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硅谷银行为何倒闭?【银行资负跟踪第18期】

硅谷银行为何倒闭?【银行资负跟踪第18期】

作者:微信公众号【倪军金融与流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硅谷银行为何倒闭?【银行资负跟踪第18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关注、标星,以便更快获得我们研究推送 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 倪军、王先爽、文雪阳 核心观点 本期:2023/3/4~3/10,上期2023/2/25~3/3,下同。 硅谷银行为何倒闭?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告称硅谷银行(以下简称SVB)于当日关闭,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为SVB公布的一封致投资者信,其中披露的一系列流动性管理计划引发了市场对于SVB偿付能力的质疑。剖析SVB倒闭内因,我们可通过以下时间线进行拆解:(1)宽松政策下大幅度扩表,20~21年量化宽松期间,美国通胀飙升,科技企业融资热潮再起,大量资金流入科创领域,SVB作为一家主要为全球科创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在20~21两年间实现了高速扩张;(2)大幅扩表的背后为典型的资负期限错配,20~21年SVB负债端增长主力为活期存款,而资产端配置主力为长久期MBS,存在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同时在此期间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并未出现明显增长;(3)加息环境下流动性风险爆发,SVB负债端存款负增长,资产端久期拉长,且表内存在大额未实现亏损,同时,SVB存款中87%为未保险存款,出现大规模挤兑的风险较高;(4)清算假设:不考虑其他隐藏风险,预计现金和金融投资清仓后,若贷款能收回48%,则可覆盖所有无保险存款(1515亿美元)。综合来看,SVB的倒闭并非偶然,前期资负期限错配早已埋下隐患,大幅加息使得公司流动性问题集中爆发,而SVB特殊的客群结构也使得流动性问题引发的市场恐慌更易被放大。但也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合理推测SVB倒闭历程并非一般商业银行可复制,因此预计该事件对于金融市场冲击有限,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明显区别。 2月金融数据公布。2023 年 3 月 10 日,央行公布 2023 年 2 月金融数据,有以下几点可关注:(1)社融增速趋势符合我们预期,信贷增量超我们预期;(2)M1 回落;(3)企业贷款和存款双多增。(见《全年信贷剩余额度和结构趋势探讨》) 下期关注:下期有2000亿元MLF到期,关注央行到期续作情况。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09万亿元。Shibor3M:本期末2.50%,上期末2.47%。1月期票据利率:本期末2.57%,上期末2.48% 。NCD跟踪:目前总存量约14.25万亿元,平均利率2.38%。本期加权平均新发行利率2.66%,较上期回落2bp。本期发行8,650亿元,平均发行期限0.58年。本期到期5,475亿元,预计下周到期6,031亿元。商业银行债与资本工具:更多数据参见正文图表。 风险提示:(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2)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3)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 目录索引 01 硅谷银行为何倒闭? 本期关注: 关注1:硅谷银行倒闭 关注2:央行公布2月金融数据 (一)本期关注1:硅谷银行为何倒闭? 2023年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告称,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于当日宣布关闭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简称SVB),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FDIC已创建圣克拉拉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在AVB关闭时,会立即将SVB所有受保存款转移到DINB。 2022年末,SVB总资产规模为2118亿美元,在美国商业银行中排名17,此次为自2008年以后美国首次有如此大规模商业银行倒闭。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为SVB公布的一封致投资者信,其中披露的一系列流动性管理计划引发了市场对于SVB偿付能力的质疑,具体包括(1)出售几乎所有AFS,并将相关收益再投资至更短期的债券组合,SVB预计该次出售将会带来18亿美元的税后亏损,但再投资后可增加净利息收入和净息差,全年净利息收入预计可提升4.5亿美元;(2)计划将定期借款从150亿美元增加值300亿美元,以减轻未来的融资成本压力;(3)公布金额高达22.5亿美元的再融资计划。 