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非法人类产品持债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2023年1月债券托管月报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1月非法人类产品持债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2023年1月债券托管月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一. 1月利率债净融资明显偏弱,信用债净融资修复 一级市场: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融资环比由负转正。具体来看,1月利率债净供给2182亿元,环比少增2613亿元,同比少增3943亿元,国债和政金债净融资均不佳;由于中债和上清所统计的信用债种类较繁杂,我们通过倒算的方法计算信用债净供给情况,1月信用市场行情有所修复,信用债净供给854亿元,环比多增5059亿元,同比少增5445亿元;1月同业存单融资偏弱,净供给-535亿元,环比少增3984亿元,同比多增128亿元。 二级市场:1月经济修复预期偏强,地产政策继续发力,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曲线熊陡,信用债表现偏暖。春节前央行呵护资金面态度积极,资金面总体平稳,短端利率上行幅度有限,经济修复预期和强政策预期下长端利率上行明显,10Y期国债收益率于1月20日达到阶段性高点2.93%。1月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24bp至2.90%,1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66bp至2.15%,曲线熊陡。利率债走弱,但理财机构赎回压力逐渐稳定,年初配置行情再现,信用利差整体收窄,1月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中债国债总指数、信用债总指数分别变动-0.05%、0.41%。 二. 1月非法人类产品继续减持债券,持有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 1月延续商业银行加仓、非法人类产品减仓的格局。1月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上行,非法人类产品、券商、境外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下行,尤其是非法人类产品份额下行较明显。 (1)商业银行继续大幅加仓,配置意愿积极。1月银行配债表现强劲,主要券种整体增持。信用债供给修复,叠加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减持,商业银行对信用债增持幅度也明显扩大。1月商业银行增持债券12941亿元(前值10835亿元),利率债和信用债均有明显增持,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 (2)非法人类产品减持规模和上月相近,大幅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偏好短久期信用债。1月利率债供给偏紧,非法人类产品减持以利率债为主。1月非法人类产品减持债券8730亿元(去年12月减持8878亿元),自2022年10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连续四个月减持,从结构上来看,非法人类产品主要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仅增持地方债和短融。 (3)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地方债和同业存单。1月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且环比下降幅度较大,1月减持315亿元(去年12月增持1768亿元)。从结构上看,券商主要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仍增持中票和短融。 (4)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主要增持地方债。作为配置型机构,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延续增持,1月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增持615亿元(前值208亿元),从结构上看,主要源于地方债供给较多,带动保险增持地方债(366亿元)。 (5)境外机构再度转为减持,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1月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窄,但境外机构继去年12月转为增持后,1月再度减持、减持1065亿元,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结构上主要减持国债(663亿元)。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出现错误和遗漏。 正文 1. 1月利率债净融资明显偏弱,信用债净融资修复 1月中债登和上清所两处合计托管量128万亿元,比2022年12月份托管量增加0.3万亿元,环比少增0.15万亿,其中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供给明显回暖。分托管机构来看,1月中债登托管量为96.59万亿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加0.1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31.39万亿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加0.1万亿元。 一级市场: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融资环比由负转正。具体来看,1月利率债净供给2182亿元,环比少增2613亿元,同比少增3943亿元,国债和政金债净融资均不佳;由于中债和上清所统计的信用债种类较繁杂,我们通过倒算的方法计算信用债净供给情况,1月信用市场行情有所修复,信用债净供给854亿元,环比多增5059亿元,同比少增5445亿元;1月同业存单融资偏弱,净供给-535亿元,环比少增3984亿元,同比多增128亿元。 二级市场:1月经济修复预期偏强,地产政策继续发力,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曲线熊陡,信用债表现偏暖。春节前央行呵护资金面态度积极,资金面总体平稳,短端利率上行幅度有限,经济修复预期和强政策预期下长端利率上行明显,10Y期国债收益率于1月20日达到阶段性高点2.93%。1月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24bp至2.90%,1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66bp至2.15%,曲线熊陡。利率债走弱,但理财机构赎回压力逐渐稳定,年初配置行情再现,信用利差整体收窄,1月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中债国债总指数、信用债总指数分别变动-0.05%、0.41%。 2. 1月非法人类产品继续减持债券,持有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 从各主要机构持债份额来看,1月延续商业银行加仓、非法人类产品减仓的格局。1月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上行,非法人类产品、券商、境外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下行,尤其是非法人类产品份额下行较明显。 (注:“非法人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养老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组合、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产品等。) 具体来看各机构的配置情况: (1)商业银行继续大幅加仓,配置意愿积极。1月银行配债表现强劲,主要券种整体增持。虽然利率债净供给仅为2182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前值4795亿元),但商业银行对利率债的配置金额明显增加。信用债供给修复,叠加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减持,商业银行对信用债增持幅度也明显扩大。