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3月17日最新观点:经济超预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3月17日最新观点:经济超预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3月17日早间新闻精选】 1、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委。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机关人员精简不涉及县乡两级。 2、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16日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秦刚表示,中方将继续为停火止战、缓解危机、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3、在外交部昨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政府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股份提问,汪文斌表示,美方应当停止在数据安全问题上散布虚假信息,停止无理打压有关企业。 4、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6日称,据企业反映,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突出挑战。目前,商务部正针对地方和企业需求研究稳外贸政策。 5、近日,中央农办协调多部门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扩大东北地区耕地轮作实施面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等。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经济超预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摘要 1. 工业生产小幅回升。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市场预期,或因以下因素:一是去年1至2月份的高基数,二是1月中上旬疫情对生产端的扰动仍存,三是今年疫情放开,春节期间返乡人数相对较多,工业生产所需人力有所受限。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制造业同比涨幅扩大,反映出1-2月份相比之前,疫情对生产活跃度的扰动大幅减弱,叠加贷款优惠等稳增长政策的拉动,企业预期增强,生产经营活动渐进修复。细分项来看,主要支撑来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同比均转为正增,或受终端消费需求复苏的带动。汽车制造同比依旧为负增,车企清库存的压力仍在,但降幅有所收窄。 2. 餐饮大幅反弹,社零同比由负转正。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具体而言,一是餐饮收入显著回升。此前疫情防控的场景约束以及感染面积扩大对于外出消费的限制明显缓和,此外1月份春节对居民消费也起到了正向刺激的作用,餐饮需求得以报复性释放。二是可选消费明显复苏。1-2月必选消费同比依旧较强,可选消费边际改善明显。一方面体现了随疫情扰动的显著走弱,社交出行类消费需求有所上行,另一方面也表明居民预期的好转以及消费意愿的抬升。三是地产后周期消费边际好转。或得益于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同比改善,预计随保交楼等地产供给端政策的持续显效,上述后周期类商品零售或逐步走出此前地产不振的拖累。四是汽车消费成主要拖累。或受到春节假期及去年底政策切换期透支汽车销量的影响。未来汽车销量有望受到车企降价促销的提振,汽车消费对整体社零的拖累或有所减轻。 3. 房地产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回升。 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企业预期的好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于企业的融资支持提振了其加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基建投资支撑仍强。1-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考虑到今年国内经济增长环境较去年有所好转,类似去年进行大力度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下降,因此今年基建投资力度大概率弱于去年,不过考虑到地方政府开年投资冲动以及既存项目的延续性,预计在地产和消费明显恢复之前,基建仍是重要抓手,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整体投资的支撑可能依旧偏强。房地产投资边际大幅改善。1-2月施工、竣工及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全面好转,或受到保交楼相关政策推动以及房企融资环境改善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来看,居民购房意愿可能出现了实质性的提升且刚需或占主导。后续房地产投资向上修复的持续性如何,可能需要对房企拿地数据做进一步跟踪。 4. 城镇失业率季节性上行。 1-2月城镇失业率均值相比去年12月略有上涨,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与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偏高。失业率的小幅增长一方面可能是季节性上行,另一方面或受到疫后劳动力回流市场的影响。此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群重回市场,但短期内还还未能及时确定工作,从而抬高了整体失业率水平。 5. 经济逐级向上的复苏趋势进一步确定。 虽然2月份以来,市场对于经济和政策前景的悲观预期愈加浓厚,但是实际上所有重要的宏观数据,PMI、社融、出口、消费、投资,全部是超出市场一致预期的。经济“开门红”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正向反馈的第一步已经迈出。1-2月经济数据体现出的居民及企业疫后预期的改善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经济逐级向上的复苏趋势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向后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高度及斜率的关键可能在于消费及地产两方面的内生修复,基建投资等逆周期调控手段力度或有所减弱,政策的外生刺激也将逐渐淡化。从消费和地产两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正处于加速复苏阶段。一方面,近期多项数据均表明企业预期的好转,这将带来用工需求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好转,从而带动消费增加,再加上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在疫情期间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冲击,因此消费具有一定的改善动能和修复基础;另一方面,相关高频数据释放二手房及新房市场改善信号,居民购房意愿或已出现实质性的提升,这将同消费一起增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综合而言,在近期多项数据均验证前端企业投融资、政府投资、房地产有所好转的背景下,我们对终端消费的复苏也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上市公司速递 立高食品:锐意进取,改革图新【太平洋食饮】 事件 我们于3月8日-11日参加2023年战略新品发布会暨经销商大会。 