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半固态电池应运而生,抢占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动力电池新技术展望系列报告六(殷中枢/陈无忌)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电新】半固态电池应运而生,抢占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动力电池新技术展望系列报告六(殷中枢/陈无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半固态电池应运而生,抢占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动力电池新技术展望系列报告六 报告摘要 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尚需5-10年,半固态成过渡期优选 出于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电池的追求,各国企业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加注研发固态电池。但全固态电池还有离子电导率低导致性能变差、成本高昂等缺点有待解决,而半固态电池由于高安全性、长寿命与良好的经济性,成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产品。2022~2023年会有一批领先的半固态电池企业逐渐发布车规级电池,2022年蔚来发布ET7、东风发布E70、岚图发布追风等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预计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转折点会在2024~2025年,2030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将优先从高端应用市场开始商业化,例如无人机、医用等领域,逐步向动力及消费电池领域扩展。 半固态对产业链冲击有限,固态电解质成膜是关键 固态电池通常采用软包+叠片封装工艺,中后道工序变化大,不需注液化成。作为过渡阶段的半固态电池供应链与现有供应链的重合度很高,隔膜通过复合固态电解质涂层增加了价值量,电解液添加剂对于原位固态化合成复合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成膜工艺成为关键。半固态推动新型添加剂、复合涂层隔膜、凝胶态电解质、高性能正负极等关键材料体系的创新。 制造成本显著降低,降本须应用锂金属负极 2020年在固态电池成本构成中,固态电池正极浆料混有部分电解质,成本约60$/kWh,较液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提高了约50%;未来采用锂金属负极可以降本30%至60%左右,否则固态电池经济性不具竞争力;固态电池隔膜成本略高于液态锂离子电池;装配与测试成本显著降低。半固态降本亟需规模效应,我们认为50GWh是半固态与液态锂电池规模效应的临界点。 氧化物体系进展最快,或叠加聚合物改善界面柔性,硫化物体系远期技术空间高 固态锂电池的研发路线有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三种。目前氧化物体系的步调最快,硫化物体系紧随其后,高能聚合物体系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清陶能源现有技术路线是氧化物体系,未来研发聚焦于聚合物与硫化物体系,2020年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固态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线;卫蓝新能源专注于无机氧化物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发,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优势,厚积薄发;赣锋锂电走氧化物厚膜路线,与孚能科技均已经建成了中试生产线;蜂巢能源的半固态果冻电池已经投产;相较于研发半固态电池,宁德时代偏向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开发,同时专注于通过电池结构改性提高性能。 风险分析:政策变化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钠离子电池加剧市场竞争的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3-02-05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半固态电池应运而生,抢占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动力电池新技术展望系列报告六 报告摘要 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尚需5-10年,半固态成过渡期优选 出于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电池的追求,各国企业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加注研发固态电池。但全固态电池还有离子电导率低导致性能变差、成本高昂等缺点有待解决,而半固态电池由于高安全性、长寿命与良好的经济性,成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产品。2022~2023年会有一批领先的半固态电池企业逐渐发布车规级电池,2022年蔚来发布ET7、东风发布E70、岚图发布追风等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预计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转折点会在2024~2025年,2030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固态电池将优先从高端应用市场开始商业化,例如无人机、医用等领域,逐步向动力及消费电池领域扩展。 半固态对产业链冲击有限,固态电解质成膜是关键 固态电池通常采用软包+叠片封装工艺,中后道工序变化大,不需注液化成。作为过渡阶段的半固态电池供应链与现有供应链的重合度很高,隔膜通过复合固态电解质涂层增加了价值量,电解液添加剂对于原位固态化合成复合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成膜工艺成为关键。半固态推动新型添加剂、复合涂层隔膜、凝胶态电解质、高性能正负极等关键材料体系的创新。 制造成本显著降低,降本须应用锂金属负极 2020年在固态电池成本构成中,固态电池正极浆料混有部分电解质,成本约60$/kWh,较液态锂离子电池正极提高了约50%;未来采用锂金属负极可以降本30%至60%左右,否则固态电池经济性不具竞争力;固态电池隔膜成本略高于液态锂离子电池;装配与测试成本显著降低。半固态降本亟需规模效应,我们认为50GWh是半固态与液态锂电池规模效应的临界点。 氧化物体系进展最快,或叠加聚合物改善界面柔性,硫化物体系远期技术空间高 固态锂电池的研发路线有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电解质三种。目前氧化物体系的步调最快,硫化物体系紧随其后,高能聚合物体系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清陶能源现有技术路线是氧化物体系,未来研发聚焦于聚合物与硫化物体系,2020年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固态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线;卫蓝新能源专注于无机氧化物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发,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优势,厚积薄发;赣锋锂电走氧化物厚膜路线,与孚能科技均已经建成了中试生产线;蜂巢能源的半固态果冻电池已经投产;相较于研发半固态电池,宁德时代偏向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开发,同时专注于通过电池结构改性提高性能。 风险分析:政策变化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钠离子电池加剧市场竞争的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3-02-05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