1月商业银行增持债券12941亿元(前值10835亿元),利率债和信用债均有明显增持,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 (2)非法人类产品减持规模和上月相近,大幅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偏好短久期信用债。1月利率债供给偏紧,非法人类产品减持以利率债为主。1月非法人类产品减持债券8730亿元(去年12月减持8878亿元),自2022年10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连续四个月减持,从结构上来看,非法人类产品主要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仅增持地方债和短融。 (3)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地方债和同业存单。1月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且环比下降幅度较大,1月减持315亿元(去年12月增持1768亿元)。从结构上看,券商主要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仍增持中票和短融。 (4)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主要增持地方债。作为配置型机构,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延续增持,1月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增持615亿元(前值208亿元),从结构上看,主要源于地方债供给较多,带动保险增持地方债(366亿元)。 (5)境外机构再度转为减持,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1月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窄,但境外机构继去年12月转为增持后,1月再度减持、减持1065亿元,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结构上主要减持国债(663亿元)。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二永债:利差重回高位,关注配置价值——金融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稳增长下的融资冲击与利差复盘——产业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总体无虞,政策可期——城投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再见22年的纠结,拥抱23年的确定性——利率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辽宁省二级资本债观察:不赎回存风险,整合进行时——城农商行信用分析手册之二 【专题】山东省地区债务压力及财预137号文后化债前景分析——地区化债经验分析及展望系列之四 #点评 债市为何无视1月信贷”开门红“?——2023年1月金融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2023年CPI对债市的影响主要关注两点——2023年1月通胀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通胀下行走势已确立,鲍威尔继续否定“经济衰退”和“年内降息”——2023年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月PMI环比回升幅度预计较1月收窄——2023年1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23年经济复苏有两大优势,名义GDP增速预计将明显回升——2022年四季度GDP及12月经济数据点评 进口需求开始回暖——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2022年债券发行与机构配置回顾——2022年12月债券托管月报 影响2月市场走势的关键是什么?——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302) 城投监管各区域态度如何?22年哪些中小银行首次发行二永债?——信用月报2023年第1期(2023.1) 12月资管产品新发份额大幅下降——2022年12月资管产品报告 #周报 资金正常区间波动对债市影响有限,维持2月债市震荡偏强的观点不变——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17) 关注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最新土地数据——信用风险监测(20230219) 如何看信贷“开门红”后的市场走势?——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10) 关注近期二永债成交情况&城投非标违约——信用风险监测(20230211) 收益率还会继续下吗?——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03) 共有产权房事件债券影响较小;关注城市分散供地——信用风险监测(20230204)
摘要 本期投资提示: 一. 1月利率债净融资明显偏弱,信用债净融资修复 一级市场: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融资环比由负转正。具体来看,1月利率债净供给2182亿元,环比少增2613亿元,同比少增3943亿元,国债和政金债净融资均不佳;由于中债和上清所统计的信用债种类较繁杂,我们通过倒算的方法计算信用债净供给情况,1月信用市场行情有所修复,信用债净供给854亿元,环比多增5059亿元,同比少增5445亿元;1月同业存单融资偏弱,净供给-535亿元,环比少增3984亿元,同比多增128亿元。 二级市场:1月经济修复预期偏强,地产政策继续发力,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曲线熊陡,信用债表现偏暖。春节前央行呵护资金面态度积极,资金面总体平稳,短端利率上行幅度有限,经济修复预期和强政策预期下长端利率上行明显,10Y期国债收益率于1月20日达到阶段性高点2.93%。1月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24bp至2.90%,1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66bp至2.15%,曲线熊陡。利率债走弱,但理财机构赎回压力逐渐稳定,年初配置行情再现,信用利差整体收窄,1月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中债国债总指数、信用债总指数分别变动-0.05%、0.41%。 二. 1月非法人类产品继续减持债券,持有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 1月延续商业银行加仓、非法人类产品减仓的格局。1月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上行,非法人类产品、券商、境外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下行,尤其是非法人类产品份额下行较明显。 (1)商业银行继续大幅加仓,配置意愿积极。1月银行配债表现强劲,主要券种整体增持。信用债供给修复,叠加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减持,商业银行对信用债增持幅度也明显扩大。1月商业银行增持债券12941亿元(前值10835亿元),利率债和信用债均有明显增持,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 (2)非法人类产品减持规模和上月相近,大幅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偏好短久期信用债。1月利率债供给偏紧,非法人类产品减持以利率债为主。1月非法人类产品减持债券8730亿元(去年12月减持8878亿元),自2022年10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连续四个月减持,从结构上来看,非法人类产品主要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仅增持地方债和短融。 (3)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地方债和同业存单。1月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且环比下降幅度较大,1月减持315亿元(去年12月增持1768亿元)。从结构上看,券商主要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仍增持中票和短融。 (4)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主要增持地方债。