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山证区域研究】 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与产业发展新格局

【山证区域研究】 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与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微信公众号【山西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02-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山西证券《【山证区域研究】 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与产业发展新格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山证区域研究 要点: 2022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指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我省的重大任务。山西中部城市群范围包括太原、晋中、忻州、吕梁、阳泉五市,国土面积7.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7.3%;2021年末,常住人口161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3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3%、50%。 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中心龙头、南北引擎、东西两翼”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总体布局,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一核四带多组团”城镇发展格局。“一核”指的是太原榆次太谷发展核,强化“一核”辐射引领功能。“四带”指的是汾河谷地城镇带、雄忻城镇带、沿黄城镇带、太行城镇带,提升“四带”互通协作水平。“多组团”指的是离柳中方城镇组团、交汾文孝城镇组团、忻定原城镇组团、平介祁灵城镇组团、盂平寿昔城镇组团,增强“多组团”城镇发展动能。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市场化推进为原则,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两极三廊五群多点”产业格局。“两极”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与山西综改示范区,强化两大产业增长极引领作用。“三廊”指三大产业廊带,要延伸打造三大产业廊带。“五群”指五大产业集群,要培育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多点”指中部城市群内的多个产业聚集区,要多点协同各市错位发展。同时要协同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创新资源聚集。 多维度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方向还包括共建优质宜居宜业城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内聚外合开放共赢、强化生态环境同保联治、完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系、创新城市群一体化体制机制等。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不达预期;产业发展与转型缓慢。 报告正文: 1 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1 政策沿革与发展目标 2022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明确指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山西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我省的重大任务。山西中部城市群范围包括太原、晋中、忻州、吕梁、阳泉五市,国土面积7.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7.3%;2021年末,常住人口161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3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3%、50%。 从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沿革来看,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培育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高速、高质量发展。政策内容和方向主要涵盖了“一群两区三圈”区域发展布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产业集群、生态环境、交通路网、科创协同、机制创新等。 《规划》制定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目标分为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到2025年,一是太原省会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经济增速超过全省,经济总量迈向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左右。二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 GDP超过8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5%。三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四是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形成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化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五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实现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力争突破20%。六是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七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单位GDP能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约束目标。八是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到2030年,山西中部城市群跨市域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富裕的基础更加牢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率先完成,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在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中地位显著提高。到2035年,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涌现出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支撑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彰显。 1.2 构建“一核四带多组团”城镇发展格局 《规划》指出,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按照“中心龙头、南北引擎、东西两翼”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总体布局,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一核四带多组团”城镇发展格局。 “一核”指的是太原榆次太谷发展核,强化“一核”辐射引领功能。一是采取太原总部+晋中生产制造、太原总装+晋中配套、太原研发+晋中转化等模式,在多方面加速推进同城化,形成辐射牵引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和增长极。二是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三是支持晋中发挥山西大学城、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优势,强化科技和人才集聚,打造山西“智创谷”,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四带”指的是汾河谷地城镇带、雄忻城镇带、沿黄城镇带、太行城镇带,提升“四带”互通协作水平。要发挥出各城镇带的地理和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多组团”指的是离柳中方城镇组团、交汾文孝城镇组团、忻定原城镇组团、平介祁灵城镇组团、盂平寿昔城镇组团,增强“多组团”城镇发展动能。要根据各城镇组团的发展优势,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2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2.1 构建“两极三廊五群多点”产业格局 《规划》指出,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市场化推进为原则,坚持优势集成、差异布局、错位发展、开放协作,全面推进产业政策创设联动、资源和产业协同配置、产业全链条协同互补、产业相互间跨界融合、产业基础设施协同共建、要素链和产业链融通共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极”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与山西综改示范区,强化两大产业增长极引领作用。“三廊”指三大产业廊带,要延伸打造三大产业廊带。“五群”指五大产业集群,要培育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多点”指中部城市群内的多个产业聚集区,要多点协同各市错位发展。 2.2 协同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山西在产业转型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仍面临困难。目前产业的承接转移项目较少、规模较小,对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作用不足。当前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及上海等沿海大城市空间拥挤、成本高企等问题凸显,将产业部分转移至中部地区,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山西来说,这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尤其是积极融入京津冀,有效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将助力山西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规划》指出,第一,加强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一是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创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集聚区。二是提升山西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忻州经开区等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发展“飞地经济”。三是积极争取京津冀开发区或产业园在山西中部城市群设立分园,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转移。四是引进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管理团队,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五是搭建产业转移供需信息对接和磋商平台,在京津冀试点开设对接窗口,设立产业转移服务中心。 第二,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一是围绕特殊钢、智能煤机、合成生物新材料、工程起重机、法兰锻造、大数据、半导体、氢能等八大产业链条,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加强产业配套协作,积极承接一批关键环节重点项目。二是吸引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内设立研发制造基地,主动对接高端技术转移和溢出,承接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三,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层次。一是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产业链“链长制”,编制完善产业链招商地图、平台载体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搭建一体化招商项目储备库。二是瞄准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上门招商。三是简化招商项目落地流程,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在用地指标、联席审批、外汇管理、通关便利化、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全流程精准化服务。 北京市不再承接或引导逐步退出的产业包括纺织、轻工、医药、建材、化工、钢铁、有色金属、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主动融入并服务于雄安新区高端产业,对山西省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山西省可以为雄安新区的高端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并以此带动山西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助力山西省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山西省可以承接北京转移至雄安产业的再转移产业,例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制造环节,并以此提高山西省内相关产业的聚集度。 2.3 促进产业创新资源聚集 《规划》指出,要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完善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内聚外合开放型创新网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一,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一是共建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加快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一批实验室项目建设,争取一批国家级科创平台在山西中部城市群落地。二是推进高标准双创载体建设,推进智创城建设,打造山西中部创新创业集聚区,构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支持京津冀孵化机构和成果落地山西中部城市群。三是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功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山西分中心,建设阳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转基地,鼓励群内五市协同开展产业技术创新。 第二,打造区域科创共同体。一是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量,联合培育本土创新型企业,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创新中心,完善和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二是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持高校、企业的科研文献、设备等资源向周边城市有序开放和共享,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开展大型设备、精密器材的租赁服务。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行“高校+园区”“企业+基地”“团队+项目”模式,围绕大数据、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积极举办各类院士论坛。 第三,共筑人才集聚高地。一是联合引育高层次人才,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共建院士工作站,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实施一批省级重大人才引进计划,健全五市人才一体化引育机制。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共认共用机制,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授权高校等自主用人计划,加大人才激励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评价认定机制。 3 多维度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的发展是一项复杂工程,离不开各部门和各行各业的统筹协调和聚力发展,《规划》还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多方面制定了发展计划与目标,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4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不达预期; 产业发展与转型缓慢。 本报告分析师: 刘建宏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8030002 电话:0351-8686724 邮箱:liujianhong@sxzq.com 研究助理: 王文杰 邮箱:wangwenjie@sxzq.com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5159号陆家嘴滨江中心N5座6楼 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林创路新一代产业园5栋17层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七层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i618.com.cn 敬 请 关 注 风险提示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本人承诺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免责声明: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所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所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我司员工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我司授权的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禁止任何公众媒体或者其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者转发我司的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者转发我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要将我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我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