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宏观 | 从地方两会增长目标看政策着力点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宏观 | 从地方两会增长目标看政策着力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2023年1月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地方2023年GDP同比增长目标定于4.0%-9.5%之间,31个省市GDP加权平均隐含的全国GDP增速目标为5.6%左右,隐含3月两会全年增长目标在5%左右。GDP增长目标之外,地方两会对2023年增长、投资、消费等目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 1. 2023各地增长目标一览 以2021年各省份的GDP进行加权,2023年地方两会GDP增速目标加权平均值为5.6%、中位数为6%;对比2022年6.1% 的加权平均值和6.5%的中位数有所下调。各地增长目标隐含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于5%左右。近年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较各地加权平均目标低0.5-0.8个百分点。然而,也不排除3月全国两会制定增长目标及其政策基调随宏观环境变化而进一步进行调整。 2. 各地增长目标简析 分省市看,约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速目标在5%-6%,8个省份增长目标在6.5%及以上(GDP总和约占全国的17% )。其中,有4个省份2023年GDP 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6个省份2023年目标与2022年持平,21个省份的目标不及2022年。其中,GDP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增长目标相对较低,比如广东、山东、江苏。另一方面,内陆省份、尤其旅游大省和/或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2023增长目标较高,如海南、黑龙江、重庆、新疆等。 3. 初探分部门增长目标中隐含的政策导向 公布目标的省份和地区中,大多数消费及投资目标都高于增长目标,已公布省份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5.9%、7.8%。由此可见,提振内需将是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而促消费、促基建、稳地产相关政策有望加码。各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出口增长乏力的外部制约,并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促内需上。同时,各地对2023年消费增长期望较高,但仍低于我们的预期(参见《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更新》,2022/12/11)。此外,各地有望延续促基建相关的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鉴于2023年地产投资转正仍有变数,较高的投资增长目标隐含的基建投资增长或仍达到两位数。 4. 2023年开局良好 从华泰宏观重启指数(HRT)观察,2023年开局较为有利、尤其是消费增长有序恢复,目前看来,2023年各省有望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与2021年的情况相似。HRT指数显示,节前经济活跃度同比稳步回升,其中消费相关指标年初至今表现较为突出(参见《量化追踪区域经济重启进程》,2022/12/30)。低基数下,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2023年开局良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重复2021年的表现。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正文 1 2023各地增长目标一览 2023年各省份及地区的GDP目标定于4.0%-9.5%之间,以地方两会公布的各省份GDP加权平均计算,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平均值为5.6%、中位数为6%左右;对比2022年6.1% 的加权平均值和6.5%的中位数有小幅下调。 各地增长目标隐含两会全国GDP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于5%左右。近年来全国两会制定的GDP 增速目标通常略低于地方两会GDP的加权平均值,比如2021和2022 年全国GDP增长目标较全国加权平均目标低0.6和0.8个百分点(图表1),但实际全国两会目标制定过程与地方两会并无直接联系,考虑到2022年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外部扰动,且中央工作会议里的政策基调更为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发展、重稳定》,2022/12/17),全国层面经济目标、宏观政策调控等设定仍待2023年3月全国两会后尚能明确。 从历史完成情况上看,受疫情冲击2022年全国GDP增长低于两会制定目标,而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及地区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其中,2021年湖北实际GDP增速高出当年目标2.9个百分点,江苏、北京、山东及重庆分别高出2.3-2.6个百分点。2022年地方GDP尚未完全公布,且由于外部扰动、已公布省份大多未实现增长目标,参考意义较小。 2 分省市增长目标分析 分省市看,约2/3的省份的GDP增速目标在5%-6%,各省市目标增速的中位数则为6.0%。其中4个省2023年GDP 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6个省2023年目标与2022年持平,21个省目标不及2022年(图表1)。其中,GDP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增长目标相对较低,而内陆省份、尤其旅游大省和/或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2023增长目标较高,具体看—— 整体而言全国加权平均GDP增速目标将较2022年的6.1%有所回落,体现地方目标预期相对保守,多数省份及地区下调或维持去年目标水平。31省中有9个省份的增长目标设定于5%-5.5%(2021年GDP总和约占全国的46%);12个省份增长目标为6%左右(GDP总和约占全国的31%);8个省份增长目标在6.5%及以上(GDP总和约占全国的17%)。 