作为配置型机构,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延续增持,1月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增持615亿元(前值208亿元),从结构上看,主要源于地方债供给较多,带动保险增持地方债(366亿元)。 (5)境外机构再度转为减持,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1月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窄,但境外机构继去年12月转为增持后,1月再度减持、减持1065亿元,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结构上主要减持国债(663亿元)。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出现错误和遗漏。 正文 1. 1月利率债净融资明显偏弱,信用债净融资修复 1月中债登和上清所两处合计托管量128万亿元,比2022年12月份托管量增加0.3万亿元,环比少增0.15万亿,其中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供给明显回暖。分托管机构来看,1月中债登托管量为96.59万亿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加0.1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31.39万亿元,较去年12月环比增加0.1万亿元。 一级市场:1月利率债净供给偏弱,信用债融资环比由负转正。具体来看,1月利率债净供给2182亿元,环比少增2613亿元,同比少增3943亿元,国债和政金债净融资均不佳;由于中债和上清所统计的信用债种类较繁杂,我们通过倒算的方法计算信用债净供给情况,1月信用市场行情有所修复,信用债净供给854亿元,环比多增5059亿元,同比少增5445亿元;1月同业存单融资偏弱,净供给-535亿元,环比少增3984亿元,同比多增128亿元。 二级市场:1月经济修复预期偏强,地产政策继续发力,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曲线熊陡,信用债表现偏暖。春节前央行呵护资金面态度积极,资金面总体平稳,短端利率上行幅度有限,经济修复预期和强政策预期下长端利率上行明显,10Y期国债收益率于1月20日达到阶段性高点2.93%。1月10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24bp至2.90%,1Y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66bp至2.15%,曲线熊陡。利率债走弱,但理财机构赎回压力逐渐稳定,年初配置行情再现,信用利差整体收窄,1月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债,中债国债总指数、信用债总指数分别变动-0.05%、0.41%。 2. 1月非法人类产品继续减持债券,持有比例已低于2020年底 从各主要机构持债份额来看,1月延续商业银行加仓、非法人类产品减仓的格局。1月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上行,非法人类产品、券商、境外机构持债份额边际下行,尤其是非法人类产品份额下行较明显。 (注:“非法人类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养老基金、私募基金、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组合、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产品等。) 具体来看各机构的配置情况: (1)商业银行继续大幅加仓,配置意愿积极。1月银行配债表现强劲,主要券种整体增持。虽然利率债净供给仅为2182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前值4795亿元),但商业银行对利率债的配置金额明显增加。信用债供给修复,叠加非法人类产品大幅减持,商业银行对信用债增持幅度也明显扩大。1月商业银行增持债券12941亿元(前值10835亿元),利率债和信用债均有明显增持,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 (2)非法人类产品减持规模和上月相近,大幅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偏好短久期信用债。1月利率债供给偏紧,非法人类产品减持以利率债为主。1月非法人类产品减持债券8730亿元(去年12月减持8878亿元),自2022年10月以来非法人类产品连续四个月减持,从结构上来看,非法人类产品主要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仅增持地方债和短融。 (3)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主要减持地方债和同业存单。1月券商由增持转为减持,且环比下降幅度较大,1月减持315亿元(去年12月增持1768亿元)。从结构上看,券商主要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仍增持中票和短融。 (4)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主要增持地方债。作为配置型机构,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延续增持,1月保险机构增持规模扩大,增持615亿元(前值208亿元),从结构上看,主要源于地方债供给较多,带动保险增持地方债(366亿元)。 (5)境外机构再度转为减持,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1月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窄,但境外机构继去年12月转为增持后,1月再度减持、减持1065亿元,减持规模接近去年3-5月高位,结构上主要减持国债(663亿元)。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二永债:利差重回高位,关注配置价值——金融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稳增长下的融资冲击与利差复盘——产业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总体无虞,政策可期——城投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再见22年的纠结,拥抱23年的确定性——利率债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专题】辽宁省二级资本债观察:不赎回存风险,整合进行时——城农商行信用分析手册之二 【专题】山东省地区债务压力及财预137号文后化债前景分析——地区化债经验分析及展望系列之四 #点评 债市为何无视1月信贷”开门红“?——2023年1月金融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2023年CPI对债市的影响主要关注两点——2023年1月通胀数据分析及债市观点 通胀下行走势已确立,鲍威尔继续否定“经济衰退”和“年内降息”——2023年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月PMI环比回升幅度预计较1月收窄——2023年1月统计局PMI数据点评 23年经济复苏有两大优势,名义GDP增速预计将明显回升——2022年四季度GDP及12月经济数据点评 进口需求开始回暖——2022年12月外贸数据点评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2022年债券发行与机构配置回顾——2022年12月债券托管月报 影响2月市场走势的关键是什么?——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302) 城投监管各区域态度如何?22年哪些中小银行首次发行二永债?——信用月报2023年第1期(2023.1) 12月资管产品新发份额大幅下降——2022年12月资管产品报告 #周报 资金正常区间波动对债市影响有限,维持2月债市震荡偏强的观点不变——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17) 关注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最新土地数据——信用风险监测(20230219) 如何看信贷“开门红”后的市场走势?——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10) 关注近期二永债成交情况&城投非标违约——信用风险监测(20230211) 收益率还会继续下吗?——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30203) 共有产权房事件债券影响较小;关注城市分散供地——信用风险监测(20230204)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