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4 中国氯碱企业经营行为特点解析
(以下内容从中原期货《【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4 中国氯碱企业经营行为特点解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烧碱行业因特有的“氯碱平衡”现象而具备鲜明的经营行为特质。 本文主要关注其季节性规律、成本利润核算、氯碱一体化等三个方面的行业情境。 一、季节性规律 氯碱行业属于安全环保检查重点关注的行业,主因烧碱是强腐蚀性的高危化学品,而其副产品液氯更是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常压下气化形成气体,人体吸入后会严重中毒。同时,氯碱生产过程中有废气、废水排放。因此,安全环保检查是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春季和冬季安全环保检查较严格。另外,一般情况下,氯碱企业每2~3年大检一次。其中,大型氯碱企业装置检修一般为分生产线停车,并非同时全部停车,通常历时1个月,中小规模氯碱厂家停车检修一般历时7~14天。 概括而言,氯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环保政策变化和液氯市场需求等开展检修和调整。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氯碱企业检修会直接影响到烧碱总供应量,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从2018-2021年烧碱的月度开工率看,3-5月份企业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6-8月份正值夏季,为液氯需求淡季,氯碱厂家为了控制液氯库存,会及时调整氯碱装置开工情况,行业开工率普偏偏低,9月份开始至年底,企业生产积极性相对更高。从而,生产旺季集中在上半年的3-5月份,以及下半年的9-12月份。 二、成本利润核算 生产及加工企业能否盈利,基本取决于三点,即原料进货成本、生产及加工成本(电、人工、维修等)、产品销售收入。 在氯碱企业的成本核算方面,产业内部通常将1吨烧碱及其伴生的0.886吨液氯的综合生产成本称为“双吨成本”,对应的综合销售利润称为“双吨利润”。“双吨成本”可以更有效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生产成本及综合利润情况,具体包括所有的制造成本,涉及原盐采购费用、直流电、动力电耗、人工劳务成本、机器维修费及折旧等费用。双吨利润的公式可以概括如下:“双吨利润=烧碱价格*1+液氯价格*0.885-双吨成本”。 更进一步,在对外的会计核算中,出于对单品种可比性的考虑,通常遵循行业习惯或规定,在统计报表中将烧碱和液氯的生产成本、销售利润都人为地分开,具体分配比例固定为烧碱占比53%、液氯占比47%。 氯碱产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平衡是相对短暂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历史上是经常变换的。对于常态化不平衡的碱氯需求,需要采用价格杠杆来协调和刺激市场,有鉴于此,国际氯碱业采用“公制化单位成本(ECU)”作为标尺,动态地调整烧碱和氯气的销售价格。根据测算,每电解单元(ECU)可生产1单元氯气和1.13(0.885/1)单元烧碱(折百)。 即:1电化单位(ECU)=1氯气+1.13烧碱。 三、氯碱一体化程度 氯碱一体化程度,是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也是氯碱企业经营问题研究中绕不过去的课题。 2021年,中国164家烧碱生产企业中,有耗氯下游配套的生产企业127家,占比较高,达到77%;有耗碱下游配套的生产企业32家,占比较低,仅有20%;有自备电厂配套的生产企业78家,占比48%,将近一半;有原盐配套的生产企业30家,占比18%。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1 烧碱品种概述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2 中国烧碱产业全景解析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3 全球烧碱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解析 作者 | 邵亚男 从业资格号 | F3080133 投资咨询号 | Z0016340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由中原期货整理分析,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中的信息分析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投资的建议,投资者因报告意见所做的判断,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期货交易有风险,投资者申请开立期货账户须满足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具备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烧碱行业因特有的“氯碱平衡”现象而具备鲜明的经营行为特质。 本文主要关注其季节性规律、成本利润核算、氯碱一体化等三个方面的行业情境。 一、季节性规律 氯碱行业属于安全环保检查重点关注的行业,主因烧碱是强腐蚀性的高危化学品,而其副产品液氯更是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常压下气化形成气体,人体吸入后会严重中毒。同时,氯碱生产过程中有废气、废水排放。因此,安全环保检查是左右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一般在春季和冬季安全环保检查较严格。另外,一般情况下,氯碱企业每2~3年大检一次。其中,大型氯碱企业装置检修一般为分生产线停车,并非同时全部停车,通常历时1个月,中小规模氯碱厂家停车检修一般历时7~14天。 概括而言,氯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环保政策变化和液氯市场需求等开展检修和调整。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氯碱企业检修会直接影响到烧碱总供应量,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从2018-2021年烧碱的月度开工率看,3-5月份企业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6-8月份正值夏季,为液氯需求淡季,氯碱厂家为了控制液氯库存,会及时调整氯碱装置开工情况,行业开工率普偏偏低,9月份开始至年底,企业生产积极性相对更高。从而,生产旺季集中在上半年的3-5月份,以及下半年的9-12月份。 二、成本利润核算 生产及加工企业能否盈利,基本取决于三点,即原料进货成本、生产及加工成本(电、人工、维修等)、产品销售收入。 在氯碱企业的成本核算方面,产业内部通常将1吨烧碱及其伴生的0.886吨液氯的综合生产成本称为“双吨成本”,对应的综合销售利润称为“双吨利润”。“双吨成本”可以更有效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生产成本及综合利润情况,具体包括所有的制造成本,涉及原盐采购费用、直流电、动力电耗、人工劳务成本、机器维修费及折旧等费用。双吨利润的公式可以概括如下:“双吨利润=烧碱价格*1+液氯价格*0.885-双吨成本”。 更进一步,在对外的会计核算中,出于对单品种可比性的考虑,通常遵循行业习惯或规定,在统计报表中将烧碱和液氯的生产成本、销售利润都人为地分开,具体分配比例固定为烧碱占比53%、液氯占比47%。 氯碱产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平衡是相对短暂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历史上是经常变换的。对于常态化不平衡的碱氯需求,需要采用价格杠杆来协调和刺激市场,有鉴于此,国际氯碱业采用“公制化单位成本(ECU)”作为标尺,动态地调整烧碱和氯气的销售价格。根据测算,每电解单元(ECU)可生产1单元氯气和1.13(0.885/1)单元烧碱(折百)。 即:1电化单位(ECU)=1氯气+1.13烧碱。 三、氯碱一体化程度 氯碱一体化程度,是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也是氯碱企业经营问题研究中绕不过去的课题。 2021年,中国164家烧碱生产企业中,有耗氯下游配套的生产企业127家,占比较高,达到77%;有耗碱下游配套的生产企业32家,占比较低,仅有20%;有自备电厂配套的生产企业78家,占比48%,将近一半;有原盐配套的生产企业30家,占比18%。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1 烧碱品种概述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2 中国烧碱产业全景解析 【中原化工-烧碱系列专题】——专题3 全球烧碱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解析 作者 | 邵亚男 从业资格号 | F3080133 投资咨询号 | Z0016340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由中原期货整理分析,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中的信息分析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投资的建议,投资者因报告意见所做的判断,以及有可能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期货交易有风险,投资者申请开立期货账户须满足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具备匹配的风险承受能力。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