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蛰伏与狂飙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黄金——蛰伏与狂飙》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月31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年度黄金需求(不含场外交易)跃升至4,741吨,升幅达18%,四季度1,337吨的需求量创下新高,助推全年总需求斩获绝佳表现。2022年度,黄金需求升至11年以来的最高位。 翻译过来就是:「全球黄金需求量在一路“狂飙”。」 神秘的Aurora 黄金的化学符号——Au,源自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Aurora”。 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偶遇”了黄金;公元前2600年,埃及记录了当地人借黄金炫富的轶事,而在稍晚的中国殷商时期,出土文物上残存的金箔,引人对3000年前的冶金术啧啧称奇。 「黄金的普世,貌似历史的巧合,亦是人性使然。」 历史长河中,无论迷恋与贪婪的故事如何上演,神秘的Aurora只俏丽一旁,目光落向远方晕染的黎明。 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之后,挥笔写下“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一场从东方世界吹来的黄金梦落在欧洲生机萌动的土地上。」 200多年后,哥伦布以《马克·波罗游记》为指南,率领3艘大帆船、87名水手向大西洋进发,寻找梦中的“伊甸园”。在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二天,哥伦布便注意到当地人鼻子上挂着“黄金小坠”,他欣喜若狂,在航海日志里写道: 「我心无旁骛,披荆斩棘,以探明是否有黄金的存在。」 美洲大陆闪过的一瞬金光,让航海家们迅速从西班牙涌向全球。他们抵达大西洋彼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掠夺美洲土著的黄金。数十年里,西班牙人将从各殖民地抢夺了181吨黄金,大量流入的黄金成就了西班牙史上的全盛时期,“海上帝国”由此成名。 「彼时的西班牙人还不知道,数百年后,尽管大航海时代早已落幕,美洲大陆的淘金故事却刚刚开始。」 1848年一个清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木匠马歇尔在检查水道时,意外发现河床上有黄色金片,一铲子沙就能得一勺金,消息立刻传遍整个萨克拉门托山谷。 当地一位商人闻风而动,赶忙去淘了一小瓶金子,他举着瓶子神气地走上小镇街道,就像举着一个奖杯: 「黄金!黄金!来自美国河的黄金!」 ——寻金之人重复着这句话,仿佛那是先知的咒语。 金矿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美国沸腾,世界震撼。“淘金潮”汹涌而至,寻金之人如过江之鲫。 天南海北的淘金客登上火车、乘着轮船、骑着马匹,踏上这块土地——当地居民一下子从500人暴增到15万人。他们鲫拥在河水中,用粗糙的设备筛选被冲入河流中的金沙,心中荡漾着对财富的渴望。 讽刺的是,大部分淘金人的发财梦在这场淘金潮中无情破灭,但为他们提供各式服务的商人们却赚得盆满钵满——黄金的价格并没有大幅提升,但矿工们使用的平底锅却因供不应求在短时间内价格翻了40番。 「尽管如此,趋之若鹜的寻金之人从未回头。」 即便到现在,全世界开采的黄金堆积在一起,也只能勉强填满埃菲尔铁塔的底腹空间。在“物以稀为贵”的授意下,手持黄金似乎成了消除漂泊感、获取确定性的不二法门。 「然而,从来没有人搞得清楚,是我们拥有黄金,还是黄金拥有我们。」 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无意间道出了疯狂历史后的真相。 永恒的货币 在宏大叙事中,黄金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被争夺”、“被尊崇”的讨喜商品,它更承担着历史长河中实物货币的重要使命。 正如马克思所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黄金性质稳定、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很快就取代了原始的牛羊、贝壳等,成为最优秀的货币代言人。 几千年如此漫长,它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行至数据澎湃的今天,履历上填满传奇。 「黄金首次作为货币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 在距离爱琴海约200英里的吕底亚王国,统治者克洛修斯下令打造了第一枚金币并压印上图案——一头金牛和一头狮子。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最早开始铸行“只有拇指盖大小”的金币,并在表面印上清晰的“郢爰(yǐngyuán)”字样。 南京博物院收藏战国时期出国金郢爰黄金货币黄金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各国铸币上的“标志性”图案让金币有了统一重量和统一价值的保障,人们开始将黄金视为财力和精致化的最高表达。 「自此,黄金从原始状态的一般等价物时期进入到体系完备的铸币制度时代。」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商人和封建主对“制造货币的贵金属——黄金”愈发狂热。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黄金大量涌入欧洲,让饱受银币之“格雷欣法则”折磨下的欧洲得到解救。随着资本原始积累加速,黄金的角色逐步从货币媒介本身转变为货币体系的管理者,即以黄金的价值设定其他形式货币的发行量,并作为担保手段。 1717年,科学家牛顿向英内阁递交了他的货币报告,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 「从此,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本位制度终于建立。」 