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总量】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扩内需稳增长,促产业谋发展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国信总量】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扩内需稳增长,促产业谋发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分析师:王开 S0980521030001 分析师:李智能 S0980516060001 事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了2023年各项政府经济工作目标,我们汇总如下表所示: 结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预期目标值定在5.0%左右,低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5.5%,但明显高于2022年实际完成的GDP增速3.0%,体现政府对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上升具有较强的信心。 2023年CPI同比目标值为3%,明显高于2022年实现的2.0%同比和2023年1月的2.1%同比,短期内国内通胀仍不构成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约束。 单位GDP能耗方面,2023年仍延续定性目标而非定量目标,与此同时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计2023年能耗目标仍不会约束国内生产,但政策仍会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货币政策方面,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要求M2、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此外,2023年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而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均提及“推动利率下行”,这体现当前利率水平或已较为合意,政策继续推动利率下行的动力不足。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总量政策以稳为主,“不大收大放”,结构政策工具将成为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加力提效”。与此同时,政府上调2023年财政赤字率至3.0%,并上调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至3.8万亿,这或体现2023年国内政府通过投资促进稳增长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产业政策方面,结构性特征愈发显著,政策驱动下容易诞生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出发,新兴产业在2017年以来持续受到重视,产业政策释放红利带动新兴产业板块迎来利好。(1)相关板块多出现“抢跑行情”。在产业政策得以延续情况下,2017年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政策发布区间内优势显著,全年超额收益稳健。2017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频出,相关板块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颁布2个月左右。(2)稳定的流动性环境是促进新兴产业跑出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政策接棒成为充分条件。会议期间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在流动性较为宽裕、风格贴近成长的时段里,跑赢的持续性较强。在今年货币政策大体稳定的情况下,结合年初热门“抢跑”板块和会议重要表述,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计算机细分领域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总量层面:GDP增速目标下调但新增就业人数目标上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预期目标值定在5.0%左右,低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5.5%,但明显高于2022年实际完成的GDP增速3.0%,体现政府对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上升具有较强的信心。 就业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值持平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则高于去年。 通胀方面,2023年CPI同比目标值仍为3%,明显高于2022年实现的2.0%同比和2023年1月的2.1%同比,短期内国内通胀仍不构成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约束。 单位GDP能耗方面,2023年仍延续定性目标而非定量目标,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计2023年能耗目标仍不会约束国内生产,但政策仍会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要求M2、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此外,2023年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而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均提及“推动利率下行”,这体现当前利率水平或已较为合意,政策继续推动利率下行的动力不足。 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总量政策以稳为主,“不大收大放”,结构政策工具将成为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上调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强调“加力提效”。与此同时,政府上调2023年财政赤字率至3.0%,并上调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至3.8万亿,这或体现2023年国内政府通过投资促进稳增长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结构性特征愈发显著,政策驱动下容易诞生贯穿全年投资主线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出发,新兴产业在2017年以来持续受到重视,产业政策释放红利带动新兴产业迎来利好。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底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固其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2017年两会至今,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表述出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较多增量表述,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会议有关新兴产业的表述变迁如下:2017年提出“打好蓝天保卫战”,关注节能环保、新能源车产业;2018年强调“推动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同时对新能源车产业购置税政策延长;2019年继续强调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降低制造业税负;2020年首提5G,发展互联网+医药,全面支持“互联网+”,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1年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补链强链自主可控受重视,建立双碳目标,制定行动方案;2022年从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角度进一步强调数字经济,有序推进能源革命。 