以广东、山东、江苏为代表的外贸大省(2021年占全国GDP总额约29%)较22年下调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至5.0%,可能体现出外贸走弱的预期;而相对偏远的省份近年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海南、黑龙江、重庆及新疆较去年目标继续上调0.5-1.0个百分点,2023年GDP目标增速高达6.0-9.5%。 去年受外部冲击较为严重的上海、吉林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分别为5.5%和6%,而旅游业占比较高的云南、贵州定为6%,较去年下调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 3 分析分部门增长目标中隐含的政策导向 各地分部门增长目标显示,提振内需将是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而促消费、促基建、稳地产相关政策有望加码。除了GDP增长目标,地方两会也对2023年消费、投资、工业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划。 整体而言,公布目标的省份和地区中,大多数消费及投资目标都高于增长目标,已公布省份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5.9%、7.8%。(图表3)。显示出1)各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出口增长乏力的外部制约,并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促内需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相符(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发展、重稳定》,2022/12/17);2)各地对2023年消费增长期望较高,但仍低于我们的预期(参见《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更新》,2022/12/11;《Q&A:消费需求修复空间几何?》,2022/12/25;《再论中国消费回升的空间》,2023/1/15);3)各地有望延续促基建相关的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鉴于2023年地产投资转正仍有变数,较高的投资增长目标隐含的基建投资增长或仍达到两位数。 占全国GDP约60%的省份及地区公布了2023年的消费增长目标,加权平均为5.9%。其中增速目标最高的是新疆,定为12%;其次是海南、西藏、甘肃、云南和福建,消费同比增速目标10%;经济大省中广东制定的消费目标为6%,亦高于GDP增长目标(5%);而宁夏、浙江可能由于高基数原因,所制定的消费增长目标在5%及以下。 占全国GDP约70%的省份及地区公布了202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加权平均为7.8%。其中,西藏制定的增速目标最高为13%,其次是海南和新疆,分别为12%、11%;此外有安徽、宁夏、河南、甘肃、内蒙古、重庆的投资同比增速目标为10%。但是贵州、上海和天津的目标仅设为3%-5%,低于GDP增长目标。 其他目标中,已公布省份及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区间为5.5-10%,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在3%左右或以内,而城镇调查失业率多数定为5.5%以内(5%-6%的区间),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数省份的目标为高于或等于经济增长水平。在产业建设方面,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新能源等产业被频繁提及。 4 2023年开局良好 从华泰宏观重启指数(HRT)观察,2023年开局较为有利、尤其是消费增长有序恢复,目前看来,2023年各省有望完成年初制定增长目标,与2021年的情况相似。根据HRT指数显示,节前经济活跃度同比降幅收窄,其中消费相关指标年初至今表现较为突出(参见《量化追踪区域经济重启进程》,2022/12/30)。 低基数下,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及地区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2023年开局良好,有望一定程度上重复2021年的表现。 截至大年初三(2023/1/24),HRT指数相较于潜在趋势值的比值显示,全国层面较去年春节同期(大年初三)同比-3%(v.s.上周-4%),从高频数据来看,主要由于春节假期物流有所放缓,高频数据中物流活动回落,可能由于过年返乡人员较去年有所增加、全国整车物流指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落约25%,市内交通拥堵指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落1%,但国内航班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升约2%(图表4-7)。 出行方面较2022年有显著恢复,春运以来(腊月十六至大年初二)公共交通发送旅客数合计较2022年同期增长4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6%。公共交通中,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分别较去年同期回升30%、55%、28%及45%,特别是铁路和民航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1%、72%。且今年采用私人交通出行的比例明显提高,或对公共交通带来一定挤出,实际出行恢复程度或更高。春运期间截至大年初二,全国高速公路网车流量较2022年春节同期回升23%,比2019年的水平还增长18%(图表8-9)。 航班方面,春运期间截至大年初二,航班数较2022年春节同期基本持平(同比+0.1%),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92.5%。其中国际航班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升89%,恢复至2019年的21.6%;而国内航班数虽然基本持平,但航班执飞率或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1月16日,国内航班执飞率达到76.1%,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9个百分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8成。且国内航班执飞率自2022年11月30日多地防疫政策优化后至今共回升48.2个百分点(图表10-11)。 