2.发行:本期有两笔商业银行债计划发行,1笔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30亿元,评级为AAA。 3.信用利差: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1月期收窄幅度最大,收窄幅度超13BP;中长期中7年期收窄幅度最大,收窄幅度超7BP。 4.到期方面:本期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515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55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11笔,到期规模860亿元。 (三)资本工具:本期3M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收窄超14BP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 2.发行: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 3.信用利差:本期各期限信用利差均收窄,短期中收窄幅度最大的为3月期,收窄幅度超14bp;中长期中收窄幅度最大为7年期,收窄超11bp。 4.到期:本期二级资本工具到期1笔,共计到期10亿元,预计下期有2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5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7笔,到期规模167亿元。 (四)商业银行存单、金融债、资本工具存量一览 04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下行超预期。 (2)疫情反复对经济扰动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融资需求大幅下滑、息差快速收窄、资产质量压力显著上升。 (3)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当前国外局势较为复杂,且近期欧美银行体系爆发风险事件,可能带来超预期金融风险。 (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利率大幅波动,导致流动性风险超预期上升。 倪军:SAC 执证号:S0260518020004 屈俊:SAC 执证号:S0260515030005,SFC CE No. BLZ443 王先爽:SAC 执证号:S0260520040002 李佳鸣:SAC执政号:S0260521080001 伍嘉慧:SAC执政号:S0260522070008 报告原文:《瑞士信贷是否会破产?——银行资负跟踪第19期》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9日 报告正文请参阅广发研报系统(可向对口销售咨询登入方式): https://research.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