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龙头大幅降本路径与影响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特斯拉于北京时间3月2日凌晨5点召开投资者日。特斯拉在本次活动上,明确了下一代车型上降低成本50%的目标,具体降本路径包括:(1)降低高价原材料(碳化硅,电机用稀土材料)用量,(2)提高控制芯片自研率(目标:100%),(3)优化电气架构(低压48V升级),(4)包括未来计划利用人型机器人优化自动化流程等。我们认为以上措施将:1)加速智能电动车行业洗牌,2)降低碳化硅用量体现公司系统设计优势,对碳化硅材料需求预期有负面影响,但会提升功率器件附加价值,(3)控制芯片自研进一步弱化Tier-1作用,(4)48V升级利好低压半导体厂商。 核心观点 影响#1:特斯拉大幅降价降本将加速智能电动车行业淘汰洗牌 特斯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企业,据Bloomberg,2022年特斯拉占全球电动车份额12.6%。通过4Q我们看到,特斯拉在经过5-9%大幅降价及几轮大力补贴后,仍然维持25.9%的较高整车毛利,远高于蔚来(6.8%,4Q22),小鹏(11.6%,3Q22),理想(20.0%,4Q22)等国产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如能保证一定盈利性基础上,实现下一个平台比现有平台(Model 3/Y)降本50%的目标,将加速行业洗牌。特斯拉宣称30年销量目标2,000万辆,若按IHS Markit预测全球2030年汽车销量0.89亿,占比能达到22%,是任何车企过去50年都没有达到的份额,若发生或对现有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影响#2:降低碳化硅,对碳化硅材料需求负面,但会提升器件附加价值 本次对汽车电子影响最大的是,公司宣布在保证电机系统性能不变前提下,下一代动力系统中减少碳化硅价值量75%。特斯拉2018年在Model 3上率先采用碳化硅,实现了损耗降低、耐高温等性能提升。这带动了蔚来、小鹏、比亚迪等国内及全球车企采用碳化硅的风潮,引发全球碳化硅产能严重不足。技术层面,通过IGBT+碳化硅的复合解决方案可以达到这一条件,但这类方案对车企的系统和芯片设计能力有更高要求。特斯拉的路线调整,可能影响其它车企在功率半导体上的路径选择,对碳化硅材料需求增长预期长期负面,但会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 影响#3:控制芯片自研进一步弱化Tier-1作用,48V升级利好电源芯片 特斯拉过去一直领先汽车电气架构向中央集成架构演进。通过Model 3,Model Y等几款车,分别实现智能驾驶域和动力总成域的芯片自研和软硬件解耦,并在这个过程中摆脱了对Bosch,Continental等一级供应商(Tier-1)的依赖,但在安全相关领域仍然采用一级供应商的方案。如果公司在下一代平台实现100%控制器自设计,这显示主机厂进一步弱化了一级供应商的作用,是公司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低压平台首次升级48V后,用少量根电线即可连接全部低压用电器,较大程度减少线束使用量(从Model S到Model 3,线束可减少17kg)。利好相关低压半导体企业。 正文 第三代(下一代)生产平台目标成本大幅降低,关注实现路径 在此次会议上特斯拉未发布下一代车型,但公开了下一代生产平台细节,实现大幅降本增效,我们总结具体的降本路径如下: 1)节省材料: 特斯拉表示下一代生产平台将通过开发定制用于高功率电子设备的微处理器从而将高昂的碳化硅成本转移到充电器上,减少75%碳化硅使用量且停用稀土材料永磁电机,节省1000美元/单车驱动,以及50%生产占地面积。 2)提高芯片自研率&优化电器架构 在车载控制器自研方面,特斯拉表示目前Cybertrunk自研占比为85%,下一代平台将实现100%自研。特斯拉未来全系低压产品都将升级到48V低压,48V能够利用少量电线连接全部低压用电器,减少低压系统的尺寸、质量和成本,从而实现更高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可以实现更低故障率。 3)流程优化 生产设计方面:特斯拉表示将优化汽车组装方式,将从Model Y开始逐步减少零件数,实现一体化的压铸。同时还表示将车辆拆分不同部分使得更多的员工或机器人在同一时间工作,同时采取一次性组装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生产的占地面积减少了40%,制造成本降低了50%,同时操作人员的密度提升了44%。 自动化:特斯拉展示了其高自动化组装线,“中央控制器”提前检测、频繁检测,确保每个零件的安装和测试到位。