到了19世纪后半叶,黄金供给大大增加,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以黄金作货币储备,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在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属性大放异彩,它履行货币全部职能,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此后,黄金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寡头国度走向了世界各地,从帝王特权走向了广阔社会。 好景不长,两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度逐渐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强势登场。美国手握世界储备总量四分之三以上的黄金,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黄金货币职能被削弱。在这一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和价格受到严格控制,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怀着半沮丧半激动的心情,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与此同时,金价稳定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世界经济在美元大幅贬值中颤抖,各国抛售美元抢兑黄金,拉动金价从35美元/盎司一路狂奔至834美元/盎司,10年翻了24倍。 「至此,黄金彻底退出货币体系。」 翻看历史,可以窥见,黄金的货币属性亲历了“从直接充当货币媒介,到以其为价值基准发行纸币的间接货币媒介,最后让位于国家信用货币”的历史过程。 当现金纸币、电子货币乘着时代浪潮接踵而来,黄金的货币角色似已黯然落幕。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真相是,即使金本位时代不复存在,黄金依然是受之无愧的行情硬通货。当通货膨胀严重失控,纸币只能用来当柴烧的时候,人们心中只会有一个答案——黄金。 时代更迭,各种货币制度你方唱罢我登场,黄金的货币地位却从未改变。尽管伯南克在2011年曾不诚实地说“黄金不再是钱”,但我们都知道,在寻求终极确定性的道路上,没有什么能胜黄金。 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发展结果。在今天,这历史没有终结,这逻辑也不会改变。 投资的新宠 繁华的商业缝合了世界,漫长的投资链条穿梭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金大步一跨,登上历史潮头,成为投资领域的“香饽饽”。」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尤其是每当全球局势动荡之时,黄金立即就成为避险工具,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市场陷入恐慌,投资者对美欧两国主权货币的信心同时下降,开始疯狂抢购避险能力更强的黄金——金价一路怒涨,在危机余波影响的3年内,翻了近3倍。 2013年,多因素共振,国际金价罕见暴跌,“中国大妈”们横空出世,迅速入市抄底金价——她们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国内黄金消费量一时间蹿升至10年最高纪录。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中老年投资者在这场多空大战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低买高卖”的变现良机。 6年沉寂后,黄金再度翻红,迎来新一轮牛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国为应对疫情相继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引发市场通胀担忧,当年上半年黄金ETF的流入资金达400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8倍——大量的资金流入推动黄金飙涨至2075美元/盎司,刷新了国际金价历史。 曾经对“大金链子”嗤之以鼻的年轻人,如今纷纷“真香”。数据显示,在金店主要消费群体中,25-35岁人群占比高达75.59%,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以“类理财”的心态看待黄金消费。 「富时作首饰,穷时当盘缠。」 年轻人们开始深谙“压箱底”的理财智慧,从长辈手中接过买金接力棒。他们被5G黄金、3D硬金、古法黄金等新工艺吸引,被联动文创戳中心坎,纷纷涌入金店,看金价、比成色、挑工艺,再掂掂重量,一套动作下来,娴熟程度不逊于当初的“中国大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嫌它太土,现在买到“吃土”,新生代们也难抵黄金的诱惑。 互联网飞速发展,也重塑了人们的买金方式。黄金市场已从金条、金币和实物市场演变出电子盘市场:黄金ETF、黄金期货、黄金股票、黄金T+D、纸黄金等投资需求不断高涨,掀起线上“买金潮”——国内黄金ETF在2021全年14.4吨的净流入量推动总持仓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理财APP上瞬息万变的K线和跳动不息的数字,更是紧紧牵动着屏幕这头“追金人”的心。 相较过往,2022年3月“俄乌战争”将黄金推向高潮的故事更让人心惊动魄。在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的那一刻,全球避险情绪迅速点燃,金价狂欢起飞,于两周内强势冲破2070美元/盎司,直逼历史最高点。然而,随着俄乌战争进入拉锯战,叠加美联储暴力加息等因素,市场打了个哈欠,金价随后回落至战前水平。 戏剧的是,正当多头们回望当初的巅峰时刻唏嘘感叹之时,又在岁末年初迎来峰回路转——黄金似乎正在经济衰退预期下迎来“第二春”,金价强势翻红,开年“闪耀”。 「这就是黄金的命运,逢险则昂,险止则隐。」 终 章 近年,在地缘政治危机、全球疫情频发和高通胀的严峻背景下,黄金重回投资市场“C位”。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长18%,狂飙至11年来新高;ETF持有量在近三年内呈陡坡式大幅上涨;期货持仓量与10年前相比足足翻了三倍...... 