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从投资到内需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从投资到内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重要背景:一是二十大,二是疫情防控进入 “乙类乙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延续二十大精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对人民币资产价格影响较小,在复苏的趋势之下风险资产价格表现依然有上行空间。 摘要 2023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总的来看相较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但较2022年实际增速高,通胀目标不变,就业压力较大。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2022年消费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政策提振投资来弥补消费缺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对经济的带动来自三方面:一是大宗消费恢复,关注商品房销售恢复的幅度,以及对房地产下游消费的带动作用,二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恢复性增长,如餐饮、旅游等,三是民生类消费持续释放,如医疗、教育等。 投资仍是稳增长重要抓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安排是“加力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较2022年的2.8%有所上升,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较2022年的3.65万亿元增加1500亿元,二是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在经济复苏初期继续稳定市场主体的意图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简要带过。但从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二是探索科研发展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是房地产发展和改革。二十大报告中科研和人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预计科研和数字经济或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发展关键词。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内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提到“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保障基本民生相关内容中,提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虽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到“房住不炒”,但从相关表述看,房地产行业管理问题已经被细化到两个方面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延续二十大精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5%、赤字率3%落地之后,预计对人民币资产价格影响较小,短期内市场仍将主要关注三方面数据,一是1-2月经济数据具体表现,二是高频数据反映的经济修复斜率是否会出现波动迹象,三是从公开市场量价波动推测央行货币政策导向。整体来看,在复苏的趋势之下风险资产价格表现依然有上行空间。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回落偏慢;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不确定。 经济增速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从增速目标看,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5%左右有所下降,从实际完成的角度看,较2022年GDP增速3%明显上升。总的来看,5%的经济增速目标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一是在2022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增速回升,但大概率无须宏观政策继续加大稳增长力度,二是给经济转型升级留出空间。我们认为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符合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2022年消费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宏观政策采取提前实施部分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方法,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弥补消费收缩缺口,此外还采取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减免车辆购置税、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方式稳定和发展消费。 在新冠疫情防控恢复“乙类乙管”的情况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考虑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消费场景恢复给消费释放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客观环境,预计2023年服务业消费将有比较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仍将大宗消费作为促进居民消费力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对经济的带动来自三方面:一是大宗消费恢复,关注商品房销售恢复的幅度,以及对房地产下游消费的带动作用,二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恢复性增长,如餐饮、旅游等,三是民生类消费持续释放,如医疗、教育等。 投资仍是稳增长重要抓手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虽然高基数给2023年投资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预计投资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基建投资,包括加快实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二是吸引外资投资建设,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切实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财政在延续和加力两方面双管齐下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安排是“加力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较2022年的2.8%有所上升,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较2022年的3.65万亿元增加1500亿元,二是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整体来看,财政政策“加力”体现在减税降费不退出、赤字率有所上升两方面,在经济复苏初期继续稳定市场主体的意图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简要带过 在政府工作报告简报中没有涉及货币政策,但从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仍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2022年及之前经济受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并未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因此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短期不急于退出,同时2023年1月CPI同比增长2.1%,通胀压力可控,预计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定经济复苏趋势为首要目标。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我国目前的国际比较优势之一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但短板在于中高端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理解为宏观政策将从制造业转型升级入手,继续在全产业链构建方面补短板,短期内能够落实的政策主要是制造业科研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财政政策安排。 二是探索科研发展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二十大报告中科研和人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预计科研和数字经济或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发展关键词。 三是房地产发展和改革。房地产融资放宽之后,市场关注2023年行业修复情况,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内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提到“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保障基本民生相关内容中,提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虽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到“房住不炒”,但从相关表述看,房地产行业管理问题已经被细化到两个方面落实。目前来看,以融资为突破口,2023年投资修复和销售回暖仍将是房地产行业大趋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重要背景:一是二十大,二是疫情防控进入 “乙类乙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延续二十大精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对人民币资产价格影响较小,在复苏的趋势之下风险资产价格表现依然有上行空间。 摘要 2023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总的来看相较2022年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但较2022年实际增速高,通胀目标不变,就业压力较大。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2022年消费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政策提振投资来弥补消费缺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对经济的带动来自三方面:一是大宗消费恢复,关注商品房销售恢复的幅度,以及对房地产下游消费的带动作用,二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恢复性增长,如餐饮、旅游等,三是民生类消费持续释放,如医疗、教育等。 投资仍是稳增长重要抓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安排是“加力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较2022年的2.8%有所上升,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较2022年的3.65万亿元增加1500亿元,二是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在经济复苏初期继续稳定市场主体的意图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简要带过。但从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二是探索科研发展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是房地产发展和改革。二十大报告中科研和人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预计科研和数字经济或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发展关键词。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内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提到“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保障基本民生相关内容中,提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虽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到“房住不炒”,但从相关表述看,房地产行业管理问题已经被细化到两个方面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延续二十大精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经济增速目标5%、赤字率3%落地之后,预计对人民币资产价格影响较小,短期内市场仍将主要关注三方面数据,一是1-2月经济数据具体表现,二是高频数据反映的经济修复斜率是否会出现波动迹象,三是从公开市场量价波动推测央行货币政策导向。整体来看,在复苏的趋势之下风险资产价格表现依然有上行空间。 风险提示:全球通胀回落偏慢;流动性回流美债;全球新冠疫情不确定。 经济增速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从增速目标看,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5%左右有所下降,从实际完成的角度看,较2022年GDP增速3%明显上升。总的来看,5%的经济增速目标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一是在2022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增速回升,但大概率无须宏观政策继续加大稳增长力度,二是给经济转型升级留出空间。我们认为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符合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 消费的重要性上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2022年消费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宏观政策采取提前实施部分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方法,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弥补消费收缩缺口,此外还采取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减免车辆购置税、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方式稳定和发展消费。 在新冠疫情防控恢复“乙类乙管”的情况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提出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考虑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消费场景恢复给消费释放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客观环境,预计2023年服务业消费将有比较显著的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仍将大宗消费作为促进居民消费力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对经济的带动来自三方面:一是大宗消费恢复,关注商品房销售恢复的幅度,以及对房地产下游消费的带动作用,二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恢复性增长,如餐饮、旅游等,三是民生类消费持续释放,如医疗、教育等。 投资仍是稳增长重要抓手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虽然高基数给2023年投资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预计投资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基建投资,包括加快实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二是吸引外资投资建设,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切实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财政在延续和加力两方面双管齐下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安排是“加力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赤字率拟按3%安排,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较2022年的2.8%有所上升,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较2022年的3.65万亿元增加1500亿元,二是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整体来看,财政政策“加力”体现在减税降费不退出、赤字率有所上升两方面,在经济复苏初期继续稳定市场主体的意图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简要带过 在政府工作报告简报中没有涉及货币政策,但从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延续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仍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2022年及之前经济受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并未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因此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短期不急于退出,同时2023年1月CPI同比增长2.1%,通胀压力可控,预计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定经济复苏趋势为首要目标。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我国目前的国际比较优势之一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但短板在于中高端制造业竞争力相对较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理解为宏观政策将从制造业转型升级入手,继续在全产业链构建方面补短板,短期内能够落实的政策主要是制造业科研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财政政策安排。 二是探索科研发展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二十大报告中科研和人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预计科研和数字经济或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发展关键词。 三是房地产发展和改革。房地产融资放宽之后,市场关注2023年行业修复情况,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内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提到“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保障基本民生相关内容中,提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虽然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到“房住不炒”,但从相关表述看,房地产行业管理问题已经被细化到两个方面落实。目前来看,以融资为突破口,2023年投资修复和销售回暖仍将是房地产行业大趋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