同时公司未来计划利用人型机器人优化自动化流程等,减少人力成本。 汽车硬件:关注下一代车型减少75%碳化硅价值量影响 特斯拉在2023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在其下一代车型动力平台中,价格昂贵的碳化硅为关键部件。但特斯拉找到一种方式可以减少75%的碳化硅价值量,同时不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效率。我们认为技术上可以通过碳化硅器件类型(利用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取代原本平面型碳化硅MOSFET)、器件性能(器件工艺方面持续降低器件导通电阻)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碳化硅用量减少,我们认为特斯拉该动力系统技术对于碳化硅行业存在一定影响: 1)下一代动力系统变化仅针对 Model Q/2(下一代车型)。特斯拉先后发布了三个动力平台,每个平台对应特定车型(Model 3/Y一个平台,Model S/X一个平台,下一代动力平台对应Model Q/2),据Teslarati,下一代车型价格预计定位15万元/辆,公司表示下一代动力平台减少75% SiC用量,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制造成本以谋取盈利,但需要辅助升级架构设计(譬如开发定制微处理器辅助高功率电子设备等)来实现此功能。公司未透露采用碳化硅方案的Model 3/Y及Model X/S平台车型会进行变化。 2)对碳化硅材料需求增长预期长期负面,但会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SiC上车的底层逻辑是车企为了解决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效率,而提出的高压平台路线。当下SiC成本较高,车企主要通过利用SiC器件节约的电池包成本,来追平整车成本,进而实现盈利性。但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龙头,其动力系统的技术更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到较强示范效应,特斯拉新平台发布或影响其他车企上SiC的决心,从而降低碳化硅材料长期需求预期,但我们认为有望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 智能化:FSD深水区探索,人行机器人进展顺利 Full-Self Driving(FSD)方面: 特斯拉FSD的框架是以真实道路数据+虚拟仿真数据作为基础,使用类似于Chat GPT等AI大模型的技术优化了占用网络、车道线网络等神经网络以支撑其纯视觉路线。目前搭载特斯拉自动驾驶硬件Hardware 3.0将比人类驾驶安全200-300%,Hardware 4.0为500-600%。具体来看: 1)神经网络层面:特斯拉的神经网络模型是纯视觉方案成功的关键,通过占用网络模型(Occupancy Networks)将8个摄像头收集到的二维数据即时转换成三维向量空间并将空间进行进一步划分从而提升障碍物识别和行为路径预判能力;利用车道线网络模型(Lane & Object Perception)将道路数据通过语义模型自动勾绘出一条条车道线,从而对车辆行驶路径进行预判,辅助驾驶决策。 2)数据层面:目前特斯拉的视频缓存数据已经达到30PB,海量的数据是算法模型的基础,高效的数据标识是算法的底层逻辑。特斯拉FSD通过“多重轨迹重建”技术自动标注车辆行驶轨迹,通过机器的自我训练,取代了人工标注,减少了人力标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针对真实道路场景中不常见的案例,特斯拉通过模拟仿真,构建虚拟场景采集数据,以丰富数据的来源,为模型训练提供支持。通过数据引擎,人工挖掘误判的、非典型案例。 3)算力支撑:FSD后端拥有14kGPU用于支撑训练和数据标注,其中4k用于数据标注,10k用于模型训练,未来超级计算机Dojo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强化计算能力。 人型机器人方面: 特斯拉人型机器人Optimus以自动驾驶FSD的底层数据及模型算法和Dojo的AI算力为基石,采取了3颗摄像头构成的纯视觉方案,配备标准化电机驱动,待机时可达20小时,适应工厂工作需求。Optimus全身有28个自由度,手部11个,单手电机数为6个,这使得其在抓取物体、代替人类劳动等方面可以表现出接近灵巧手的性能。在2022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展示出了人型机器人Optimus在实现无牵引绳、无外壳状态下的自主行动,本次会议中Optimus展示出拿取物品、拧螺丝等精细工作,动作流畅度有所提升。