新兴产业口径下,产业重点在年初至两会之前、两会期间胜率较高,后续超额收益大多出现在下半年。以历年两会期间重点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环节为观测口径,2017年至今整体呈现以下几点规律:1)年初至两会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较全A存在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2)风格中小偏成长的背景下,两会相关新兴产业主题存在一定持续性。(如2020年两会后30个交易日、2021年两会后90个交易日)3)两会后2-3个月起,相关主题存在“短暂熄火”现象,但伴随交易拥挤度降低,相关主题相对全A展露出比较优势。 新兴产业多在会议前“预热阶段”走出春季躁动行情,落地到相关领域超额行情抢跑上。从上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次年的两会,产业基调经历了大方向框定到细化完善的过程。考虑到政策真空期、数据真空期市场的高频轮动,年初尤其是春节至两会前,春季躁动的新兴产业更加容易跑出超额回报。 产业政策得以延续情况下,2017年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政策发布区间内优势显著,全年超额收益稳健。2017年两会强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提出了下降3%的控制要求。全年视角下政策持续性较强,政策发布区间超额收益显著,其中:1)两会当月超额收益12.85%;2)4月24日第三批环保督察工作启动,带动大气治理指数短期上行;3)8月7日第四批环保督察工作启动,实现全国各省全覆盖,大气治理板块迎来拐点;4)9月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相继印发,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往后一个月内持续走强 2017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频出,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颁布2个月左右。2017年1-10月,国家累计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余项,其中9月底颁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是年内最重要的政策,4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则描绘了往后5-10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格局,新能源汽车相对全A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为6-10月,整体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两个月左右。 流动性对新兴产业的作用是正向的,会议期间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在流动性较为宽裕、风格偏成长的时段里,跑赢的持续性较强。广义社融与A股估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20Q1以来,信用扩张、广义社融增速上行带动A股估值提升,同时考虑“价”维度的参考指标,2020-2021年期间,DR007多数时段内位于OMO7D下方,整体流动性环境较为宽裕,同期美债收益率也在处于相对低位,从风格上看成长优势明显。2020年4到6月,中小成长明显优于大盘价值,与之对应的是两会后30个交易日内,信息技术、半导体、数字经济、创新药等产业的持续跑赢。2021年4-7月成长风格整体相对价值风格分别录得5.26%、2.72%、5.66%和5.28%的单月超额,碳中和(包括风光储氢核)、智能制造、数字政府等产业环节及主题在两会后30个交易日和两会后90个交易日的统计口径下均持续跑赢。 对比2020年的“平台经济”和2021年的“碳中和”,同样是两会中存在增量表述的新兴产业概念,在市场风格与新兴产业更加吻合的阶段里,能够跑出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的持续性更取决于后续政策力度。2021全年维度,碳中和政策力度较强,除了2-3月和12月价值明显占优的时段里,其他时段主题超额收益显著。 风险提示 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经济增速下滑。
分析师:董德志 S0980513100001 分析师:王开 S0980521030001 分析师:李智能 S0980516060001 事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了2023年各项政府经济工作目标,我们汇总如下表所示: 结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预期目标值定在5.0%左右,低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5.5%,但明显高于2022年实际完成的GDP增速3.0%,体现政府对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上升具有较强的信心。 2023年CPI同比目标值为3%,明显高于2022年实现的2.0%同比和2023年1月的2.1%同比,短期内国内通胀仍不构成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约束。 单位GDP能耗方面,2023年仍延续定性目标而非定量目标,与此同时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计2023年能耗目标仍不会约束国内生产,但政策仍会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货币政策方面,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要求M2、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此外,2023年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而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均提及“推动利率下行”,这体现当前利率水平或已较为合意,政策继续推动利率下行的动力不足。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总量政策以稳为主,“不大收大放”,结构政策工具将成为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加力提效”。与此同时,政府上调2023年财政赤字率至3.0%,并上调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至3.8万亿,这或体现2023年国内政府通过投资促进稳增长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产业政策方面,结构性特征愈发显著,政策驱动下容易诞生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出发,新兴产业在2017年以来持续受到重视,产业政策释放红利带动新兴产业板块迎来利好。(1)相关板块多出现“抢跑行情”。在产业政策得以延续情况下,2017年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政策发布区间内优势显著,全年超额收益稳健。2017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频出,相关板块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颁布2个月左右。(2)稳定的流动性环境是促进新兴产业跑出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政策接棒成为充分条件。会议期间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在流动性较为宽裕、风格贴近成长的时段里,跑赢的持续性较强。