风险提示 1)病毒变异等带来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超预期; 2)稳增长政策后续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1月25日发布的《从地方两会增长目标看政策着力点》 易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2023年1月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地方2023年GDP同比增长目标定于4.0%-9.5%之间,31个省市GDP加权平均隐含的全国GDP增速目标为5.6%左右,隐含3月两会全年增长目标在5%左右。GDP增长目标之外,地方两会对2023年增长、投资、消费等目标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 1. 2023各地增长目标一览 以2021年各省份的GDP进行加权,2023年地方两会GDP增速目标加权平均值为5.6%、中位数为6%;对比2022年6.1% 的加权平均值和6.5%的中位数有所下调。各地增长目标隐含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于5%左右。近年全国两会GDP增长目标较各地加权平均目标低0.5-0.8个百分点。然而,也不排除3月全国两会制定增长目标及其政策基调随宏观环境变化而进一步进行调整。 2. 各地增长目标简析 分省市看,约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速目标在5%-6%,8个省份增长目标在6.5%及以上(GDP总和约占全国的17% )。其中,有4个省份2023年GDP 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6个省份2023年目标与2022年持平,21个省份的目标不及2022年。其中,GDP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增长目标相对较低,比如广东、山东、江苏。另一方面,内陆省份、尤其旅游大省和/或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2023增长目标较高,如海南、黑龙江、重庆、新疆等。 3. 初探分部门增长目标中隐含的政策导向 公布目标的省份和地区中,大多数消费及投资目标都高于增长目标,已公布省份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5.9%、7.8%。由此可见,提振内需将是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而促消费、促基建、稳地产相关政策有望加码。各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出口增长乏力的外部制约,并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促内需上。同时,各地对2023年消费增长期望较高,但仍低于我们的预期(参见《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更新》,2022/12/11)。此外,各地有望延续促基建相关的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鉴于2023年地产投资转正仍有变数,较高的投资增长目标隐含的基建投资增长或仍达到两位数。 4. 2023年开局良好 从华泰宏观重启指数(HRT)观察,2023年开局较为有利、尤其是消费增长有序恢复,目前看来,2023年各省有望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与2021年的情况相似。HRT指数显示,节前经济活跃度同比稳步回升,其中消费相关指标年初至今表现较为突出(参见《量化追踪区域经济重启进程》,2022/12/30)。低基数下,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2023年开局良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重复2021年的表现。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正文 1 2023各地增长目标一览 2023年各省份及地区的GDP目标定于4.0%-9.5%之间,以地方两会公布的各省份GDP加权平均计算,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平均值为5.6%、中位数为6%左右;对比2022年6.1% 的加权平均值和6.5%的中位数有小幅下调。 各地增长目标隐含两会全国GDP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于5%左右。近年来全国两会制定的GDP 增速目标通常略低于地方两会GDP的加权平均值,比如2021和2022 年全国GDP增长目标较全国加权平均目标低0.6和0.8个百分点(图表1),但实际全国两会目标制定过程与地方两会并无直接联系,考虑到2022年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外部扰动,且中央工作会议里的政策基调更为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发展、重稳定》,2022/12/17),全国层面经济目标、宏观政策调控等设定仍待2023年3月全国两会后尚能明确。 从历史完成情况上看,受疫情冲击2022年全国GDP增长低于两会制定目标,而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及地区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其中,2021年湖北实际GDP增速高出当年目标2.9个百分点,江苏、北京、山东及重庆分别高出2.3-2.6个百分点。2022年地方GDP尚未完全公布,且由于外部扰动、已公布省份大多未实现增长目标,参考意义较小。 2 分省市增长目标分析 分省市看,约2/3的省份的GDP增速目标在5%-6%,各省市目标增速的中位数则为6.0%。其中4个省2023年GDP 增长目标高于2022年,6个省2023年目标与2022年持平,21个省目标不及2022年(图表1)。其中,GDP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增长目标相对较低,而内陆省份、尤其旅游大省和/或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2023增长目标较高,具体看—— 整体而言全国加权平均GDP增速目标将较2022年的6.1%有所回落,体现地方目标预期相对保守,多数省份及地区下调或维持去年目标水平。31省中有9个省份的增长目标设定于5%-5.5%(2021年GDP总和约占全国的46%);12个省份增长目标为6%左右(GDP总和约占全国的31%);8个省份增长目标在6.5%及以上(GDP总和约占全国的17%)。 