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3月2日最新观点:经济复苏的趋势并不弱——2月PMI 数据点评
(以下内容从太平洋《太平洋证券研究 3月2日最新观点:经济复苏的趋势并不弱——2月PMI 数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3月2日早间新闻精选】 1、财政部部长刘昆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2、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6,较1月上升2.4个百分点,2022年8月来首次高于临界点。 3、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4、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将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 5、工信部部长金壮龙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6、全国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1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经济复苏的趋势并不弱——2月PMI 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PMI站上十年来高位。 自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经济复苏的力度一直是市场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而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分歧也一直相当大。虽然从微观的观察来看,很多领域确实还没有显现出强劲的势头,但宏观层面的社融、PMI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力度其实并不弱。2月份PMI数据再次大超预期。制造业PMI较市场预期高出2.1个百分点至52.6,这是十年以来未有的高点。非制造业PMI指数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至56.3,亦为十年以来的高位水平。虽然PMI指数是“环比”的意义,存在此前低基数的效应,但超预期的数据仍然表明经济复苏的边际动力是非常强的。与1月份数据显示的“需求先行、生产滞后”相呼应,2月份生产指数出现了大幅跃升,产需双双走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也有所回升,显示出企业的补库存倾向。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双回升,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通缩陷阱。从业人员指数罕见达到50的临界线以上,表明企业招工意愿和到岗人数大幅增加。供应商配送指数大幅上升至52,这一指数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中是逆向指标,因为配送速度上升往往意味着订单过少。但在疫情背景下这一指标的上升实际上有积极意义,反映出此前因为疫情而短缺的运力有所恢复。运输邮政业PMI领跑各行业,也验证了这一逻辑。我们认为2月PMI数据除了所反映出的全面向好的趋势外,还有三个结构性看点值得关注: 2. 小型企业复苏弹性更大。 2月PMI大中小型企业指数均反弹至荣枯线以上,分别达到53.7、52和51.2。不过从边际变化来看,较1月增长的幅度分别为1.4、3.4和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复苏弹性是更大的。我们认为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市场投资者观测到的微观数据不算好,而身边实际感受到的经济情况较为火热的差异。因为多数投资者更加了解大企业的经营数据,而对小微企业的情况缺乏全面的观测手段。本轮经济复苏的特征与以往不同,是“从后端向前端”,即终端的居民消费和小微企业先复苏,带动整体产业链条向上复苏。所以会出现市场相对悲观、而宏观数据屡超预期的结果。 3. 出口可能超预期。 由于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之中,今年中国出口的前景并不好,市场预期也较为悲观。但是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上升6.3个百分点至52.4,位于荣枯线以上。这其中当然有1月春节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但是1月数据相较于去年12月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是回升的,所以今年开年的出口数据可能未必很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今年1月份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就业、消费、通胀等多项重要经济数据意外回升,也预示着外需在短期内或有一定韧性。 4. 建筑业出现快速修复。 2月份建筑业PMI提升3.8个百分点至60.2,重回高景气区间。这背后一方面是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拉动建筑业景气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改善。这对于投资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医药】华厦眼科:医教研一体化眼科龙头,打造眼科学术高地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华厦眼科的投资逻辑。 华厦眼科:医教研一体化眼科龙头,打造眼科学术高地 华厦眼科是目前国内第二大的民营眼科医疗服务连锁集团,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主体,业务版图逐步扩张至全国。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医院,23家视光中心,覆盖17个省和46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公司业绩增长稳健,从2017到2021年,公司营收从15.97亿元增至30.64亿元,复合增速为17.69%,归母净利润从0.77亿元增至4.55亿元,复合增速为55.91%。 乘消费升级东风,业务结构持续实现高端化转型 近年来,医保控费对公司白内障、眼底、眼表等传统优势项目造成一定影响,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屈光、视光等高毛利的消费医疗项目,一方面提升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医保控费对业务的影响。截止2021年,公司屈光和视光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为43%,相比同行60%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顺应近年来国内的消费升级趋势,公司积极推进业务高端化转型,比如屈光中全飞秒、ICL等高端术式、视光中OK镜等高端产品、白内障中中高端晶体,上述高端术式及产品的占比快速提升,带动整体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医教研”体系成熟,专家资源顶尖,打造全国眼科学术高地 公司组建了一支覆盖眼科八大亚科和眼视光的专家团队,汇聚了以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专家,2022年H1拥有医师团队897人,数量上在上市的眼科医疗服务企业中仅次于爱尔眼科,其中正高人数117人,副高人数181人。 此外,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医教研”体系,为集团的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集团之后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内市场稳健增长,省外市场快速扩张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57家眼科医院中有39家医院已实现盈利,成熟期(10年及以上)、成长期(5-10年)及培育期(0-5年)的医院分别有3家、48家和6家,成长期医院占绝大部分,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有望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增长驱动力。 此外,公司省内市场维持稳健增长,总院品牌效应赋能下省内市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省外市场盈亏平衡周期有收窄趋势,整体进入高速扩张期。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目录 ◆每日重大财经 ◆行业最新观点 ◆上市公司速递 每日重大财经 【财联社3月2日早间新闻精选】 1、财政部部长刘昆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 2、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6,较1月上升2.4个百分点,2022年8月来首次高于临界点。 