在动荡的几年里,黄金无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 COMEX黄金1990年至今K线走势图 图片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纵览过往,黄金反复不断地折射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而表现出来的历史形态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几百年前,无数淘金者背井离乡,一心寻找混杂于群山溪流中的黄金颗粒;几百年后,现代“追金人”涌入线下金店,在黄金K线图上留下对时代的注解。 「仿佛时移世改,又仿佛还在原地。」 而黄金,如同人与自然永恒对话中的一个试金石。当时间像海水一样蚀去了那些当年与金器相伴的物质,它却依然平静温和地站在今天的空气里,挑动着人类基因里对终极确定性和风险永久规避的奢望。 站在COMEX黄金期货数十年的高点区位,无数投资者们在SELL与BUY的呼喊声中,思考与彷徨着: 「这是永恒图腾的新起点,还是或将告别历史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伯德·史蒂芬·格雷.黄金:权利与财富世界简史[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15-42. [2]彼得· 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1-33. [3]世界黄金协会.黄金需求趋势 | 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飙升至近11年来新高. [4]世界历史那点事儿.1849美国加州淘金热:对于那些淘金者来说,黄金不过是一种诅咒. [5]孙长夫.被世界深深辜负的黄金. [6]WWD国际市场特训.深度报道|当年轻人也开始迷恋黄金饰品……. [7]中国黄金报社,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 - END - 作者 :桂豆豆 F03087857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世界黄金协会 文末互动 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对黄金投资的感想, 我们将随机抽选6条走心留言, 送上长江证券定制礼品!!!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上的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文中所涉及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 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已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其中的信息、观点及结论仅用于信息参考及投资逻辑分享,而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对因使用本文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长江证券无关。本文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1月31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年度黄金需求(不含场外交易)跃升至4,741吨,升幅达18%,四季度1,337吨的需求量创下新高,助推全年总需求斩获绝佳表现。2022年度,黄金需求升至11年以来的最高位。 翻译过来就是:「全球黄金需求量在一路“狂飙”。」 神秘的Aurora 黄金的化学符号——Au,源自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Aurora”。 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偶遇”了黄金;公元前2600年,埃及记录了当地人借黄金炫富的轶事,而在稍晚的中国殷商时期,出土文物上残存的金箔,引人对3000年前的冶金术啧啧称奇。 「黄金的普世,貌似历史的巧合,亦是人性使然。」 历史长河中,无论迷恋与贪婪的故事如何上演,神秘的Aurora只俏丽一旁,目光落向远方晕染的黎明。 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之后,挥笔写下“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一场从东方世界吹来的黄金梦落在欧洲生机萌动的土地上。」 200多年后,哥伦布以《马克·波罗游记》为指南,率领3艘大帆船、87名水手向大西洋进发,寻找梦中的“伊甸园”。在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二天,哥伦布便注意到当地人鼻子上挂着“黄金小坠”,他欣喜若狂,在航海日志里写道: 「我心无旁骛,披荆斩棘,以探明是否有黄金的存在。」 美洲大陆闪过的一瞬金光,让航海家们迅速从西班牙涌向全球。他们抵达大西洋彼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掠夺美洲土著的黄金。数十年里,西班牙人将从各殖民地抢夺了181吨黄金,大量流入的黄金成就了西班牙史上的全盛时期,“海上帝国”由此成名。 「彼时的西班牙人还不知道,数百年后,尽管大航海时代早已落幕,美洲大陆的淘金故事却刚刚开始。」 1848年一个清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木匠马歇尔在检查水道时,意外发现河床上有黄色金片,一铲子沙就能得一勺金,消息立刻传遍整个萨克拉门托山谷。 当地一位商人闻风而动,赶忙去淘了一小瓶金子,他举着瓶子神气地走上小镇街道,就像举着一个奖杯: 「黄金!黄金!来自美国河的黄金!」 ——寻金之人重复着这句话,仿佛那是先知的咒语。 金矿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美国沸腾,世界震撼。“淘金潮”汹涌而至,寻金之人如过江之鲫。 天南海北的淘金客登上火车、乘着轮船、骑着马匹,踏上这块土地——当地居民一下子从500人暴增到15万人。他们鲫拥在河水中,用粗糙的设备筛选被冲入河流中的金沙,心中荡漾着对财富的渴望。 讽刺的是,大部分淘金人的发财梦在这场淘金潮中无情破灭,但为他们提供各式服务的商人们却赚得盆满钵满——黄金的价格并没有大幅提升,但矿工们使用的平底锅却因供不应求在短时间内价格翻了40番。 「尽管如此,趋之若鹜的寻金之人从未回头。」 即便到现在,全世界开采的黄金堆积在一起,也只能勉强填满埃菲尔铁塔的底腹空间。在“物以稀为贵”的授意下,手持黄金似乎成了消除漂泊感、获取确定性的不二法门。 