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结构重于趋势

【浙商宏观||李超】出口:结构重于趋势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发布时间:2023-03-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出口:结构重于趋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张浩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03月07日报告《出口:结构重于趋势——2023年1-2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浙商宏观天天播报 音频: 进度条 00:00 12:0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核心观点 2023开年出口低迷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我们认为未来有两大领域可能出现亮点,独立于全球衰退和外需利空,通过份额提升或者产业成长带动相关品类出口积极增长:其一是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收入K型分化催生消费降级,和全球滞胀环境推动企业降本战略,我国供应链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有望抢占份额,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家具等领域的中高端品类或将受益;其二是全球科技周期及碳中和进程的推进,有望在全球衰退环境下走出产业发展的独立趋势,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和新能源品类(新能源车、光伏等)的出口增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出口阶段性承压,关注供给侧韧性 2023年1-2月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速0.9%,略低于我们预期的2.4%,较2022年Q4有所回升。结构层面,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劳密产品下降,1-2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下降7.4%,占16.4%。 我们认为,短期海外滞胀叠加高库存去库进程放大牛鞭效应的冲击效果,导致我国出口阶段性承压,我们对后续出口不悲观,提示关注我国供给的相对优势,一方面相比海外供给的优势带动我国出口部门溢价能力提升,出海抢订单也有助提升份额,另一方面,提示关注未来出口部门的两大结构性亮点。 滞胀趋势叠加高库存放大对我国出口冲击,出口短期继续承压。当前海外经济滞胀趋势更为清晰,全球主要消费国PMI指数进一步走弱,美国1月、2月制造业PMI再创新低,下行至48%下方,日本及欧元区2月制造业PMI也维持在47.7%和48.5%的较低水平,通胀层面美欧通胀仍位于较高水平,1月CPI同比分别为6.4%和8.6%,滞胀状态下美国经济从2022年下半年起逐步开启去库进程,进而对其进口需求产生较大冲击,并对我国出口产生拖累,美国2022年Q4进口出现显著下滑,11、12月自中国进口同比分别达到-23.8%和-24.7%,与之对应的是2023年1-2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15.2%。我们认为,滞胀环境叠加高库存去库进程放大了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导致出口阶段性承压,目前较2022年Q4有一定小幅回升。 重点提示关注供给侧对出口形成的支撑。考虑短期承压背后逻辑和全球面临的潜在滞胀冲击,我们继续坚定提示对全年出口无需过度悲观,相比需求侧,更应该关注供给侧逻辑,其一是海外供给面临多重约束和冲击,脆弱性提升,而我国供应链优势随着经济修复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二是在全球滞胀环境下,我国供给优势将在产品性价比、供应链成本、企业议价能力提升等层面有所凸显,将成为出口韧性的重点来源,特别是在海外企业降本和消费降级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海外供给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工人罢工、供应链中断、资产负债表恶化等冲击扰动海外供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挫扰动扩产意愿。2)疫情、高通胀等因素加剧贫富差距,体现为社会撕裂和民粹主义抬头,工人提高工资诉求提升,工会对抗力量增强,在挪威、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接连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与罢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施压海外供给,2022年以来罢工事件不断出现。3)滞胀预期加剧,企业扩产意愿受限。4)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受疫情、地缘政治因素、成本冲击等因素影响,根据我们梳理,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采购、生产、物流、仓储、分销等领域均有表现。 海外滞胀、中国复苏,我国供给优势将逐步凸显。海外滞胀环境下,疫后我国经济进入渐进修复阶段,1-2月以来各类经济活动显著回升,可选及服务业消费、重大项目投资、建筑业开工等高频数据已有积极反映,随着经济的修复我国供应链的强大优势将进一步提升。首先,采购、生产、物流、仓储、通关等各环节效率的提升将提升供应链优势,其次海外高通胀环境下提升价格容忍度,供应链稳定性给予国内企业议价空间和提价能力,进出口价格指数剪刀差已有反映。此外,在动态清零框架下我国2020-2021年出口超预期本质上是通过供给优势被动抢订单,进入2023年企业得以自发出海抢订单,“被动抢订单”向“主动抢订单”的切换也有助于我国供给优势兑现进而稳出口。 >>聚焦两大出口亮点: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关注科技周期与能源革命 出口结构层面,全球滞胀逐步演绎,市场对我国出口存在一致性的悲观预期,我们认为未来有两大领域可能出现亮点,独立于全球衰退带来的外需下滑,通过份额提升或者独立的产业发展趋势带动出口积极增长。 其一,重点关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带来的出口机会。三年疫情和海外发达经济体天量流动性投放加剧全球贫富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收入K型分化导致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前者映射奢侈品的消费积极增长和涨价,后者则驱动消费者更加偏好“性价比高”的商品,此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高通胀背景下,日本生产的汽车、家具、家电、影音设备等依赖性价比优势大幅抢占美国市场。此外,全球滞涨背景下企业经营面临挑战,积极推进降本战略,我们梳理美股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在2022年Q4开始缩减营业成本,形如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巨头,在3月2日投资者日上也提出目标:下代车型致力于降低50%组装成本。 我们认为,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给优势背后的性价比优势带来的出口机会需重点关注,一方面是得以我国供应链的强大稳定性,在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总体供应链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领域有突出优势,特别是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家具等高端品类有望受益。 其二,关注新一轮科技周期和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演绎。全球碳中和科技革命具备独特的产业发展逻辑,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不同步,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而产业发展处于积极增长阶段,其相关品类出口也较为积极,机电产品占我国出口近六成比例,其产业变化与科技周期高度相关,特别是全球半导体周期;近期半导体周期已经接近底部拐点,随着ChatGPT等终端应用场景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业态的进一步,未来库存驻底回升以及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有望带动半导体周期触底回升,从而带动相关品类的出口增长。此外,全球碳中和进程下,我国在新能源制造领域具备超强能力,新能源车、光伏等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出口保持较高的成长性。 >>内需回升但进口较弱,价格因素和伤痕效应或是主因 2023年1-2月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2.9%,较2022年边际回落,低于我们预期。结构层面,铁矿砂、煤进口量增价跌,原油、天然气进口量减价扬,大豆进口量价齐升,集成电路、汽车进口分别为-24.9%和-18.5%。我们认为,疫后我国内需渐进回升但进口表现较弱,主因在于CRB指引进口价格下滑拖累名义进口增速,同时企业伤痕效应的审慎行为决定了进口回升可能相对较慢。 内需回升但进口较弱,价格因素和伤痕效应或是主因。2023年后疫时代经济动能渐进修复,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消费、重大项目投资、建筑业开工等高频数据有显著改善,内需逐步回升,但1-2月进口表现较弱,我们认为主因在于两个方面:1)价格因素拖累名义进口增速,我们此前在多篇报告中提示CRB指数对进口价格指数走势有较强指示,今年以来与我国进口关系较为密切的CRB金属、工业原料、油脂、纺织品等价格逐步下滑,进口价格指数下滑拖累进口名义增速;2)疫后经济还未回升至常态水平,叠加疫情时期推高的库存还未去化,企业经营较为审慎,存在一定伤痕效应、担忧经济修复的不确定性,2月制造业PMI进口显著低于同期制造业PMI、PMI生产、PMI新订单等数据,也有印证。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去库进程推进、价格扰动下降,预计后续我国进口增速将逐步回升。 >>1-2月贸易顺差维持较强 2023年1-2月贸易顺差维持较强。2023年1-2月贸易顺差1169亿美元,前值780亿美元,边际回升,略高于2022年同期的1159.6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贸易顺差分别为413.0亿美元、368.4亿美元、272.3亿美元。我们认为,此前市场对2023年外贸出口相对悲观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事实上1-2月贸易顺差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外贸对经济增长利空可能相对低于市场预期,后续随着我国出口供给优势的发挥,预计贸易顺差大幅下滑的概率有限,经常项目顺差的稳定性有助于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化解国际收支压力和缓解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恶化,疫情变异冲击全球,海外经济超预期下滑。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日本央行追踪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现任按兵不动,继任未完待续——日本央行追踪系列研究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4]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