剖析SVB倒闭内因,我们可通过以下时间线进行拆解: 1.疫情期间宽松政策下:大幅度扩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基于对疫情和经济前景的担忧,美联储于3月初降息50bp至1.25%,3月中旬再次降息100bp至0.25%,并于三月末启动了新一轮QE,本轮宽松政策一直持续至2021年末,近两年量化宽松期间,美国通胀飙升,科技企业融资热潮再起,大量资金流入科创领域,SVB作为一家主要为全球科创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在2020~2021两年间实现了高速扩张,资产规模从2019年末的710亿美元扩张至2021年末的2115亿美元,年化增速达72.6%;负债规模从2019年末的644亿美元扩张至2021年末的1949亿美元,年化增速达74.0%,其中存款规模从2019年末的618亿美元扩张至2021年末的1892亿美元,年化增速达75.0%,总资产排名从2019年末的37名迅速提升至2021年末的15名。 2.大幅扩表的背后:典型的资负期限错配。通过拆解2020~2021年SVB扩表结构,我们可发现其中存在较为典型的期限错配。负债端,SVB负债以存款为主, 2020~2021年科创融资热为SVB带来大量存款,两年增量高达1274亿美元,其中66.7%为活期存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初创企业融资资金多为满足随时调配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当时利率偏低,企业存定期的意愿并不强,这也为后续流动性危机埋下较大隐患,2022年开始加息后,SVB全年活期存款规模缩减451亿美元。 而从资产端来看,2020~2021年SVB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1)贷款,2020、2021年分别增长119亿美元、211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资产增量的26.7%、22.0%,从贷款投向上看,以PE/VC、科创企业、初创企业、私行客户为主,其中PE/VC贷款占比超50%,该类贷款主要是为了满足PE/VC客户的短期资金调配需求,因此期限偏短,收益率偏低;(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主要在2020年配置,增量169亿美元,2021年规模有所缩减;(3)持有到期投资(HTM),SVB于2021年增持了816亿美元HTM,从底层资产来看,增持对象主要为MBS,合计增持772亿美元,占2021年全年资产增量的80%,其中10年期以上MBS增持规模高达760亿美元。 总体来看,20~21年SVB负债端增长主力为活期存款,而资产端配置主力为长久期MBS,存在较为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同时在此期间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并未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甚至规模缩减31亿美元。 3.加息周期下:流动性收紧引发市场顾虑。2021年11月美联储宣布开启Taper,2022年3月新一轮加息开启,至今已加息8次,利率从0.25%增长至4.75%,这导致SVB的经营环境不再乐观。 (1)负债端资金补充疲软。2022年开始加息后,初创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资金较为紧张,导致SVB全年存款负增长(-8.51%),其中定期存款增长290亿美元,活期存款缩量451亿美元。因此SVB 2022年负债端压力较大,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其增加了135亿美元短期借款,利息支出压力有所提升。 (2)资产端久期拉长。根据前文所述,20~21年SVB大幅增持了AFS和HTM,22年两类资产规模均有所缩减,但久期进一步拉长,尤其HTM久期由2021年末的4.1年提升至2022年末的6.2年,可能由于加息环境下,居民更偏好按期偿还贷款,这使得SVB的流动性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3)大额未实现亏损。22年开始加息后,SVB持有的AFS和HTM均产生了大额亏损,其中AFS亏损25.33亿美元,HTM亏损151.60亿美元,但该部分亏损以“未实现损益”计量,还未反映在利润表中。因此,当SVB宣布出售AFS后,可能引起了市场对于151.6亿美元HTM亏损的顾虑。 (4)保险存款占比低,存在大规模挤兑风险。SVB存款基本均来自对公客户,而美国规定每一存款账户最高保险额度为25万美元,因此SVB存款中大部分不满足存款保险条件,22年末SVB存款总额为1731亿美元,其中未保险存款规模高达1515亿美元,占总存款的87.5%(同期摩根大通该比重为59.1%),这导致SVB在透露流动性紧张信号时,较容易出现大规模挤兑。 综合来看,SVB的倒闭并非偶然,前期资负期限严重错配早已埋下隐患,大幅加息使得公司流动性问题集中爆发,而SVB特殊的客群结构也使得流动性问题引发的市场恐慌更易被放大。但也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合理推测SVB倒闭历程并非一般商业银行可复制,因此预计该事件对于金融市场冲击有限,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明显区别。 4.