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经济复苏追踪系列第三篇(高瑞东/刘星辰)

【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经济复苏追踪系列第三篇(高瑞东/刘星辰)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经济复苏追踪系列第三篇(高瑞东/刘星辰)》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宏观】2023年,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经济复苏追踪系列第三篇 报告摘要 引言: 随着各地疫情过峰,市场对于消费恢复的期待和讨论较多。本文旨在重点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哪些因素驱动疫后消费复苏,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消费恢复的节奏和高度?二是,疫后超额储蓄能否真正提振消费?报复性消费能否到来? 核心观点: 展望今年国内消费市场,将经历消费场景修复、居民收入改善、储蓄率回落推动的渐进式复苏。消费修复速度先快后慢,恢复高度仍受限于居民收入,较难出现报复性消费。 一则,国内储蓄率抬升源于疫情短期冲击和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深度调整,预计未来回落速度偏慢;二则,超额储蓄释放以储蓄率回归常态化为前提,需等待居民风险偏好先行修复;三则,超额储蓄多集中于消费倾向低的高收入群体,转化为消费的效率较低。 疫后消费复苏的三股力量 总结海外疫后消费复苏规律,主要驱动力来自三方面 第一股力量:消费场景修复,社交距离正常化,推动消费结构回归常态。 其特点是,短期内存在脉冲效应,在疫情过峰后一个季度内修复斜率最高,出现明显的补偿式消费,接触性服务消费以及出行相关的可选消费均受益。但随着消费结构回归正常化,叠加疫情时有反复,可持续较差。 第二股力量:居民收入改善、储蓄率回落,决定消费恢复的高度和持续性。 欧美国家储蓄率主要受消费场景约束,预防性储蓄占比较低,因此在防疫政策放松两个季度内,储蓄率基本回归至疫情前水平。而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疫情管控放松后,储蓄率回落较慢,仍高于疫情前水平。这是由于亚洲居民储蓄率长期高于欧美,疫情进一步强化其避险意识。同时,亚洲国家疫后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受影响较大,其消费意愿的修复需要更长时间。 第三股力量:超额储蓄释放,即消费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出现报复性消费。 但在除美国之外的欧洲和亚洲地区,均未出现这一先例。说明在没有外部大规模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居民自发性储蓄的消耗难度较大。 从国内实际情况看, 超额储蓄回流至消费的空间不宜高估 一是,疫情期间居民存款高增源于消费和投资活动的收缩,受疫情短期冲击、以及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深度调整影响,表现为居民风险偏好的下降。前者随着疫情冲击减弱将逐步缓解,而后者自2018年起,带来储蓄率长期上行。 二是,据我们测算,未来可回流至消费的超额储蓄为4.6万亿,相当于居民全年消费支出的10%。2020年-2022年,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共计10万亿。经我们粗略估算,因消费倾向下降贡献的超额储蓄为4.6万亿,因购房、理财等投资性支出减少贡献的超额储蓄约为6万亿左右。其中,因消费支出减少形成的超额储蓄能否顺利释放,取决于由哪些群体掌握。 三是,超额储蓄更多集中在消费倾向低的高收入群体,转化效率较低。由于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分化加重,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下降,而刚性支出占比高,预计超额储蓄将更多地集中于高收入群体。由于高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偏低,其商品消费已经基本满足,而服务消费回补存在上限,加之出入境政策放松后,境外消费将陆续增加,将约束超额储蓄对国内消费的提振作用。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持续反复;国内稳增长力度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3-01-17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