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汽车可视为放在轮子上的机器人,两者技术具有共同性。无论是电动车的电子电器架构还是电池包、电动马达等技术,都可以直接使用在Optimus上。未来,马斯克认为人型机器人:人工的数量将大于1:1。 Master Plan Part 3—加速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本次投资者大会上,马斯克表示现阶段地球上80%的能源都来自化石能源,只有20%左右的能源为清洁能源,基于此其提出了“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一条可再生能源经济之路。该方案需要投资10万亿美元建成240TWh储能、30TW可再生能源。具体可持续循环经济蓝图的实现包括5步:(1)发展可再生能源;(2)发展电动车;(3)家庭、工业供暖转换为热泵;(4)氢能及电能进入工业体系;(5)为飞机、船只提供可持续能源。通过此五个步骤,可建立一个100%可持续能源的地球。 风险提示: 1)龙头示范效应带来行业跟随风险。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企龙头,其动力系统技术更新起到较强示范效应,若新平台发布导致其他车企选择跟随,可能导致 SiC 行业需求下滑风险。 2)下一代车型发布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下一代车型平台的生产成本降低程度或不如公司指引,以及下一代车型的量产时间或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3)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相关研报 研报:《关注电动车龙头大幅降本路径与影响》2023年3月3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 | AUZ066 陈旭东 S0570521070004 | BPH392 刘溢 S0570522070002 张宇 S0570121090024 | BSF274 廖健雄 S0570122020002 郭春杏 S0570122010047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mainland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特斯拉于北京时间3月2日凌晨5点召开投资者日。特斯拉在本次活动上,明确了下一代车型上降低成本50%的目标,具体降本路径包括:(1)降低高价原材料(碳化硅,电机用稀土材料)用量,(2)提高控制芯片自研率(目标:100%),(3)优化电气架构(低压48V升级),(4)包括未来计划利用人型机器人优化自动化流程等。我们认为以上措施将:1)加速智能电动车行业洗牌,2)降低碳化硅用量体现公司系统设计优势,对碳化硅材料需求预期有负面影响,但会提升功率器件附加价值,(3)控制芯片自研进一步弱化Tier-1作用,(4)48V升级利好低压半导体厂商。 核心观点 影响#1:特斯拉大幅降价降本将加速智能电动车行业淘汰洗牌 特斯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企业,据Bloomberg,2022年特斯拉占全球电动车份额12.6%。通过4Q我们看到,特斯拉在经过5-9%大幅降价及几轮大力补贴后,仍然维持25.9%的较高整车毛利,远高于蔚来(6.8%,4Q22),小鹏(11.6%,3Q22),理想(20.0%,4Q22)等国产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如能保证一定盈利性基础上,实现下一个平台比现有平台(Model 3/Y)降本50%的目标,将加速行业洗牌。特斯拉宣称30年销量目标2,000万辆,若按IHS Markit预测全球2030年汽车销量0.89亿,占比能达到22%,是任何车企过去50年都没有达到的份额,若发生或对现有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影响#2:降低碳化硅,对碳化硅材料需求负面,但会提升器件附加价值 本次对汽车电子影响最大的是,公司宣布在保证电机系统性能不变前提下,下一代动力系统中减少碳化硅价值量75%。特斯拉2018年在Model 3上率先采用碳化硅,实现了损耗降低、耐高温等性能提升。这带动了蔚来、小鹏、比亚迪等国内及全球车企采用碳化硅的风潮,引发全球碳化硅产能严重不足。技术层面,通过IGBT+碳化硅的复合解决方案可以达到这一条件,但这类方案对车企的系统和芯片设计能力有更高要求。