3、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4、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将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 5、工信部部长金壮龙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6、全国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1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 行业最新观点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经济复苏的趋势并不弱——2月PMI 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1. PMI站上十年来高位。 自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经济复苏的力度一直是市场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而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分歧也一直相当大。虽然从微观的观察来看,很多领域确实还没有显现出强劲的势头,但宏观层面的社融、PMI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力度其实并不弱。2月份PMI数据再次大超预期。制造业PMI较市场预期高出2.1个百分点至52.6,这是十年以来未有的高点。非制造业PMI指数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至56.3,亦为十年以来的高位水平。虽然PMI指数是“环比”的意义,存在此前低基数的效应,但超预期的数据仍然表明经济复苏的边际动力是非常强的。与1月份数据显示的“需求先行、生产滞后”相呼应,2月份生产指数出现了大幅跃升,产需双双走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也有所回升,显示出企业的补库存倾向。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双双回升,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通缩陷阱。从业人员指数罕见达到50的临界线以上,表明企业招工意愿和到岗人数大幅增加。供应商配送指数大幅上升至52,这一指数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中是逆向指标,因为配送速度上升往往意味着订单过少。但在疫情背景下这一指标的上升实际上有积极意义,反映出此前因为疫情而短缺的运力有所恢复。运输邮政业PMI领跑各行业,也验证了这一逻辑。我们认为2月PMI数据除了所反映出的全面向好的趋势外,还有三个结构性看点值得关注: 2. 小型企业复苏弹性更大。 2月PMI大中小型企业指数均反弹至荣枯线以上,分别达到53.7、52和51.2。不过从边际变化来看,较1月增长的幅度分别为1.4、3.4和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复苏弹性是更大的。我们认为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市场投资者观测到的微观数据不算好,而身边实际感受到的经济情况较为火热的差异。因为多数投资者更加了解大企业的经营数据,而对小微企业的情况缺乏全面的观测手段。本轮经济复苏的特征与以往不同,是“从后端向前端”,即终端的居民消费和小微企业先复苏,带动整体产业链条向上复苏。所以会出现市场相对悲观、而宏观数据屡超预期的结果。 3. 出口可能超预期。 由于全球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之中,今年中国出口的前景并不好,市场预期也较为悲观。但是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上升6.3个百分点至52.4,位于荣枯线以上。这其中当然有1月春节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但是1月数据相较于去年12月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是回升的,所以今年开年的出口数据可能未必很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今年1月份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就业、消费、通胀等多项重要经济数据意外回升,也预示着外需在短期内或有一定韧性。 4. 建筑业出现快速修复。 2月份建筑业PMI提升3.8个百分点至60.2,重回高景气区间。这背后一方面是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拉动建筑业景气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改善。这对于投资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医药】华厦眼科:医教研一体化眼科龙头,打造眼科学术高地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华厦眼科的投资逻辑。 华厦眼科:医教研一体化眼科龙头,打造眼科学术高地 华厦眼科是目前国内第二大的民营眼科医疗服务连锁集团,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主体,业务版图逐步扩张至全国。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医院,23家视光中心,覆盖17个省和46个城市,辐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广大地区。公司业绩增长稳健,从2017到2021年,公司营收从15.97亿元增至30.64亿元,复合增速为17.69%,归母净利润从0.77亿元增至4.55亿元,复合增速为55.91%。 乘消费升级东风,业务结构持续实现高端化转型 近年来,医保控费对公司白内障、眼底、眼表等传统优势项目造成一定影响,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屈光、视光等高毛利的消费医疗项目,一方面提升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医保控费对业务的影响。截止2021年,公司屈光和视光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为43%,相比同行60%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顺应近年来国内的消费升级趋势,公司积极推进业务高端化转型,比如屈光中全飞秒、ICL等高端术式、视光中OK镜等高端产品、白内障中中高端晶体,上述高端术式及产品的占比快速提升,带动整体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医教研”体系成熟,专家资源顶尖,打造全国眼科学术高地 公司组建了一支覆盖眼科八大亚科和眼视光的专家团队,汇聚了以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专家,2022年H1拥有医师团队897人,数量上在上市的眼科医疗服务企业中仅次于爱尔眼科,其中正高人数117人,副高人数181人。 此外,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医教研”体系,为集团的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集团之后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内市场稳健增长,省外市场快速扩张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57家眼科医院中有39家医院已实现盈利,成熟期(10年及以上)、成长期(5-10年)及培育期(0-5年)的医院分别有3家、48家和6家,成长期医院占绝大部分,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有望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增长驱动力。 此外,公司省内市场维持稳健增长,总院品牌效应赋能下省内市场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省外市场盈亏平衡周期有收窄趋势,整体进入高速扩张期。 免责声明 1、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太平洋证券研究)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的完整报告。 2、本订阅号仅面向太平洋证券签约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渠道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太平洋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3、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太平洋证券研究院及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4、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