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科技】通信周报:关注数字中国规划与6G研发

【华泰科技】通信周报:关注数字中国规划与6G研发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科技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周观点 市场方面,上周通信(申万)指数上涨6.64%,同期沪深300上涨1.71%,创业板指下跌0.27%。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经济建设节奏有望加速,建议关注运营商、ICT基础设施/IDC等算力产业链;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工信部明确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卫星互联网是6G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星网正在统筹我国星座建设,加快追赶国际进度,建议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在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发展机遇。 周专题:工信部明确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关注6G技术演进趋势 工信部再次明确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2030年6G有望实现商用。3月1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2019年工信部牵头组建IMT-2030(6G)工作组,成员包括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时间规划上看,推进组6G技术试验分为三个阶段:2022~2024年是关键技术试验阶段,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开展概念样机试验验证,提升技术能力;2025~2026年是技术方案试验阶段,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开展单站功能测试及性能验证;2027~2030年左右是系统组网试验阶段,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全面验证和优化6G能力。 6G将实现全频谱利用、空天地一体化覆盖、人机物智慧互联,应用场景丰富。根据IMT-2030推进组2022年7月发布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6G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计算等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耦合,具备泛在互联、普惠智能、多维感知、全域覆盖、绿色低碳、内生安全等典型特征。从应用场景看,6G全面支持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和高效可靠的物联网场景,构建超级无线宽带(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超大规模连接(数字孪生)、极其可靠通信(机器控制)、普惠智能服务(智慧交互、智能互联)、通信感知融合(多维感知)等应用场景。 6G依赖于新型空口与传输技术、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突破。6G无线通信网络将引入新的性能指标与应用场景,例如提供全球覆盖、更高的频谱/能量/成本效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与安全性等,依赖于新型关键技术的突破。据IMT-2030推进组2021年6月发布的《6G总体愿景和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6G的关键潜在技术包括:内生智能的新型网络(空口、网络架构),增强型无线空口技术(空口物理层基础技术、超大规模MIMO、带内全双工技术),新物理维度无线传输技术(智能超表面技术、轨道角动量技术、智能全息无线电技术),太赫兹与可见光通信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分布式自治网络架构、确定性网络、算力感知网络、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支持多模信任的网络内生安全。 卫星互联网是6G的重要特征,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建设,关注产业链发展机遇。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扩展,是6G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解决方案。随着全世界“织网”之争愈发激烈,加之频轨资源有限,中国加速卫星互联网布局具有必要性。21年4月中国星网组建成立,我国星座建设逐步走向协调统一,由国家统筹频段轨道资源,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空间段建设先行推进,短期实现星群组网以尽快抢占频轨资源,长期关注行业降本增效、实现卫星制造工业化,以满足卫星投用需求;地面段建设关注地面信关站全球布网以及布站地区的相关运营法规;用户段建设聚焦终端高功率天线小型化和智能设备卫星模块一体化,推进卫星商业化进程。 MWC 2023动态:手机卫星通信功能加速导入、6G技术研发系统推进。卫星互联网方面,MWC大会上展出多款智能终端和硬件,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继1月在CES上发布骁龙卫星通信解决方案后,高通宣布与小米、vivo、OPPO、荣耀、摩托罗拉、Nothing等厂商合作,未来两年卫星通信有望成为安卓旗舰机标配。联发科展示全球首款3GPP 5G NTN芯片MT6825,采用该技术的首批商用手机摩托罗拉Defy 2和CAT S75亮相。摩托罗拉发布双向卫星连接的蓝牙配件。6G方面,爱立信展出6G网络下的数字双胞胎、太赫兹波段上高达100Gbps的峰值吞吐速率等;日本NTT Docomo演示6G时代的人体增强平台,包括运动、感觉共享技术;中国电信研究院、中信科移动均发布6G网络架构白皮书。 5G产业链 GSMA:到2030年5G技术将为全球经济增加近1万亿美元价值 据C114通信网3月3日报道,GSMA发布了《2023年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创造了全球GDP的5%,贡献了5.2万亿美元的经济附加值。5G将在持续部署和采用的基础上,支撑未来的移动创新和服务。今年全球的5G采用率将达到17%,到2030年将上升到54%。到2030年,5G技术将为全球经济增加近1万亿美元价值,惠及所有行业。其中,服务业和制造业将从5G技术中受益最大,未来十年在智能工厂、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等应用的推动下,预计46%的收益将在服务业实现,33%的收益将在制造业实现。 云计算&IDC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据IDC圈3月2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中国信通院牵头建设全国首个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 据通信世界网3月3日报道,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算力互联互通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发布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委托,中国信通院牵头,中国电信、中科院信息中心参与建设的全国首个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初步实验跨服务商、跨地区、跨架构的算力互联互通能力。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定位于服务商之间互联互通,旨在高效盘活全社会算力资源,加深算力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作用。当前验证平台已具备算力资源感知汇聚、算网优选路径调度、可信算力交易服务三大能力。 物联网&车联网 工信部: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占全球总连接数 70%以上 据C114通信网3月2日报道,在国新办3月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称,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5G、千兆光网以及移动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田玉龙表示,5G 网络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5G 基站超过 231 万个,应该说 5G 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所有县城城区。 千兆光网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国的“市市通千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 5G”。移动物联网方面,目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 18.45 亿户,占全球总连接数的 70% 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率先实现了“物超人”的国家。 香港应科院:5G网络与TSN技术赋能智能制造与车联网应用 据通信世界网2月28日报道,在2023 MWC Barcelona,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展示的技术之一是 5G网络与TSN技术在智能制造与车联网的应用。应科院将5G与TSN技术的融合应用到智慧出行以及智慧城市车联网(C-V2X)等领域,解决传统车联网技术中路侧灯杆之间的感知设备无法通过传统无线网络做到高精度时钟同步,以及路侧灯杆回传数据无法保证确定性等车联网痛点问题。融合TSN技术的5G网络将进一步提升车联网感知结果和辅助定位的精度。应科院将在2023年在实验室和香港科学园实地测试场景,通过部署融合TSN技术的5G网络和5G MEC技术,对毫米波雷达,光学雷达以及热成像传感器等多杆传感设备进行高时间精度数据融合验证。 行情回顾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新型肺炎尚未可控;云厂商资本开支投入不及预期;5G发展进程不及预期。 点击查看报告原文 本材料所载观点源自2023年3月5日发布的《关注数字中国规划与6G研发》,分析师:黄乐平 SAC No. S0570521050001 | SFC No. AUZ066;余熠 SAC No. S0570520090002 | SFC No. BNC535,对本材料的完整理解请以上述研报为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