特斯拉的路线调整,可能影响其它车企在功率半导体上的路径选择,对碳化硅材料需求增长预期长期负面,但会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 影响#3:控制芯片自研进一步弱化Tier-1作用,48V升级利好电源芯片 特斯拉过去一直领先汽车电气架构向中央集成架构演进。通过Model 3,Model Y等几款车,分别实现智能驾驶域和动力总成域的芯片自研和软硬件解耦,并在这个过程中摆脱了对Bosch,Continental等一级供应商(Tier-1)的依赖,但在安全相关领域仍然采用一级供应商的方案。如果公司在下一代平台实现100%控制器自设计,这显示主机厂进一步弱化了一级供应商的作用,是公司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低压平台首次升级48V后,用少量根电线即可连接全部低压用电器,较大程度减少线束使用量(从Model S到Model 3,线束可减少17kg)。利好相关低压半导体企业。 正文 第三代(下一代)生产平台目标成本大幅降低,关注实现路径 在此次会议上特斯拉未发布下一代车型,但公开了下一代生产平台细节,实现大幅降本增效,我们总结具体的降本路径如下: 1)节省材料: 特斯拉表示下一代生产平台将通过开发定制用于高功率电子设备的微处理器从而将高昂的碳化硅成本转移到充电器上,减少75%碳化硅使用量且停用稀土材料永磁电机,节省1000美元/单车驱动,以及50%生产占地面积。 2)提高芯片自研率&优化电器架构 在车载控制器自研方面,特斯拉表示目前Cybertrunk自研占比为85%,下一代平台将实现100%自研。特斯拉未来全系低压产品都将升级到48V低压,48V能够利用少量电线连接全部低压用电器,减少低压系统的尺寸、质量和成本,从而实现更高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可以实现更低故障率。 3)流程优化 生产设计方面:特斯拉表示将优化汽车组装方式,将从Model Y开始逐步减少零件数,实现一体化的压铸。同时还表示将车辆拆分不同部分使得更多的员工或机器人在同一时间工作,同时采取一次性组装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生产的占地面积减少了40%,制造成本降低了50%,同时操作人员的密度提升了44%。 自动化:特斯拉展示了其高自动化组装线,“中央控制器”提前检测、频繁检测,确保每个零件的安装和测试到位。同时公司未来计划利用人型机器人优化自动化流程等,减少人力成本。 汽车硬件:关注下一代车型减少75%碳化硅价值量影响 特斯拉在2023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在其下一代车型动力平台中,价格昂贵的碳化硅为关键部件。但特斯拉找到一种方式可以减少75%的碳化硅价值量,同时不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效率。我们认为技术上可以通过碳化硅器件类型(利用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取代原本平面型碳化硅MOSFET)、器件性能(器件工艺方面持续降低器件导通电阻)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碳化硅用量减少,我们认为特斯拉该动力系统技术对于碳化硅行业存在一定影响: 1)下一代动力系统变化仅针对 Model Q/2(下一代车型)。特斯拉先后发布了三个动力平台,每个平台对应特定车型(Model 3/Y一个平台,Model S/X一个平台,下一代动力平台对应Model Q/2),据Teslarati,下一代车型价格预计定位15万元/辆,公司表示下一代动力平台减少75% SiC用量,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制造成本以谋取盈利,但需要辅助升级架构设计(譬如开发定制微处理器辅助高功率电子设备等)来实现此功能。公司未透露采用碳化硅方案的Model 3/Y及Model X/S平台车型会进行变化。 2)对碳化硅材料需求增长预期长期负面,但会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SiC上车的底层逻辑是车企为了解决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效率,而提出的高压平台路线。当下SiC成本较高,车企主要通过利用SiC器件节约的电池包成本,来追平整车成本,进而实现盈利性。但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龙头,其动力系统的技术更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到较强示范效应,特斯拉新平台发布或影响其他车企上SiC的决心,从而降低碳化硅材料长期需求预期,但我们认为有望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附加价值。 