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公募加仓了哪些方向?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四季度公募加仓了哪些方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春节假期后,A股上行动能有一定减弱,兔年首个交易日(1月30日)沪指高开在3300点以上,此后震荡走低,北向资金净流入逐渐放缓并于上周五终止连续十七日的净流入态势。上周累计净流入342亿元(前一周值485亿元)。港股自2022年11月反弹至今,积累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并于上周出现回落,本轮A股上行与港股存在明显共振,而港股调整对A股的风险偏好有所压制。 展望未来1-2个月维度,市场的定价将由预期转向现实,而经济修复的节奏和斜率,将决定后市的A股上行空间以及结构走向。展望全年,我们在A股市场配置上或继续沿大消费、地产链条、中国优势产业和科技自立自强四大主线布局,产业上略偏向基本金属、精细化工等中游板块,短期可能围绕业绩预增等相关题材寻找机会。 从日常话题到资本市场,ChatGPT可谓近期“顶流”。ChatGPT 是美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它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面对将开启的AI+新时代,万家基金表示,可以预见多个领域将会发生变革,一些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也在这一浪潮中相继涌现。 首先,各种数字经济产业会变得更加智能,各种办公软件更加智能,相信中国的科技公司也会跟进,这个过程中很多计算机公司都会受益; 其次,文章、作图、游戏剧本和视频,都可以由AI辅助生成了,相关的传媒公司、游戏公司、互联网公司都会受益; 再往后,搭载更加智能AI算法的机器人或能普及,无人驾驶也变得更有可能实现,电子、半导体、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公司都可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四季报披露的基金投资动向是什么? 2022年4季度,多家基金大幅增持港股,股票仓位接近历史高点。投资结构方面,遵循反转策略:减持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煤炭、通信、房地产,增持医药、计算机、建筑材料、非银金融;机构抱团度继续下降,医药、港股互联网龙头普遍得到增持,新能源、白酒龙头多遭减持。 股票仓位接近历史高点是目前对A股都比较乐观? 经济底已现,消费在春节看到了明显的复苏,不确定性在地产。 之前提到看好地产链,但四季度很多基金都减持了房地产,这怎么看? 结构上,地产链是比房地产大的概念,包括建材、家电、有色、银行等。目前A股还没有走出趋势,处于震荡行情,所以适合反转策略。而房地产指数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反弹了比较多,包括相关的家电,所以可以看到基金增持的更多是建材、水泥这种还没有怎么反弹的板块。 期权&期指 上周中小盘标的指数表现优于大盘指数,除500和1000标的指数以外,其余指数均周度收跌。期权市场情绪表现平稳,期权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节后转变为近低远高状态,期权隐含波动率变化兑现长假效应,均呈现下跌走势,周内小幅回升。目前,隐含波动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后期波动率有向上修复的可能,若后市期权标的指数走势维持震荡格局,可通过近远月价差策略适当构建波动率空头头寸并建立一定的保护仓位。 大宗商品 近期海外走弱,国内复苏节奏发生变化: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新信息是3月利率高点不确定,而非农数据使得金融端扰动加剧;国内方面,各地基建投资项目纷纷上马,但地产复工资金仍未明显改善,钢材表需复苏仍待观察,因此短期行情或进入震荡期,难以形成明显趋势。黑色系近期也面临观察,后续超预期点或仍来自于政策段。 节后盘面冲高回落,虽然地产政策继续出台,但节后现实需求延续弱势,复苏迟滞,节后第一周的需求表现明显弱于往年;同时板材库存加速累积,产业内压力加大。但考虑2023年稳增长中地产是国内经济、金融、就业实现复苏的必要条件,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在国内黑色“低库存+低利润”的情况下,预计后续新机会或仍来自于情绪波动后的多头机会。 原油方面,当前美国原油继续累库,且库存水平高于五年均值1492.8万桶,累库幅度高于均值,这使得原油价格中枢回落。金融端,参考美联储通胀调控目标价位,原油价格高点应在77.6美元以下,结合美国战略性库存的目标收购价,原油价格中枢将在70美元/桶附近。 有色方面,进入观察期,锌价相对最弱。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新信息是3月利率高点不确定,而非农数据使得金融端扰动加剧;国内消费需求进入验证期。这些都使得宏观驱动有色动力短时间并不明晰。产业供需端看,铜呈现超季节性累库的情况,基本面仍然偏弱;铝受国内电解铝减产扰动,维持偏强震荡,但今年春节铝社会库存超季节性累积,也难成趋势;锌价震荡整理,目前随着锌锭产量回升的预期增强,国内节后需求回暖较慢,锌供需或继续走向宽松,锌价重心或下移。贵金属方面,2月议息会议中提出,3月联储利率预测高点既可能拉高也可能下滑,这使市场认为利率高点可能不到5%以上。但美国1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向好,薪资增速尚未明确下滑,S&P与ISMPMI数据出现背离都使得不确定性上升。 经济复苏苗头初现 农历新年后的第一周,往年大家大都还在过年的状态里,需要慢慢调整进入工作状态,但今年明显不同于往年,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实体企业或微观个体,亦或是各地方政府,普遍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抢钱”的状态,尤其是地方政府,开年第一天全国各地地方政府便开始大力招商引资,抢企业抢项目,整体干劲儿十足,经济复苏的苗头也开始出现。 