点评 冷冻烘焙+烘焙原料齐发力,研发效率提升,持续推出新品。 公司成立9大研发中心,组建50多个产品小组,按照细分产品划分,根据下游各类渠道进行针对性研发,研发效率持续提升。烘焙原料方面,公司发力奶油板块,陆续推出依乐斯奶油,360pro稀奶油两款大单品,经销商以及终端饼房反馈较好,拿货积极。冷冻烘焙方面,公司对麻薯,蛋糕胚等品类推出新品以匹配下游不同渠道需求。此外,公司围绕烘焙主餐化趋势推出汉堡等单品,有望贡献增量。 组织架构积极变革,提升经营效率。 2022年公司积极推动组织变革,渠道方面公司建立新的营销中心,以地域为基本单元,全国形成8大营销分公司管理模式,并成立餐饮、KA、商超以及海外四大中心。此外公司推动营销团队的联合,将有效提高下沉渠道的覆盖力度,并且有利于强势团队赋能其他产品,提高人效。 营销体系改革,整体士气向上。 公司建立千人的销售团队,围绕营销体系的变化,公司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整体销售团队积极性强。此外公司加强对经销商的支持,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帮助。终端方面,公司成立200人的技术团队,为终端门店赋能。公司锐意进取,长期愿景希望成为具备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全球烘焙集成服务商。 23年展望:疫后需求复苏,收入利润都具备弹性。 收入端,疫后需求复苏,奶油已推出两款新品有望贡献增量,冷冻烘焙新品陆续推出,利润端,2022年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收到油脂等原材料价格较高以及河南厂产能利用率较低影响。展望2023年,一方面棕榈油自2022年7月以来持续下行,目前已经回到2021年底水平。产能方面,随下游需求的恢复预计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拉动毛利率增长。 长期展望:好赛道,好公司,有望高成长。 1)短期来看,公司积极推进营销体系改革,有望推进渠道持续往乡镇下沉,销售人员人效提升。产品方面,奶油,冷冻烘焙将加快推新进度,新品有望持续贡献增量。2)中长期来看,我国冷冻烘焙食品行业迎来快速渗透期,烘焙门店渠道渗透率有望提升,行业增速有望维持两位数。此外随着公司研发效率的改善,营销能力加强,有望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以及优质的服务,强大的渠道力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占率。从产能来看,公司此前推出可转债募集9.5亿元,以扩充10.7万吨冷冻烘焙产能,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30万吨冷冻烘焙产能、17.85万吨烘焙原料产能,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于逆境期布局长远,在新品研发,渠道融合,组织架构调整等多方面磨炼内功。看2023年随疫情边际好转,公司积极改革下动能较强,叠加成本和产能利用率改善,收入利润弹性较大。公司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为6.5%,30.1%,25.5%,归母净利润增速-42.6%,80.9%,53.7%,还原股权支付影响后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26.62%,58.99%,38.00%,中期目标市值250亿,对应2024年50XPE,目标价145元。 风险提示:渠道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等成本快速上升;食品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3月17日早间新闻精选】 1、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再保留国务院金融委。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机关人员精简不涉及县乡两级。 2、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16日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秦刚表示,中方将继续为停火止战、缓解危机、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3、在外交部昨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美政府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股份提问,汪文斌表示,美方应当停止在数据安全问题上散布虚假信息,停止无理打压有关企业。 4、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6日称,据企业反映,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突出挑战。目前,商务部正针对地方和企业需求研究稳外贸政策。 5、近日,中央农办协调多部门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扩大东北地区耕地轮作实施面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等。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经济超预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摘要 1. 工业生产小幅回升。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市场预期,或因以下因素:一是去年1至2月份的高基数,二是1月中上旬疫情对生产端的扰动仍存,三是今年疫情放开,春节期间返乡人数相对较多,工业生产所需人力有所受限。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制造业同比涨幅扩大,反映出1-2月份相比之前,疫情对生产活跃度的扰动大幅减弱,叠加贷款优惠等稳增长政策的拉动,企业预期增强,生产经营活动渐进修复。细分项来看,主要支撑来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同比均转为正增,或受终端消费需求复苏的带动。汽车制造同比依旧为负增,车企清库存的压力仍在,但降幅有所收窄。 2. 餐饮大幅反弹,社零同比由负转正。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超出市场预期。具体而言,一是餐饮收入显著回升。此前疫情防控的场景约束以及感染面积扩大对于外出消费的限制明显缓和,此外1月份春节对居民消费也起到了正向刺激的作用,餐饮需求得以报复性释放。二是可选消费明显复苏。1-2月必选消费同比依旧较强,可选消费边际改善明显。一方面体现了随疫情扰动的显著走弱,社交出行类消费需求有所上行,另一方面也表明居民预期的好转以及消费意愿的抬升。三是地产后周期消费边际好转。或得益于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同比改善,预计随保交楼等地产供给端政策的持续显效,上述后周期类商品零售或逐步走出此前地产不振的拖累。四是汽车消费成主要拖累。或受到春节假期及去年底政策切换期透支汽车销量的影响。未来汽车销量有望受到车企降价促销的提振,汽车消费对整体社零的拖累或有所减轻。 3. 