以广东、山东、江苏为代表的外贸大省(2021年占全国GDP总额约29%)较22年下调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至5.0%,可能体现出外贸走弱的预期;而相对偏远的省份近年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海南、黑龙江、重庆及新疆较去年目标继续上调0.5-1.0个百分点,2023年GDP目标增速高达6.0-9.5%。 去年受外部冲击较为严重的上海、吉林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分别为5.5%和6%,而旅游业占比较高的云南、贵州定为6%,较去年下调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 3 分析分部门增长目标中隐含的政策导向 各地分部门增长目标显示,提振内需将是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重点,而促消费、促基建、稳地产相关政策有望加码。除了GDP增长目标,地方两会也对2023年消费、投资、工业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划。 整体而言,公布目标的省份和地区中,大多数消费及投资目标都高于增长目标,已公布省份的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5.9%、7.8%。(图表3)。显示出1)各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出口增长乏力的外部制约,并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促内需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相符(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发展、重稳定》,2022/12/17);2)各地对2023年消费增长期望较高,但仍低于我们的预期(参见《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更新》,2022/12/11;《Q&A:消费需求修复空间几何?》,2022/12/25;《再论中国消费回升的空间》,2023/1/15);3)各地有望延续促基建相关的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鉴于2023年地产投资转正仍有变数,较高的投资增长目标隐含的基建投资增长或仍达到两位数。 占全国GDP约60%的省份及地区公布了2023年的消费增长目标,加权平均为5.9%。其中增速目标最高的是新疆,定为12%;其次是海南、西藏、甘肃、云南和福建,消费同比增速目标10%;经济大省中广东制定的消费目标为6%,亦高于GDP增长目标(5%);而宁夏、浙江可能由于高基数原因,所制定的消费增长目标在5%及以下。 占全国GDP约70%的省份及地区公布了202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加权平均为7.8%。其中,西藏制定的增速目标最高为13%,其次是海南和新疆,分别为12%、11%;此外有安徽、宁夏、河南、甘肃、内蒙古、重庆的投资同比增速目标为10%。但是贵州、上海和天津的目标仅设为3%-5%,低于GDP增长目标。 其他目标中,已公布省份及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区间为5.5-10%,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在3%左右或以内,而城镇调查失业率多数定为5.5%以内(5%-6%的区间),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数省份的目标为高于或等于经济增长水平。在产业建设方面,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新能源等产业被频繁提及。 4 2023年开局良好 从华泰宏观重启指数(HRT)观察,2023年开局较为有利、尤其是消费增长有序恢复,目前看来,2023年各省有望完成年初制定增长目标,与2021年的情况相似。根据HRT指数显示,节前经济活跃度同比降幅收窄,其中消费相关指标年初至今表现较为突出(参见《量化追踪区域经济重启进程》,2022/12/30)。 低基数下,2021年占全国总GDP约90%的省份均完成目标,甚至有占全国GDP约50%的省份及地区超过目标GDP增速2个百分点及以上。2023年开局良好,有望一定程度上重复2021年的表现。 截至大年初三(2023/1/24),HRT指数相较于潜在趋势值的比值显示,全国层面较去年春节同期(大年初三)同比-3%(v.s.上周-4%),从高频数据来看,主要由于春节假期物流有所放缓,高频数据中物流活动回落,可能由于过年返乡人员较去年有所增加、全国整车物流指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落约25%,市内交通拥堵指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落1%,但国内航班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升约2%(图表4-7)。 出行方面较2022年有显著恢复,春运以来(腊月十六至大年初二)公共交通发送旅客数合计较2022年同期增长4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6%。公共交通中,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分别较去年同期回升30%、55%、28%及45%,特别是铁路和民航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1%、72%。且今年采用私人交通出行的比例明显提高,或对公共交通带来一定挤出,实际出行恢复程度或更高。春运期间截至大年初二,全国高速公路网车流量较2022年春节同期回升23%,比2019年的水平还增长18%(图表8-9)。 航班方面,春运期间截至大年初二,航班数较2022年春节同期基本持平(同比+0.1%),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92.5%。其中国际航班数较去年春节同期回升89%,恢复至2019年的21.6%;而国内航班数虽然基本持平,但航班执飞率或逐步提升,截至2023年1月16日,国内航班执飞率达到76.1%,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9个百分点,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8成。且国内航班执飞率自2022年11月30日多地防疫政策优化后至今共回升48.2个百分点(图表10-11)。 风险提示 1)病毒变异等带来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超预期; 2)稳增长政策后续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1月25日发布的《从地方两会增长目标看政策着力点》 易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