智能化:FSD深水区探索,人行机器人进展顺利 Full-Self Driving(FSD)方面: 特斯拉FSD的框架是以真实道路数据+虚拟仿真数据作为基础,使用类似于Chat GPT等AI大模型的技术优化了占用网络、车道线网络等神经网络以支撑其纯视觉路线。目前搭载特斯拉自动驾驶硬件Hardware 3.0将比人类驾驶安全200-300%,Hardware 4.0为500-600%。具体来看: 1)神经网络层面:特斯拉的神经网络模型是纯视觉方案成功的关键,通过占用网络模型(Occupancy Networks)将8个摄像头收集到的二维数据即时转换成三维向量空间并将空间进行进一步划分从而提升障碍物识别和行为路径预判能力;利用车道线网络模型(Lane & Object Perception)将道路数据通过语义模型自动勾绘出一条条车道线,从而对车辆行驶路径进行预判,辅助驾驶决策。 2)数据层面:目前特斯拉的视频缓存数据已经达到30PB,海量的数据是算法模型的基础,高效的数据标识是算法的底层逻辑。特斯拉FSD通过“多重轨迹重建”技术自动标注车辆行驶轨迹,通过机器的自我训练,取代了人工标注,减少了人力标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针对真实道路场景中不常见的案例,特斯拉通过模拟仿真,构建虚拟场景采集数据,以丰富数据的来源,为模型训练提供支持。通过数据引擎,人工挖掘误判的、非典型案例。 3)算力支撑:FSD后端拥有14kGPU用于支撑训练和数据标注,其中4k用于数据标注,10k用于模型训练,未来超级计算机Dojo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强化计算能力。 人型机器人方面: 特斯拉人型机器人Optimus以自动驾驶FSD的底层数据及模型算法和Dojo的AI算力为基石,采取了3颗摄像头构成的纯视觉方案,配备标准化电机驱动,待机时可达20小时,适应工厂工作需求。Optimus全身有28个自由度,手部11个,单手电机数为6个,这使得其在抓取物体、代替人类劳动等方面可以表现出接近灵巧手的性能。在2022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展示出了人型机器人Optimus在实现无牵引绳、无外壳状态下的自主行动,本次会议中Optimus展示出拿取物品、拧螺丝等精细工作,动作流畅度有所提升。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汽车可视为放在轮子上的机器人,两者技术具有共同性。无论是电动车的电子电器架构还是电池包、电动马达等技术,都可以直接使用在Optimus上。未来,马斯克认为人型机器人:人工的数量将大于1:1。 Master Plan Part 3—加速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本次投资者大会上,马斯克表示现阶段地球上80%的能源都来自化石能源,只有20%左右的能源为清洁能源,基于此其提出了“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一条可再生能源经济之路。该方案需要投资10万亿美元建成240TWh储能、30TW可再生能源。具体可持续循环经济蓝图的实现包括5步:(1)发展可再生能源;(2)发展电动车;(3)家庭、工业供暖转换为热泵;(4)氢能及电能进入工业体系;(5)为飞机、船只提供可持续能源。通过此五个步骤,可建立一个100%可持续能源的地球。 风险提示: 1)龙头示范效应带来行业跟随风险。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企龙头,其动力系统技术更新起到较强示范效应,若新平台发布导致其他车企选择跟随,可能导致 SiC 行业需求下滑风险。 2)下一代车型发布不及预期风险。公司下一代车型平台的生产成本降低程度或不如公司指引,以及下一代车型的量产时间或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3)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相关研报 研报:《关注电动车龙头大幅降本路径与影响》2023年3月3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 | AUZ066 陈旭东 S0570521070004 | BPH392 刘溢 S0570522070002 张宇 S0570121090024 | BSF274 廖健雄 S0570122020002 郭春杏 S0570122010047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mainland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