在今年货币政策大体稳定的情况下,结合年初热门“抢跑”板块和会议重要表述,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计算机细分领域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总量层面:GDP增速目标下调但新增就业人数目标上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增速预期目标值定在5.0%左右,低于2022年GDP增速目标5.5%,但明显高于2022年实际完成的GDP增速3.0%,体现政府对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上升具有较强的信心。 就业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值持平去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则高于去年。 通胀方面,2023年CPI同比目标值仍为3%,明显高于2022年实现的2.0%同比和2023年1月的2.1%同比,短期内国内通胀仍不构成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约束。 单位GDP能耗方面,2023年仍延续定性目标而非定量目标,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计2023年能耗目标仍不会约束国内生产,但政策仍会继续推进能源转型。 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要求M2、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此外,2023年未提及利率相关内容,而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均提及“推动利率下行”,这体现当前利率水平或已较为合意,政策继续推动利率下行的动力不足。 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总量政策以稳为主,“不大收大放”,结构政策工具将成为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上调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强调“加力提效”。与此同时,政府上调2023年财政赤字率至3.0%,并上调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至3.8万亿,这或体现2023年国内政府通过投资促进稳增长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结构性特征愈发显著,政策驱动下容易诞生贯穿全年投资主线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表述出发,新兴产业在2017年以来持续受到重视,产业政策释放红利带动新兴产业迎来利好。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底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固其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2017年两会至今,从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表述出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较多增量表述,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会议有关新兴产业的表述变迁如下:2017年提出“打好蓝天保卫战”,关注节能环保、新能源车产业;2018年强调“推动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同时对新能源车产业购置税政策延长;2019年继续强调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降低制造业税负;2020年首提5G,发展互联网+医药,全面支持“互联网+”,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1年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补链强链自主可控受重视,建立双碳目标,制定行动方案;2022年从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角度进一步强调数字经济,有序推进能源革命。 新兴产业口径下,产业重点在年初至两会之前、两会期间胜率较高,后续超额收益大多出现在下半年。以历年两会期间重点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环节为观测口径,2017年至今整体呈现以下几点规律:1)年初至两会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较全A存在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2)风格中小偏成长的背景下,两会相关新兴产业主题存在一定持续性。(如2020年两会后30个交易日、2021年两会后90个交易日)3)两会后2-3个月起,相关主题存在“短暂熄火”现象,但伴随交易拥挤度降低,相关主题相对全A展露出比较优势。 新兴产业多在会议前“预热阶段”走出春季躁动行情,落地到相关领域超额行情抢跑上。从上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次年的两会,产业基调经历了大方向框定到细化完善的过程。考虑到政策真空期、数据真空期市场的高频轮动,年初尤其是春节至两会前,春季躁动的新兴产业更加容易跑出超额回报。 产业政策得以延续情况下,2017年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政策发布区间内优势显著,全年超额收益稳健。2017年两会强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提出了下降3%的控制要求。全年视角下政策持续性较强,政策发布区间超额收益显著,其中:1)两会当月超额收益12.85%;2)4月24日第三批环保督察工作启动,带动大气治理指数短期上行;3)8月7日第四批环保督察工作启动,实现全国各省全覆盖,大气治理板块迎来拐点;4)9月底《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相继印发,大气治理、环境治理板块在往后一个月内持续走强 2017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频出,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颁布2个月左右。2017年1-10月,国家累计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余项,其中9月底颁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是年内最重要的政策,4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则描绘了往后5-10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格局,新能源汽车相对全A超额收益最显著的时间段为6-10月,整体领先于年内重要政策两个月左右。 流动性对新兴产业的作用是正向的,会议期间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在流动性较为宽裕、风格偏成长的时段里,跑赢的持续性较强。广义社融与A股估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20Q1以来,信用扩张、广义社融增速上行带动A股估值提升,同时考虑“价”维度的参考指标,2020-2021年期间,DR007多数时段内位于OMO7D下方,整体流动性环境较为宽裕,同期美债收益率也在处于相对低位,从风格上看成长优势明显。2020年4到6月,中小成长明显优于大盘价值,与之对应的是两会后30个交易日内,信息技术、半导体、数字经济、创新药等产业的持续跑赢。2021年4-7月成长风格整体相对价值风格分别录得5.26%、2.72%、5.66%和5.28%的单月超额,碳中和(包括风光储氢核)、智能制造、数字政府等产业环节及主题在两会后30个交易日和两会后90个交易日的统计口径下均持续跑赢。 对比2020年的“平台经济”和2021年的“碳中和”,同样是两会中存在增量表述的新兴产业概念,在市场风格与新兴产业更加吻合的阶段里,能够跑出超额收益,但超额收益的持续性更取决于后续政策力度。2021全年维度,碳中和政策力度较强,除了2-3月和12月价值明显占优的时段里,其他时段主题超额收益显著。 风险提示 政策刺激力度减弱,经济增速下滑。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