「然而,从来没有人搞得清楚,是我们拥有黄金,还是黄金拥有我们。」 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无意间道出了疯狂历史后的真相。 永恒的货币 在宏大叙事中,黄金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被争夺”、“被尊崇”的讨喜商品,它更承担着历史长河中实物货币的重要使命。 正如马克思所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黄金性质稳定、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很快就取代了原始的牛羊、贝壳等,成为最优秀的货币代言人。 几千年如此漫长,它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行至数据澎湃的今天,履历上填满传奇。 「黄金首次作为货币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 在距离爱琴海约200英里的吕底亚王国,统治者克洛修斯下令打造了第一枚金币并压印上图案——一头金牛和一头狮子。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最早开始铸行“只有拇指盖大小”的金币,并在表面印上清晰的“郢爰(yǐngyuán)”字样。 南京博物院收藏战国时期出国金郢爰黄金货币黄金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各国铸币上的“标志性”图案让金币有了统一重量和统一价值的保障,人们开始将黄金视为财力和精致化的最高表达。 「自此,黄金从原始状态的一般等价物时期进入到体系完备的铸币制度时代。」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商人和封建主对“制造货币的贵金属——黄金”愈发狂热。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黄金大量涌入欧洲,让饱受银币之“格雷欣法则”折磨下的欧洲得到解救。随着资本原始积累加速,黄金的角色逐步从货币媒介本身转变为货币体系的管理者,即以黄金的价值设定其他形式货币的发行量,并作为担保手段。 1717年,科学家牛顿向英内阁递交了他的货币报告,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 「从此,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本位制度终于建立。」 到了19世纪后半叶,黄金供给大大增加,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以黄金作货币储备,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在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属性大放异彩,它履行货币全部职能,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此后,黄金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寡头国度走向了世界各地,从帝王特权走向了广阔社会。 好景不长,两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度逐渐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强势登场。美国手握世界储备总量四分之三以上的黄金,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黄金货币职能被削弱。在这一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和价格受到严格控制,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怀着半沮丧半激动的心情,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与此同时,金价稳定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世界经济在美元大幅贬值中颤抖,各国抛售美元抢兑黄金,拉动金价从35美元/盎司一路狂奔至834美元/盎司,10年翻了24倍。 「至此,黄金彻底退出货币体系。」 翻看历史,可以窥见,黄金的货币属性亲历了“从直接充当货币媒介,到以其为价值基准发行纸币的间接货币媒介,最后让位于国家信用货币”的历史过程。 当现金纸币、电子货币乘着时代浪潮接踵而来,黄金的货币角色似已黯然落幕。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真相是,即使金本位时代不复存在,黄金依然是受之无愧的行情硬通货。当通货膨胀严重失控,纸币只能用来当柴烧的时候,人们心中只会有一个答案——黄金。 时代更迭,各种货币制度你方唱罢我登场,黄金的货币地位却从未改变。尽管伯南克在2011年曾不诚实地说“黄金不再是钱”,但我们都知道,在寻求终极确定性的道路上,没有什么能胜黄金。 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发展结果。在今天,这历史没有终结,这逻辑也不会改变。 投资的新宠 繁华的商业缝合了世界,漫长的投资链条穿梭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金大步一跨,登上历史潮头,成为投资领域的“香饽饽”。」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尤其是每当全球局势动荡之时,黄金立即就成为避险工具,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市场陷入恐慌,投资者对美欧两国主权货币的信心同时下降,开始疯狂抢购避险能力更强的黄金——金价一路怒涨,在危机余波影响的3年内,翻了近3倍。 2013年,多因素共振,国际金价罕见暴跌,“中国大妈”们横空出世,迅速入市抄底金价——她们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国内黄金消费量一时间蹿升至10年最高纪录。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中老年投资者在这场多空大战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低买高卖”的变现良机。 