但是经济复苏苗头出现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当下的这种热火朝天的状态能否持续,以及如何在更长久的时间维度上持续,因此本周我们就参考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章《债务是经济重启的关键》来尝试探究一下。 中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居民端消费的贡献只有不到四成,这一数据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接近六成的比例相去甚远,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消费,投资只是手段。投资减少了今天的消费,是为了增加明日的消费。消费不仅是目的,而且,消费也决定了投资是否有回报。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投资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那么,投资的回报率也会越来越低。最终,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也将难以为继。 因此,从我们股票市场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应该更多的关注消费的发展趋势以及稳定国内资产负债的手段等方向,相信沿着大势所在的方向进行投资,后续回报大概率不会太差。 上周板块上,汽车、计算机、国防军工领涨,银行、非银金融、家用电器领跌。 国内方面,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制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意味着全面注册制进一步落地,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未来相关再融资、退市等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此外,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PMI数据升至“荣枯线”以上的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回暖,经济总体情况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海外方面,2月美联储会议强调在现有的通胀情况下下半年不会降息,仍将坚决致力于2%的通胀目标,这可能将进一步限制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动力。 目前来看,市场风格轮动迅速,主线不明晰,因此我们在配置上相对偏均衡。我们将持续跟踪行业与公司盈利变化,目前价值角度重点配置互联网、医药和消费,成长角度重点配置特斯拉产业链。 上周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上涨1.48%、2.79%,沪深300下跌0.95%,北向资金大幅流入,成交量较年前显著回暖,指数外获利能力不错。 上周流动性因子走强,其余因子下跌,其中市值因子下跌明显,动量风格依旧处于大幅走弱状态。 上周小市值风格再次显现,小盘风格显著强于大盘,成长风格显著强于价值。 节后市场成交额快速提升,反映出投资者积极的交易偏好;小盘成长风格的高beta特性,在强势市场中的收益弹性逐步显现,当前市场积极可为。
春节假期后,A股上行动能有一定减弱,兔年首个交易日(1月30日)沪指高开在3300点以上,此后震荡走低,北向资金净流入逐渐放缓并于上周五终止连续十七日的净流入态势。上周累计净流入342亿元(前一周值485亿元)。港股自2022年11月反弹至今,积累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并于上周出现回落,本轮A股上行与港股存在明显共振,而港股调整对A股的风险偏好有所压制。 展望未来1-2个月维度,市场的定价将由预期转向现实,而经济修复的节奏和斜率,将决定后市的A股上行空间以及结构走向。展望全年,我们在A股市场配置上或继续沿大消费、地产链条、中国优势产业和科技自立自强四大主线布局,产业上略偏向基本金属、精细化工等中游板块,短期可能围绕业绩预增等相关题材寻找机会。 从日常话题到资本市场,ChatGPT可谓近期“顶流”。ChatGPT 是美国公司OpenAI于2022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它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面对将开启的AI+新时代,万家基金表示,可以预见多个领域将会发生变革,一些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也在这一浪潮中相继涌现。 首先,各种数字经济产业会变得更加智能,各种办公软件更加智能,相信中国的科技公司也会跟进,这个过程中很多计算机公司都会受益; 其次,文章、作图、游戏剧本和视频,都可以由AI辅助生成了,相关的传媒公司、游戏公司、互联网公司都会受益; 再往后,搭载更加智能AI算法的机器人或能普及,无人驾驶也变得更有可能实现,电子、半导体、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公司都可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四季报披露的基金投资动向是什么? 2022年4季度,多家基金大幅增持港股,股票仓位接近历史高点。投资结构方面,遵循反转策略:减持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煤炭、通信、房地产,增持医药、计算机、建筑材料、非银金融;机构抱团度继续下降,医药、港股互联网龙头普遍得到增持,新能源、白酒龙头多遭减持。 股票仓位接近历史高点是目前对A股都比较乐观? 经济底已现,消费在春节看到了明显的复苏,不确定性在地产。 之前提到看好地产链,但四季度很多基金都减持了房地产,这怎么看? 结构上,地产链是比房地产大的概念,包括建材、家电、有色、银行等。目前A股还没有走出趋势,处于震荡行情,所以适合反转策略。而房地产指数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反弹了比较多,包括相关的家电,所以可以看到基金增持的更多是建材、水泥这种还没有怎么反弹的板块。 期权&期指 上周中小盘标的指数表现优于大盘指数,除500和1000标的指数以外,其余指数均周度收跌。期权市场情绪表现平稳,期权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节后转变为近低远高状态,期权隐含波动率变化兑现长假效应,均呈现下跌走势,周内小幅回升。