房地产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回升。 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企业预期的好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于企业的融资支持提振了其加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基建投资支撑仍强。1-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考虑到今年国内经济增长环境较去年有所好转,类似去年进行大力度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下降,因此今年基建投资力度大概率弱于去年,不过考虑到地方政府开年投资冲动以及既存项目的延续性,预计在地产和消费明显恢复之前,基建仍是重要抓手,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整体投资的支撑可能依旧偏强。房地产投资边际大幅改善。1-2月施工、竣工及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全面好转,或受到保交楼相关政策推动以及房企融资环境改善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来看,居民购房意愿可能出现了实质性的提升且刚需或占主导。后续房地产投资向上修复的持续性如何,可能需要对房企拿地数据做进一步跟踪。 4. 城镇失业率季节性上行。 1-2月城镇失业率均值相比去年12月略有上涨,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与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均偏高。失业率的小幅增长一方面可能是季节性上行,另一方面或受到疫后劳动力回流市场的影响。此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群重回市场,但短期内还还未能及时确定工作,从而抬高了整体失业率水平。 5. 经济逐级向上的复苏趋势进一步确定。 虽然2月份以来,市场对于经济和政策前景的悲观预期愈加浓厚,但是实际上所有重要的宏观数据,PMI、社融、出口、消费、投资,全部是超出市场一致预期的。经济“开门红”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正向反馈的第一步已经迈出。1-2月经济数据体现出的居民及企业疫后预期的改善释放出了积极信号,经济逐级向上的复苏趋势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向后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高度及斜率的关键可能在于消费及地产两方面的内生修复,基建投资等逆周期调控手段力度或有所减弱,政策的外生刺激也将逐渐淡化。从消费和地产两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经济正处于加速复苏阶段。一方面,近期多项数据均表明企业预期的好转,这将带来用工需求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好转,从而带动消费增加,再加上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在疫情期间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冲击,因此消费具有一定的改善动能和修复基础;另一方面,相关高频数据释放二手房及新房市场改善信号,居民购房意愿或已出现实质性的提升,这将同消费一起增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综合而言,在近期多项数据均验证前端企业投融资、政府投资、房地产有所好转的背景下,我们对终端消费的复苏也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上市公司速递 立高食品:锐意进取,改革图新【太平洋食饮】 事件 我们于3月8日-11日参加2023年战略新品发布会暨经销商大会。 点评 冷冻烘焙+烘焙原料齐发力,研发效率提升,持续推出新品。 公司成立9大研发中心,组建50多个产品小组,按照细分产品划分,根据下游各类渠道进行针对性研发,研发效率持续提升。烘焙原料方面,公司发力奶油板块,陆续推出依乐斯奶油,360pro稀奶油两款大单品,经销商以及终端饼房反馈较好,拿货积极。冷冻烘焙方面,公司对麻薯,蛋糕胚等品类推出新品以匹配下游不同渠道需求。此外,公司围绕烘焙主餐化趋势推出汉堡等单品,有望贡献增量。 组织架构积极变革,提升经营效率。 2022年公司积极推动组织变革,渠道方面公司建立新的营销中心,以地域为基本单元,全国形成8大营销分公司管理模式,并成立餐饮、KA、商超以及海外四大中心。此外公司推动营销团队的联合,将有效提高下沉渠道的覆盖力度,并且有利于强势团队赋能其他产品,提高人效。 营销体系改革,整体士气向上。 公司建立千人的销售团队,围绕营销体系的变化,公司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整体销售团队积极性强。此外公司加强对经销商的支持,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帮助。终端方面,公司成立200人的技术团队,为终端门店赋能。公司锐意进取,长期愿景希望成为具备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全球烘焙集成服务商。 23年展望:疫后需求复苏,收入利润都具备弹性。 收入端,疫后需求复苏,奶油已推出两款新品有望贡献增量,冷冻烘焙新品陆续推出,利润端,2022年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收到油脂等原材料价格较高以及河南厂产能利用率较低影响。展望2023年,一方面棕榈油自2022年7月以来持续下行,目前已经回到2021年底水平。产能方面,随下游需求的恢复预计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拉动毛利率增长。 长期展望:好赛道,好公司,有望高成长。 1)短期来看,公司积极推进营销体系改革,有望推进渠道持续往乡镇下沉,销售人员人效提升。产品方面,奶油,冷冻烘焙将加快推新进度,新品有望持续贡献增量。2)中长期来看,我国冷冻烘焙食品行业迎来快速渗透期,烘焙门店渠道渗透率有望提升,行业增速有望维持两位数。此外随着公司研发效率的改善,营销能力加强,有望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以及优质的服务,强大的渠道力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占率。从产能来看,公司此前推出可转债募集9.5亿元,以扩充10.7万吨冷冻烘焙产能,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30万吨冷冻烘焙产能、17.85万吨烘焙原料产能,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于逆境期布局长远,在新品研发,渠道融合,组织架构调整等多方面磨炼内功。看2023年随疫情边际好转,公司积极改革下动能较强,叠加成本和产能利用率改善,收入利润弹性较大。公司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增速分为6.5%,30.1%,25.5%,归母净利润增速-42.6%,80.9%,53.7%,还原股权支付影响后预计归母净利润增速-26.62%,58.99%,38.00%,中期目标市值250亿,对应2024年50XPE,目标价145元。 风险提示:渠道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等成本快速上升;食品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