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偏低,支出加码——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收入偏低,支出加码——2023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收入增速偏低。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21%,低于过去两年来的同期水平。财政收入增速偏低,反映了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有不错表现,但是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有所回落,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大幅下滑。此外,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仍有较强支撑。 支出增速回升。今年前2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略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在收入增长发力的情况下,支出端仍然保持了必要强度,并且优先于民生保障。 今年前2个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扩大,在全年的预算进度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主因在于,房地产需求仍未趋势性好转,企业拿地意愿偏低。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因在于专项债发行进度靠前,但是收入端的大幅回落仍对支出形成较多约束。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3月17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我们认为,今年稳增长的方向不会变,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叠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际财政力度会采取必要强度,但并不是要强刺激经济的思路。 1 收入增速:非税拉动,整体偏低 财政收入增速偏低。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2023年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21%,低于过去两年来的同期水平。财政收入增速偏低,反映了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 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2023年1-2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同比下降3.4%。分税种看,今年前2个月,随着留抵退税一次性安排的退出,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6.3%。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4%,而去年全年增速为3.9%,反映企业经营逐步恢复。此外,出口退税同比增速9.7%,说明短期出口有所改善,但或与前期积压的订单需求集中释放有关,长期看出口仍面临下行压力。 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4%,不及去年全年增速6.6%。或受此影响,消费税同比增速-18.4%,与去年全年增速差距较大。值得关注的是,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同比增速分别为-21.6%、-27%,表现偏低。 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仍有较强支撑。2022年非税收入比上年增长24.4%,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44.4%。2023年1-2月累计,非税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15.6%。 非税收入增速虽然边际回落,但是表现并不算差,并且对财政收入给与了有力支撑。 2 支出端:增速回升,兜牢民生 支出增速回升。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1%,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3.0%。2023年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4.9%,略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在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支出端仍然保持了必要强度,反映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分项看,民生支出仍是重点。2023年1-2月累计,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支出分别同比增长23.2%、9.8%,均高于去年全年增速,不过相比去年12月增速有所回落。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或将边际回落。此外,今年前两个月,教育支出同比增速1.4%,相比去年12月增速有所回升,但不及去年全年增速水平。整体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然优先民生保障。 基建支出增速仍然偏低。2023年1-2月累计,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速11.4%,高于去年全年增速。相比之下,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同比增速分别为-0.2%、0.7%,延续偏低水平。整体来看,狭义财政支出主要兜牢民生,基建投资仍然需要广义财政拉动。 3 政府性基金降幅:收入扩大,支出收窄 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扩大。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上年下降20.6%,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17.2%。2023年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中央、地方同比增速分别为6.2%、-26.1%。今年前两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8.9%,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主因在于,房地产需求仍未趋势性好转,年初以来降幅收窄,主因或在于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所以企业拿地意愿偏低。今年前两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 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上年下降2.5%。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35.5%。2023年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493亿元,同比下降11%,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0.6%,略高于去年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因在于专项债发行进度靠前,但是收入端的大幅回落仍对支出形成较多约束。 2023年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分别为约4911.8亿元、3357.5亿元,合计发行进度约21.8%,与去年的节奏差距不大。我们认为,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前置或将延续,通过快发快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为重要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支持,但整体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基建项目的投资。从前两个月的发行用途来看,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比重分别达到33.9%、15.9%、2.4%、0.9%。 总结来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3月17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我们认为,今年稳增长的方向不会变,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叠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际财政力度会采取必要强度,但并不是要强刺激经济的思路。稳增长的发力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更加密切,尤其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承担“类财政”功能,同时财政政策通过“贴息”予以配合。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欧洲滞胀:影响哪些中国制造?(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如何稳就业:新增和净增的缺口解析(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财政如何“加力提效”?——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财政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海外的“重启”之路——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通宏观团队) 货币如何“类财政”?——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报告(货币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美元的再“变局”——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海外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利率的对比:寻找空间(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重启”之路——2023年海通宏观年度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收入增速偏低。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21%,低于过去两年来的同期水平。