6年沉寂后,黄金再度翻红,迎来新一轮牛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国为应对疫情相继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引发市场通胀担忧,当年上半年黄金ETF的流入资金达400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8倍——大量的资金流入推动黄金飙涨至2075美元/盎司,刷新了国际金价历史。 曾经对“大金链子”嗤之以鼻的年轻人,如今纷纷“真香”。数据显示,在金店主要消费群体中,25-35岁人群占比高达75.59%,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以“类理财”的心态看待黄金消费。 「富时作首饰,穷时当盘缠。」 年轻人们开始深谙“压箱底”的理财智慧,从长辈手中接过买金接力棒。他们被5G黄金、3D硬金、古法黄金等新工艺吸引,被联动文创戳中心坎,纷纷涌入金店,看金价、比成色、挑工艺,再掂掂重量,一套动作下来,娴熟程度不逊于当初的“中国大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嫌它太土,现在买到“吃土”,新生代们也难抵黄金的诱惑。 互联网飞速发展,也重塑了人们的买金方式。黄金市场已从金条、金币和实物市场演变出电子盘市场:黄金ETF、黄金期货、黄金股票、黄金T+D、纸黄金等投资需求不断高涨,掀起线上“买金潮”——国内黄金ETF在2021全年14.4吨的净流入量推动总持仓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理财APP上瞬息万变的K线和跳动不息的数字,更是紧紧牵动着屏幕这头“追金人”的心。 相较过往,2022年3月“俄乌战争”将黄金推向高潮的故事更让人心惊动魄。在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的那一刻,全球避险情绪迅速点燃,金价狂欢起飞,于两周内强势冲破2070美元/盎司,直逼历史最高点。然而,随着俄乌战争进入拉锯战,叠加美联储暴力加息等因素,市场打了个哈欠,金价随后回落至战前水平。 戏剧的是,正当多头们回望当初的巅峰时刻唏嘘感叹之时,又在岁末年初迎来峰回路转——黄金似乎正在经济衰退预期下迎来“第二春”,金价强势翻红,开年“闪耀”。 「这就是黄金的命运,逢险则昂,险止则隐。」 终 章 近年,在地缘政治危机、全球疫情频发和高通胀的严峻背景下,黄金重回投资市场“C位”。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长18%,狂飙至11年来新高;ETF持有量在近三年内呈陡坡式大幅上涨;期货持仓量与10年前相比足足翻了三倍...... 在动荡的几年里,黄金无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 COMEX黄金1990年至今K线走势图 图片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纵览过往,黄金反复不断地折射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而表现出来的历史形态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几百年前,无数淘金者背井离乡,一心寻找混杂于群山溪流中的黄金颗粒;几百年后,现代“追金人”涌入线下金店,在黄金K线图上留下对时代的注解。 「仿佛时移世改,又仿佛还在原地。」 而黄金,如同人与自然永恒对话中的一个试金石。当时间像海水一样蚀去了那些当年与金器相伴的物质,它却依然平静温和地站在今天的空气里,挑动着人类基因里对终极确定性和风险永久规避的奢望。 站在COMEX黄金期货数十年的高点区位,无数投资者们在SELL与BUY的呼喊声中,思考与彷徨着: 「这是永恒图腾的新起点,还是或将告别历史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伯德·史蒂芬·格雷.黄金:权利与财富世界简史[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15-42. [2]彼得· L.伯恩斯坦.黄金简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1-33. [3]世界黄金协会.黄金需求趋势 | 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飙升至近11年来新高. [4]世界历史那点事儿.1849美国加州淘金热:对于那些淘金者来说,黄金不过是一种诅咒. [5]孙长夫.被世界深深辜负的黄金. [6]WWD国际市场特训.深度报道|当年轻人也开始迷恋黄金饰品……. [7]中国黄金报社,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 - END - 作者 :桂豆豆 F03087857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世界黄金协会 文末互动 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对黄金投资的感想, 我们将随机抽选6条走心留言, 送上长江证券定制礼品!!! 重要声明与风险提示 本文基本信息均来源于市场上的公开资料,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文中所涉及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 长江证券及其撰写人员已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其中的信息、观点及结论仅用于信息参考及投资逻辑分享,而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操作意见或建议,不代表对证券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对因使用本文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长江证券无关。本文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充分了解各类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版权仅为长江证券所有。未经长江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长江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