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机械】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关键——半导体设备行业跟踪报告(杨绍辉)

【机械】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关键——半导体设备行业跟踪报告(杨绍辉)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机械】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关键——半导体设备行业跟踪报告(杨绍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机械】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关键——半导体设备行业跟踪报告 报告摘要 薄膜沉积是晶圆制造的三大核心步骤之一,薄膜的技术参数直接影响芯片性能。半导体器件的不断缩小对薄膜沉积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而ALD技术凭借沉积薄膜厚度的高度可控性、优异的均匀性和三维保形性,在半导体先进制程应用领域彰显优势 用于薄膜沉积的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原子层沉积(ALD)。其中ALD技术是一种将物质以单原子膜的形式逐层镀在基底表面的方法,能够实现纳米量级超薄膜的沉积。目前ALD技术可以细分为TALD、PEALD、SALD等,制备的薄膜类型包括氧化物、氮(碳)化物、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等,涵盖介电层、导体和半导体。ALD反应的自限制性和窗口温度较宽的特征,使其生长的薄膜具有很好的台阶覆盖率、大面积均匀、致密无孔洞等优势,且厚度等沉积参数易于精确控制。ALD技术特别适合复杂形貌、高深宽比沟槽表面的薄膜沉积,被广泛应用于High-K栅介质层、金属栅、铜扩散阻挡层等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 2020年,全球ALD设备市场规模约占薄膜沉积设备整体市场的11%。从晶圆厂设备投资构成来看,薄膜沉积设备投资额占晶圆制造设备总投资额的比重约达25%。随着全球和国内晶圆厂的加速建设和扩产,以及半导体器件结构向更细微演进,ALD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SEMI,全球晶圆产能2022年将增长8%,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将分别增加8家和11家300mm Fab厂,合计约占全球新增数量的50%。在Fab厂设备投资额构成中,前道晶圆制造设备占比高达80%,其中薄膜沉积设备投资额约占晶圆制造设备的25%。Maximize Market Research统计显示,2017至2020年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从125亿美元增至172亿美元,CAGR达11.2%,预计2025年可达340亿美元。根据Gartner统计,2020年ALD设备市场规模约占薄膜沉积设备的11%,SEMI预测,受益于半导体先进制程产线数量增加,2020年至2025年全球ALD设备销售额CAGR将达到26.3%,远高于PVD和PECVD设备的增速,市场前景可观。 半导体ALD设备市场由海外厂商高度垄断。2020年,我国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为8%,虽然较2016年的5%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尤其是中高端设备的国产占比仍然较低 在国际市场,ASMI、TEL、Lam、AMAT等知名半导体厂商均提供ALD设备,其中ASMI为全球ALD设备市场龙头企业,公司在ALD技术领域持续深耕,通过跨国并购拓展并巩固了ALD业务, 2020年ALD设备销售额市占率高达55%。在国内市场,经营薄膜沉积设备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拓荆科技、微导纳米、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目前具备半导体ALD技术产业化能力的企业目前较少。 风险分析: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产业化验证进展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3-02-06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