清算假设:截至2022年末,SVB表内可变现资产包括(1)现金138.03亿美元;(2)AFS扣除表内未实现亏损后235.36亿美元;(3)HTM扣除表内未实现亏损后761.63亿美元;(4)其他金融投资26.64亿美元;(5)贷款扣除减值准备后736.14亿美元。须偿还负债包括(1)存款规模1731亿美元,扣除有保险存款部分后(216亿美元),剩余须偿还额度为1515亿美元;(2)短期负债135.65亿美元;(3)长期债务和其他负债88.24亿美元。不考虑其他隐藏风险,现金和金融投资清仓约能覆盖1162亿美元存款,若贷款能收回48%,则可以覆盖剩余363亿美元无保险存款,若要覆盖所有应偿还负债,则需贷款收回约78%(见表8)。 (二)本期关注2:2月金融数据如何解读? 2023 年 3 月 10 日,央行公布 2023 年 2 月金融数据,有以下几点可关注: 1.数据趋势符合预期,信贷增量超预期。2 月社融存量增速 9.9%(我们预期 9.8%),社融增量 3.2 万亿(我们预期 2.8 万亿),信贷增量 1.8 万亿(我们预期 1.4 万亿)。整体上,社融增速趋势符合我们预期,信贷增量超我们预期,主要是表内票据融资缩量低于我们预期。 2.M1 回落。M1 回落可能有春节错位影响,后续趋势需要观察 3 月份数据。 3.企业贷款和存款双多增。对于开年来企业贷款和存款双多增,有投资者理解为空转,但我们看到前两个月企业和单位存款同比多增约 2.2 万亿,其中活期存款多增 1.6 万亿,企业活期的增长更应该作为实体流动性循环改善去理解,而非空转。(见《全年信贷剩余额度和结构趋势探讨》) (三)下期关注:MLF到期续作情况 下周三(2023年3月15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关注央行到期续作情况。 (四)本期数据: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09万亿元 本期(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0日,下同)央行动态、市场利率、银行融资追踪关键信息如下(详细图表见二、三章节): 央行动态跟踪: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2,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10,150亿元,整体实现净回笼20,87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300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元MLF到期。 资金利率有所回升,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回升55bp、10bp、13bp、1bp。 Shibor报价继续上行,1M上行6.9bp,3M上行3.1bp。 NCD利率:本期NCD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回落2bp。收益率方面,1M、3M、6M、9M、1Y期NCD收益率分别下行2.5bp、0.3bp、2.4bp、1.2bp、2.5bp。 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行,1Y下行幅度最大,为6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变动9bp、7bp、-2bp。 银行融资追踪: 同业存单方面,截至本期末,同业存单存量规模为14.25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38%,平均剩余期限为132.6天。本期累计发行同业存单8,650亿元,募集完成率91.1%,其中AA+级以下78.2%。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较上期回落2bp,加权发行期限0.58年(上期:0.68年)。本期同业存单到期5,475亿元,到期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40%,预计下期到期6,031亿元。 商业银行债券方面,本期有3笔商业银行债计划发行,发行规模为57亿元。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债券存量规模为2.60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除1年期和7年期外,其他期限信用利差均走阔,短期中1月期走阔幅度最大。本期本期有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198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15亿元。 商业银行次级债方面,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截至本期末,商业银行次级债存量规模为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信用利差方面,本期除1年期和7年期外,其他期限信用利差均走阔,走阔幅度最大为1月期。本期有1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亿元,预计下期有1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亿元。 更多详细数据见二三章图表。 