目前,隐含波动率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后期波动率有向上修复的可能,若后市期权标的指数走势维持震荡格局,可通过近远月价差策略适当构建波动率空头头寸并建立一定的保护仓位。 大宗商品 近期海外走弱,国内复苏节奏发生变化: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新信息是3月利率高点不确定,而非农数据使得金融端扰动加剧;国内方面,各地基建投资项目纷纷上马,但地产复工资金仍未明显改善,钢材表需复苏仍待观察,因此短期行情或进入震荡期,难以形成明显趋势。黑色系近期也面临观察,后续超预期点或仍来自于政策段。 节后盘面冲高回落,虽然地产政策继续出台,但节后现实需求延续弱势,复苏迟滞,节后第一周的需求表现明显弱于往年;同时板材库存加速累积,产业内压力加大。但考虑2023年稳增长中地产是国内经济、金融、就业实现复苏的必要条件,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在国内黑色“低库存+低利润”的情况下,预计后续新机会或仍来自于情绪波动后的多头机会。 原油方面,当前美国原油继续累库,且库存水平高于五年均值1492.8万桶,累库幅度高于均值,这使得原油价格中枢回落。金融端,参考美联储通胀调控目标价位,原油价格高点应在77.6美元以下,结合美国战略性库存的目标收购价,原油价格中枢将在70美元/桶附近。 有色方面,进入观察期,锌价相对最弱。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新信息是3月利率高点不确定,而非农数据使得金融端扰动加剧;国内消费需求进入验证期。这些都使得宏观驱动有色动力短时间并不明晰。产业供需端看,铜呈现超季节性累库的情况,基本面仍然偏弱;铝受国内电解铝减产扰动,维持偏强震荡,但今年春节铝社会库存超季节性累积,也难成趋势;锌价震荡整理,目前随着锌锭产量回升的预期增强,国内节后需求回暖较慢,锌供需或继续走向宽松,锌价重心或下移。贵金属方面,2月议息会议中提出,3月联储利率预测高点既可能拉高也可能下滑,这使市场认为利率高点可能不到5%以上。但美国1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向好,薪资增速尚未明确下滑,S&P与ISMPMI数据出现背离都使得不确定性上升。 经济复苏苗头初现 农历新年后的第一周,往年大家大都还在过年的状态里,需要慢慢调整进入工作状态,但今年明显不同于往年,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实体企业或微观个体,亦或是各地方政府,普遍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抢钱”的状态,尤其是地方政府,开年第一天全国各地地方政府便开始大力招商引资,抢企业抢项目,整体干劲儿十足,经济复苏的苗头也开始出现。 但是经济复苏苗头出现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当下的这种热火朝天的状态能否持续,以及如何在更长久的时间维度上持续,因此本周我们就参考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最近的一篇文章《债务是经济重启的关键》来尝试探究一下。 中国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居民端消费的贡献只有不到四成,这一数据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接近六成的比例相去甚远,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消费,投资只是手段。投资减少了今天的消费,是为了增加明日的消费。消费不仅是目的,而且,消费也决定了投资是否有回报。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投资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那么,投资的回报率也会越来越低。最终,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也将难以为继。 因此,从我们股票市场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应该更多的关注消费的发展趋势以及稳定国内资产负债的手段等方向,相信沿着大势所在的方向进行投资,后续回报大概率不会太差。 上周板块上,汽车、计算机、国防军工领涨,银行、非银金融、家用电器领跌。 国内方面,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制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意味着全面注册制进一步落地,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未来相关再融资、退市等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此外,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PMI数据升至“荣枯线”以上的扩张区间,反映出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的回暖,经济总体情况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海外方面,2月美联储会议强调在现有的通胀情况下下半年不会降息,仍将坚决致力于2%的通胀目标,这可能将进一步限制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动力。 目前来看,市场风格轮动迅速,主线不明晰,因此我们在配置上相对偏均衡。我们将持续跟踪行业与公司盈利变化,目前价值角度重点配置互联网、医药和消费,成长角度重点配置特斯拉产业链。 上周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上涨1.48%、2.79%,沪深300下跌0.95%,北向资金大幅流入,成交量较年前显著回暖,指数外获利能力不错。 上周流动性因子走强,其余因子下跌,其中市值因子下跌明显,动量风格依旧处于大幅走弱状态。 上周小市值风格再次显现,小盘风格显著强于大盘,成长风格显著强于价值。 节后市场成交额快速提升,反映出投资者积极的交易偏好;小盘成长风格的高beta特性,在强势市场中的收益弹性逐步显现,当前市场积极可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