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0207 | 策略、高测股份、科大讯飞、蓝晓科技、电新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晨报0207 | 策略、高测股份、科大讯飞、蓝晓科技、电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207 音频: 进度条 00:00 13:1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策略】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 1)事件:ChatGPT显著加速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 ChatGPT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付费模式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进程。ChatGPT是Open AI发布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2023年1月日均超1300万人独立访问,1月末访问量已超1亿人( 达到1亿使用量TikTok用时9个月,Instagram用时30个月)。2023年2月2日,Open AI推出付费服务ChatGPT Plus ,用户可以每月 20 美元的价格享受高峰时段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优先使用新功能和改进的权利, ChatGPT的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2)投资逻辑: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 逻辑性强且反馈流畅,ChatGPT不断拓宽应用领域。ChatGPT是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程序,通过大量文本数据训练和算法生成与用户问题相关的回答,并用听起来自然的方式写出来。ChatGPT可用于文本生成、代码编辑、搜索引擎等多种应用场景。Open AI 预测,2023年底其收入将达到 2 亿美元,并在2024 年底达到10 亿美元。 ChatGPT+数字人,AIGC将成为元宇宙生产力工具。ChatGPT等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程序将显著提升数字人的制造效率,内容生成快、成本低且可定制。AIGC能显著提高数字人多模态交互中的识别感知和分析决策能力,成为元宇宙世界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3)未来催化:Open AI推出GPT-4版本的ChatGPT并与微软必应搜索整合;百度等国内互联网龙头发布类似ChatGPT的产品。 4)投资机会:1、NLP(自然语言处理)/AI算法/数据训练类公司打开商业化空间。推荐:科大讯飞/格灵深瞳;相关公司:百度/商汤/拓尔思/云从科技/海天瑞声等;2、AI数字人制造类公司率先享受商业化红利。相关公司:天娱数科/蓝色光标/捷成股份等。 风险提示:知识产权风险;AI模型训练会消耗大量算力,GPT-3模型训练的碳排放问题。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机械】高测股份(688556):深耕光伏切割,切片代工开启业绩增量空间 硅片切割设备和金刚线龙头,切片代工快速放量开启新业绩增量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9/10.0/13.2亿元。给予公司2023年26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12.6元。给予增持评级。 下游硅片厂商扩产带动切割设备及耗材需求。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切割设备市场规模超过42亿元,切割耗材市场规模超过52亿元。降本提效需求下,公司顺应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趋势,研发可调偏心轴切片机GC700X并实现36、38μm线型金刚线批量生产、销售。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光伏切割设备订单、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增长。 切片代工业务开启业绩新增量点。结合公司产品竞争优势与下游客户广泛优势,针对下游企业切片工艺重资产、技术迭代风险高等痛点,公司提供切片代工服务以协助客户降本提效。目前切片代工在建产能达52GW,扩产项目顺利推进,代工模式逐步受市场认可。 核心竞争力:设备、耗材、工艺自主开发+纵深拓展布局+切片服务形成技术闭环。①市场上唯一一家同时具有切割设备+耗材+工艺三类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②基于三项研发能力,横向、纵向拓展切割场景。纵向上由光伏装备、金刚线延伸到切片服务;横向上不断布局新切割场景,从光伏-半导体-蓝宝石-磁材,并在2022年新拓展碳化硅切割场景。③通过切片服务业务的开展,已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技术闭环和大数据共享,联合研发优势更为明显,研发效率更高。 风险提示:下游光伏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技术升级迭代失败风险等。 >>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高测股份(688556):深耕光伏切割,切片代工开启业绩增量空间,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计算机】科大讯飞(002230):2023年核心业务强势反转,ChatGPT和数据要素是重要催化 维持增持。根据业绩预告并考虑疫情影响,下调预测2022/2023年归母净利至5.88/22.17亿元(原26.35/36.27亿元),EPS0.25/0.95元(原1.13/1.56元),预测2024年归母净利28.69亿元,EPS1.23元。考虑到2023年核心业务望强势反转,中长期稀缺性明显,维持目标价86.02元,维持增持。 中期来看:2023年公司核心业务将强势反转。1)教育:B端业务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订单的签单和执行存在延迟,这些订单将于2023年加速落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门槛提高,市场集中度上升,而讯飞承建教育部课后管理平台,讯飞有成为汇聚教育内容的平台的潜质,护城河进一步加深。