财政收入增速偏低,反映了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有不错表现,但是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有所回落,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大幅下滑。此外,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仍有较强支撑。 支出增速回升。今年前2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略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在收入增长发力的情况下,支出端仍然保持了必要强度,并且优先于民生保障。 今年前2个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扩大,在全年的预算进度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主因在于,房地产需求仍未趋势性好转,企业拿地意愿偏低。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因在于专项债发行进度靠前,但是收入端的大幅回落仍对支出形成较多约束。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3月17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我们认为,今年稳增长的方向不会变,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叠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际财政力度会采取必要强度,但并不是要强刺激经济的思路。 1 收入增速:非税拉动,整体偏低 财政收入增速偏低。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2023年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21%,低于过去两年来的同期水平。财政收入增速偏低,反映了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稳固。 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比上年下降3.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2023年1-2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同比下降3.4%。分税种看,今年前2个月,随着留抵退税一次性安排的退出,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6.3%。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4%,而去年全年增速为3.9%,反映企业经营逐步恢复。此外,出口退税同比增速9.7%,说明短期出口有所改善,但或与前期积压的订单需求集中释放有关,长期看出口仍面临下行压力。 相比之下,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4%,不及去年全年增速6.6%。或受此影响,消费税同比增速-18.4%,与去年全年增速差距较大。值得关注的是,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同比增速分别为-21.6%、-27%,表现偏低。 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仍有较强支撑。2022年非税收入比上年增长24.4%,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44.4%。2023年1-2月累计,非税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15.6%。 非税收入增速虽然边际回落,但是表现并不算差,并且对财政收入给与了有力支撑。 2 支出端:增速回升,兜牢民生 支出增速回升。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1%,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3.0%。2023年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4.9%,略高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在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支出端仍然保持了必要强度,反映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分项看,民生支出仍是重点。2023年1-2月累计,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支出分别同比增长23.2%、9.8%,均高于去年全年增速,不过相比去年12月增速有所回落。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或将边际回落。此外,今年前两个月,教育支出同比增速1.4%,相比去年12月增速有所回升,但不及去年全年增速水平。整体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然优先民生保障。 基建支出增速仍然偏低。2023年1-2月累计,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速11.4%,高于去年全年增速。相比之下,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同比增速分别为-0.2%、0.7%,延续偏低水平。整体来看,狭义财政支出主要兜牢民生,基建投资仍然需要广义财政拉动。 3 政府性基金降幅:收入扩大,支出收窄 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扩大。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上年下降20.6%,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17.2%。2023年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中央、地方同比增速分别为6.2%、-26.1%。今年前两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8.9%,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主因在于,房地产需求仍未趋势性好转,年初以来降幅收窄,主因或在于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所以企业拿地意愿偏低。今年前两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 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收窄。202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上年下降2.5%。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35.5%。2023年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493亿元,同比下降11%,在全年的预算进度约为10.6%,略高于去年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降幅收窄,主因在于专项债发行进度靠前,但是收入端的大幅回落仍对支出形成较多约束。 2023年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分别为约4911.8亿元、3357.5亿元,合计发行进度约21.8%,与去年的节奏差距不大。我们认为,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前置或将延续,通过快发快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为重要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支持,但整体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基建项目的投资。从前两个月的发行用途来看,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比重分别达到33.9%、15.9%、2.4%、0.9%。 总结来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3月17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能”。我们认为,今年稳增长的方向不会变,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叠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际财政力度会采取必要强度,但并不是要强刺激经济的思路。稳增长的发力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更加密切,尤其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承担“类财政”功能,同时财政政策通过“贴息”予以配合。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海外经验:消化地产泡沫,需要多少年?——长周期房地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美元再起:原因?走向?影响?(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印尼经济:消费和大宗如何驱动?——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三(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扩大内需:哪些具体政策?(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俄罗斯经济:现状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欧洲滞胀:影响哪些中国制造?(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如何稳就业:新增和净增的缺口解析(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财政如何“加力提效”?——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财政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海外的“重启”之路——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通宏观团队) 货币如何“类财政”?——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报告(货币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美元的再“变局”——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海外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利率的对比:寻找空间(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重启”之路——2023年海通宏观年度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