02 央行动态与市场利率 (一)央行动态:本期公开市场净回笼20,870亿元 本期(2023年3月6日~3月10日)央行公开市场共开展2,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10,150亿元,整体实现净回笼20,870亿元。下期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70亿元、30亿元、40亿元、30亿元、150亿元,此外下周三有2000亿元MLF到期。 (二)市场利率:Shibor报价继续上行 资金利率:本期资金利率有所回升,DR001、DR007、DR014和DR021分别回升55bp、10bp、13bp、1bp。 Shibor报价:本期各期限Shibor报价继续上行,1M上行6.9bp,3M上行3.1bp。 NCD利率:1M、3M、6M、9M、1Y期NCD收益率分别下行2.5bp、0.3bp、2.4bp、1.2bp、2.5bp。 国债利率:本期各期限国债利率均有所下行,1Y下行幅度最大,为6bp。 票据利率:1M、3M和半年票据利率分别变动9bp、7bp、-2bp。 03 银行融资追踪 本期跟踪时间区间为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0日,上期为2023年2月25日~2023年3月3日,下期为2023年3月11日~2023年3月17日。 (一)同业存单:本周存单发行利率上行9BP,1Y存单发行占比47% (一)同业存单: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回落2BP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14.25万亿元,存量存单加权平均利率为2.38%,平均剩余期限为132.6天。 2.发行:本期总发行8,650亿元,日均发行1,730亿元(上期839亿元),本期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6%(上期2.68%),AAA级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65%(上期:2.67%),AA+级以下2.87%(上期:3.01%)。本期加权发行期限0.58年(上期:0.68年),1年期发行占比30%(上期:47%),3个月期发行占比29%(上期:17%)。 3.募集完成率方面:本期整体募集完成率91.1%(上期:84.1%),AA+级以下78.2%(上期:60.6%)。 4.净融资与到期:本期到期5,475亿元,净融资额3,176亿元,预计下期到期6,031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21,848亿元,日均到期728.25亿元,本期到期存单平均利率为2.40%。 (二)商业银行债:本期5笔商业银行债到期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2.60万亿元。 2.发行:本期有3笔商业银行债发行,发行规模为57亿元,1笔评级为AAA,其余两笔为AA+以下。 3.信用利差:本期除1年期和7年期外,其他期限信用利差均走阔,短期中1月期走阔幅度最大,超9bp。 4.到期方面:本期5笔商业银行普通债到期,到期规模198亿元,预计下期到期5笔,共515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14笔,到期规模1155亿元。 (三)资本工具:本期1M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收窄超9BP 1.存量:目前总存量约5.31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工具3.22万亿元,永续债2.09万亿元。 2.发行:本期无二级资本工具和永续债发行。 3.信用利差:本期除1年期和7年期外,其他期限信用利差均走阔,走阔幅度最大为1月期,超7bp,收窄幅度最大为1年期,超9bp。 4.到期:本期二级资本工具到期1笔,共计到期10亿元,预计下期有1笔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到期规模10亿元,预计未来30天到期5笔,到期规模160亿元。 (四)商业银行存单、金融债、资本工具存量一览 04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下行超预期。 (2)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融资需求大幅下滑、息差快速收窄、资产质量压力显著上升。 (3)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当前国外局势较为复杂,可能带来超预期金融风险。 (4)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利率大幅波动,导致流动性风险超预期上升。 倪军:SAC 执证号:S0260518020004 屈俊:SAC 执证号:S0260515030005,SFC CE No. BLZ443 王先爽:SAC 执证号:S0260520040002 李佳鸣:SAC执政号:S0260521080001 伍嘉慧:SAC执政号:S0260522070008 报告原文:《硅谷银行为何倒闭?——银行资负跟踪第18期》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2日 报告正文请参阅广发研报系统(可向对口销售咨询登入方式): https://research.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