C端业务中,随着学校线下教学恢复,个性化学习手册将快速放量;学习机业务则受益于2022年线下销售渠道的大幅扩张。2)智能硬件:一方面,公司逐步切入更主流的赛道,打开成长天花板,比如在kindle退出中国后,讯飞办公本销量占据榜首;另一方面,随着2023年出国行放开,翻译机等单品的需求将快速回暖。 长期来看:公司在AI赛道中的稀缺性依然存在。对于AI公司而言,由于在研发资源上不占优势,技术壁垒有明显的窗口期,这些公司必须掌握数据端口才能有效抵御IT巨头的潜在威胁。目前已上市或拟上市的AI头部公司中,只有科大讯飞通过对行业赛道的卡位实现了对数据端口的把控。从中长期来看,讯飞股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不是某个阶段财务数据超预期,而是市场逐渐意识到在现阶段的AI赛道中,利用自身禀赋占据核心应用场景才是核心,从而对讯飞的竞争壁垒进行重估。 催化剂:ChatGPT快速发展和数据要素政策持续推进。 风险提示:AI技术落地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科大讯飞(002230):2023年核心业务强势反转,ChatGPT和数据要素是重要催化,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化工】蓝晓科技(300487):多肽固相合成载体超预期,提锂稳步推进 维持“增持”评级。由于生命科学板块业务超预期,我们上调2022-2024年EPS分别为1.55/3.04/4.34元(原2022-2024为1.49/2.55/2.82元),增速分别为67%/96%/43%,上调目标价为121.6元(由于公司增速快,壁垒高,给予2023年40倍PE)。 22Q4超预期,基本盘高速增长。根据公司22年业绩预告,公司22Q4实现归母净利为1.86-2.76亿元,同比+154.79%-278.0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55-2.35亿元,同比+118.31%-230.99%,环比+35.96%-106.14%。环比大幅增长主要系1)锦泰二期于22Q4投产验收,2)生命科学新产能投放贡献增量。 多肽减肥药点燃固相合成载体市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超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目前礼来及诺和诺德等药企研发出的多肽类药物替西帕肽和思美格鲁肽由于高效的减重效果以及低副作用受到消费者热捧,供不应求,公司所产固相合成载体用于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及生产全过程,产品壁垒高,依赖海外,空间大。 提锂业务稳步推进,占据全球最大市场。公司锦泰二期项目已投产;西藏珠峰吸附段第一批设备已发货;亿纬锂能金海锂业,金昆仑项目已开展调试运行。国能矿业已完成技术方案,正在配合完成环评审批。同时公司在矿石锂精制、锂回收等领域不断开拓边界。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需求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蓝晓科技(300487):多肽固相合成载体超预期,提锂稳步推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电新】负面冲击难改电动化稳步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时间点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悲观时刻已经过去,此前市场担心的疫情冲击、供应链短缺、经济低迷等负面冲击都已经得到充分反应,新能源车消费需求潜力仍足,更多车企推动车型供给进一步丰富,看好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重点推荐:1)盈利复苏的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亚迪等,受益标的:珠海冠宇、鹏辉能源、欣旺达。2)竞争格局较好或是行业能够实现率先出清的环节,推荐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电解液环节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3)新技术层面重点推荐钠离子电池环节,推荐振华新材、鼎胜新材、蔚蓝锂芯,受益标的:元力股份、维科技术等;4)估值较为便宜的祥鑫科技、贝特瑞等。 新能源汽车再创新高,全年突破250万辆。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然实现258.9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渗透率达到22.9%,再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全年提升3.7 pct。车型结构看,纯电动占比约6成,较2021年提升7pct。国别结构看,德国新能源销量为83.3万辆领衔欧洲,同比增长22.2%,占比欧洲新能源份额32.2%;挪威渗透率最高达到88.6%较2021年提升2.4%。 特斯拉领衔欧洲,市场头部集中度明显。根据EU-EVs数据,2022年1-12月欧洲新能源CR5厂商分别为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和奥迪,共占据市场零售销量44.0%份额,CR15占比达到81.3%,头部集中度明显。其中特斯拉实现销量19.3万辆领衔欧洲,同比增长19.5%。 补贴影响有望消退,供给驱动销量上涨。考虑到1)补贴方面,除德国之外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已于2022年中实行,2023年补贴冲击影响相对可控;2)欧盟全球最严格碳排放标准下,大众、斯特兰蒂斯等欧洲本土车企加快电动化进程,车型供给进一步丰富;3)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及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2023年有望加大出口欧洲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然实现258.9万辆,同比增长14.4%。预计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 风险提示:补贴退坡影响销量,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负面冲击难改电动化稳步推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本期封面: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 )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0207 音频: 进度条 00:00 13:1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今 日 重 点 推 荐 【策略】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 1)事件:ChatGPT显著加速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 ChatGPT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付费模式进一步加速商业化进程。ChatGPT是Open AI发布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2023年1月日均超1300万人独立访问,1月末访问量已超1亿人( 达到1亿使用量TikTok用时9个月,Instagram用时30个月)。2023年2月2日,Open AI推出付费服务ChatGPT Plus ,用户可以每月 20 美元的价格享受高峰时段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优先使用新功能和改进的权利, ChatGPT的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2)投资逻辑: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 逻辑性强且反馈流畅,ChatGPT不断拓宽应用领域。ChatGPT是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程序,通过大量文本数据训练和算法生成与用户问题相关的回答,并用听起来自然的方式写出来。ChatGPT可用于文本生成、代码编辑、搜索引擎等多种应用场景。Open AI 预测,2023年底其收入将达到 2 亿美元,并在2024 年底达到10 亿美元。 ChatGPT+数字人,AIGC将成为元宇宙生产力工具。ChatGPT等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程序将显著提升数字人的制造效率,内容生成快、成本低且可定制。AIGC能显著提高数字人多模态交互中的识别感知和分析决策能力,成为元宇宙世界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3)未来催化:Open AI推出GPT-4版本的ChatGPT并与微软必应搜索整合;百度等国内互联网龙头发布类似ChatGPT的产品。 4)投资机会:1、NLP(自然语言处理)/AI算法/数据训练类公司打开商业化空间。推荐:科大讯飞/格灵深瞳;相关公司:百度/商汤/拓尔思/云从科技/海天瑞声等;2、AI数字人制造类公司率先享受商业化红利。相关公司:天娱数科/蓝色光标/捷成股份等。 风险提示:知识产权风险;AI模型训练会消耗大量算力,GPT-3模型训练的碳排放问题。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从ChatGPT到数字人,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商业化阶段,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机械】高测股份(688556):深耕光伏切割,切片代工开启业绩增量空间 硅片切割设备和金刚线龙头,切片代工快速放量开启新业绩增量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9/10.0/13.2亿元。给予公司2023年26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112.6元。给予增持评级。 下游硅片厂商扩产带动切割设备及耗材需求。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切割设备市场规模超过42亿元,切割耗材市场规模超过52亿元。降本提效需求下,公司顺应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趋势,研发可调偏心轴切片机GC700X并实现36、38μm线型金刚线批量生产、销售。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光伏切割设备订单、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增长。 切片代工业务开启业绩新增量点。结合公司产品竞争优势与下游客户广泛优势,针对下游企业切片工艺重资产、技术迭代风险高等痛点,公司提供切片代工服务以协助客户降本提效。目前切片代工在建产能达52GW,扩产项目顺利推进,代工模式逐步受市场认可。 核心竞争力:设备、耗材、工艺自主开发+纵深拓展布局+切片服务形成技术闭环。①市场上唯一一家同时具有切割设备+耗材+工艺三类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②基于三项研发能力,横向、纵向拓展切割场景。纵向上由光伏装备、金刚线延伸到切片服务;横向上不断布局新切割场景,从光伏-半导体-蓝宝石-磁材,并在2022年新拓展碳化硅切割场景。③通过切片服务业务的开展,已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技术闭环和大数据共享,联合研发优势更为明显,研发效率更高。 风险提示:下游光伏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技术升级迭代失败风险等。 >>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高测股份(688556):深耕光伏切割,切片代工开启业绩增量空间,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计算机】科大讯飞(002230):2023年核心业务强势反转,ChatGPT和数据要素是重要催化 维持增持。根据业绩预告并考虑疫情影响,下调预测2022/2023年归母净利至5.88/22.17亿元(原26.35/36.27亿元),EPS0.25/0.95元(原1.13/1.56元),预测2024年归母净利28.69亿元,EPS1.23元。考虑到2023年核心业务望强势反转,中长期稀缺性明显,维持目标价86.02元,维持增持。 中期来看:2023年公司核心业务将强势反转。1)教育:B端业务2022年由于疫情影响,订单的签单和执行存在延迟,这些订单将于2023年加速落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门槛提高,市场集中度上升,而讯飞承建教育部课后管理平台,讯飞有成为汇聚教育内容的平台的潜质,护城河进一步加深。C端业务中,随着学校线下教学恢复,个性化学习手册将快速放量;学习机业务则受益于2022年线下销售渠道的大幅扩张。2)智能硬件:一方面,公司逐步切入更主流的赛道,打开成长天花板,比如在kindle退出中国后,讯飞办公本销量占据榜首;另一方面,随着2023年出国行放开,翻译机等单品的需求将快速回暖。 长期来看:公司在AI赛道中的稀缺性依然存在。对于AI公司而言,由于在研发资源上不占优势,技术壁垒有明显的窗口期,这些公司必须掌握数据端口才能有效抵御IT巨头的潜在威胁。目前已上市或拟上市的AI头部公司中,只有科大讯飞通过对行业赛道的卡位实现了对数据端口的把控。从中长期来看,讯飞股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不是某个阶段财务数据超预期,而是市场逐渐意识到在现阶段的AI赛道中,利用自身禀赋占据核心应用场景才是核心,从而对讯飞的竞争壁垒进行重估。 催化剂:ChatGPT快速发展和数据要素政策持续推进。 风险提示:AI技术落地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科大讯飞(002230):2023年核心业务强势反转,ChatGPT和数据要素是重要催化,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化工】蓝晓科技(300487):多肽固相合成载体超预期,提锂稳步推进 维持“增持”评级。由于生命科学板块业务超预期,我们上调2022-2024年EPS分别为1.55/3.04/4.34元(原2022-2024为1.49/2.55/2.82元),增速分别为67%/96%/43%,上调目标价为121.6元(由于公司增速快,壁垒高,给予2023年40倍PE)。 22Q4超预期,基本盘高速增长。根据公司22年业绩预告,公司22Q4实现归母净利为1.86-2.76亿元,同比+154.79%-278.0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55-2.35亿元,同比+118.31%-230.99%,环比+35.96%-106.14%。环比大幅增长主要系1)锦泰二期于22Q4投产验收,2)生命科学新产能投放贡献增量。 多肽减肥药点燃固相合成载体市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超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目前礼来及诺和诺德等药企研发出的多肽类药物替西帕肽和思美格鲁肽由于高效的减重效果以及低副作用受到消费者热捧,供不应求,公司所产固相合成载体用于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及生产全过程,产品壁垒高,依赖海外,空间大。 提锂业务稳步推进,占据全球最大市场。公司锦泰二期项目已投产;西藏珠峰吸附段第一批设备已发货;亿纬锂能金海锂业,金昆仑项目已开展调试运行。国能矿业已完成技术方案,正在配合完成环评审批。同时公司在矿石锂精制、锂回收等领域不断开拓边界。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需求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蓝晓科技(300487):多肽固相合成载体超预期,提锂稳步推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电新】负面冲击难改电动化稳步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时间点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悲观时刻已经过去,此前市场担心的疫情冲击、供应链短缺、经济低迷等负面冲击都已经得到充分反应,新能源车消费需求潜力仍足,更多车企推动车型供给进一步丰富,看好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重点推荐:1)盈利复苏的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亚迪等,受益标的:珠海冠宇、鹏辉能源、欣旺达。2)竞争格局较好或是行业能够实现率先出清的环节,推荐隔膜环节的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电解液环节的新宙邦,受益标的:科达利。3)新技术层面重点推荐钠离子电池环节,推荐振华新材、鼎胜新材、蔚蓝锂芯,受益标的:元力股份、维科技术等;4)估值较为便宜的祥鑫科技、贝特瑞等。 新能源汽车再创新高,全年突破250万辆。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然实现258.9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渗透率达到22.9%,再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全年提升3.7 pct。车型结构看,纯电动占比约6成,较2021年提升7pct。国别结构看,德国新能源销量为83.3万辆领衔欧洲,同比增长22.2%,占比欧洲新能源份额32.2%;挪威渗透率最高达到88.6%较2021年提升2.4%。 特斯拉领衔欧洲,市场头部集中度明显。根据EU-EVs数据,2022年1-12月欧洲新能源CR5厂商分别为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和奥迪,共占据市场零售销量44.0%份额,CR15占比达到81.3%,头部集中度明显。其中特斯拉实现销量19.3万辆领衔欧洲,同比增长19.5%。 补贴影响有望消退,供给驱动销量上涨。考虑到1)补贴方面,除德国之外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已于2022年中实行,2023年补贴冲击影响相对可控;2)欧盟全球最严格碳排放标准下,大众、斯特兰蒂斯等欧洲本土车企加快电动化进程,车型供给进一步丰富;3)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及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2023年有望加大出口欧洲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22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然实现258.9万辆,同比增长14.4%。预计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 风险提示:补贴退坡影响销量,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负面冲击难改电动化稳步推进,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本期封面: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 )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